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l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核心问题。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正确认识深刻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新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以优化数学教学。本文重点阐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践行新课程理念,运用对话教学。
  【关键词】中学数学 教学观念 对话教学 运用与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
  对话教学是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尊重、爱和宽容的环境中,用理解、言语、反思、体验等方式在实践教学中产生教学和知识的渗透意义。这是追求人性化、体现创造性、尊重主体性的一种教学。下面就对话教学的几项原则的运用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问题引导
  对话教学的中心是疑问,没有疑问就缺少对话。加强问题引导是对话教学的课堂设计最重要环节。
  新知识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新知识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步时,就需要调整已有的知识结构,来顺应新的知识学习需要,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当作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前提。如学生学习函数概念时感到困难,是因为过往所学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方程式和不等式求解,通通是经过一般计算来求解,着重计算。函数的概念是以观点的变换来考察数量的关系,着重关系,表述方式是图像、表格、解析式。原有知识结构和新知识不相适应,学习必然产生阻碍,教师就需要改进一下教学方法,要加强问题引导,帮学生调整重组知识结构。例1:以40千米/时行驶的汽车,试分析行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以采取以下问题链:
  1.找出例题中的量变化有几个;
  2.找出时间(t)和路程(s)的关系表达式;
  3.关系式40t=s列出后,让学生去了解时间t如变化时路程s随之改变。教师通过综合、分析、概括、抽象出函数的定义,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情景适当引导,构造学生的思维结构空间,设计由浅到深的一连串疑问,引导学生逐步攻克难关难题,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个体差异
  巴赫金说:“对话是等值的各种意识形态之间互相作用的方式。”是指,真实的对话联络认可个体生命具有同等价值,同等价值的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答和问的关系,补充和肯定关系,反对和同意关系”。由此可见,个体差异性是对话教学展开的前提条件,对话教学的设计中应尊重这差异性(包括学生现有的性格、行为习惯、知识水平等)并有效引导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个性,不应用一成不变的教育目标去评价学生,应走入多样性的学生世界。课堂教学在设计时,教师应该预想一下课堂很可能出现的每种情况,然后预设出多种不一的教学方案和设计出完整的教学过程,才能给课堂提供足够的教学空间。
  例2:“同底数幂相乘”这堂课中,对“同底数幂相乘,指数相加,底数不变”的规律的形成因素。有些教师这样处理:提出问题,A·A=(),请利用已学知识来解决,过程如下:
  A·A
  =(A·A·A)·(A·A)(据乘方的意义)
  =A·A·A·A·A(据乘法的结合律)
  =A(据乘方的意义)
  仿照公式,运算以下习题,说明每步运算的依据。
  (1)3×3;(2)7×7;(3)a·a 。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结果与原式的关系,猜测结论“同底数幂相乘, 指数相加,底数不变”,最后推导出公式A·A=A(m,n是正整数)。
  上述设计题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性,班级里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基础都有所不同,对例2中的三个习题,有些学生每一道题都会仿照例题来做,有些学生做第一题后就能猜测或感觉到性质,后边的两题便能迎刃而解。并且以上设计原理明显的束缚了有些学生的思维,没能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范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路线,学生就无法将学习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发挥出来。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采纳下述设计的方法,以问题情景引入新课程,例3:一款电子计算机,1秒钟能做10次计算,问10秒钟能做几次运算?答案如下:
  10×10
  =(省略乘方的意义)
  =(省略乘法的结合律)
  =10(乘方的意义)
  这样的引入与之前的例子对比设计后,设计了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为以后的教学埋下意味深长的伏笔。
  三、贴切生活
  学习不只是简单被动的接受书本里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应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外部信息,主动构建知识结构。教师采纳的教学方式应当与生活零距离贴切,贴切学生、学校和社区,从中能提取活鲜鲜的生活素材,试着去设定现实情景,汲取学生贴切的生活体验,和学生展开面对面的、直接的对话方式。以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贴切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素材去创造设计问题情景,不仅能让学生觉得亲切,也很容易发生共鸣,还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使其能积极参与学习探究活动,最后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考虑到數学本身的特点,还应遵循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心理活动,强调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贴近生活的教学必须处置好“进”与“出”的关系。数学教学设计融入生活,要解决好与生活脱轨的问题以此增加趣味性,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体验知识对本身的意义;从生活中走出,意味着教学生活化的设计不仅仅是复制生活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使学生重温本身原有的生活经验,其实是让学生自己学会构建,学会以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实质问题,知识才能最终融入本身的经验中,最后生成新知识;知识在建构的过程之中,来锻炼本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此收获发展和生长。
  四、注重生成
  曾听到过《随机事件》这一公开课,讲解者的整套教学设计完全充分的展示了对话教学的几项原则:问题引导,尊重个体差异,贴切生活。最后一个环节时,讲解者用多媒体制作的果树上只有三颗果实能被摘的场景。a果实:你今天学习到了什么?b果实:李宁运动牌提出的口号:一切皆有可能,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c果实:教师给你讲一个故事叫“生死签”。学生开始选择果实,甲同学选的c果实,乙同学选的a果实,前面两个同学都摘取了自己的果实并且回答问题后,教师又叫了丙同学,并询问他会选择哪一个果实。当时全体学生大多数都说该学生唯一能选择b果实,然而教师也顺着学生这样说,并没有对为何只能选择b果实做出深入的分析和提问。学生唯一只能选择b果实这回答,其实点穿了本堂课的必然事件,并且前两位同学在选择果实的时候也点穿了本堂课的随机事件,教师如能在学生们回答之前仔细一点,这堂课就会是一堂动态的课,一堂生成的课,这堂课也会更成功。
  对话教学课堂是生成的、动态的、开放的,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所以,教学时教师只是满足于把问题带给学生其实远远不够。要让假设的问题具有生命力,必须在变化多端的课堂教学的情景中不断创设始料未及的、即兴的很多新成分新类容。也就是说,对话教学课堂的设计要注重生成性问题,换句话说,注重学生对话过程时的所惑、所思、所悟、所感的问题,并作为所有问题的出发点。
  对话教学是活动性教学,教学的设计和过程我们必须注意某些问题。第一在对话教学时教师与学生要对问题发出并展开对话,教师和学生与文本之间要发生多元碰撞;第二在对话教学时教师最好不用命令性语气,常用商议性语气,并且让学生的正常需求能畅快的表达出来;第三是尊重主体之间在对话时所表示出来的真实想法和见解,对话过程当中,主体表示出来的感觉可能会成为偏见和极端,但是只看是否真诚就可以采纳,也是对自己和对别人负责任的表现而已,所以偏见和极端并非对话时要排除的阻碍,真诚的偏见和极端是对话发生之前的基础。对话教学的活动突出学生的某一行为出自学生的思考,学生做自己思想的主人,也成为独自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光树.中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
  [2]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3]靳玉乐.宋乃庆.徐仲林.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其他文献
【摘 要】就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材料是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基本载体,是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资源。材料的选择不仅关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抽象与应用过程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潜能的发挥,决定学习活动能否生动活泼、富有个性。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努力寻找并精心选择那些现实、有趣、与儿童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材料来建构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  【摘要】认识案例教学的特点和功能,明确目的和主体,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关键词】案例,形象,能力,情感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功能  近年来,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的案例教学法是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实处,能够有效提高历史课实效性的新途径
【摘要】与初中语文教学相比,高中的语文教学不管是内容还是其他方面的难度系数都大大增加,学生能够从中寻找的乐趣也大幅度降低,趣味教学法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使得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的乐趣,因此他们分析问题以及寻找解决方式的能力便会得到一定的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教学质量 快乐教学法 运用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  引言:作为一
ARCS学习动机(成功引导)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寻找有意义、有价值的的学习活动,并努力从中获得预期的学习益处的教学方法”。在数学建模教学中运用此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培
目的是研究煤岩体混凝土等材料的变形破坏特征,建立冲击矿压岩爆的危险性判据.弹塑脆性模型可以描述煤岩混凝土等固体材料受载变形的稳定破坏和冲击破坏、冲击矿压、岩爆发生
【摘 要】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习惯了学习并持之以恒,学习想不好都难。  【关键词】中学生 行为 学习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  2013年12月16日至20日,为配合课题《在力学教学
环境法规和经济上对减少北美造纸厂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加以重视.1999年,美国的制浆造纸厂废水排放量为53m/t(风干).与1975年相比,这意味着污水的排放减少了44﹪.从1975年
会议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  当代社会信息传媒多样,生活节奏加快,人类的生活环境多样化 。当今的中学生,他们是跨世纪的接班人,面临新的挑战和 各种竞争。因此,每一位中学生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英语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和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英语学习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在教学中 应发掘 教材的心理教
在国内外首次利用CT专用三轴加载设备,完成了单一裂纹花岗岩卸围压应力作用下损伤破坏过程CT实时试验.三峡裂隙花岗岩的卸载破坏具有突发性.
【摘要】  摘 要:所谓“复述课文”就是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顺序,清楚、连贯地叙述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事件、情节、环境等内容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针对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处理叙事文中的情节梳理问题,笔者重点讲述复述课文的方法和评价这两个方面。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朗读和背诵一直都是"宠儿",而复述却成了一扇"冷"门。大部分教师没有用心探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