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那些勇敢者的声音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历史的回声,这是巨人的呼唤,这是对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起过重大推动作用至今仍震聋发聩并放射耀眼光芒的一群人,他们用热血与赤诚,用无畏与勇敢书写了一段救亡图存的抗争史。
  秋瑾:敬告二万万女同胞
  ——1904年10月担任“演说练习会”会长时的演讲
  诸位,你要知道天下事靠人是不行的,总要求己为是。当初那些腐儒说什么“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这些胡说,我们女子要是有志气的,就应当号召同志与他反对。李后主兴了这缠足的例子,我们要是有羞耻的,就应当兴师问罪?即不然,难道他捆着我的腿?我不会不缠的么?男子怕我们有知识、有学问、爬上他们的头,不准我们求学,我们难道不会和他分辨,就应了么?这总是我们女子自己放弃责任,样样事情一见男子做了,自己就乐得偷懒,图安乐。男子说我没用,我就没用;说我不行,只要保着眼前舒服,就做奴隶也不问了。自己又看看无功受禄,恐怕行不长久,一听见男子喜欢脚小,就急急忙忙把他缠了,使男人看见喜欢,庶可以藉此吃白饭。至于不叫我们读书、习字。这更是求之不得的,有甚么不赞成呢?诸位想想,天下有享现成福的么?自然是有学问、有见识、出力作事的男人得了权利,我们做他的奴隶了。既做了他的奴隶,怎么不压制呢?
  自作自受,又怎么怨得人呢?这些事情,提起来,我也觉得难过。诸位想想总是个中人,亦不必用我细说。
  但是从此以后,我还望我们姐妹们,把从前事情,一概搁开,把以后事情,尽力做去,譬如从前死了,现在又转世为人了。老的呢,不要说“老而无用”,遇见丈夫好的要开学堂,不要阻他;儿子好的,要出洋留学,不要阻他。中年做媳妇的,总不要拖着丈夫的腿,使他气短志颓,功不成、名不就;生了儿子,就要送他学堂,女儿也是如此,千万不要替他缠足。幼年姑娘的呢,若能够进学堂更好;就不进学堂,在家里也要常看书、习定。有钱做官的呢,就要劝丈夫开学堂、兴工厂,做那些与百姓有益的事情。无钱的呢,就要帮着丈夫苦做,不要偷懒吃闲饭。这就是我的望头了。诸位晓得国是要亡的了,男人自己也不保,我们还想靠他么?我们自己要不振作,到国亡的时候,那就迟了。诸位!诸位!须不可以打断我的念头才好呢!
  孙中山:尊师重教
  ——1912年5月在广东女子师范第二校的演说
  今日广东女子师范第二校开会,欢迎兄弟到校,兄弟对于此校,极为赞成。惟有一言为诸君告,现在中华民国成立伊始,万种事业皆由此时发起,由此时举办。凡为中华民国之人民,均有平等自由之权。今民国既已完成,国民之希望甚大,然最要者为人格。我中国人民受专制者已数千年。近二百六十余年,又受异族专制,丧失人格久矣。今日欲回复其人格,第一件须从教育始。中国人数四万万人,此四万万之人皆应受教育。然欲四万万人皆得受教育,必倚重师范,此师范学校所宜急办也。而女子师范尤为重要。今诸君发起此校,诚得要务。因中国女子虽有二万万,惟于教育一道,向来多不注意,故有学问者其少。处于今日,自应以提倡女子教育为最要之事。诸君今既成立此女子师范第二校,生徒达百七十人,将来此百数十人,各担荷教育之事,希望固甚大也。
  惟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盖学生之学识,恒视教师以为进退,故教师之责任甚大。兄弟今日惟望诸君谨慎小心,养成国民之模范。即教育乃可振兴。教育既兴,然后男女可望平权。女界平权,然后可成此共和民国。但今乃军政时代,正宜上下一心,补救政府,巩固教育,诸君能竭力维护,兄弟有厚望焉。
  李大钊: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1923年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的演讲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的。
  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千里。有时候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曲折回环,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展,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行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也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此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是非有雄健的民族精神,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的往前流过去,以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邵力子:时代潮流
  ——1924年6月的讲演
  欲顺应时代潮流者,必须有历尽艰苦备受疑谤而不辞的精神。
  我这句话或者有人要怀疑,以为既已顺应时代潮流,那便应如顺水推舟,无往不利,功成名遂,众论咸归,还有什么艰苦和疑谤呢。不知就顺应时代潮流最后的结果而讲,固然应当如此;但在正进行的程途中,尤其在开始进行的时候,便必然遇着种种艰苦,而且疑谤之来,也决无从避免。明明是一条进化的轨道,但前进尚有许多荆棘。你要举步前进,爱你的必牵裾曳袂,说这条路是很危险的,走不得的,还是走旧路的好;仇你的更要说你别有野心,率众人而共入歧途。由专制而立宪,由君主而共和,在今日看来,是最顺应时代潮流的一件事了;然而无论在那一国里,首倡这种运动的人,多是与牢狱为缘,甚至牺牲生命,暴徒乱党的头衔更是推辞不掉。时代潮流是永远前进的,所以在每一个时代,总有预察潮流所趋的人,而以反抗此因袭的社会为顺应潮流的手段,“乱党”之后,又有“激党”,理正在此。
  鲁迅:无声的中国
  ——1927年2月在香港青年会发表的演说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真,自然是不容易的。譬如态度,就不容易真,讲演时候就不是我的真态度,因为我对朋友、孩子说话时候的态度是不这样的,——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歌德说过:“伟大人物的处境比别人更糟,因为平庸的人既然无法跟他们相比,便睁大眼睛盯住他们不放。”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还是关注着民国时期为救亡图存而奋斗过的这些人,当然我们不是出于狭隘之心,而是出于仰视和敬慕。那个时代的他们,其学养的深厚与道德的示范是后人难以企及的,他们曾经发出的声音却留给了后人深刻的思考……
其他文献
“卖身葬父”“扼虎救父”“弃官寻母”“尝粪忧心”……元代郭居敬辑录的24个孝子故事,在数百年后终于迎来了“继承者”——国家有关机构日前发布了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昭示着中国传统“孝文化”下的亲子关系,正由重视伦理纲常和愚忠的“孝”转向关注父母内心需求、强调和谐与沟通的“孝”。  这份“二十四孝”新标准,包括: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教会父母上网,支持单身
期刊
《求是》杂志原总编辑张晓林的《国学热的理论透视》对国学热的形成及其走向作了透彻的分析与论证,是一篇极有见地的好文章,值得我们重视,今摘录其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尽管对国学的界定和影响莫衷一是,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学越来越引起广大国人的重视,有关国学的话题不仅屡屡见于报纸刊物,而且进入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之中,我们不禁要问,属于历史文化的国学为什么热了起来?其走向会是怎样?  从宏观上来看,国学
期刊
这是一个庄子虚构的故事,但其间也提到不少孔、老时代的历史事实。相传老子较孔子年长,而孔子一生只见过他一次。但《庄子》里,孔老会谈共有八篇,篇篇都是言简意深,趣味盎然。  ◎一 坐忘成道  孔子要西行至周,把他那些珍贵的书藏在周室。他请求老子代理藏书,但老子说什么都不答应,孔子只得用十二经来向他解说。还没有说完,老子就打断他的话:“你说得太复杂了,还是告诉我一些简要的思想吧!”  孔子说:“最简要
期刊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道理谁都明白,可是一旦自己真生病了,尤其是必须手术的时候,就似乎朝不保夕,天要塌下来。四十岁左右的人平时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满脑子都是什么立功、立德、立言的成就,一门心思只想功名利禄。积极向外向上奔波,很少停下脚步认真关心自己的身体部件。哪会想到自己已经很长时间在带病工作,实实在在成为病人,是需要停下来进行修理的时候了。  要感谢生病。因为
期刊
有没有一部书,能够永远不过时,古人读它时尚,今人读它也时尚;有没有一部书,能够不需要太多的文化基础,水平高的人能读出厚度,水平低的人也能读出浅显;有没有一部书,不一定从头阅读,不一定通篇读到,翻到任何一章看到任何一句,都是至理名言;有没有一部书,能够让人一辈子研究探索,一辈子都有兴趣都无法窥其全貌;有没有一部书,不论行业不论学科,任何人读了它都可以指导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有没有一部书,你读了就会被深
期刊
“礼失而求诸野”,当现代年轻人去追捧西方医学和心理学时,却发现其实他们运用的是中医的理论。而在国内,“养生教母”之流却大行其道,各说各话,难辨真伪。  ◎治病在“方”不在“药”  有两位英国医生写文章,认为现在对癌症治疗存在两大弊端:过早地诊断,过分地治疗。有的医学理论认为一定要把癌细胞消灭干净,不然就可能转移。所以有些病患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过分治疗。癌症其实没有那么可怕,不一定要割除,有病例
期刊
中华文化繁荣昌盛,从历史的积淀角度,主要经历三大繁荣期。其标志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简单一点,从最终结果上看,无非两种:人物、学说。  中华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期:春秋战国。书生们(诸子)就凭一张嘴两条腿,走遍天下宣扬自己的理想信念,最为难得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得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另外,这些人到处游说、争鸣、骂人,也没有被哪个诸侯王拿来一刀切了的,这在中国历史
期刊
全世界最有底蕴的文明古国,只有华夏族群。今天的希腊已经不是古希腊的直接延续,今天的埃及和古代的埃及很多都不一样,印度也是这样,印度的历史有一千年的错简。只有中华的人种和文化,一以贯之延续到今天。它所强调的孝道、仁爱,恰好是这个文化的核心方面。其实先儒孔子讲的孝其实是让人做体验的。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只是让我们平静地体会对我们最关爱、最无私的是我们的父母,我们要将心比心
期刊
◎五光十色说民国  人人都特立独行,有时特立得崇高,有时特立得猥琐。牛人被埋没不了,没人因为你牛而压制你,压也压不住。但凡有非常异议可怪之论的人物,或多或少都能得到一份尊重。  民史北洋时期,给人的印象,就是乱,眼花缭乱。十几场仗同时开打,几十个人物上上下下,说东道西。北洋统治不足16年,光元首就换了好几位,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曹锟、段祺瑞、张作霖。至于内阁,就像走马灯一样,平均一年换好几届。
期刊
一座大山上有个小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徒弟。  这天,来了一个达官贵人,为小庙捐了很多财物。他在庙里住了一段时间,得到了老和尚和小徒弟的热情接待。他告辞后不久,又来了一个书生。  这书生衣衫褴褛,面黄肌瘦,饿得晕倒在庙门外。老和尚见了,叫小徒弟将他扶进庙里,同样吩咐端上最好的茶,准备最好的斋饭。  小徒弟心里嘀咕起来——上次那位达官贵人,为庙里捐了那么多的财物,自然有资格喝最好的茶,吃最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