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在的社会之中,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叛逆期的阶段,道德法治意识还比较薄弱,再加上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教师还采用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积累,对于学生思维和其他方面都没有进行培养,导致了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氛围呆板无趣。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加大教育方式的改革力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进行探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其他年级都不相同,这个阶段的学生反叛心强,喜欢和教師对着干,也容易学习一些坏的习惯,所以要重视对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师要加强该课程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知法守法。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成果,所以培养学生主动性是教育的前提。下面从环境、教学手段、学生本身出发,提出了三种提高学生主动性的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大家都知道,环境对于人的身心发展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巨大。很多学生在听到下课铃声响起时都犹如放出笼的小鸟,在教室外尽情地玩耍,但是当上课铃声一响,一个个都没有先前的活泼,垂头丧气地回到了教室。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课堂没有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而是让学生感到压抑,因此学生在课堂之中也就没有像下课后那么生机勃勃。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也变得有活力,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之中可以感受到轻松愉快,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课堂中。那么,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呢?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有趣的环节,给课堂增加一点趣味性。
例如,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根据本节课程的内容讲述一个小故事或者开展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当然,教师同样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新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进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出示一些关于违背了这些章程的案例,让学生来阅读。这样,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就会了解到任何公职人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拿人民的一针一线,任何公职人员都没有权力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
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课本上基本上都是大量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时也就难免会觉得枯燥。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在学习时有充足的兴趣,那么不仅集中了在课堂中的注意力,还可以发展想象力,进一步主动地思考和探究。但是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育中,学生很少有饱满的兴趣去学习。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思维也必须跟着教师的思维走,不能在课堂中掺杂自己的思考。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展开,那么就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提到道德与法治就是一种厌倦的态度。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采用新颖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在课堂中增加更多新颖的东西,可以为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打下基础,也能勾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再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主动地进行探索。比如,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深入探究,从而将困难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简单。对于比较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理论知识的情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这些知识。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道德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歌颂雷锋手抄报比赛、辩论赛、案例分析比赛等,让学生在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学习到知识。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时,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相互合作、相互理解,开阔视野,在交流的过程中用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教师要教会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技巧,这样在进行交流合作时就会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分组,可以是知识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在一组,也可以知识水平不同的人掺杂在一组,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进行分组,将性格外向的与性格内向的人分成一组,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座位进行分组,将前后桌分成一组或者是一个小组为一组等。分组之后让学生进行人员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这样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合作能力,与他人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需要采取多种教育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思考,让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内潮中学)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其他年级都不相同,这个阶段的学生反叛心强,喜欢和教師对着干,也容易学习一些坏的习惯,所以要重视对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师要加强该课程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知法守法。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成果,所以培养学生主动性是教育的前提。下面从环境、教学手段、学生本身出发,提出了三种提高学生主动性的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大家都知道,环境对于人的身心发展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巨大。很多学生在听到下课铃声响起时都犹如放出笼的小鸟,在教室外尽情地玩耍,但是当上课铃声一响,一个个都没有先前的活泼,垂头丧气地回到了教室。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课堂没有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而是让学生感到压抑,因此学生在课堂之中也就没有像下课后那么生机勃勃。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也变得有活力,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之中可以感受到轻松愉快,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课堂中。那么,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呢?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有趣的环节,给课堂增加一点趣味性。
例如,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根据本节课程的内容讲述一个小故事或者开展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当然,教师同样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新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进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出示一些关于违背了这些章程的案例,让学生来阅读。这样,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就会了解到任何公职人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拿人民的一针一线,任何公职人员都没有权力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
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课本上基本上都是大量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时也就难免会觉得枯燥。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在学习时有充足的兴趣,那么不仅集中了在课堂中的注意力,还可以发展想象力,进一步主动地思考和探究。但是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育中,学生很少有饱满的兴趣去学习。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思维也必须跟着教师的思维走,不能在课堂中掺杂自己的思考。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展开,那么就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提到道德与法治就是一种厌倦的态度。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采用新颖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在课堂中增加更多新颖的东西,可以为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打下基础,也能勾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再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主动地进行探索。比如,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深入探究,从而将困难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简单。对于比较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理论知识的情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这些知识。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道德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歌颂雷锋手抄报比赛、辩论赛、案例分析比赛等,让学生在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学习到知识。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时,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相互合作、相互理解,开阔视野,在交流的过程中用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教师要教会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技巧,这样在进行交流合作时就会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分组,可以是知识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在一组,也可以知识水平不同的人掺杂在一组,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进行分组,将性格外向的与性格内向的人分成一组,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座位进行分组,将前后桌分成一组或者是一个小组为一组等。分组之后让学生进行人员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这样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合作能力,与他人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需要采取多种教育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思考,让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内潮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