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轻轨信号系统复示信号机设置问题分析

来源 :铁道通信信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q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CBTC信号系统中设置复示信号机所带来的运营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当信号显示距离不足时的几个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对国标《地铁设计规范》中的信号显示距离为400 m的要求进行合理性分析,进而提出信号显示距离选取的合理方法;最后,结合海外项目的特殊情况,对今后海外项目建设标准的选取提出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针对既有25 Hz相敏轨道电路存在传输特性差、列车占用时分路效果不良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型25 Hz相敏轨道电路.重点阐述和分析了其改进措施及工作原理,并进行了详细设计.经室内试验验证,改进型25 Hz相敏轨道电路能够有效改善25 Hz相敏轨道电路的传输特性和分路特性.
在铁路专用线工程中,涉及公路、铁路交叉部分时会遇到平交道口的设计.由于专用线的特点,又常会遇到道口邻近车站或站内跨线的情况,在进行道口信号设计时,需结合车站联锁进行考虑.但是,目前针对联锁与道口信号之间的驱动和采集信息交互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本文结合某专用线道口工程,研究如何通过联锁系统与道口信号之间的驱动和采集信息交互实现特殊道口信号设计,以保证道口控制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网络安全威胁的破坏力和传播能力与日俱增,仅依靠传统的防范措施已无法满足铁路数据通信网的安全需求,精确检测分析和预警成为安全防护的关键.针对铁路数据通信网运用智能流量分析技术,可以对数据网流量流向进行深度检测.研究了智能流量分析系统及其应用方案,从链路及业务两个层次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异常流量,保障网络运行安全,为铁路数据通信网的安全管理提供有效手段.
研究由不同网管管理的、两个速率不同的传输系统的“逻辑叠加”组网,即利用高速率传输系统提供透明通道以搭载低速率传输系统;以调整传输设备逻辑叠加组网时出现的低速率传输系统上报“DCC连接失败”为例,研究SDH帧结构及开销字节的运用规则,调整数据设置方式,并通过实验进行功能验证,解决SDH传输系统逻辑叠加组网时的数据设置问题,从而释放光缆资源,提高传输资源利用率.
在深水桥梁施工中,无覆盖层裸岩河床中栈桥钢管桩底部难以形成固定端,在流水压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整体倾覆,三峡大坝上游河流水位季节性升降幅度大,同时伴有强降雨引发的洪水波运动,钢栈桥结构设计与施工较难.为方便栈桥施工方案选择,通过对人造覆盖层、板凳桩基础以及混凝土锚桩三种不同桩底锚固方式进行下部结构设计参数研究与分析,得出钢管桩在超深水位下最佳锚固方式.理论及实践结果表明:混凝土锚桩能够在钢管桩底部形成固结,大幅度提高栈桥整体承载力,因此在水深、流急和裸岩条件下混凝土锚桩更加可靠,这可为类似水域条件下的钢栈桥底
铁路信息网络作为铁路信息系统的基础环境和重要组成部分,应采用先行部署的IPv6演进策略.通过对铁路信息网络现状进行调研,可得出各个网络区域现有的设施设备和软件应用的IPv6支持度良好,这为IPv6演进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分别制定了互联网访问场景、内部访问场景和云环境访问场景下,以双栈技术为基础的IPv6综合演进方案,能够实现3个典型场景下端到端访问的IPv6化,这也为铁路信息系统实现全面IPv6化的目标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列控中心区间占用逻辑检查功能,是进一步提高列控系统整体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手段.按照列控设备管理办法规定,列控中心软件升级换装前,需对软件功能进行全面的仿真测试.总结了列控设备的仿真测试工作经验,重点对列控中心区间占用逻辑模块与临时限速服务器、调度集中系统、车站联锁等设备接口仿真测试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能为软件的仿真测试提供借鉴和参考.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该技术具有分布式测量、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本文将此技术应用于岩溶区灌注桩检测,研究岩溶区灌注桩荷载传递规律和桩身附近溶洞存在位置,通过钢筋应力计测量结果验证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岩溶区灌注桩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实现岩溶区灌注桩完整性的分布式检测功能,并能判断桩身周围溶洞存在位置区间.相对于钢筋应力计、应变片等传统的检测方法,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和更广的测量范围.
对于基于GSM-R无线通信网络传输信息的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无线连接超时会对行车效率产生影响.在GSM-R网络相关接口闭环监测的基础上,对几种典型的无线连接超时故障进行分析,总结出无线连接超时分析流程,以供信号人员分析高铁通信故障时参考.
新一代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大数据云计算、5G宽带移动网、AI人工智能等通信技术协同发展,给视频会议通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针对国铁集团现有2套视频会议系统,即铁路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和铁路云视频会议系统的现状,从产品国产化、音视频专业化、云会议轻量化、5G移动化、AI智能化及交互式数据协作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通信技术协同发展在铁路视频会议通信领域的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