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中国政治的渐进式改革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e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过去三十年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下,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政治改革没能跟上经济改革的步伐,所以,有必要总结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探索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新路径。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渐进式改革,依据先增量后存量改革原则,我们可以将这种成功的经验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本文就是探讨新时期中国政治的渐进式改革。
  关键词 渐进式改革 增量民主 存量民主 政治体制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
  一、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国家在对外实行开放的同时也在对内进行改革;在经济领域进行改革的同时也在进行政治领域进行改革。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功。“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过去30年里,GDP年均增长9.7%,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一个奇迹。”同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虽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改革步伐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人攻坚阶段相比较而言, 政治体制改革仍处于外围战阶段。”改革三十年政治体制改革缓慢进行着,政治现实跟整个社会对改革的目标之间还有很大差距。新时期坚持和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未来我国的持续和长久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能否走过政治体制改革这个大关。
  二、增量民主与存量民主改革的具体内涵
  我国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到今天已经三十年了,中国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很多人都在讨论“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北京共识”诸如此类的话题。在笔者看来,他们更多的是从经济角度来解读中国的成功。他们想要在经济发展方面向中国寻找到某些可取的经验,而不是政治方面,或者说较少从政治方面来考虑。既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本成功,能不能把经济改革方面成功的经验运用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来?中国经济改革就是一个渐进式改革的过程,政治体制是不是可以考虑借鉴经济改革的方式,把经济改革中用到的增量经济改革和存量经济改革引入政治学,暂且把它叫做增量民主改革和存量民主改革。其实,在政治学研究领域早有学者提出这个概念,只是详细阐述这个问题的文章较少。有学者就提出“包括政治改革在内的所有中国社会改革,实际上都是,或者说应当是增量改革。可以说,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的最重要发展,就是中国正在走上一条增量民主的道路,这是在中国目前现实环境下唯一一条通向善治的道路”。增量民主改革就是保持现有政治体制基本框架不变,对新的变化的体制先改。待时机成熟时,再改革旧有的体制。这样改革的好处是,减少了对现有的体制的冲击,减少了改革的冲力。这有利于改革的稳定进行,防止改革中出现大的波动。不利的方面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改革方式,势必会让公众对政治改革产生某种程度的消极态度。所以,为了减少以上不利作用。在增量改革的同时,应该尽快拿出具体的存量改革的办法,持续推进存量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让公众看到国家改革的决心和毅力,才能让他们支持国家的改革行为。第二个问题就是存量民主问题。很多学者在谈论政治民主改革是使用渐进式改革和增量民主改革的概念。他们往往认为,渐进式改革就是增量改革。这种改革(增量政治改革)与发展在过程上是渐进的和缓慢的,它是一种突破但非突变。虽然这种突破可能意味着质变的开始,但质变的过程将是十分漫长的。这种渐进改革或渐进民主形成一种“路径依赖”,它不能离开先前的历史轨迹,是历史发展的某种延伸。而我在这里理解的存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不是一个概念,渐进式改革的范畴更大。换句话说,存量民主改革和增量民主改革都是渐进式改革的组成部分。存量改革的实质是改革原有的政治格局,重新分配政治资源,让公民积极有序的参与政治,在政治博弈中获取各种利益,这是一个“如何切”政治蛋糕的问题,而非做大蛋糕的问题。相比增量民主改革,存量民主改革阻力更大,难度也更大。后者不能很好完成,就不能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完整的和成功的。所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还是放到存量改革方面。在区别了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的概念后,我想就我国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具体措施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与认识。
  三、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的双轨制改革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先进行增量民主改革后存量民主改革,这种渐进式的改革可以规避由全面的、疾风骤雨式改革带来的严重的、无法挽回的后果。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俄罗斯进行的“休克疗法”改革非但没有使处于困难中的国家摆脱各种社会危机,反而在危机中陷得越深,我们应当从俄罗斯的改革中汲取教训。在中国实行怎样的改革,急速式改革还是渐进式改革,在学界引起了热烈讨论。林毅夫等人强调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具有“ 帕累托改进” 的性质, 即着眼于扩大可供分配的资源总量使人们普遍受益, 而不去触及既有的利益格局。改革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者在进行改革时,必须兼顾社会各方面利益。改革势必会伤及某些个人或集团的利益,特别是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当改革遇到阻力和困难时,改革领导者一定展示改革的决心和毅力,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是困难的,改革也是需要时间的,不能急于求成。中国国情复杂,各地区情况存在巨大差异,不能搞“一刀切”,需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先行改革,然后分阶段由局部向整体推进。这是增量民主改革的中心思想。
  增量改革思想类似于演进主义思想。制度的变迁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每个组织的信息和知识存量都是有限的, 变革制度不是一朝一夕的。演进主义重视局部的试验, 以及由此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存量, 反对那些规模大、速度快、可逆性小的方案设计。中国的大跃进最后以失败告终也是在预料中的。渐进式改革既要适当保留现有的制度, 又要鼓励新体制的发育与扩张, 由此会导致“ 双轨体制” 的形成。双轨制防止改革带来的强烈冲击,它为后来的决策留有余地,它具有缓冲的功能。徐湘林指出, 中国的政治改革是一种渐进的体制改革, 后者是指改革的推动者在有限的已知条件下, 在对改革后果缺乏了解时根据其现实目标做出的一种理性的、稳妥的决策, 并保持随时调整既定决策的余地。渐进改革的累积效应取得了可观的进展。究其成功的原因在于, 改革的推动者一开始就以务实的目标为指导, 自始至终坚持了渐进的改革模式。政治改革的政策选择是理性的和审慎的, 对旧体制的改革始终保持了继承和变革的相对平衡。当增量民主改革到一定程度,时机成熟之时就应该把改革继续推向前进,进行存量民主改革。
  存量改革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指的是体制内经济改革。在中国的双轨制中,先进行增量改革,也就是体制外价格改革。随着体制外价格机制的发育、壮大,体制内价格机制丧失其优势地位,退出历史舞台。政治存量改革或称存量民主改革,则主要是指在维持既有利益格局的情况下,先进行政治框架外的改革,培育或引进新体制,使之发育、壮大。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相比难度更大,因为它是要打破旧有的体制,旧有的利益格局。改革将遇到多重阻力。所以,在推行存量改革时,领导人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要有巨大决心和勇气,持续变革,直至实现改革目标。对于改革的决心,邓小平曾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不会动摇的,一直要干下去,重要的是走一段就要总结经验。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用“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样个军事术语来形容改革。邓小平也把中国的改革比作是第二次革命。他在1985年3月28日会见日本客人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说: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所以,一旦改革开始就不要停下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改进改革策略,强力推行下去,直到成功。
  四、总结
  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30年,经济改革比较成功,至少经济发展基础已经夯实,但是,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他们迫切需要政治层面的改革,获取更大的自由和民主。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必须在这方面拿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改革方案,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使经济与政治协调发展。使我们倍感欣慰的是,党和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已经着手改革。比如,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要依法治国,健全法制,特别要重视那些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的法律制度建设。创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机制,扩大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党和国家有改革的决心并坚持不懈的推进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作者: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亚太政治、经济与外交)
  
  参考文献:
  [1]林毅夫.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为什么能取得成功”.IT Time Weekly,2008.7.
  [2]王贵秀.艰难而漫长的改革—政治改革二十周年反思.载刘智峰主编.中3、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报告.
  [4]黄仁宗.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关.战略与管理, 2002(2).
  [5]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转变中的中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
  [6]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7]张军.过渡经济学我们知道什么.社会科学战线,1998(5).
  [8]徐湘林.以政治稳定为基础的中国渐进政治改革.战略与管理,2000(5).
  [9]田伟.双轨制改革的历史回顾及评价”,理论学刊,2009.(4).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11]人民网:http://npc.people.com.cn/GB/14528/122476/11147690.html.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在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法院在行政审判中或多或少地开展调解工作。由于法律的限制,大多数调解成功的案件以原告撤诉的方式结案,在实务中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立法和实践的严重背离使我们不得不对“公权不可处分”理论提出质疑。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该理论进行了分析和反驳,为在行政诉讼中建立行政调解制度奠定基础,并对构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提出
期刊
摘 要: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是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而现存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规定甚为简略,尤其是关于劳动仲裁时效的起算点,规定不统一,造成司法实践的分歧和适用的混乱,笔者结合实践操作就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起算点进行探讨,以期共思。  关键词:劳动争议仲裁 时效 起算点  中图分类号:D829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起算点”的现行规定或解释  1、1993年8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劳动争议处
期刊
提要:公证员在办理继承案件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或复杂的或难以认定的问题,其中不单要求公证员熟练掌握转继承等基本的概念,还需了解诸如死亡赔偿金的性质,监护人的担任等法律知识。  关键词:转继承 死亡赔偿金 监护人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    案情简介:王英因病(职业病)于二00七年三月十日死亡,王英死亡后,其丈夫李冰又于同年九月十七日因交通肇事死亡。王英、李冰夫妇死亡后,遗留登记在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帕克的“犯罪控制模式”理论入手,采用比较法学研究方法,简要阐述世界上各法治国家有关刑事诉讼模式的传统模式和改变方向。重点论述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讨论了现今西方法学界流行学说在中国的适用性,并肯定了我国对有关刑事被害人保护方面的努力。  关键词 诉讼 刑事 权益  中图分类号:D915文献标识码:A  一、“犯罪控制模式”与传统的“三方诉讼模式”  (一)“犯罪控制模式”及“三方诉讼模
期刊
摘 要:刑事和解是西方三十多年来刑事司法领域的一种改革尝试,它一改传统刑事司法中以国家为本位,强调国家对犯罪人行使刑罚来对犯罪人进行矫正的刑事司法理论,主张对受害人权利的关注,它为刑事司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理念。通过刑事和解,能较好的使国家、加害人、受害人的利益得以均衡。刑事和解作为一种解决刑事案件的程序性机制,在尊重受害人,促使被告人认罪悔罪、改过自新等方面显示了其优势。但是, 刑
期刊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金融监管的几种模式,比较分析了其利弊,并结合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模式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  关键词 新形势 金融监管模式 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内金融业日益融入国际金融业。同时,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承诺要求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如何在新形势下
期刊
摘 要 传统人力的选、用、育、留四大功能,完全是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日常作业中展示出来,通过KPI绩效指标将企业战略分解为部门和个人绩效指标,而以博弈论的广泛运用为基石的线代主流经济学越来越转向人与人关系的研究,因此用博弈论的思维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永续发展的利器。  关键词 博弈论 面试 绩效 人力资源外包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一、从博弈论思考人力资源的招聘选拔工
期刊
摘 要 从社会交换的视角来看,民主型教养方式如果只停留“单向社会化”层面,还是会存在很多问题,只有过渡到高层次的“交换”型家庭教养方式,才能实现“神形兼备”而非“形似神离”的民主教育。高层次“交换”型教养方式从具体刺激手段的运用中脱离出来,强调亲子间的互动是双向社会化的过程。家庭教育应保持开放的状态,与学校和社区系统经常交换信息,吸收科学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社会交换 民主 单向社会化 双向社会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受众、主持人、辅助符号、创新、传播途径等几个方面对《康熙来了》的风靡原因进行分析,让更多的节目通过借鉴《康熙来了》的精华从而实现自身的成功。  关键词:《康熙来了》 成功要素  中图分类号: G222文献标识码:A  说《康熙来了》是当前最火的综艺节目恐怕没有人反对。这个创办于2004年,取自主持人蔡康永与小S徐熙娣名字的二个字而拼成的节目,每晚收视率为1.2%-1.3%,每周吸引了
期刊
摘 要 本文将按照亚里士多德论证公正的思路进行阐述亚里士多德的公正观,认为亚里士多德公正观有现实性、中道原则以及严密逻辑性的特点。  关键词 公正 意愿 平等  中图分类号:D033文献标识码:A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大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之中,其主要内涵是中庸思想、亚里士多德(下文简称亚氏)伦理学的基本思想是总结柏拉图的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其伦理思想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