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起算点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20063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是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而现存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规定甚为简略,尤其是关于劳动仲裁时效的起算点,规定不统一,造成司法实践的分歧和适用的混乱,笔者结合实践操作就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起算点进行探讨,以期共思。
  关键词:劳动争议仲裁 时效 起算点
  中图分类号:D829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起算点”的现行规定或解释
  1、1993年8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即起算点为“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
  2、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即起算点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3、1995年8月4日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劳动法意见》)第八十五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即将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等同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
  4、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即起算点为“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
  二、对“起算点”的观点和建议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起算点,现存法律法规内容不一。笔者认为,把“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作为劳动仲裁时效的起算点以及把“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等同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观点,均不符合《劳动法》的立法原意和主旨,具体理由如下:
  1、从《劳动法》立法目的来看。民法作为私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劳动关系实际上也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也应受民法调整,但众所周知,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属于弱势一方,其与用人单位的地位实质并不平等,允许契约自由无法实现实质性公正,故其权利被侵害不能按《民法通则》规定的一般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进行调整和规范,因而立法者把调整劳动关系的《劳动法》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用大量强制性法律规范,对弱势群体实行特殊保护,以达到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正义的目的。鉴于此,如果劳动争议案件将民法“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已经被侵害时起计算”的规定类推适用于劳动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无异于将《劳动法》与《民法通则》混为一谈。
  2、从文义含义上分析。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的注解,“争议”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相互间对同一标的分别作出内容相互冲突的意思表示,当一个意思表示作出的同时或以后,如果又有另一个不同的意思表示作出,即为争议发生。就劳动争议而言,只有在劳动者以明示方式向用人单位表示反对、拒绝、否定、不服、不能接受和要求改正等意思,仲裁时效才能开始计算,由此看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并不等同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
  3、从逻辑上分析。按照通常理解能力,“权利被侵害之日”、“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和“侵害人与被侵害人因此发生争议之日”三者并不完全相同。“权利被侵害”是权利被侵害的客观状态,“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是被侵害人对侵害事实的主观认知状态,而“侵害人与被侵害人因此发生争议”是被侵害人基于对权利被侵害事实的认知、进而向侵害人主张权利并与侵害人发生分歧的状态。所以,很显然“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不等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在很多情况下,“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往往发生在“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之后。
  4、从法律效力层次方面分析。《劳动法》作为国家法律,其效力大于部门规章和文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没有权利对《劳动法》作出实质性修改,将《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改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这种做法直接违反了《立法法》关于法律解释的规定。
  5、从时间顺序上分析。依客观规律而言,侵权事实发生在前,是引起争议的原因和前提,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在后。如果没有侵权事实存在,也就不可能出现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的情形。因此,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应为一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后,二者的时间概念不能混淆。
  6、从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性分析。《条例》、《调解仲裁法》等套用民法起算点规定,忽视了劳动法律关系的特殊性,這种特殊性表现如下:
  (1)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使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不敢申请仲裁,惟恐丢掉“饭碗”。通常是职工找用人单位协商,而用人单位则往往采用“拖垮”战术,超过了仲裁时效。
  (2)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之间对协作的依赖性远远强于其他法律关系领域,劳动者申请仲裁直至诉讼,将承受极大的精神压力,不和谐的劳资关系不仅威胁劳动者的职业稳定,还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因此,多数劳动者选择劳动关系终止后再申请仲裁,既是无奈之举,也是理性思维的结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将“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理解为“受害人基于对权利被侵害事实的认知,进而向侵害人主张权利并与侵害人发生分歧之日”,这样才符合《劳动法》保护弱势群体的立法原则和立法目的。在劳动仲裁或者诉讼中,如果用人单位认为劳动者提起的仲裁超过了仲裁时效,应由用人单位举证,证明双方发生争议的具体时间,以证明劳动者丧失了请求法律强制保护的权利,否则应以劳动者主张权利并与用人单位发生分歧时为起算点。此外,改革现有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单位:江阴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内部控制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7文献标识码:A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最早提出内部控制概念的是1936 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它在《独立职业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检查中》首先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认为:“内部控制和控制这一术语是为了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检查簿记事务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
期刊
摘 要 做好助学贷款的发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要求,关乎到大学生的求学梦想和人生轨迹。为了切实解决商业银行惜贷和大规模学生贷款需求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本文试图透过创新产品——“助学贷款证券化”寻找秘方良药。从助学贷款证券化的背景和必要性、流程设计简单展开,然后重点探讨定价模型,得到令人满意的结论。  关键词 助学贷款证券化 违约风险 提前偿还风险 定价 蒙特卡罗模拟  中
期刊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建立集团公司资金结算中心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要求,分析了资金结算中心组建需要突破的障碍,在此基础上就资金结算中心的组建、运行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 资金结算中心 资金集中管理 集团公司  中图分类号:F213文献标识码:A  一、建立集团公司资金结算中心的重要作用  (一)实现集团公司理财目标的需要。  集团公司理财目标是集团公司理财活
期刊
摘 要 适应新形势,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注重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努力培育复合型人才,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企业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中圖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争夺越来越激烈。现代商战的实质就是人才之战。在新形势下,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注重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培养企业技术人才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
期刊
摘 要 公平合理的岗位工资等级体系是实现企业内部分配公平与同工同酬的有效手段,而有效的岗位评价模式是实现公平合理岗位工资等级体系的基础,本文旨在为规模型企业探索一种科学、实用的岗位评价模式——因素计点法岗位评价体系,并对该评价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岗位评价 因素计点法 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    岗位评价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对履行岗位职责的各个要素进行
期刊
摘 要 中国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弱式有效状态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运用技术分析中的移动平均线策略来验证投资者能否以此获得超常收益,从而检验中国证券市场的弱式有效性。本文选取上证综合指数为样本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利用移动平均策略可以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说明中国证券市场未达到弱式有效。  关键词 有效市场假说 弱势有效 移动平均线  中图分类号: F832.5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有
期刊
摘要 “90”后农民工生存状态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公共问题,“富士康”12跳更是加速这一问题进入政府决策的视野,成为一个政府问题。本文系统概括了跳楼事件的经过,并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多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策、措施。  关键词公共政策 农民工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    一、公共政策理论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
期刊
摘要:社区矫正制度作为刑罚的一种执行方式,是我国在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权保护和改造罪犯工作当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的全过程都有法律监督权,有效地促进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成效。然而,对于正在探索期的我国社区矫正不论在其自身,以及对其的检察监督还存在不少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社区矫正 法律监督 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D911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对反诉制度进行了风格迥异的设计。虽然它们都认为反诉制度具有促进诉讼经济、保障程序公正、防止裁判矛盾等功能,但要如何发挥其最大功能,两大法系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英美法系主张积极扩张反诉之功能,而大陆法系则比较消极,原则上禁止其功能扩张,具有紧缩的特点。  关键词:两大法系 反诉制度 扩张性 紧缩性  中图分类号:D915文献标识码:A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对反诉制度进行了
期刊
摘要: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在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法院在行政审判中或多或少地开展调解工作。由于法律的限制,大多数调解成功的案件以原告撤诉的方式结案,在实务中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立法和实践的严重背离使我们不得不对“公权不可处分”理论提出质疑。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该理论进行了分析和反驳,为在行政诉讼中建立行政调解制度奠定基础,并对构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