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语教学是贯彻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在民族地区采用的一种“让民族学生学好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兼学汉语文”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针对当前藏区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地调整模式是提高本地区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民族结构和教育历史的客观所决定的迭部藏区语言环境
解放前,迭部纯属藏族聚居区,其他民族极少。解放后,随着外地干部的派入和林业、矿产资源的开发,汉族和其他民族人口大幅度增加,自1963年建县到1990年的28年间,人口机械增加11078人,全县人口总数增长了四分之一。给人一种“迭部是藏汉杂居区,通行藏汉双语”的印象。这种“杂居”与在藏族村寨“安家落户”式的、能给藏族地方的语言换进、风俗习惯等带来改变性影响的“杂居”大为不同。据1998年全县实现“普初”时,对全县农牧业人口统计,各乡藏族农牧业人口比例普遍在99%以上,并且,卡坝、尼傲、旺藏、腊子口等公路沿线乡都是100%的纯藏族农业人口聚居区。
民国末年,原岷县所辖的洛大、腊子口等地才办了4所私塾,但在解放前均已停办。所以到解放前夕,全境学校教育仍处于空白状态多受于,全民信仰佛教成为迭部藏族继承和发展藏族文化的唯一场所。
1995年,当代藏族著名学者赛仓活佛来迭部调研时说:“迭部的藏语环境很好,不但各个乡村都是藏语环境,而且县城的藏语环境也很好。因此,依据客观的语言环境,迭部“两个为主”的双语教学明显具有选择“以藏为主”模式的客观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模式选择不当造成的后果
1,在毫无汉语环境或汉语环境极差的迭部农牧区,大面积选择“以汉为主”模式师生之间没有能共同使用的教学语言,教师无法将所要传授的知识通过语言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也无法辨认教师传出的信息形成直觉经验。这种因模式选择不当所造成的语言障碍,严重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信息的接受、容纳和转换,成为提高全县双语教学质量的最大拦路虎。
2,师生之间的教学语言障碍和教材与学生用语之间的障碍,导致学生很难对教材中大量的二级概念和具有逻辑意义的内容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只能靠死记硬背。教学中学生的思维难以诱导,启发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教师只能使用以教材为中心的全面注入式教学方法,其结果只能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
3.跨文化的教学语言阻碍着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学生的知识学习,导致藏族学生成才率低。小学阶段三科成绩普遍很差,许多学区老是不能打破三科合格率零的记录。初高中的升学成绩不高,办学效率徘徊不前。很多中小学生既没有学通汉文,也没有学懂藏文,就是回乡也难以应用现代科技从事农牧业生产。
三、关于调整迭部“两个为主”模式的思考
在迭部藏区,应在汉族和操汉语的各族干群较集中,有较为良好的汉语环境的学区选择“以汉为主”模式,其它没有汉语环境和汉语环境极差的学区选择“以藏为主”模式为宜。这种调整的科学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藏为主”模式能消除教学中的语言障碍,真正把“让民族学生学好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兼学汉语汉文”的政策落到实处。这种以教学语言和文字教材的母语化,把教材中认为的难点--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语言障碍完全消除,保证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使学生的学习得以正常实现。
2.“以藏为主”模式能使藏族学生快速学习好汉语和其他语言。语言学认为,第二语言的部分能力由第一语言能力起作用,相互存在着迁移和类化过程。现任教育部民教司司长夏铸指出:“在民族地区要加强‘多语教学’,不学本民族语言站不起来,不学汉语走不出去,不学外语走不出国门。”由此可见,学好本民族语言是解决该民族站起来和学习其它先进文化的关键。
3.“以藏为主”模式是继承和发展藏族文化的有效途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文化,离开与其维系着的语言文字便难以继承。著名藏族学者巴登尼玛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用众多学科理论研究跨文化教育和藏族学校教育的专著《文明的困惑--藏族教育之路》指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中藏区教育的基本思路是藏族独享文化→国家共享文化→人类共享文化。为藏族学生学好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整个人类文明成果,推进藏族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提高整个藏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以藏为主”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该模式的办学效益已成为全州双语教学的楷模是一人很好的说明。迭部已有的“以藏为主”模式,尽管规模小,学生人数少,但是由于模式选择得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小学的升学率一般都是100%,三科合格率也高。初中每年的升学率在75%以上,仅办了一届的该模式高中的升学率达到87%实行“以藏为主”以前人口近4000人的益哇乡,考取正规学校的寥寥无几,实行“以藏为主”的十几年内从不足100名的初、高中生,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就有近40人。
5.合“语言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民族语言学说。“几十年来,少数民族使用文字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影响民族进展”。而“以藏为主”教学模式正是把藏语言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最有效途径。
6.符合党的民族政策和各级政府的要求。在第三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凡是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应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实施义务教育法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分别规定:“招收藏族学生为主的小学,要实施藏汉'双语’教学,在学好藏语文的基础上努力学好汉语文,并积极提倡学习外语。”;“教学要用因地制宜,凡是用藏语的地方,教学以藏语文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凡通过汉语的地方,教学以汉语文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
综上所述,迭部藏区的“双语”或多语教学模式,从语言环境和语言政策法规讲,都具有优先选择“以藏为主”模式的客观性。因此,有必要借鉴兄弟民族和其他藏区成功的办学经验,以语言环境作为模式选择的主要依据,合理、科学地调整“两个为主”教学模式,以改变“教学质量和发展水平始终处在一种被动局面”的状态,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更多的各类合格人才。
一、民族结构和教育历史的客观所决定的迭部藏区语言环境
解放前,迭部纯属藏族聚居区,其他民族极少。解放后,随着外地干部的派入和林业、矿产资源的开发,汉族和其他民族人口大幅度增加,自1963年建县到1990年的28年间,人口机械增加11078人,全县人口总数增长了四分之一。给人一种“迭部是藏汉杂居区,通行藏汉双语”的印象。这种“杂居”与在藏族村寨“安家落户”式的、能给藏族地方的语言换进、风俗习惯等带来改变性影响的“杂居”大为不同。据1998年全县实现“普初”时,对全县农牧业人口统计,各乡藏族农牧业人口比例普遍在99%以上,并且,卡坝、尼傲、旺藏、腊子口等公路沿线乡都是100%的纯藏族农业人口聚居区。
民国末年,原岷县所辖的洛大、腊子口等地才办了4所私塾,但在解放前均已停办。所以到解放前夕,全境学校教育仍处于空白状态多受于,全民信仰佛教成为迭部藏族继承和发展藏族文化的唯一场所。
1995年,当代藏族著名学者赛仓活佛来迭部调研时说:“迭部的藏语环境很好,不但各个乡村都是藏语环境,而且县城的藏语环境也很好。因此,依据客观的语言环境,迭部“两个为主”的双语教学明显具有选择“以藏为主”模式的客观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模式选择不当造成的后果
1,在毫无汉语环境或汉语环境极差的迭部农牧区,大面积选择“以汉为主”模式师生之间没有能共同使用的教学语言,教师无法将所要传授的知识通过语言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也无法辨认教师传出的信息形成直觉经验。这种因模式选择不当所造成的语言障碍,严重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信息的接受、容纳和转换,成为提高全县双语教学质量的最大拦路虎。
2,师生之间的教学语言障碍和教材与学生用语之间的障碍,导致学生很难对教材中大量的二级概念和具有逻辑意义的内容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只能靠死记硬背。教学中学生的思维难以诱导,启发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教师只能使用以教材为中心的全面注入式教学方法,其结果只能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
3.跨文化的教学语言阻碍着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学生的知识学习,导致藏族学生成才率低。小学阶段三科成绩普遍很差,许多学区老是不能打破三科合格率零的记录。初高中的升学成绩不高,办学效率徘徊不前。很多中小学生既没有学通汉文,也没有学懂藏文,就是回乡也难以应用现代科技从事农牧业生产。
三、关于调整迭部“两个为主”模式的思考
在迭部藏区,应在汉族和操汉语的各族干群较集中,有较为良好的汉语环境的学区选择“以汉为主”模式,其它没有汉语环境和汉语环境极差的学区选择“以藏为主”模式为宜。这种调整的科学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藏为主”模式能消除教学中的语言障碍,真正把“让民族学生学好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兼学汉语汉文”的政策落到实处。这种以教学语言和文字教材的母语化,把教材中认为的难点--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语言障碍完全消除,保证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使学生的学习得以正常实现。
2.“以藏为主”模式能使藏族学生快速学习好汉语和其他语言。语言学认为,第二语言的部分能力由第一语言能力起作用,相互存在着迁移和类化过程。现任教育部民教司司长夏铸指出:“在民族地区要加强‘多语教学’,不学本民族语言站不起来,不学汉语走不出去,不学外语走不出国门。”由此可见,学好本民族语言是解决该民族站起来和学习其它先进文化的关键。
3.“以藏为主”模式是继承和发展藏族文化的有效途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文化,离开与其维系着的语言文字便难以继承。著名藏族学者巴登尼玛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用众多学科理论研究跨文化教育和藏族学校教育的专著《文明的困惑--藏族教育之路》指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中藏区教育的基本思路是藏族独享文化→国家共享文化→人类共享文化。为藏族学生学好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整个人类文明成果,推进藏族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提高整个藏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以藏为主”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该模式的办学效益已成为全州双语教学的楷模是一人很好的说明。迭部已有的“以藏为主”模式,尽管规模小,学生人数少,但是由于模式选择得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小学的升学率一般都是100%,三科合格率也高。初中每年的升学率在75%以上,仅办了一届的该模式高中的升学率达到87%实行“以藏为主”以前人口近4000人的益哇乡,考取正规学校的寥寥无几,实行“以藏为主”的十几年内从不足100名的初、高中生,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就有近40人。
5.合“语言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民族语言学说。“几十年来,少数民族使用文字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影响民族进展”。而“以藏为主”教学模式正是把藏语言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最有效途径。
6.符合党的民族政策和各级政府的要求。在第三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凡是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应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实施义务教育法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分别规定:“招收藏族学生为主的小学,要实施藏汉'双语’教学,在学好藏语文的基础上努力学好汉语文,并积极提倡学习外语。”;“教学要用因地制宜,凡是用藏语的地方,教学以藏语文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凡通过汉语的地方,教学以汉语文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
综上所述,迭部藏区的“双语”或多语教学模式,从语言环境和语言政策法规讲,都具有优先选择“以藏为主”模式的客观性。因此,有必要借鉴兄弟民族和其他藏区成功的办学经验,以语言环境作为模式选择的主要依据,合理、科学地调整“两个为主”教学模式,以改变“教学质量和发展水平始终处在一种被动局面”的状态,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更多的各类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