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特征及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及情境创设方法。
  一、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情境性。“情境”是探究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情”就是将学生的兴趣、需要、态度、情感的培养纳入课堂教学体系。现实环境或模拟世界的创设,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知识与客观世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二)问题性。“问题”是探究的方向与动力,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源头之所在。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建构新知,根据学习内容,创设学生熟悉或感兴趣,与学习新知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提取信息,提出教学问题。
  (三)启发性。作为数学教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
  (四)针对性。作为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五)趣味性。作为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尽量新颖有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型情境。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除教科书上的问题情境外,还可创设更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截成两等分,把截成的两张纸摞起来,再截成两等分,如此重复下去,第43次后所有纸的高度便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是0.006c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500km,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悬,又好奇,很快就讨论起来。此时,教师指出:这个问题需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来解决,促使学生积极学习。
  (二)创设活动型情境。教师以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实践等作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实践中的作用,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如教学“展开与折叠”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带一把小剪刀和几张旧挂历纸。上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在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经过大量的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后,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空间观念,让学生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和根据立体模型想象展开图形。最后,让学生再动手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整堂课在活动情境中开始,又在活动情境中结束。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又如教学“统计图选择”时,教师可以创设选择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课前调查七年级各班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中,分别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人数及团体总分等情况。并将收集到的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经过学生的调查活动,教师将该节的教学放入实际背景中,放入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并对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避免单纯制图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品尝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探究型情境。教师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和创新,使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过程变为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
  如“截一个几何体”的课堂教学拓展训练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探索情境:如果用平面截掉长方体的一个角,剩下的几何体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学生纷纷切起了自己的萝卜(正方体、长方体),说出了多种答案,甚至争论起来。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学生最后归纳出完整的答案:当截面不过顶点时,有10个顶点、15条棱、7个面;当截面过一顶点时,有9个顶点、14条棱、7个面;当截面过两个顶点时,剩下几何体有8个顶点、13条棱、7个面;当截面过三个顶点时,有7个顶点、12条棱、7个面。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浓,合作交流的气氛活跃。并经历从多角度认识问题,尝试解决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设探究型情境,教师应精心设计让学生探究的问题,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诱导学生猜测、尝试、实验、发现。
  (四)创设信息型情境。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如教学“图案设计”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利用多媒体、投影片展现丰富的几何图案后,问学生:“这些图案我只要用一个圆规就可以画出来,你想学吗?”然后,师生一起探究这些图案的画法,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设计。通过图案设计,学生进一步熟悉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将圆六等分三等分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电脑上画图,设计师图案、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设计的图案丰富多彩。
  创设信息型情境,关键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自编教具、课件、多媒体应用等,这是创设信息型情境的前提。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叶圣陶把教育归结为养成习惯,可见习惯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要想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共同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注意听讲、运算准确、善于分析、课堂记忆、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
我国有23个重点硼矿加工企业,硼砂年产量在5千吨以上的有9家,生产硼酸的有12家。1985年后又新建和扩建了一些厂家,但至今未形成生产能力。若按建成后新增生产能力加上原有生
No-wait flowshop scheduling problems with the objective to minimize the total flow time is an important se-quencing problem in the field of developing productio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雏鸭,已在国内广泛流行,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健康发展。鸭坦布苏病毒病(Duck
摘 要: 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严重,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减负增效是大家关注的话题,根据从教经验和自身课堂教学尝试,作者提出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减负增效:一是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做好探究性问题的教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减负增效 教学方法  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当严重,很多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中挣扎,每天都在题海中沉浮,因此减负增效势在必行。如何行之有效地减负呢?我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这就需要老师在开放性的课堂上,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的教法和题型,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找到适合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利用不同的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使学生最终成长为发展中的人。作者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阐述在开放性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开放性课堂 初中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培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结合生活体验,联系生活运用数学知识,逐步由形象到抽象地理解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体验 数学思维  苏教版小数数学教材能够按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生活素材引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提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应将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目标任务和要求.作者
猪链球菌2型(SS2)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致病菌,可引起仔猪的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心内膜炎、肺炎以及断奶仔猪的猝死,并可感染人。在已知的33个血清型中,血清2型的致病力最
摘 要: 2011年版课标多次提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验证和独立思考等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关键词: 创新意识 提出问题 猜想验证 独立思考 求异思维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以“创新驱动”,引领实现“中国梦”。我们的数学教学该如何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给出了答案,课标中“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