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2月24日,虎妈再度踏入世人的眼帘,她发表了一篇文章,表示在长女升读大学后,自己教育子女的方式发生了一个360度的大转变。
原来的十条蔡美儿家规都被她抛到身后,比如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不准有科目低于A等等的家规似乎都成了浮云,咆哮教育亦不再被提及。
她也乐得清闲,当起了甩手妈妈,这与当初的那个雷厉风行的虎妈判若两人。
最放得开的大学生家长
多人曾这样问我:你的大女儿索菲娅(Sophia)上大学了,你是不是还以“虎妈”的方式对她?是不是以“遥控”的方式禁止她在外面过夜、催促她做功课,通过Skype监督她练习钢琴,并确保她不看电视,不玩电脑游戏?
事实恰恰相反。我和丈夫可能是我们所知最放得开的大学生家长。我们从不问索菲娅打算修什么专业,晚上做些什么,有时候我们还可能忘记参加家长的周末活动。收到她几条对期末考试感到紧张的短信时,我们告诉她要放松,平时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有事的。结果她真的没事。
“虎妈家教”的关键点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它实际上只在非常早期的育儿阶段才适用,在孩子大概5到12岁时最为有效。如果运用得当,“虎妈家教”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勇敢、自立,而不是相反。
经常有人把“虎妈家教”和“直升机式家教”混为一谈,但其实这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事实上,有了前者就没必要有后者。如果你仔细想想,“虎妈家教”跟美国开国者和先驱们的传统教育方式没有多少不同,其核心是假定孩子是强大的,而不是弱小的。
相比之下,"直升机教育"就是家长(特别是母亲)在孩子头顶盘旋,为他们提供保护,比如一辈子都为他们拎运动包,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据我所知,这种教育方式不但在历史上没有依据,效果也不好。
我坦诚地讲述了自己如何培养几个女儿,为什么那样培养,却因此在过去一年里遭到了很多责难。但最让我受不了的,可能是有人说“虎妈家教”造就的是逆来顺受的机器人。这根本没有理解“虎妈家教”的精髓。
自己也曾经历过“虎妈家教”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真实的“虎妈家教”的例子。我15岁的时候,身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混沌理论教授的父亲带着我们全家,跟他一块去欧洲休一年的假。有一个学期,他把我们姊妹几个安排到了慕尼黑当地一家公立学校读书。
我跟他说,我们完全不会讲德语,也听不懂老师说什么,他就叫我去图书馆找几本语言书,并提醒我说,数学和科学课程用的都是通用符号。他说,这是一个机会,要充分利用。结果那一年成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虎妈家教”是要培养独立、有创造力、勇敢的孩子。当下的美国有一种把创造力浪漫化的危险趋势,结果却给创 造力的培养造成损害。
比如,大家都以乔布斯(Steve Jobs)和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为例,然后得出结论说,创新的秘密就是从大学退学。事实上,这两人都极端刻苦,自我鞭策力极强,在面对失败时抗打击能力也很强,这些正是“虎妈家教”希望促进的方面。
乔布斯和扎克伯格真正教给我们的是,我们应该把这些品质应用到我们充满热情的东西之上。
不过,如果你没有掌握最基本的东西,如果你不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如果你在生活最初10次将你击倒之后无力从地上爬起来,你就不能发明出谷歌(Google)、Facebook或是iPod。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大学生活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体验自立。“虎妈家教”就是要让孩子为这一刻做好准备。对于那些不管做了什么都会听到“你真棒、真了不起”这样的反馈的孩子来说,要是有什么事做砸了,他们肯定会感觉很糟糕。
相比之下,“虎子”通常都比较达观。知道即使不是天资聪颖也可以成功,知道勤能补拙,这会令他们鼓舞。
我现在还记得我自己进入大学后才猛然惊醒的情形。在我上的第一堂课上,教授当时讲授的是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好像所有人都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但这些内容我却从未听说过。是现代的事吗?发生在越战之前?
我的第一篇说明文写作课作业只得了一个B。不过我并没有气馁,全身心地投入到接下来的作业当中,夜以继日地努力,结果却得了一个B-。那一年相当坎坷。然而我一直全力以赴,尝试各种办法,最后终于掌握了其中的诀窍。
美国的“虎子”情商高
当我们的孩子们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希望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判断力和能力来照料自己。就连批评我的家教方式的人可能也得承认,经过多年的训练和调教之后,“虎子”在集中注意力和完成课业方面做得相当好。如果能够在早期就得以逐步灌输,这些技能可以帮助他们避免出现大学前恐惧症,而很多美国家庭都因这种恐惧症受到了创伤。
不过,“虎妈家教”一个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可能会令孩子丧失主动性,或是缺乏社交技能。这种情形在中国或许存在,因为中国的教育体系大部分仍相当严厉,权力主义盛行,而且仍以死记硬背为主。不过,西方的情形则大不相同。
在西方,“虎妈家教”是在一种社会背景(或者在我这种情况下是家庭背景,这一点要归功于我丈夫)下进行的:主张挑战权威、独立、幽默、打破常规思考。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我发现,在美国养育的“虎子”的情商都非常高。从一方面来说,他们终其一生都在与疯狂、严厉的父母周旋;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他们往往不会爱慕虚荣,因为虎爸虎妈都很诚实──诚实到残酷的程度。
今天的很多父母都很害怕,他们对孩子说的话会让孩子难过。不过,如果孩子真的做了错事,就应该难过。那些知道何时需要感恩、需要谦卑的有责任感的孩子(而不是认为一切都天经地义的孩子)才能够更好地在大学这个“社会性鱼群”中畅游。
在我不扮演“虎妈”这个角色的时候,我是耶鲁法学院的一名教授。如果说这些年的教书经历让我明白了什么的话,我想那就是培养出超凡的孩子的方法多种多样。我有一些非常棒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家长有的严厉,有的宽厚,还有很多学生的家庭非常复杂,难以尽述。
另外,我也明白,“虎妈家教”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含义。对我来说,最终的意义并不是成就,而是告诉你的孩子,他们实际能做到的比他们所认为的多得多。
如果他们不放弃,不编造借口,坚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他们在生活中就能够做到任何他们想做的事,突破任何阻碍,从不为别人会怎么看待他们而操心。
原来的十条蔡美儿家规都被她抛到身后,比如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不准有科目低于A等等的家规似乎都成了浮云,咆哮教育亦不再被提及。
她也乐得清闲,当起了甩手妈妈,这与当初的那个雷厉风行的虎妈判若两人。
最放得开的大学生家长
多人曾这样问我:你的大女儿索菲娅(Sophia)上大学了,你是不是还以“虎妈”的方式对她?是不是以“遥控”的方式禁止她在外面过夜、催促她做功课,通过Skype监督她练习钢琴,并确保她不看电视,不玩电脑游戏?
事实恰恰相反。我和丈夫可能是我们所知最放得开的大学生家长。我们从不问索菲娅打算修什么专业,晚上做些什么,有时候我们还可能忘记参加家长的周末活动。收到她几条对期末考试感到紧张的短信时,我们告诉她要放松,平时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有事的。结果她真的没事。
“虎妈家教”的关键点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它实际上只在非常早期的育儿阶段才适用,在孩子大概5到12岁时最为有效。如果运用得当,“虎妈家教”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勇敢、自立,而不是相反。
经常有人把“虎妈家教”和“直升机式家教”混为一谈,但其实这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事实上,有了前者就没必要有后者。如果你仔细想想,“虎妈家教”跟美国开国者和先驱们的传统教育方式没有多少不同,其核心是假定孩子是强大的,而不是弱小的。
相比之下,"直升机教育"就是家长(特别是母亲)在孩子头顶盘旋,为他们提供保护,比如一辈子都为他们拎运动包,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据我所知,这种教育方式不但在历史上没有依据,效果也不好。
我坦诚地讲述了自己如何培养几个女儿,为什么那样培养,却因此在过去一年里遭到了很多责难。但最让我受不了的,可能是有人说“虎妈家教”造就的是逆来顺受的机器人。这根本没有理解“虎妈家教”的精髓。
自己也曾经历过“虎妈家教”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真实的“虎妈家教”的例子。我15岁的时候,身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混沌理论教授的父亲带着我们全家,跟他一块去欧洲休一年的假。有一个学期,他把我们姊妹几个安排到了慕尼黑当地一家公立学校读书。
我跟他说,我们完全不会讲德语,也听不懂老师说什么,他就叫我去图书馆找几本语言书,并提醒我说,数学和科学课程用的都是通用符号。他说,这是一个机会,要充分利用。结果那一年成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虎妈家教”是要培养独立、有创造力、勇敢的孩子。当下的美国有一种把创造力浪漫化的危险趋势,结果却给创 造力的培养造成损害。
比如,大家都以乔布斯(Steve Jobs)和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为例,然后得出结论说,创新的秘密就是从大学退学。事实上,这两人都极端刻苦,自我鞭策力极强,在面对失败时抗打击能力也很强,这些正是“虎妈家教”希望促进的方面。
乔布斯和扎克伯格真正教给我们的是,我们应该把这些品质应用到我们充满热情的东西之上。
不过,如果你没有掌握最基本的东西,如果你不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如果你在生活最初10次将你击倒之后无力从地上爬起来,你就不能发明出谷歌(Google)、Facebook或是iPod。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大学生活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体验自立。“虎妈家教”就是要让孩子为这一刻做好准备。对于那些不管做了什么都会听到“你真棒、真了不起”这样的反馈的孩子来说,要是有什么事做砸了,他们肯定会感觉很糟糕。
相比之下,“虎子”通常都比较达观。知道即使不是天资聪颖也可以成功,知道勤能补拙,这会令他们鼓舞。
我现在还记得我自己进入大学后才猛然惊醒的情形。在我上的第一堂课上,教授当时讲授的是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好像所有人都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但这些内容我却从未听说过。是现代的事吗?发生在越战之前?
我的第一篇说明文写作课作业只得了一个B。不过我并没有气馁,全身心地投入到接下来的作业当中,夜以继日地努力,结果却得了一个B-。那一年相当坎坷。然而我一直全力以赴,尝试各种办法,最后终于掌握了其中的诀窍。
美国的“虎子”情商高
当我们的孩子们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希望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判断力和能力来照料自己。就连批评我的家教方式的人可能也得承认,经过多年的训练和调教之后,“虎子”在集中注意力和完成课业方面做得相当好。如果能够在早期就得以逐步灌输,这些技能可以帮助他们避免出现大学前恐惧症,而很多美国家庭都因这种恐惧症受到了创伤。
不过,“虎妈家教”一个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可能会令孩子丧失主动性,或是缺乏社交技能。这种情形在中国或许存在,因为中国的教育体系大部分仍相当严厉,权力主义盛行,而且仍以死记硬背为主。不过,西方的情形则大不相同。
在西方,“虎妈家教”是在一种社会背景(或者在我这种情况下是家庭背景,这一点要归功于我丈夫)下进行的:主张挑战权威、独立、幽默、打破常规思考。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我发现,在美国养育的“虎子”的情商都非常高。从一方面来说,他们终其一生都在与疯狂、严厉的父母周旋;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他们往往不会爱慕虚荣,因为虎爸虎妈都很诚实──诚实到残酷的程度。
今天的很多父母都很害怕,他们对孩子说的话会让孩子难过。不过,如果孩子真的做了错事,就应该难过。那些知道何时需要感恩、需要谦卑的有责任感的孩子(而不是认为一切都天经地义的孩子)才能够更好地在大学这个“社会性鱼群”中畅游。
在我不扮演“虎妈”这个角色的时候,我是耶鲁法学院的一名教授。如果说这些年的教书经历让我明白了什么的话,我想那就是培养出超凡的孩子的方法多种多样。我有一些非常棒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家长有的严厉,有的宽厚,还有很多学生的家庭非常复杂,难以尽述。
另外,我也明白,“虎妈家教”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含义。对我来说,最终的意义并不是成就,而是告诉你的孩子,他们实际能做到的比他们所认为的多得多。
如果他们不放弃,不编造借口,坚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他们在生活中就能够做到任何他们想做的事,突破任何阻碍,从不为别人会怎么看待他们而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