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Kil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美育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它在语文教学和塑造人格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和理解语文美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特征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感情。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美的修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实施
  【中图分类号】 G5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060-01
  1 以文本为中心,提升审美能力
  1.1 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有的朴素、有的华丽、有的婉约、有的豪放,尽显风流。语文教师要根据文本中独特的语言风格,将学生带入作品寄寓的美好情感中去,从而唤醒他们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提高其对于美的感受力。如语文殿堂不仅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的阿里风光;有“碧绿碧绿的,绿的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醉”的漓江秀水;有“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的草园景致;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奇观;还有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满架蔷薇一院香”的盛夏,
  “山山黄叶飞”的深秋,“万径人踪灭”的隆冬……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鞠躬尽瘁的周总理;严谨治学的藤野先生;穷困迂腐的孔乙己;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 这些文学形象,无论是景物还是人物,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因生动而富有个性的语言塑造,无不引发学生的赞美或憎恨,从而在内心深处积淀起高尚的审美情愫,无不陶冶着学生的性情,改造着他们的灵魂。
  1.2 分析作品的意境美。
  优美的文章都能创造出一种意境,给人以感染、熏陶。境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意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使表达含蓄蕴藉,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情景交融,境由心造,客观景物染上作者浓浓的思想感情。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郊夕照图,巧妙的表现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思。曹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面上写大海吞吐日月,其实正是为了寄托作者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意境美,特别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3 理解文章的思想美。
  文以载道,文章不是作者的无病呻吟,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认识的外化。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都以深邃的思想给人以智慧的启迪。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揭示了黑暗社会对苦人的凉薄。孔乙己给孩子分茴香豆时,孩子没天真无邪真诚善良,然而成人社会的冷醋无情。丁举人的凶残狠毒,心狠手辣,酒客们的穷极无聊,麻木不仁,孔乙己的自欺欺人,迂腐不堪。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表现了社会的黑暗。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 详细分析人物形象,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语文教材中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作,塑造了许多心灵美的光辉形象。教师一定要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善于挖掘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发现人物身上闪光的东西,美好的思想行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感情和想象,使学生从人物的心灵美中得到陶冶,产生共鸣,以作品中的光辉形象为榜样,去追求美的心灵,创造美的生活。美感经验非与生俱来,应从无到有地积累,并适时加以引导、调教。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现美并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机会,只有加以 发展 ,才能使美的 教育延续,在课堂上,审美的关键就是让学生面对问题大胆而有创造力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尽情飞扬。
  3 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审美思想的形成和积累脱离不了关系,教师有必要建立有趣的审美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有一个过渡和缓冲的过程,有了教学情境的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有兴趣。要想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1) 选好审美切入点。语文教材实际上就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但就课本中的主要内容来说,课本中的事物、风景和人物要是不能给学生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那么对文本的赏析就不能算作审美教育,因此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好审美的切入点,这样就能在熟悉知识的同时融入审美教育的核心理念。例如, 《荷花淀》 和 《荷塘月色》 两篇文章主要都是说荷花,文本中都大量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但是不同作品的思想情感是不一样的。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能够对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简单赏析,而且还能够领略作品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2) 营造出审美氛围。在语文课堂活动中,语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也是带领学生进行审美价值活动的领导人。语文教师要运用有趣生动得体恰当的语言来讲解课文,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氛围,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时时刻刻处在情绪的感染中,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而很多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找到適合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审美教育起到铺垫作用。
  4 创设审美教育的审美形式
  (一)创设审美情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审美情境氛围,这样才能更好的将教材的美更好的突显出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在利用优雅的语言,同时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化组合,使学生在一个悦耳、悦目和悦心的情境氛围下,更好的受到美的感染。(二)在诵读中感受到美的意境。在语文教学中,诵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测通过诵读,能够淋漓尽致的将文章的情感表达出来,同时听的人也能够从诵读过程中更深切的感受到音韵美和情感美,更好的激发学生美的情趣,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及多形式进行朗读,更深入的对文章的内涵进行理解。特别是在诗歌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更深切的感受到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深远的意境。(三)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只要以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能够时时刻刻的发现美,如语言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等,这样在美的氛围下,学生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审美能力得以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中外名家名篇,这不仅是珍贵的精神财富,而且还能够给学生展示出一片美的天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发掘美和欣赏美。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就像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在学生掌握到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挖掘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审美内容,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贯穿于日常教学整体过程,充分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以上内容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 彭清兰.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36):138.
  [2] 苟学斌.初中语文名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6(12):87.
  [3] 李玉兰.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丝路(下旬),2016(11):185.
其他文献
摘 要: 《许三观卖血记》所追求的是一种舒缓有致的音乐的叙述节奏,用余华的话说“我刻意让音乐进入的作品是许三观卖血记,(因为全部是对话)组成的叙述比较困难,不仅人物在那发言,还要把叙述往前推进,叙述往前推进有一种旋律,这是我刻意追求的。”歌剧《马太受难曲》叙述声音简单并且发自小说人物肺腑,《许三观卖血记》的叙事声音正是如此。  关键词: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音乐叙述;重复叙事  【中图分类号】 I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045-01  语文课是人文类的基础学科,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物塑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重视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培养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语文教师不仅要赋予学生雄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要塑造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要充分利用语
期刊
摘 要: 当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小学教育质量逐渐提高.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严谨,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的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应该受到教育者的重视。而且在如今社会的大背景下,为了培养更加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改变小学数学原有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解
期刊
作者简介:于慧媛、 1998.6、 女、 汉族、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专科、山东理工大学 学生  摘 要: 当以较低帧率的图片,能够取得较流畅的感受,即对运动模糊图像的还原问题。搭建基于单幅模糊图像盲复原的框架,对图像进行双边滤波的预处理,平滑图像的同时保留住了本身就微弱的边缘信息;另一方面使用冲击滤波器适当增强边缘信息,增强图像的边缘特征。将有用的边缘特征,代入迭代优化问题模型来估计模糊核。建立运
期刊
摘 要: 面向行动教学理念是《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中提出的新外语教学理念,本文将对该教学理念的涵义、任务的定义等方面进行阐述,结合教学实践,将这一理念应用于法语口语课的教学中,以引进教材《交际法语教程1》第八单元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安排和布置任务,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笔者将在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探究面向行动教学法应用于法语口语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面向行动教学法;任务型学习
期刊
摘 要: 感知即为感觉和直觉的结合,是人类认知过程的开端。过去的高中物理教育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以及教师教课内容的单一,学生对于课本中的新的物理材料无法提取足够的信息,造成无法产生直观的感受、分析和思考,对新概念的形成造成障碍。本文将从感知物理材料和新概念形成过程的概念出发,分析高中生通过感知技能理解分析物理材料对于形成物理新概念的作用,并通过分析现在高中生物理学习中存在的由于感知能力和灵活思维的缺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我校原有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有效性状况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问题,在我校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进行了针对性的对比实践研究,最后总结归纳出了我校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 合作学习;有效性;卓越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057-01  在我市大力提倡“卓越课堂”的前提下,我校积极开
期刊
摘 要: 学困生接受知识有些缓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更加尊重学困生的人格,理解他们的苦衷,能关注到他们的接受能力,体谅他们的难处,不但要走近他们,更要走进他们的心灵,多鼓励,少指责批评,要用爱去温暖、关怀他们。更不能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去讽刺,挖苦他们,以免加重他们的自卑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3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大的改变,不再紧盯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小学音乐作为一门培养学生音乐情怀,激发学生音乐情感,释放学生压力的学科,有着其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培养。  关键词: 小学音乐;多样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065-
期刊
摘 要: 文章首先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的策略,包括创设互动式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阅读热情;以学生为中心,发散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思与议,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教学三个方面。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054-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