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并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就语文教学而言,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学生只是单一的从课堂获取知识的途径,教师要走出应试的狭隘圈子,以课本为中心,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向课外拓展,以信息技术教学为辅助,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设情境
一直以来,学生认为语文枯燥乏味,是最不需要学的一门学科,即使半年不上课也无所谓,做语文的习题,丝毫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与喜悦。网络为学生开启了一扇窗,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的思维不再受文本中那些有限的文字限制,而是如骏马一般任意驰骋。学生学习刘禹锡《陋室铭》时,一方面明白了作者既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也有仕途失意,一贬再贬的人生无奈。学习《杨修之死》时,明白曹操是一个奸雄,他心胸狭窄,忌妒贤才,但通过网络也同时感受到曹操是一个有宏才大略的人,他有远大的眼光,伟大的政治抱负,同时还是一个爱惜人才的人,他善待重任辱骂他祖宗十八代的陈琳,他尊重关羽的选择,敬重他的忠义……学生手捧文本,但不再停留在文本,他们跨越古今中外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会儿将目光投向网络世界,遨游其中,寻找新的认识,一会儿又倾听文本的声音和作者对话交流,视野的开阔使他们学会了辨别,思考和批判。这些惊奇的发现,使学生感到了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和魅力,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一、首先,信息技术教学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有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使课堂生动有趣,一些优美的画面能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易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使师生在互动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渴望,从而激发其求知的欲望。而兴趣和积极性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赞诃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热情不是从天而降,要靠我们教师诱发。而美妙迷人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诱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基因。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一旦产生了浓烈的感情和兴趣,必将会化作强大的求知力量,然而,因受时空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大都处于单打独斗状态,成为一个个散落的珠片,难以实现与课程的深度整合。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带来了便利,使教学情境更加真实生动。我在讲朱自清的《背影》时,为了能让学生真正感受那份浓浓的父爱,学会感恩,我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配乐朗读感人至深,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情哀伤的歌曲《背影》让学生感受到了成人后的儿子对父亲背影的回忆,对父亲深深思念,将课堂推向高潮;最后满文军的《懂你》全班同学低声和着唱,表达对自己父母的理解和感激,我知道学生此刻是用心在唱,他们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一片真情。反思这堂课,我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既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学会感恩,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精彩一瞬间,定格在学生心目中的却是永恒。
二、其次,借助信息技术能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适应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的确立,必然要有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手段。在目前众多教育教学手段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当属教育的前沿科技手段,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借助媒体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而且使用多媒体本身,就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创新体现,对学生有一种言传身教的影响。
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体验创新乐趣。这种师生互动,有利于创新欲望的培养,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收集、辨别、处理信息的能力奠定创新基础。
三、最后,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有极大的选择自由,而学生的语文学习,更需要有充分的选择自由。语文学习必须广泛涉猎,必须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学好语文不可缺少的一个侧面,但在缺乏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是无法在语文课堂上实现的,而借助信息技术,却完全可以做到的。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学生通过它可以了解、学习语文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网络巨大的知识容量为语文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的空间,学生的学习范围已不再局限于那好几年甚至数十年都一成不变的教材。从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只要鼠标轻轻一击,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各种美文名著,精彩句章,任你纵横捭阖,尽收眼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来收集信息,探究设计。例如,我在设计《黄河,母亲河》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到网上去搜集有关资料,学生们兴致骤增,情绪高昂,他们或自己上网,或小组合作,各种信息五花八门,纷沓而至。学生们将自己的发现经整理后印出来,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分享这些资料,聆听着黄河古老厚重的历史,欣赏着磅礴大气的名胜古迹,同学们更加热爱母亲河了。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引导学生要保护黄河,保护环境。整个语文活动达到了高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堂,它给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具有了现代化的气息,但我们必须牢牢把住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把握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把握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把握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缰绳,不能因信息技术而使语文教学面目全非,失去语文味,也不能因强调语文味而将其逐出课堂。
【参考文献】
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⑵《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设情境
一直以来,学生认为语文枯燥乏味,是最不需要学的一门学科,即使半年不上课也无所谓,做语文的习题,丝毫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与喜悦。网络为学生开启了一扇窗,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的思维不再受文本中那些有限的文字限制,而是如骏马一般任意驰骋。学生学习刘禹锡《陋室铭》时,一方面明白了作者既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也有仕途失意,一贬再贬的人生无奈。学习《杨修之死》时,明白曹操是一个奸雄,他心胸狭窄,忌妒贤才,但通过网络也同时感受到曹操是一个有宏才大略的人,他有远大的眼光,伟大的政治抱负,同时还是一个爱惜人才的人,他善待重任辱骂他祖宗十八代的陈琳,他尊重关羽的选择,敬重他的忠义……学生手捧文本,但不再停留在文本,他们跨越古今中外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会儿将目光投向网络世界,遨游其中,寻找新的认识,一会儿又倾听文本的声音和作者对话交流,视野的开阔使他们学会了辨别,思考和批判。这些惊奇的发现,使学生感到了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和魅力,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一、首先,信息技术教学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有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使课堂生动有趣,一些优美的画面能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易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使师生在互动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渴望,从而激发其求知的欲望。而兴趣和积极性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赞诃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热情不是从天而降,要靠我们教师诱发。而美妙迷人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诱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基因。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一旦产生了浓烈的感情和兴趣,必将会化作强大的求知力量,然而,因受时空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大都处于单打独斗状态,成为一个个散落的珠片,难以实现与课程的深度整合。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带来了便利,使教学情境更加真实生动。我在讲朱自清的《背影》时,为了能让学生真正感受那份浓浓的父爱,学会感恩,我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配乐朗读感人至深,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情哀伤的歌曲《背影》让学生感受到了成人后的儿子对父亲背影的回忆,对父亲深深思念,将课堂推向高潮;最后满文军的《懂你》全班同学低声和着唱,表达对自己父母的理解和感激,我知道学生此刻是用心在唱,他们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一片真情。反思这堂课,我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既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学会感恩,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精彩一瞬间,定格在学生心目中的却是永恒。
二、其次,借助信息技术能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适应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的确立,必然要有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手段。在目前众多教育教学手段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当属教育的前沿科技手段,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借助媒体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而且使用多媒体本身,就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创新体现,对学生有一种言传身教的影响。
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体验创新乐趣。这种师生互动,有利于创新欲望的培养,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收集、辨别、处理信息的能力奠定创新基础。
三、最后,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有极大的选择自由,而学生的语文学习,更需要有充分的选择自由。语文学习必须广泛涉猎,必须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学好语文不可缺少的一个侧面,但在缺乏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是无法在语文课堂上实现的,而借助信息技术,却完全可以做到的。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学生通过它可以了解、学习语文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网络巨大的知识容量为语文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的空间,学生的学习范围已不再局限于那好几年甚至数十年都一成不变的教材。从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只要鼠标轻轻一击,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各种美文名著,精彩句章,任你纵横捭阖,尽收眼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来收集信息,探究设计。例如,我在设计《黄河,母亲河》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到网上去搜集有关资料,学生们兴致骤增,情绪高昂,他们或自己上网,或小组合作,各种信息五花八门,纷沓而至。学生们将自己的发现经整理后印出来,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分享这些资料,聆听着黄河古老厚重的历史,欣赏着磅礴大气的名胜古迹,同学们更加热爱母亲河了。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引导学生要保护黄河,保护环境。整个语文活动达到了高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堂,它给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具有了现代化的气息,但我们必须牢牢把住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把握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把握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把握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缰绳,不能因信息技术而使语文教学面目全非,失去语文味,也不能因强调语文味而将其逐出课堂。
【参考文献】
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⑵《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