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凯,1963年生,著名诗人,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奖项,并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现为甘肃省文学院副院长。
高凯是西部诗人和乡土诗人的代表,他长期以自己独特的声音讴歌着陇东大地。他的诗歌是他“生命质地、光泽和精神志向”的最好彰显。他曾说:“当生活环境如此闭塞,人要生存,需要有更大的激情和精神的支撑。”
这首《村小:生字课》是他的代表作。
中国最早出现诗歌原本不是为了吟诵,而是为了歌唱。真正的好诗一定适合歌唱,至少能够勾起人们歌唱的欲望。当我们读到高凯的《村小:生字课》时,仿佛听到了那一声声来自乡野的歌唱,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和着田野的风,飘着花香飞过来,遥远而又切近,清脆而又响亮,让我们忍不住与他们一起轻轻地歌唱——
花花花骨朵的花
桃花的花杏花的花
花蝴蝶的花花衫衫的花
王梅花的花
曹爱花的花
诗人在语言和乡村世界之间找到了一种简捷的联系方式,却营造了极其丰富的韵味。两者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这首小诗产生了一种同样奇妙的力量,产生了鲜活的感染力,这种力量直抵人心,让我们也跟着歌唱,跟着向往……
这首诗由蛋、花、黑、外、飞5个字构成,只有5节25行171个字和一个破折号、一个省略号,每个小节都以一个汉字的组词形式展开,而这正是乡村小学语文课上最常见的情景。于是,诗歌内容就在这种亲切的背景下一一地呈现出来。没有繁复的韵脚,没有词汇的堆砌,甚至没有诗歌常用的比喻和夸张。它几乎是完全直白,纯净得似一杯白水;它不加任何修饰,在看似非常随意的词汇组合中,生成了节奏,蕴含着变化,一种完全天然的参差的美就这么无遮无拦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会很自然打着拍子,感受这鲜明的韵律和节奏——
蛋蛋鸡蛋的蛋
调皮蛋的蛋乖蛋蛋的蛋
红脸蛋蛋的蛋
张狗蛋的蛋
马铁蛋的蛋
五个小节分别展现了孩子们围绕一个汉字组词的情景。严格地说,我们只是听到了他们的声音,起劲儿而清脆的童音,让我们联想到一些生动的面孔。而诗人对几个汉字的选择也很常见:蛋,花,黑,外,飞。但细细体味,却发现有深度的寓意。如果说“蛋”、“花”、“黑”表现了乡村孩子特有的面貌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从而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素朴的基调,那么后面的“外”和“飞”两个字则更侧重表现了乡村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透过简单的“外”字和“飞”字,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热烈的渴望,一种发自内心的蓬勃向上的力量,一种在任何环境中都不放弃追求的精神,而正是这种感受深深地震撼了读者。大巧若拙,大艳若素,满满充溢在诗歌里的那引人遐思、无限丰厚的韵味,竟是通过这样一种极其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不由得一遍遍地吟唱,像诗人笔下的那一个个乡村孩子一样,用不加任何修饰的最素朴的声音,起劲儿地吟唱。
吟唱这样的诗歌,我们眼前闪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仿佛看见了一个个乡村孩子天真可爱的面庞,有挂着一脸顽皮的张狗蛋和马铁蛋,有穿着花衫衫的王梅花与曹爱花。他们都有黑里透红的小脸,都有闪亮的黑眼睛。他们中间既有让人挠头的调皮蛋,也有讨人喜欢的乖蛋蛋。黑黑的窑洞是孩子们的教室,对面的墙上是简陋的小黑板,他们放开声音唱着:“蛋,蛋,鸡蛋的蛋……花,花,花骨朵的花……”
这是世间最美好最动听的声音。对知识的渴求,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在这样的声音里变成一种毫无修饰的热望。在黑暗的窑洞里,孩子们一笔一画地写着古老的方块字。稚嫩的字迹,稚嫩的脸蛋。在这样的环境里,知识成了一种光亮,照亮了黑黑的窑洞,照亮了他们的黑眼睛。这些握着黑毛笔的小黑手,也许刚刚在河边打过猪草,在村头的小树林里拾过柴火,在黄土坡上挥舞过羊鞭,也许脸上的汗水还没擦净,手指缝里还残存着泥巴的芳香,但太阳渐渐升高了,到了该上学的时候了,他们跑着,跑过开满桃花和杏花的田野,跑过一孔孔古旧的黑窑洞,奔向那一抹灿烂的光亮。
他们写着,唱着,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世界,一一地从心里流淌出来:红的杏花,粉的桃花,蝴蝶是会飞的花;红脸蛋,黑手手,黑眼睛,黑窑洞……穿着花衫衫的小姑娘,带来了一身花朵的芬芳;一个拖着鼻涕的调皮蛋来晚了,站在门外喊“报告”。也许,“外,外——/外就是那个外”,就是这个调皮蛋喊出来的吧?于是,清脆的笑声从黑窑洞里飘出来,连同孩子们无限的想象,飘到窗外,飘到山外,直飘到那遥远的不可知的外国。但他们更想飞,想坐飞机,想坐宇宙飞船,想抬膀膀就飞,想像鸟儿一样飞呀飞……大山不能阻隔幻想,黄土地生长着美好的愿望。在这样的诗句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更有对外面世界的无限神往。在他们心里,这种向往甚至不需要理由,因为“外就是那个外”。
是的,外就是那个外!外面的世界何其精彩,从小生长在乡野里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种种奇特而美好的幻想,这种幻想早已插上了翅膀,从黑黑的窑洞里飞出去,飞呀飞,飞上天,能想多远就飞多远……
——而我们,作为读者,捧起这最纯净的歌词,想象着孩子们飞翔的姿态,就像孩子们那样起劲儿地歌唱,以世界上最朴素的声音。
著名文学评论家宗鄂这样评价这首诗:“我更喜欢《村小:生字课》的灵性技巧。司空见惯的小学生默写生字(其实是老师领着学生读生字)是人人经历过的平凡小事,我们却没能从中发现诗。而在诗人高凯笔下,却是表现得有声有色,平中见奇,朴字见色。一个生字就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幼小的心灵也是一个崭新的天地。西部诗人对新生活的渴求与呼唤,被巧妙地暗示出来,令读者的心为之一动。诗的风格平易而朴素,是独特的、全新的,鲜活而灵动,既有乡土的特色,又有现代的美感。”
这首诗先后入选了《小学语文新阅读》、《中国少年文摘》、《经典幼儿朗诵诗301首》、《两岸儿童文学佳作丛书》、《诗刊50周年诗选》等书,还有其他媒体的大量转载。中国作家协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将这首诗改编成诗剧,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诗人还意外地博得了儿童文学作家的雅号,在诗坛传为佳话。
[作者单位:河北石家庄市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高凯是西部诗人和乡土诗人的代表,他长期以自己独特的声音讴歌着陇东大地。他的诗歌是他“生命质地、光泽和精神志向”的最好彰显。他曾说:“当生活环境如此闭塞,人要生存,需要有更大的激情和精神的支撑。”
这首《村小:生字课》是他的代表作。
中国最早出现诗歌原本不是为了吟诵,而是为了歌唱。真正的好诗一定适合歌唱,至少能够勾起人们歌唱的欲望。当我们读到高凯的《村小:生字课》时,仿佛听到了那一声声来自乡野的歌唱,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和着田野的风,飘着花香飞过来,遥远而又切近,清脆而又响亮,让我们忍不住与他们一起轻轻地歌唱——
花花花骨朵的花
桃花的花杏花的花
花蝴蝶的花花衫衫的花
王梅花的花
曹爱花的花
诗人在语言和乡村世界之间找到了一种简捷的联系方式,却营造了极其丰富的韵味。两者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这首小诗产生了一种同样奇妙的力量,产生了鲜活的感染力,这种力量直抵人心,让我们也跟着歌唱,跟着向往……
这首诗由蛋、花、黑、外、飞5个字构成,只有5节25行171个字和一个破折号、一个省略号,每个小节都以一个汉字的组词形式展开,而这正是乡村小学语文课上最常见的情景。于是,诗歌内容就在这种亲切的背景下一一地呈现出来。没有繁复的韵脚,没有词汇的堆砌,甚至没有诗歌常用的比喻和夸张。它几乎是完全直白,纯净得似一杯白水;它不加任何修饰,在看似非常随意的词汇组合中,生成了节奏,蕴含着变化,一种完全天然的参差的美就这么无遮无拦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会很自然打着拍子,感受这鲜明的韵律和节奏——
蛋蛋鸡蛋的蛋
调皮蛋的蛋乖蛋蛋的蛋
红脸蛋蛋的蛋
张狗蛋的蛋
马铁蛋的蛋
五个小节分别展现了孩子们围绕一个汉字组词的情景。严格地说,我们只是听到了他们的声音,起劲儿而清脆的童音,让我们联想到一些生动的面孔。而诗人对几个汉字的选择也很常见:蛋,花,黑,外,飞。但细细体味,却发现有深度的寓意。如果说“蛋”、“花”、“黑”表现了乡村孩子特有的面貌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从而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素朴的基调,那么后面的“外”和“飞”两个字则更侧重表现了乡村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透过简单的“外”字和“飞”字,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热烈的渴望,一种发自内心的蓬勃向上的力量,一种在任何环境中都不放弃追求的精神,而正是这种感受深深地震撼了读者。大巧若拙,大艳若素,满满充溢在诗歌里的那引人遐思、无限丰厚的韵味,竟是通过这样一种极其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不由得一遍遍地吟唱,像诗人笔下的那一个个乡村孩子一样,用不加任何修饰的最素朴的声音,起劲儿地吟唱。
吟唱这样的诗歌,我们眼前闪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仿佛看见了一个个乡村孩子天真可爱的面庞,有挂着一脸顽皮的张狗蛋和马铁蛋,有穿着花衫衫的王梅花与曹爱花。他们都有黑里透红的小脸,都有闪亮的黑眼睛。他们中间既有让人挠头的调皮蛋,也有讨人喜欢的乖蛋蛋。黑黑的窑洞是孩子们的教室,对面的墙上是简陋的小黑板,他们放开声音唱着:“蛋,蛋,鸡蛋的蛋……花,花,花骨朵的花……”
这是世间最美好最动听的声音。对知识的渴求,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在这样的声音里变成一种毫无修饰的热望。在黑暗的窑洞里,孩子们一笔一画地写着古老的方块字。稚嫩的字迹,稚嫩的脸蛋。在这样的环境里,知识成了一种光亮,照亮了黑黑的窑洞,照亮了他们的黑眼睛。这些握着黑毛笔的小黑手,也许刚刚在河边打过猪草,在村头的小树林里拾过柴火,在黄土坡上挥舞过羊鞭,也许脸上的汗水还没擦净,手指缝里还残存着泥巴的芳香,但太阳渐渐升高了,到了该上学的时候了,他们跑着,跑过开满桃花和杏花的田野,跑过一孔孔古旧的黑窑洞,奔向那一抹灿烂的光亮。
他们写着,唱着,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世界,一一地从心里流淌出来:红的杏花,粉的桃花,蝴蝶是会飞的花;红脸蛋,黑手手,黑眼睛,黑窑洞……穿着花衫衫的小姑娘,带来了一身花朵的芬芳;一个拖着鼻涕的调皮蛋来晚了,站在门外喊“报告”。也许,“外,外——/外就是那个外”,就是这个调皮蛋喊出来的吧?于是,清脆的笑声从黑窑洞里飘出来,连同孩子们无限的想象,飘到窗外,飘到山外,直飘到那遥远的不可知的外国。但他们更想飞,想坐飞机,想坐宇宙飞船,想抬膀膀就飞,想像鸟儿一样飞呀飞……大山不能阻隔幻想,黄土地生长着美好的愿望。在这样的诗句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更有对外面世界的无限神往。在他们心里,这种向往甚至不需要理由,因为“外就是那个外”。
是的,外就是那个外!外面的世界何其精彩,从小生长在乡野里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种种奇特而美好的幻想,这种幻想早已插上了翅膀,从黑黑的窑洞里飞出去,飞呀飞,飞上天,能想多远就飞多远……
——而我们,作为读者,捧起这最纯净的歌词,想象着孩子们飞翔的姿态,就像孩子们那样起劲儿地歌唱,以世界上最朴素的声音。
著名文学评论家宗鄂这样评价这首诗:“我更喜欢《村小:生字课》的灵性技巧。司空见惯的小学生默写生字(其实是老师领着学生读生字)是人人经历过的平凡小事,我们却没能从中发现诗。而在诗人高凯笔下,却是表现得有声有色,平中见奇,朴字见色。一个生字就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幼小的心灵也是一个崭新的天地。西部诗人对新生活的渴求与呼唤,被巧妙地暗示出来,令读者的心为之一动。诗的风格平易而朴素,是独特的、全新的,鲜活而灵动,既有乡土的特色,又有现代的美感。”
这首诗先后入选了《小学语文新阅读》、《中国少年文摘》、《经典幼儿朗诵诗301首》、《两岸儿童文学佳作丛书》、《诗刊50周年诗选》等书,还有其他媒体的大量转载。中国作家协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将这首诗改编成诗剧,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诗人还意外地博得了儿童文学作家的雅号,在诗坛传为佳话。
[作者单位:河北石家庄市幼儿师范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