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看到权利。文要看到后果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we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经常会碰到类似的问题:假如杀死一个人可以挽救4个人的死亡,那么,这是否被允许?
  来看一个故事。
  18世纪,在一艘由英国开往美洲大陆的船上,一共有5个人。船上的粮食已经吃完,而他们还看不到美洲大陆的海岸线。
  一个痛苦的现实摆在了这5个人的眼前:或者杀死其中的一个人,把他拿来充饥,从而让其中的4个人活到上岸,或者5个人一起死。
  抛开法律问题,从道德上考虑,我们要问:为了活命,这5个人中的4个人杀死其中的1个人,在道德上是否正当?
  这个时候,一个19世纪的英国思想家,名叫边沁的从阴影里走出来说,完全正当!在这个事情中,杀死其中的一个人,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到山穷水尽,他们不会走到这一步。但如果非要作一个选择的话,那么,5个人一起死,肯定比其中的1个人死要坏得多。4:1,一条命怎么比得过4条命有分量?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挽救更多的生命,杀死其中1个人就是合理的。
  边沁的名言是,道德上的正当性,就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或者,最大多数人的最少痛苦。
  这种思想在道德理论上叫作“功利主义”。它在逻辑上是这样的:我们要做一件事情,无论是制度、法律、政策还是群体、个人的行为,首先要在功利上计算一下,得到的结果,是不是比付出的成本少,是不是有利于最大多数人,如果是,那去做的话在道德上就是正当的,否则,就不是,就不要去做。
  比如,有个城市准备修建一条地铁,毫无疑问,这可以大大地方便居民的出行,减少交通成本,还可以带动城市的发展,但是,修建地铁;就要求一些居民搬迁,其中有一户人家,基于各种理由就是不肯搬迁。那么,按照功利主义的逻辑,这户人家不搬迁就是没有道理的,他们挡了大家的道,因为,这户人家的利益,计算一下的话,无论如何都不如大家的利益多。
  功利主义看起来有直觉上的吸引力。但是,18世纪一个叫康德的德国哲学家跳出来对它表示了激烈的反对。
  针对这5个人的例子,康德认为,功利主义的论证完全是错误的。无论有什么样的理由,这5个人都不能为了其中4个人的活命而杀死其中的一个。道理很简单:人是活的,没有谁生下来到这个世界上来,只是成为别人活命而被利用的工具。
  康德这样驳斥边沁:
  (1)一种行为对或者不对,不是看它的结果,而是看它的性质。杀人本身在道德上就是错误的,不被允许的,无论它产生的是什么结果。如果功利主义是对的,做一件事情只看结果有利还是无利,那么,是不是可以得出这个极其可怕的结论:因为老年人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已经是一种负担,不如把他们全部杀死?
  (2)功利主义的逻辑会侵犯人的权利。如果这5个人中的4个人,为了自己的活命而杀死了其中的1个,那么,就侵犯了这个人的生命权。问题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权利剥夺这个人的生命,因为这个人并没有侵犯到他们,他们陷入困境也不是这个人造成的。对一个没有任何过错的人痛下杀手,无论基于什么样的理由,在道德上都不能得到辩护。
  (3)看起来,这5个人全死,比只死一个人要坏得多。这一点,好像使功利主义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但是,仔细想一想,无论杀死其中的1个人可以得到多少好处,或减少多少坏处,和这个人都没有什么关系。他凭什么要为自己得不到什么好处献出生命呢?而一件事情的结果如果和被牺牲的人无关,我们有什么权利要牺牲他呢?
  (4)最重要的是,功利主义的论证前提就是不成立的。我们只是在数量的意义上,才直观地觉得,4个人的生命比一个人的生命分量更重。而在这样直观时,事实上我们已经对人的生命进行了比较,觉得4条命就是比'条命值钱。但是,生命能比较吗?每条生命都是独特的,失去了,一切就都失去了,任何东西都不能弥补,更不可能和另一条命,或N多条命比较。
  看起来,功利主义确实被驳倒了。因为,它只看到总体的功利,而没有看到一个人的权利。所以,如果把它当成一种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那在现实中就有一定的危害。比如,在最生活化的意义上,如果4个人看一个人不爽,就可以揍他,因为4个人的爽,绝对比1个人的痛苦更有分量。而在制度上。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就可以立法剥夺少数人正当所得的财产。而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同意的。
  但是,功利主义并不就被彻底击溃了。它会反问:如果为了挽救4个人的生命,不足以证明杀死1个人是正当的,那么,如果是为了挽救40个、400个,甚至四百万人的生命呢?当后果如此严重的时候,我们还能够说,杀死1个人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吗?也就是说,把逻辑推到极端,难道功利主义没有合理性吗?
  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相当让人痛苦。好在它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甚至只是一个“思想实验”。它的意义只是在提醒我们:任何一种制度、政策的制定,既需要尊重个人的权利,又要考虑它的后果,对大多数人有利还是不利。
  
  编辑/杨明珠
其他文献
有媒体曝光了一些沙琪玛中使用硼砂的“黑幕”,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关注。其实,在东南亚和中国一些地区,把硼砂添加到食物中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有位美国人曾经在网上发问,说他的太太来自台湾,做米粉的时候会加入一些奇怪的原料,比如硼砂。他想知道硼砂究竟是什么东西,会不会有害健康。  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和地区,硼砂都不允许被用于食品中。也就是说,尽管它的使用不是“现代食品工业带来的”
期刊
2036,阿波菲斯之毁灭  在埃及神话里,阿波菲斯是毁灭之神……  而现在,一颗正在直奔地球而来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阿波菲斯,因为它有可能会在2036年与地球相撞,给我们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大灾难。  这颗小行星是在2004年6月被发现的。科学家们说,它的直径可能只有300米,但如果与地球相撞,将会产生相当于几万颗原子弹同时爆炸的巨大威力,这足以摧毁地球上一大片地区。  现在我们要来了解一个有点儿绕口的
期刊
如果在农田中看到蚂蚁,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会认为这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当你不小心掘开了一个纵深达到数米方圆足有几十平方米的蚁穴,看到密密麻麻的蚂蚁和蚁卵以及被它们储存起来的大量粮食和昆虫尸体等,你通常会感到毛骨悚然,随之本能地感到这种弱小的生物巨大的破坏力,然后“蚂蚁是农作物的敌人”这一观点也就油然而生。  事实上除了在一些影视和文艺作品中渲染的“黑刺大腭蚁”能对作物造成毁灭性效应之外,其余的蚂蚁并
期刊
哪儿好也不如家好  上次和表哥去超市的时候,表哥告诉我,国外的商品会在发票上标明上交的税和商品实际的金额,中国却做不到这一点,然后又对我说了很多国外的这也好那也好之类的。我想问问何老师,如果您有这样的表哥,你会接下去说什么呢?我虽然想说,中国也有很多好。但是表哥肯定会用“你还是小孩子”来堵我,我想学两句,下次表哥再说的时候,我也能为中国辩解一下!——邱邱  何炅回复  我想和表哥辩论倒也大可不必,
期刊
——当你开始这次阅读前,不妨先做一次“头脑风暴回忆”,你是否记得童年里与你一起放风筝的伙伴,一同参加入学典礼的青梅竹马,以及不同校却依旧联系频繁的他与她……没错,他们在你的心里都有同一个代称,那就是——朋友。  但当你随着升学、转学。来到一个崭新的环境中,如何创造并经营好新的人际关系,也将是学习生活的重大课题之一。你是备受欢迎的交际高手,还是羞涩含蓄的交际菜鸟?你是否想拥有知心朋友?是否想改变现状
期刊
一般我们都认为地球是个实心的大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但有些人可不怎么想。他们认为地球是个空心的大球,在它的肚子里,有着另外一个神秘的世界……    巴德少游的飞行报告    美国空军巴德少将的经历似乎证明地球空心说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这位爱冒险的少将曾经到过南北两极飞行,1947年,他驾驶飞机尝试飞越南极点。当时是个万里无云的好天气,为了避开巨大的气流,他保持低空飞行,并不时向基地报告情
期刊
当教师已快有三年的光景,以前也写过一些信马由缰的小说,时常将自己的一些荒诞的幻想付诸笔墨,偶尔也會获得编辑大哥的一些赏识,甚是庆幸。  毕业,招考……一切都那么顺利,我感谢上天给予我的一切……就这样,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每天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站在教师的角度,审视自己,我不敢自我评价说我是一个多好的教师,但我敢于自我肯定地说自己绝对是一个有热情有责任心的教师。我在每个班都會重复这样一
期刊
[励志]    苦和甜来自外界,体昧幸福则来自内心。  有一种力量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环境下逼迫着我们前行,面对各种压力和环境的逼迫,我们脱口而出的不应该是“被逼無奈”,而应该鼓起勇气、勇敢面对,因为所谓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地逼着自己向前迈。——xx轨迹  个人在成长中都会受很多伤,会哭泣悲伤,会觉得痛。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过后才明白。痛过了,便坚强了:跨过了,便成熟了:傻过了,便懂得了适时的珍惜与
期刊
高中开学后我发现,新的班级里,没有一个是自己认识的。初中的同学大多在其他学校,考上这所重点高中的寥寥无几。再一次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重新结交朋友,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个时候,王靖主动地向我介绍了自己。她的座位并不和我的相邻,但是下课的时候,她经常会到我的座位这里来,很多时候只是随便地聊聊。后来渐渐熟了起来,我们会下课后一起上厕所(不知道为什么,女孩子都喜欢成群结队地一起上厕所,如果
期刊
时间:那天好无聊    剑桥大学的一位科学家威廉·康舒妥发明了一个电脑程序,通过该程序发现,历史上的1954年4月11日那天没有任何大事发生,是自1900年以来最无聊的一天。  在那天,比利时举行了大选,一个土耳其学者出生,还有一个英国足球运动员去世。除了这些以外,什么都没发生。威廉的这一程序被命名为“真实的知识”,其原理是输入“关于人物、地点、时间和事件”的3亿条历史事件。这一复杂的计算方法是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