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现代主义贫困

来源 :经济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学数学化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同时也让经济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学要使用数学,但要坚持方法的多元化,数学只是其中之一,如此经济学才能向经济学本身回归。
  关键词:经济学;数学化;哲学思考;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F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2-0074-04
  
  从近代科学诞生,数学方法首先在自然科学、而后在社会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逐渐成为一种权力话语。伽利略说大自然是用数学语言写就的。伦琴认为,对科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第一是数学,第二是数学,第三还是数学。马克思也认为成功地运用数学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19世纪70年代创立的新古典经济学引发了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一次革命,称之为革命,原因在于此后经济学的发展有了新的转向:一是主观效用理论取代了劳动价值理论;另外就是边际革命中尤其是瓦尔拉斯在经济学中引入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的分析方法。西方主流经济学从此走上一条数量化和形式化的不归之路。人们把经济学看作社会科学中的皇后,认为经济学是“最科学的社会科学”[1],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经济学比其他社会科学更多地运用了数学,经济学数学化也被认为是经济学现代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经济学的数学化趋向也愈来愈遭到质疑。
  
  一、经济学数学化的历程
  
  19世纪30年代前,经济学中很少使用数学,即便用到也是如魁奈的《经济表》中的简单表述方式。亚当·斯密建立起的古典经济学基本用的是描述性语言,马克思的再生产图式使用的也是简单的代数表述。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术》中运用了统计分析方法。而约翰·格朗特《对死亡表的自然观察和政治观察》中第一次用大数定律经验地说明了社会经济现象在平均意义上具有规律性。威廉·配第和约翰·格朗特被看作“西方经济学史上应用数学工具作为分析手段的第一个里程碑”。[2]
  皮罗涅·汤普森在1824年《论交易工具》中对政府用纸币购买商品和服务时的收益最大化问题的分析,被公认为是在英语世界的经济学中把微积分第一个应用于经济分析。[3]也有学者认为奥古斯丁·古诺于1838年出版的《财富理论中数学原理的研究》是经济学数学化的开端,认为是他首次缔造了经济现象的数学模型。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把边际原理用于生产理论,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发展出完整的消费理论并将其建立在边际原理之上。
  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三人同时发起的边际革命对经济学数学化起了关键作用。他们把边际原理用于消费者行为并得到深刻的结论:用强调主观效用的理论替代劳动价值论,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引申出需求法则。事实上,边际革命本身不是突变的、而是一场缓慢的运动,如斯皮格尔所说,“其发作和开始实际上跨越了整个19世纪”。[4]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场“缓慢”的运动也是经济学数学化的过程。尤其是对瓦尔拉斯来讲,边际革命也是一场基于数学的革命,开辟了经济学运用数学化的全新路径。之后,数学成为了经济学的主要分析工具。马歇尔在边际革命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建立起新古典经济学,从使用数学的角度开创了一种新的方法——图表表述方法。这一方法的运用,使整个经济理论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事实上马歇尔一直审慎地使用数学。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以充分就业作为目标建立起宏观经济学,将概率论中的不确定性引入到经济分析中,依此建立起来的利息理论成为沟通经济学中实物理论和货币理论的桥梁。杰拉德·德布鲁运用拓扑学使均衡理论更加精致化,他给出了自由经济中多市场一般均衡存在性的证明。但“他的证明更多是关于数学逻辑问题的处理而非经济学”。[5]萨缪尔森把分析数学引入到经济学,实现了数学对经济学的又一个突破,而且他的著作也形成了和经济计量学的联系。计量经济学旨在数量概念下发展模型和理论,同时把模型设计成可操作和测量的且易于进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从1930年计量经济学学会创立后开始盛行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亨利·穆尔试图从统计上证明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对需求曲线进行统计推导,并在亨利·舒尔茨的帮助下使需求的统计分析在更大规模上持续。
  伴随数学和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愈加数学化,数学的前沿进展都被运用于经济学中。从1969年开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多数是由于数学方法的使用。发表在经济学杂志上的论文中,运用数学工具的占所有论文的比重持续上升。《美国经济评论》、《经济杂志》、《政治经济学杂志》、《经济学季刊》等权威刊物,“20世纪20年代前,90%以上的文章用文字表述。20世纪90年代初,90%以上的文章使用代数、积分或者是关于计量经济学内容”。[6]甚至有人认为,数学对于经济学的介入已经比在物理学中还彻底。
  
  二、经济学数学化的是与非
  
  经济学数学化成为不争的事实,数学对经济学发展意义非凡。经济学中大规模使用数学,开启现代分析至今不过100多年,而恰恰是这100多年是经济学颇有建树的时期。这期间经济学的重大突破都和数学的应用有着紧密的联系。
  1.经济学数学化促进了经济学学科的持续发展,加深了人类对经济现象的认识。马克思认为任何学科运用数学的前提,是对学科本身所研究的对象已经有了定性的把握。对于有些经济问题,尤其是一些局部问题,没有数学可能永远表达不清楚,而数学给出的简化分析使得理论本身更加清晰和严格,数学形式主义赋予了经济学严谨性和精确性。一方面,数学表达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逻辑错误、厘清概念、建立逻辑基础,从而将含糊的表述转化为符号形式和基本数学形式,使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数量化并保证逻辑推理过程的严密性,减少经济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
  2. 经济学数学化便于经济理论的检验。伴随着科学哲学中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的影响,经济学也不断强调理论的经验检验。理论如何被经验检验呢?逻辑实证主义致力于科学理论的逻辑重建,把科学理论形式化和符号化,还原为一种命题系统。孔德就认为数学是科学和哲学的形式基础,用数据检验理论就导致把原理转变为数学表达形式。运用数学,经济学命题就可以更加明晰而且可以通用,这样理论就完全是可检验的。哈奇森说:“波普尔把经济学的数学化看作经济学中的‘牛顿革命’”[7],也在强调经济学数学化才能便于理论检验这一点。
  3. 经济学数学化也不断拓宽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边际革命后,经济学的重大突破都伴随着数学的应用,这在前面已做过表述。同时,经济学数学化是经济学现代化的标志,虽然对经济理论带来阐释普遍性的助益,但这种助益是有代价的,同时带来了经济学的现代化贫困。
  首先,经济学数学化的倾向导致了经济学家对经济模型的盲目崇拜,认为只有数学模型才能研究经济问题,数学成为研究的目的而非工具,加强了经济学的实证和模型化倾向。经济学家对大量经济现象进行总结并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借助数学方法进行推演和数据处理是必要的手段。但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理论本身。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从门格尔开始拒斥数学就源于他们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行动,经济现象是复杂现象,是一个受制于外部力量冲击的开放系统,而数学形式主义构造的模型是一个封闭系统,不能说明现实经济的完全开放性特征。科学哲学家玛丽·海斯认为“一种形式上的、符号性的语言永远不可能代替思想,当一个词成为恰当和唯一的符号的时候,它所表达的一些必要的含义也就丢失了。与数学相比,现存语言的不明确,正是它们的适用性以及得以发展的代价”。[8]贝塔郎菲认为,在自然科学中使用模型也有危险,其危险是过于简化:为使它在概念上可控制,把现实简化成了概念骨架……现象愈多样化和复杂,过于简化的危险愈大。[9]事实上这种危险已经深刻体现于经济学中。
  其次,经济学数学化的倾向使经济学日益远离现实而成为“黑板经济学”。科斯如此批评主流经济学“被研究的东西是经济学家心目中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体系。我曾称之为‘黑板经济学’”。[10]科斯认为经济学以牺牲对现实经济的理解为代价而追求形式上的精确,关注精确计算的结果,而对社会规范、情感、道德等视而不见。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被抽象为数学函数,每个人都是具备完全信息的理性经济人,类似个一抽象的数学符号,犹如物理学中的质点与刚体,这种高度的抽象把人最本质的东西抽象掉了。海尔布伦纳和米尔伯格曾指出“在极端时,经济学‘高度理论化’不切实际的程度只有中世纪经院哲学可以与之相提并论”。[11]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一个英国歌舞剧的名字就叫“请莫言真实,我们是经济学家”[12]。自然科学的方法可以应用到社会科学,前提是须重视其本体论,方法才会有好的效果,而西方主流经济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也是在此意义上,奥地利学派反对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运用,如哈耶克所指的唯科学主义就是指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方法和语言(尤其是物理学和数学)奴性十足的模仿。事实上经济学数学化也没有真正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在解释、预测、控制复杂的经济系统运行方面束手无策。20世纪70年代,面对西方国家普遍的滞胀问题,主流经济学家运用一系列数学公式开出药方,但是“由于经济学的药方和公式不但没能解除疾病,反而似乎加剧了病情,政治家们和公众都已变得不耐烦了”。[13]新制度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于1991年、道格拉斯·诺思于1993年、奥利弗·E·威廉姆森于2009年相继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开启的经济学研究的现实倾向。黛尔德拉·迈克洛斯基批评道:“黑板经济学和统计显著性,使得经济领域自20世纪40年代已经变傻了,乃至让人不可能指望它会创造出什么科学的东西来,除非它扔掉这两件道具。我们应该关心真实世界及有趣的经济问题”。[14]
  
  三、经济学数学化的尺度
  
  (一)数学是好的“仆人”,但非“主人”
  经济学数学化迄今依然没能成功地回答和解决遗留下来的疑问和难题,数学的优势以及数学大规模运用依然不足以消解经济学学科属性上的困惑。数学对于经济学是手段,而非目的,是好的“仆人”,但不是“主人”。“经济学的健康发展最终将要求在‘经济学家’和‘数学家’之间划出一道明显的界限”。[15]2000年6月,法国的一些经济学专业学生发起的后我向思维经济学运动所反对的主要一点就是,经济学在无控制地使用数学,数学本身已成为一种目的。[16]对经济学的全面数学化,一些经济学大师,如弗里德曼、科斯、阿尔钦、张五常等曾提出质疑。马歇尔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把数学公式和图表大都放在脚注和附录里,目的是“以免数学损害他的经济学”[17]。马歇尔的数学训练使得他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站得更高,但他对于数学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始终持谨慎态度。同样作为边际革命的发起人之一的卡尔·门格尔建立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也是一直坚持数学方法对于理解经济现象并无真正价值。埃思里奇这样评论:“我赞成在经济研究中运用数量方法。但是我们必须谨慎的使用这些方法,甚至保持一定程度上的犬儒主义或某种怀疑态度。经验式的数量研究并不必然比描述或解释研究更为深奥或有用。”[18]
  (二)坚持经济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面对纷繁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如不平等、失业、全球化、金融市场定位等,涉及太多的不确定性,事实上我们需要多元化的方法。我们不排斥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但反对将数学作为经济学的目标和数学在经济学中的泛滥。事实上作为对数学化方法的反冲,经济学中也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向”[19],即在经济研究中不追求理论的形式化和数学化以及理论的逻辑结构,不强调严格的论证,而只看重思想的火花而采用自然语言的倾向。黛尔德拉·迈克洛斯基认为散文化不需数学推理,可以摆脱虚构的假设,在研究中开阔思路。数学形式化和散文化都在为真实世界建构模型,各有千秋。早在1992年包括4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44位经济学家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请愿书,内容是关于建立多元化的、严谨的经济学,呼吁在经济学中形成新的多元化精神,包括不同方法之间的对话和彼此宽容的交流。鲍摩尔曾说过:“经济学方法中没有点金石——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绝对成功或者有效到能取代所有其他方法”。[20]数学是局部分析方法,同其他方法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观点,经济学的持续进步离不开对数学之外的其他方法的兼收并蓄。
  (三)让经济学回归经济学本身
  就严格的数学表达而言,经济学才被称作社会科学的皇后。但托马斯·卡莱尔认为皇后已经是“一门沉闷的科学”。[21]如何让“沉闷的皇后”生机勃勃?经济学是研究人的的学科,不仅具备科学形态,更具有其人文特质。[22]托马斯·迈尔认为经济学中的真实和精确是不可兼得的,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权衡。[23]
  我国自古理解经济学就是“经世济民”之学,“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首先研究的是现实世界中人的问题。因此,经济学家应把视角投向“人”,这也是经济学的应有之意。事实上很多经济学家对这一点有深刻认识:萧伯纳眼中经济学应是一门“使人幸福的科学”;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介于科学与人文之间;布坎南认为经济学介于预测科学和道德哲学之间;盛洪在《经济学精神》中特别强调:“在最高境界中,经济学不是一堆结论,不是一组数学公式,也不是一种逻辑,而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一种精神”[24]。
  
  参考文献:
  [1]R·D·C·布莱克,A·W·科茨,等,经济学的边际革命——说明和评价[M].于树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英】詹姆斯·M·亨德森,理查德·E·匡特著.数学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历史应用[M].苏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3][4]【美】享利·威廉·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M].晏智杰,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12]【荷】乌斯卡里·迈凯.经济学中的事实与虚构——模型、实在论与社会建构[M].李井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George.J.Stigler. Stephen.M.Stigler, and Friedland,Clair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 105(2),331-359.
  [7][英]谢拉·C·道.经济学方法论[M].杨培雷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8]Hesse,Mary B,Science and the Human Imagination[M].New York:philosophical Library 1955,88.
  [9]【奥】L.贝塔郎菲.一般系统论[M].秋同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10]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Origins,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229.
  [11]Heibroner,Robert and William Milberg . The Crisis of Vision in Modern Economic Thought[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4.
  [13]阿尔费雷德·S·艾克纳.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14][19][25]【美】黛尔德拉·迈克洛斯基.经济学的花言巧语[M].石磊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5][17]【美】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罗伯特·F·赫伯特.经济理论和方法史[M].杨玉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6]【英】爱德华·富布鲁克编.经济学的危机[M].贾根良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8]【美】唐·埃思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朱钢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0]Baumol.W.J. Toward a newer economics:the future lies ahead . Economic Journal[J]. 1991,vol.101 No.4.
  [21]Levy,David M. . How the dismail science got its name:debating racial quackery.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J].23,5-35.
  [22]朱成全.经济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9).
  [23]Mayer Thomas:Truth versus Precision in Economics[M]. Edward Elgar.1993.
  [24]盛洪.经济学精神[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孙 飞
  责任校对:艾 岚
  
  Modernism Poverty of Economics
  Liu Shujun
  (Philosophy Department,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Abstract: Mathematization of economic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at the same time it makes economics pay heavy price. We should use Mathematics as the basic method in the economics, but in the process we should stick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method. Mathematics is only one of all the methods. Only by this economics can return to economics itself.
  Key words: economics; mathematization; philosophical thinking;diversification
其他文献
摘要:区别于研究我国假日经济的已有文献,采用零售扫描数据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假日效应进行微观实证研究,主要考察节假日对非季节性商品购买决策的影响。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非季节性商品的购买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需求在节假日期间并没有明显增加;进一步通过异方差probit模型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结果表明节假日显著影响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但不同商品价格敏感度的变化方向并不一致。厂商制定节假日促销策略时
期刊
摘要:现代金融数学飞速发展,数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频繁,金融数学大有从经济学延伸为数学一个分支的趋势。应从Altman的Z评分模型开始,在列举和分析各种金融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从哲学角度评论金融数学模型在应用中的缺陷及我们应采取的态度。  关键词:模型;金融数学;哲学性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9-0093-04    严格上讲经济学是人
期刊
摘要:政府公信力反映了公众对政府行为的满意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府公信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向度。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经济建模技术,显著具有空间差异性的政府公信力完全可以纳入到空间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当中,这不仅可以深入探究政府公信力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而且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还可以进一步揭示出,政府公信力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上具有重要的作
期刊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的启示主要在于:金融产品创新不能脱离市场实际需求、投资者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服务技术水平。中国金融产品创新中信息需求的要求是,提高信息敏感程度,提高与投资者关系的互动能力,提高金融产品创新能力。  关键词:金融产品;创新;信息;需求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8-0049-03    金融产品创新作为一种高
期刊
摘要:基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所导致的农村银行业结构变化是否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这一重要的研究背景,使用来自中国2006—2010年1 769个县(市)的面板数据检验“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在农村地区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农村银行业结构;农村经济增长;赫芬达尔指数(HHI)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
期刊
摘要:面对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业内外竞争的巨大冲击,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没有服务创新去弥合服务质量差距会导致客户大量流失。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模型、问卷调研和量化分析,可以筛选出结果中占比较大的服务创新途径:加大网银产品宣传力度以增强信心降低期望、减少网银信息安全产品安装更新程序、加强对员工信息化水平的培训,从而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发展中有所侧重地推进服务创新,提升其在电子商务博弈中的竞争力。  关
期刊
摘要:基于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分两阶段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资产价格与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及升值预期,会导致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我国;同时在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浮动幅度扩大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自身的解释能力占到82%。为了更好地应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我国必须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督与审查,尽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关
期刊
摘 要:随着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认识到自身的战略成为缝隙型企业成功的关键之所在。缝隙型企业的战略可以具体体现在定位、取舍、配称三个维度上,所有的缝隙型企业在总体战略上都有一定的共性,不同实力的缝隙型企业在具体战略实施上虽有区别,具有各自的特性,但同样可以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商业生态系统;缝隙型企业;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
期刊
摘要:通过使用PVAR方法控制变量之间的内生性相互影响,分析检验FDI和研发投入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对产业结构优化有显著地直接促进作用,此外通过促进国内研发投入,对产业结构优化也有间接促进作用。我国应根据各地经济发展不同状况制定不同的引资政策;同时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FDI;研发投入;PVAR  中图分类号:F121.3
期刊
摘要: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一直是国际商务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成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为并购投资进入模式提供了启示:明确企业在选择并购投资时的优势和目标,了解目标市场的环境,积极进行并购后的整合。得出并购投资进入模式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并购投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企业国际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