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暗盒里有什么》一课最初设计了“障碍暗盒”“重量暗盒”“混合暗盒”3个暗盒,暗盒内材料分别是:铁珠一个,一面固定环形磁铁;铜管一个;铁砂黄沙混合物。由于铜管比较少见,材料不易获得并且学生对其生活认知较少,因此不适合做课程研究。
第一次暗盒设计及材料改进
由于学生对铜管的认知有局限,我们选择学生学习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物品,并且考虑学生能推理出物体的形状这一因素,最终选定橡皮条。
暗盒改进
3个正方体暗盒,盒内材料分别为:①铁珠一个,一面固定环形磁铁;②橡皮条一个;③铁砂和黄沙混合物。
效果分析
本次上课效果总体比较好,但是3个暗盒的研究方式较为单一,并且单个的暗盒推理难度较小,学生在推理完①号暗盒后用相似的方法就能推理出②③号暗盒,达不到让学生“有动力地推理”的目标。因此,应该有层次地加大推理难度,让学生有梯度地进行推理。此外,③号暗盒中的沙子在探究过程中容易发生泄漏,材料有待改进。
第二次暗盒设计及材料改进
按照第一次上课出现的推理难度递进原则,决定将3个暗盒合为一个。
暗盒改进
把3个暗盒整合,只研究1个暗盒。①②号暗盒效果十分显著,各个声音混杂但细心的话还是能够分辨,具有一定难度;③中黄沙颗粒很小,容易从暗盒缝隙中泄漏出来,因此我们决定改用直径稍大的颗粒物质,初步选用与之较为相似的如黄豆、绿豆等几种物质。
在尝试过程中我们秉持声音混杂却尽量不相互干扰的原则,发现黄豆、绿豆撞击声音大,干扰小铁珠发出的声音,大米和黑芝麻等几种颗粒均会对其他的物品造成一定的干扰,而小米直径较小,大小均匀,是干扰性最小的物質。
最终确定的正方体暗盒内的材料为:少量小米、橡皮条一个、小铁珠一个、一面固定小环形磁铁。
效果分析
改进后的方案能够凸显暗盒推理难度梯度,学生有兴趣参与,但在参与度和推理细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有:暗盒较少,组内其他人好奇但无事可做,造成参与度不高的局面;学生对仅有的暗盒推理层次梯度不明显,方法简单粗暴,缺乏细致的观察方法和严谨的态度;学生对暗盒内物体的推测仅限于表面层次的实物,缺乏进一步更深层次的挖掘。
第三次暗盒设计及材料改进
针对上次上课出现的问题,我将暗盒数量加倍,分配任务到个人,确保每位学生积极投入实验探究。
暗盒改进
根据生活实际将正方体暗盒调整为长方体暗盒。此外,经过多次测试,发现原暗盒内的物质在新暗盒中又存在新的问题,主要是长方体暗盒空间变大,使得小环形磁铁很难吸住小铁珠,大环形磁铁磁力过大,小铁珠吸上后摇不下来,经过多种尝试,发现中等U型磁铁既能吸住小铁珠,摇一摇小铁珠又能滑落,且能在U型之间滚动,层次极其分明且具有一定的难度,最终确定用U型磁铁;小米的效果依旧保持不变,但是橡皮条太过容易被辨别出来,并会对小铁珠的声音造成干扰,为避免此次的研究依旧浮于表面,决定去掉橡皮条,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层挖掘。
最后确定长方体暗盒内的材料:小铁珠一个、一面固定一个中等大小的U形磁铁、少量小米。
效果分析
改进后小组分工明确,学生的参与度得到明显的提高;此外,学生在观察暗盒的方法上得到了更深层次的细化,为初步探究未知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比起前两次的教学,本次推理难度梯度明显,学生的兴趣进一步被激发,想要探究的动力更强烈。
第一次暗盒设计及材料改进
由于学生对铜管的认知有局限,我们选择学生学习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物品,并且考虑学生能推理出物体的形状这一因素,最终选定橡皮条。
暗盒改进
3个正方体暗盒,盒内材料分别为:①铁珠一个,一面固定环形磁铁;②橡皮条一个;③铁砂和黄沙混合物。
效果分析
本次上课效果总体比较好,但是3个暗盒的研究方式较为单一,并且单个的暗盒推理难度较小,学生在推理完①号暗盒后用相似的方法就能推理出②③号暗盒,达不到让学生“有动力地推理”的目标。因此,应该有层次地加大推理难度,让学生有梯度地进行推理。此外,③号暗盒中的沙子在探究过程中容易发生泄漏,材料有待改进。
第二次暗盒设计及材料改进
按照第一次上课出现的推理难度递进原则,决定将3个暗盒合为一个。
暗盒改进
把3个暗盒整合,只研究1个暗盒。①②号暗盒效果十分显著,各个声音混杂但细心的话还是能够分辨,具有一定难度;③中黄沙颗粒很小,容易从暗盒缝隙中泄漏出来,因此我们决定改用直径稍大的颗粒物质,初步选用与之较为相似的如黄豆、绿豆等几种物质。
在尝试过程中我们秉持声音混杂却尽量不相互干扰的原则,发现黄豆、绿豆撞击声音大,干扰小铁珠发出的声音,大米和黑芝麻等几种颗粒均会对其他的物品造成一定的干扰,而小米直径较小,大小均匀,是干扰性最小的物質。
最终确定的正方体暗盒内的材料为:少量小米、橡皮条一个、小铁珠一个、一面固定小环形磁铁。
效果分析
改进后的方案能够凸显暗盒推理难度梯度,学生有兴趣参与,但在参与度和推理细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有:暗盒较少,组内其他人好奇但无事可做,造成参与度不高的局面;学生对仅有的暗盒推理层次梯度不明显,方法简单粗暴,缺乏细致的观察方法和严谨的态度;学生对暗盒内物体的推测仅限于表面层次的实物,缺乏进一步更深层次的挖掘。
第三次暗盒设计及材料改进
针对上次上课出现的问题,我将暗盒数量加倍,分配任务到个人,确保每位学生积极投入实验探究。
暗盒改进
根据生活实际将正方体暗盒调整为长方体暗盒。此外,经过多次测试,发现原暗盒内的物质在新暗盒中又存在新的问题,主要是长方体暗盒空间变大,使得小环形磁铁很难吸住小铁珠,大环形磁铁磁力过大,小铁珠吸上后摇不下来,经过多种尝试,发现中等U型磁铁既能吸住小铁珠,摇一摇小铁珠又能滑落,且能在U型之间滚动,层次极其分明且具有一定的难度,最终确定用U型磁铁;小米的效果依旧保持不变,但是橡皮条太过容易被辨别出来,并会对小铁珠的声音造成干扰,为避免此次的研究依旧浮于表面,决定去掉橡皮条,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层挖掘。
最后确定长方体暗盒内的材料:小铁珠一个、一面固定一个中等大小的U形磁铁、少量小米。
效果分析
改进后小组分工明确,学生的参与度得到明显的提高;此外,学生在观察暗盒的方法上得到了更深层次的细化,为初步探究未知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比起前两次的教学,本次推理难度梯度明显,学生的兴趣进一步被激发,想要探究的动力更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