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旅游文化频率的《燕赵传奇》节目,以故事化的讲述打造了一档市场认可、专家点头的大型本土历史文化节目。本文介绍了这档节目创新求变的不同讲述方式和节目形态及开门办广播、打造强品牌的理念,概述了河北电台实施立体传播、衍伸文化产业的思路。
【关键词】《燕赵传奇》 故事化讲述 纪实类节目 借智借脑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旅游文化频率的《燕赵传奇》节目以“纵横燕赵沃野,跨越沧桑岁月,讲述河北往事,穿行历史长河”为主旨,集结国内一流专家学者,结合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以时序为经,以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为纬”,通过故事化的讲述集中展示燕赵之地厚重悠久的人文历史、璀璨多姿的文化遗产和慷慨诚义的精神风骨,打造了一档市场认可、专家点头的大型本土历史文化节目。
2013年4月20日始,《燕赵传奇》节目陆续策划推出“根脉文化”“皇家文化”“民俗文化”“诚义文化” “长城文化”五大主题共500期节目。栏目开播百天之际,已经创下了不凡的收听数据。节目填补了主流媒体系统推介河北历史文化的空白,在全国广播系统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2014年9月26日,时值华北人民政府成立66周年纪念日,新中国成立65周年前夕,《燕赵传奇》再推特别节目《华北人民政府全景实录——中央人民政府从这里走来》,全景呈现新中国政权建设雏形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
2015年5月5日,《燕赵传奇》推出50集专题节目《张家口往事》,以此作为河北地域文化系列开篇之作,助力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这一全球性盛事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年7月7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燕赵传奇》倾力制作70集特别节目《燕赵抗战英豪录》。通过呈现一系列可歌可泣的燕赵抗战英豪,展现燕赵抗战历程,弘扬爱国激情,成为河北主流媒体营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浓厚舆论氛围的经典篇章。
不同角度展示燕赵之地文化风貌,不同方式探索广播媒体发展之路,河北广播人的努力收获了听众的热情反馈、市场的良好反响,也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 《燕赵传奇》创办两年多来,荣获河北文艺振兴奖、中国广播影视协会节目创新奖,连续两年获河北广播影视节目一等奖,入选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在第三届全国广播业综合实力调研中被列为重点调研对象。
颇具阳春白雪品位的《燕赵传奇》以接地气、聚人气的模式,探索地域历史文化类广播节目的新样态,雅俗共赏,赢得各类听众的赞誉,为主流媒体发掘、弘扬本土历史文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燕赵传奇》以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韵味在娱乐当道的媒体市场争得一方天地,究其原因,一则说明节目契合时下收听市场的品质化需求,二则符合当地受众对本土历史文化的探知欲望。
美国《广播新闻学技巧》一书将广播纪实节目分作两类:一是处理当下之事的新闻类纪实报道节目,二是处理人之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科学、艺术、历史等题材的文化性或者是社会性的纪实类节目。对号入座, 《燕赵传奇》节目当属后者。用纪实的方式讲历史,以白话的语言说故事,将冰封的旧事解冻、还原赋予“温度”,让逝去的岁月再次浮现在受众耳边。
一、营造故事氛围,创新节目形态
1.在大同之中求不同
《燕赵传奇》节目在制作编辑中大胆探索创新,运用多重广播元素,在主流方向中寻求特色表达。
(1)风格化叙事,来源于个性化讲述者。突破传统模式,节目既不照本宣科,也不是由一位专家讲到底;而是经过精心策划,选取不同的主讲嘉宾,尽量邀请那些对所讲主题最有感情、最有热情的专家学者。这些人对某一段历史的情感温度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使受众对远去的岁月产生亲切的听觉感受。
(2)故事化模式,来自于差异化“拍档”。在广播纪实类节目中,应有若干个“点”的设置,以对应受众的收听需求,形成节目的张力和吸引力,这正是故事化模式中的“兴奋点”。所谓故事化,意为在坚持纪实类节目真实性的基础上移植和借鉴剧情故事的结构方式,有意识地塑造人物、设置情节,打破原有的事件节奏,使叙事更具戏剧性。让历史化身为故事,将原有的时间轴穿插安排,把事件重新排列组合。在实践之中,将专家学者的讲述和主持人的解说有机搭配,形成跌宕起伏的节奏,凸显引人入胜的“点”,让历史见人见事,见情节见精神。
2.在历史之中求新意
在策划中取得胜算,依靠理性、谋略和长远的眼光。策划的目的是搭建一个更加有效的传播结构,以新的视角体现更深刻的主题和更强的感染力,引导受众变换角度,审视历史,看待生活,这正是主流广播媒介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广播节目制作人的使命所在。
在历史事件的讲述中寻求新意,需要在一千人讲了一万遍的事件之中捕捉与现实生活相通的情感取向,以期唤起受众情绪上的共鸣。这就需要在节目中营造另一种不同于“历史真实”的“情感真实”“体验真实”。这样的情感氛围可以在故事的讲述中适当加入艺术化的成分,除了在节奏上设置起伏,还可以融入更多艺术模拟与情景再现的元素,比如说角色扮演、影视节目原声、采访录音等。
在广播纪实节目当中,音响效果的运用如影视演员在镁光灯下的行头和彩妆,真实的历史撑起故事的骨架,加之声效巧妙配合,可让受众只闻其声,就可以如观其人,如见其境,为受众建立起虚构的画面感。这样的画面与影视剧中的画面有所不同,它只存在于受众的想象当中,由于受众个体的阅历差异,虚构的画面或有不同,衍生出的情感也会千差万别,而这正可以促使受众在收听中融入情境,感受情绪,完成广播节目中的双向情感交流。声音效果的运用可以协助呈现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感,以声传情,铺设悬念,构筑可听可感的环境、背景,弥补广播媒介在情景叙事中的短板,打造 “好听、有用、有益”的广播节目。 3.在创造之中求变化
专业领域的学者,草根阶层的受众,如何让二者心灵相应,相约于电波之中,这需要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对故事文本的“再创造”,融入来自于现代人的情感体验,注入从现代视角出发的阐释和描述,激发受众不自觉的情感认同,化解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使听故事的人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而这样的改变不可过于唐突,应当化有形于无形,融入每一段讲述之中。
回味历史上一出出经典好戏,一个“情”字是点睛之笔。尽可能地贴近文字中岁月,贴近故事中的主角,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先“入戏”,再编剧,与笔下的人物感同身受,才能唤起听众的共鸣。比如在燕赵红色女杰安娥的故事当中,有一段感情戏十分纠结:在那样的年代,在那般境地,安娥和田汉心心相印却不能在一起,林维中(田汉的前妻)痴心守望却没有回报,此情究竟何解?节目组在相关纪录片等资料中进行解读,找到戏中人后代的讲述来为故事作注脚。不敢妄言可以真实地还原了当事人的心境,但求尽量不抹杀那段往事里原有的人情味。故事中融入了这样一段心理描写:“面对田汉的情感变化,林维中虽然知道这是个迟早会劈下来的雷,可她还是没办法冷静下来,她不愿意让田汉离开自己,更不愿意结束这段婚姻。林维中在一个人的爱情里挣扎了很久,终于无果而终。而经历了世事纷飞,这一次,田汉和安娥终于坚定地选择了彼此作为伴侣。”对于类似隔着年代的感情戏,尝试用现代人的视角和情怀去理解、去体味,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
二、创意树立品牌,开放做强广播
1.敞开眼界,借智借脑
精神产品的生产同样需要市场依托。纪实类节目作为广播大军中的新生代,《燕赵传奇》作为收听市场中的新鲜产品,尚有很大发展空间,也有很多细节上的不足,很多类似节目都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需要打破传统媒体界限,借助成熟的编创力量对节目进行完善。
《燕赵传奇》节目的创始历程正是这样一场“破冰”之旅——邀请优秀纪录片导演担任总编导,邀请历史文化学界的一流专家学者撰稿主讲,组建专家团队,成立《燕赵传奇》节目工作室,秉承“深刻不等于晦涩,精奥不等于难懂,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人性”的创作理念,形成流畅的节目制作生产通道,确保节目运作优质高效。
2.增强互动,造势推介
广播节目要争得一方天地,不能一味埋头苦干,闭门造车,必须紧紧依附于市场,保持对受众市场的关注,生产符合受众需求、高于受众期望的高品质节目,以求得到受众的长久支持。其编辑模式需要随着受众的需求而不断变化,需要新鲜元素的不断加入。活水之源不在于演播间,而在于社会、在于市场、在于受众。
《燕赵传奇》将节目内容与社会活动相结合,策划推出“听燕赵传奇,行河北大地”系列活动,开展“根脉之旅”“红色之旅”,把主讲人请出直播间,进社区、进景区,开办群众性公益讲座;在省内外采集“红色故事”,发布“燕赵传奇主讲人”征集令……通过开展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进一步提升节目认知度和美誉度,推进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多维展示。
三、实施立体传播,衍伸文化产业
1.构筑全媒体宣传平台
响亮的品牌背后必定需要宽广的宣传平台,成熟的品牌必然来自于有效的宣传。宣传的意义在于使受众在不经意间形成品牌的依赖性。广播纪实类节目的生命力源于现实,来自生活,应在注重深度的同时注重广度。具体言之,比如:打造网络直播间,并通过图片、文字、音频全面展示节目内容,塑造品牌形象。时下,传媒发展驶入高速轨道,信息的传达速度已经进入以秒为单位的新时代,在大众化的网络媒体中开辟一席之地,与听众进行即时互动,可以拉近受众与广播这一传统媒体的心理距离。同时,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与纸质媒体深入合作,推出专版连载节目文本,发挥历史文化故事的可读性优势,加深受众对节目的关注度。另外,在广播节目本身也要顺应受众收听的心理习惯,应用普通心理学中关于网状记忆的理论,在固定时段轮番播出,形成规模化效应,迅速聚拢受众,形成收听热潮。
2.建立产业化运作流程。
《燕赵传奇》这一品牌节目的打造激发了延伸文化产品的动力。广播节目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无法长久保存历史的记忆,音频产品的线性输出特性在收听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广播节目及其衍生品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需要有新的技术形态将消费者潜在的精神需求解放出来,成为文化市场生生不息的消费源动力,而消费者 “碎片化”的消费态度和消费行为也将成为主导产业链条重构的基础。提升品牌价值,传达文化理念,必须通过产业化经营模式得以实现。
将一点付诸于实践,需要转变思路,将传统的广播节目创作概念扩大化,将线性的音频节目固定化,将无形的广播内容具象化,进一步吸引社会资金,制作特色文化产品,建立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比如:以100集或一个系列为单元,结集出版发行同名图书及节目光盘;应用先进技术,突出广播优势,推出多媒体复合数字出版与阅读学习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文化平台,将产品奉献给更多的受众,制作衍生文化礼品,通过机场、宾馆、景区等开放窗口进行展示和售卖。藉此扩大广播节目的影响力,促进本土历史文化的推广。
关注受众需求,承担媒体使命,挖掘广播潜力,精准对接市场,再现本土历史,传播本土文化,打造媒体品牌节目的努力永不止步。
(作者单位: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旅游文化频率)
(本文编辑:刘浩三)
【关键词】《燕赵传奇》 故事化讲述 纪实类节目 借智借脑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旅游文化频率的《燕赵传奇》节目以“纵横燕赵沃野,跨越沧桑岁月,讲述河北往事,穿行历史长河”为主旨,集结国内一流专家学者,结合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以时序为经,以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为纬”,通过故事化的讲述集中展示燕赵之地厚重悠久的人文历史、璀璨多姿的文化遗产和慷慨诚义的精神风骨,打造了一档市场认可、专家点头的大型本土历史文化节目。
2013年4月20日始,《燕赵传奇》节目陆续策划推出“根脉文化”“皇家文化”“民俗文化”“诚义文化” “长城文化”五大主题共500期节目。栏目开播百天之际,已经创下了不凡的收听数据。节目填补了主流媒体系统推介河北历史文化的空白,在全国广播系统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2014年9月26日,时值华北人民政府成立66周年纪念日,新中国成立65周年前夕,《燕赵传奇》再推特别节目《华北人民政府全景实录——中央人民政府从这里走来》,全景呈现新中国政权建设雏形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
2015年5月5日,《燕赵传奇》推出50集专题节目《张家口往事》,以此作为河北地域文化系列开篇之作,助力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这一全球性盛事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年7月7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燕赵传奇》倾力制作70集特别节目《燕赵抗战英豪录》。通过呈现一系列可歌可泣的燕赵抗战英豪,展现燕赵抗战历程,弘扬爱国激情,成为河北主流媒体营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浓厚舆论氛围的经典篇章。
不同角度展示燕赵之地文化风貌,不同方式探索广播媒体发展之路,河北广播人的努力收获了听众的热情反馈、市场的良好反响,也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 《燕赵传奇》创办两年多来,荣获河北文艺振兴奖、中国广播影视协会节目创新奖,连续两年获河北广播影视节目一等奖,入选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在第三届全国广播业综合实力调研中被列为重点调研对象。
颇具阳春白雪品位的《燕赵传奇》以接地气、聚人气的模式,探索地域历史文化类广播节目的新样态,雅俗共赏,赢得各类听众的赞誉,为主流媒体发掘、弘扬本土历史文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燕赵传奇》以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韵味在娱乐当道的媒体市场争得一方天地,究其原因,一则说明节目契合时下收听市场的品质化需求,二则符合当地受众对本土历史文化的探知欲望。
美国《广播新闻学技巧》一书将广播纪实节目分作两类:一是处理当下之事的新闻类纪实报道节目,二是处理人之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科学、艺术、历史等题材的文化性或者是社会性的纪实类节目。对号入座, 《燕赵传奇》节目当属后者。用纪实的方式讲历史,以白话的语言说故事,将冰封的旧事解冻、还原赋予“温度”,让逝去的岁月再次浮现在受众耳边。
一、营造故事氛围,创新节目形态
1.在大同之中求不同
《燕赵传奇》节目在制作编辑中大胆探索创新,运用多重广播元素,在主流方向中寻求特色表达。
(1)风格化叙事,来源于个性化讲述者。突破传统模式,节目既不照本宣科,也不是由一位专家讲到底;而是经过精心策划,选取不同的主讲嘉宾,尽量邀请那些对所讲主题最有感情、最有热情的专家学者。这些人对某一段历史的情感温度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使受众对远去的岁月产生亲切的听觉感受。
(2)故事化模式,来自于差异化“拍档”。在广播纪实类节目中,应有若干个“点”的设置,以对应受众的收听需求,形成节目的张力和吸引力,这正是故事化模式中的“兴奋点”。所谓故事化,意为在坚持纪实类节目真实性的基础上移植和借鉴剧情故事的结构方式,有意识地塑造人物、设置情节,打破原有的事件节奏,使叙事更具戏剧性。让历史化身为故事,将原有的时间轴穿插安排,把事件重新排列组合。在实践之中,将专家学者的讲述和主持人的解说有机搭配,形成跌宕起伏的节奏,凸显引人入胜的“点”,让历史见人见事,见情节见精神。
2.在历史之中求新意
在策划中取得胜算,依靠理性、谋略和长远的眼光。策划的目的是搭建一个更加有效的传播结构,以新的视角体现更深刻的主题和更强的感染力,引导受众变换角度,审视历史,看待生活,这正是主流广播媒介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广播节目制作人的使命所在。
在历史事件的讲述中寻求新意,需要在一千人讲了一万遍的事件之中捕捉与现实生活相通的情感取向,以期唤起受众情绪上的共鸣。这就需要在节目中营造另一种不同于“历史真实”的“情感真实”“体验真实”。这样的情感氛围可以在故事的讲述中适当加入艺术化的成分,除了在节奏上设置起伏,还可以融入更多艺术模拟与情景再现的元素,比如说角色扮演、影视节目原声、采访录音等。
在广播纪实节目当中,音响效果的运用如影视演员在镁光灯下的行头和彩妆,真实的历史撑起故事的骨架,加之声效巧妙配合,可让受众只闻其声,就可以如观其人,如见其境,为受众建立起虚构的画面感。这样的画面与影视剧中的画面有所不同,它只存在于受众的想象当中,由于受众个体的阅历差异,虚构的画面或有不同,衍生出的情感也会千差万别,而这正可以促使受众在收听中融入情境,感受情绪,完成广播节目中的双向情感交流。声音效果的运用可以协助呈现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感,以声传情,铺设悬念,构筑可听可感的环境、背景,弥补广播媒介在情景叙事中的短板,打造 “好听、有用、有益”的广播节目。 3.在创造之中求变化
专业领域的学者,草根阶层的受众,如何让二者心灵相应,相约于电波之中,这需要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对故事文本的“再创造”,融入来自于现代人的情感体验,注入从现代视角出发的阐释和描述,激发受众不自觉的情感认同,化解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使听故事的人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而这样的改变不可过于唐突,应当化有形于无形,融入每一段讲述之中。
回味历史上一出出经典好戏,一个“情”字是点睛之笔。尽可能地贴近文字中岁月,贴近故事中的主角,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先“入戏”,再编剧,与笔下的人物感同身受,才能唤起听众的共鸣。比如在燕赵红色女杰安娥的故事当中,有一段感情戏十分纠结:在那样的年代,在那般境地,安娥和田汉心心相印却不能在一起,林维中(田汉的前妻)痴心守望却没有回报,此情究竟何解?节目组在相关纪录片等资料中进行解读,找到戏中人后代的讲述来为故事作注脚。不敢妄言可以真实地还原了当事人的心境,但求尽量不抹杀那段往事里原有的人情味。故事中融入了这样一段心理描写:“面对田汉的情感变化,林维中虽然知道这是个迟早会劈下来的雷,可她还是没办法冷静下来,她不愿意让田汉离开自己,更不愿意结束这段婚姻。林维中在一个人的爱情里挣扎了很久,终于无果而终。而经历了世事纷飞,这一次,田汉和安娥终于坚定地选择了彼此作为伴侣。”对于类似隔着年代的感情戏,尝试用现代人的视角和情怀去理解、去体味,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
二、创意树立品牌,开放做强广播
1.敞开眼界,借智借脑
精神产品的生产同样需要市场依托。纪实类节目作为广播大军中的新生代,《燕赵传奇》作为收听市场中的新鲜产品,尚有很大发展空间,也有很多细节上的不足,很多类似节目都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需要打破传统媒体界限,借助成熟的编创力量对节目进行完善。
《燕赵传奇》节目的创始历程正是这样一场“破冰”之旅——邀请优秀纪录片导演担任总编导,邀请历史文化学界的一流专家学者撰稿主讲,组建专家团队,成立《燕赵传奇》节目工作室,秉承“深刻不等于晦涩,精奥不等于难懂,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人性”的创作理念,形成流畅的节目制作生产通道,确保节目运作优质高效。
2.增强互动,造势推介
广播节目要争得一方天地,不能一味埋头苦干,闭门造车,必须紧紧依附于市场,保持对受众市场的关注,生产符合受众需求、高于受众期望的高品质节目,以求得到受众的长久支持。其编辑模式需要随着受众的需求而不断变化,需要新鲜元素的不断加入。活水之源不在于演播间,而在于社会、在于市场、在于受众。
《燕赵传奇》将节目内容与社会活动相结合,策划推出“听燕赵传奇,行河北大地”系列活动,开展“根脉之旅”“红色之旅”,把主讲人请出直播间,进社区、进景区,开办群众性公益讲座;在省内外采集“红色故事”,发布“燕赵传奇主讲人”征集令……通过开展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进一步提升节目认知度和美誉度,推进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多维展示。
三、实施立体传播,衍伸文化产业
1.构筑全媒体宣传平台
响亮的品牌背后必定需要宽广的宣传平台,成熟的品牌必然来自于有效的宣传。宣传的意义在于使受众在不经意间形成品牌的依赖性。广播纪实类节目的生命力源于现实,来自生活,应在注重深度的同时注重广度。具体言之,比如:打造网络直播间,并通过图片、文字、音频全面展示节目内容,塑造品牌形象。时下,传媒发展驶入高速轨道,信息的传达速度已经进入以秒为单位的新时代,在大众化的网络媒体中开辟一席之地,与听众进行即时互动,可以拉近受众与广播这一传统媒体的心理距离。同时,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与纸质媒体深入合作,推出专版连载节目文本,发挥历史文化故事的可读性优势,加深受众对节目的关注度。另外,在广播节目本身也要顺应受众收听的心理习惯,应用普通心理学中关于网状记忆的理论,在固定时段轮番播出,形成规模化效应,迅速聚拢受众,形成收听热潮。
2.建立产业化运作流程。
《燕赵传奇》这一品牌节目的打造激发了延伸文化产品的动力。广播节目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无法长久保存历史的记忆,音频产品的线性输出特性在收听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广播节目及其衍生品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需要有新的技术形态将消费者潜在的精神需求解放出来,成为文化市场生生不息的消费源动力,而消费者 “碎片化”的消费态度和消费行为也将成为主导产业链条重构的基础。提升品牌价值,传达文化理念,必须通过产业化经营模式得以实现。
将一点付诸于实践,需要转变思路,将传统的广播节目创作概念扩大化,将线性的音频节目固定化,将无形的广播内容具象化,进一步吸引社会资金,制作特色文化产品,建立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比如:以100集或一个系列为单元,结集出版发行同名图书及节目光盘;应用先进技术,突出广播优势,推出多媒体复合数字出版与阅读学习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文化平台,将产品奉献给更多的受众,制作衍生文化礼品,通过机场、宾馆、景区等开放窗口进行展示和售卖。藉此扩大广播节目的影响力,促进本土历史文化的推广。
关注受众需求,承担媒体使命,挖掘广播潜力,精准对接市场,再现本土历史,传播本土文化,打造媒体品牌节目的努力永不止步。
(作者单位: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旅游文化频率)
(本文编辑:刘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