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观察和实验室学习生物最基本的方法。上好生物实验课,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要注重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允许学生自设实验方案。通过上述方法,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 生物 实验 操作 观察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每个实验,切实上好生物实验课。
1.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组织实验课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好。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2.注重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可以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如操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步的涵义及注意问是,边讲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滴→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模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目的要求。
教师每操作一步,都要讲解该步的注意事项,并让学生模仿操作,在学生操作的时候,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
探究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直正参与实验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得具体经验和方法。在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记录能如实反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观察的记录必须是真实的,不能随意修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既要全面巡视,了解整体情况;还应收集来自小组长和科代表的反馈信息,了解实验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便教师能及时的给予指点和帮助纠正。如:在“观察植物细胞”这个实验过程中,制作临时装片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制作的装片有气泡,会影响观察结果,就把这些学生组织到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中找出问题所在,然后由学生再次制作,如果还不行,那就再制作,直到制作良好为止,注重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自设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在教与学的
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上。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亲自设计出实验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并引起争执,学生为弄清楚是非,往往会以比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实验活动中。有时个别学生会提出一些有创设性的设计方案来,教师对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适当的鼓励。还可以允许学生按照实验原理,设计一些不同的实验方案。例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个实验时,学生不仅探究教材中的什么使淀粉发生变化,还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辣、烫、冷、盐、醋、水对淀粉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每个实验,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使每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实验技能,培养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生物 实验 操作 观察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每个实验,切实上好生物实验课。
1.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组织实验课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好。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2.注重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可以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如操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步的涵义及注意问是,边讲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滴→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模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目的要求。
教师每操作一步,都要讲解该步的注意事项,并让学生模仿操作,在学生操作的时候,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
探究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直正参与实验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得具体经验和方法。在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记录能如实反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观察的记录必须是真实的,不能随意修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既要全面巡视,了解整体情况;还应收集来自小组长和科代表的反馈信息,了解实验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便教师能及时的给予指点和帮助纠正。如:在“观察植物细胞”这个实验过程中,制作临时装片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制作的装片有气泡,会影响观察结果,就把这些学生组织到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中找出问题所在,然后由学生再次制作,如果还不行,那就再制作,直到制作良好为止,注重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自设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在教与学的
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上。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亲自设计出实验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并引起争执,学生为弄清楚是非,往往会以比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实验活动中。有时个别学生会提出一些有创设性的设计方案来,教师对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适当的鼓励。还可以允许学生按照实验原理,设计一些不同的实验方案。例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个实验时,学生不仅探究教材中的什么使淀粉发生变化,还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辣、烫、冷、盐、醋、水对淀粉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每个实验,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使每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实验技能,培养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