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刚入学的孩子对数学很抽象,不明白数字与数字之间的联系,如何让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喜欢数学?如何能让他们熟练地运用加减法乃至以后的乘除法?其实,数学源于生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对孩子充满爱心,联系生活讲数学,故意创设情境,同时,让孩子们明白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钥匙,以此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数学教学生活化
我们班里有多少个男生多少个女生?我们的教室里有几扇窗?几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类似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比如:你家里有几口人?爷爷和爸爸、儿子加在一起有几个男的?奶奶和妈妈、女儿加在一起有几个女的?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运动会上,9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1名和最后1名分别是几号运动员?……
这样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的“玩”中学会1到10的认识。在家长和学前班的早期教育下,许多孩子在上学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数200以内的数,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只能部分的机械数数,对数的意义并不太清楚。因而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己身边熟悉的环境中寻找数,如5只铅笔,6朵花,7个苹果,8盒奶等等,在生活中慢慢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的含义,明白数字与数字之间的联系。
情境中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
例如,“9加几”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凑十”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
“7加6”,出示有10格的盒子,盒子已经装了7块橡皮擦,盒子的外面还有6块橡皮擦。让学生动手摆并通过观察,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块橡皮擦,只要把盒子外面的6块橡皮擦拿出3块放在盒子的空格里,凑成一整盒10块,盒子外面的橡皮擦由于拿走了3块,还剩下3块,即把6分为3和3。进而说出7块和3块凑成10块,10块再加剩下来的3块就是13块,接着列出算式:7+6=13
同样,教学“9+5”“7+6”,先出示实物图,让学生画一画,凑成十,再相加。“9+5”“7+6”要求学生动手摆小棒,边操作边说边计算。
这样使学生在“动一动、画一画、摆一摆”中充分感知“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相加”的计算过程,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
培养口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它具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要求学生看一组算式找规律,使学生初步知道总数中的一部分不变,另一部分随总数的变大(或变小)而相应的变大(或变小)。这组练习体现了“会、熟、活”三个层次,它能帮助学生组建、巩固、完善和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广度和深度搭配
目前小学阶段要学的数学内容并不多,难度也适中。但是,具体到每一章、每一节课,就必须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农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是极为重要的。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使之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采用深浅结合、作业精要的原则来安排教学计划。同时,在教法上抓住每节的重点和难点精讲多练,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问题当堂解决。
严训成习惯
计算能力形成了,但还要注意计算习惯的培养,而计算习惯的培养首先要从书写开始,书写不规范,最终导致学生答题的失误,因此,平常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计算后要检查。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作者单位:山东平度市崔召镇希望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
数学教学生活化
我们班里有多少个男生多少个女生?我们的教室里有几扇窗?几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类似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比如:你家里有几口人?爷爷和爸爸、儿子加在一起有几个男的?奶奶和妈妈、女儿加在一起有几个女的?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运动会上,9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1名和最后1名分别是几号运动员?……
这样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的“玩”中学会1到10的认识。在家长和学前班的早期教育下,许多孩子在上学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数200以内的数,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只能部分的机械数数,对数的意义并不太清楚。因而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己身边熟悉的环境中寻找数,如5只铅笔,6朵花,7个苹果,8盒奶等等,在生活中慢慢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的含义,明白数字与数字之间的联系。
情境中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
例如,“9加几”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凑十”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
“7加6”,出示有10格的盒子,盒子已经装了7块橡皮擦,盒子的外面还有6块橡皮擦。让学生动手摆并通过观察,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块橡皮擦,只要把盒子外面的6块橡皮擦拿出3块放在盒子的空格里,凑成一整盒10块,盒子外面的橡皮擦由于拿走了3块,还剩下3块,即把6分为3和3。进而说出7块和3块凑成10块,10块再加剩下来的3块就是13块,接着列出算式:7+6=13
同样,教学“9+5”“7+6”,先出示实物图,让学生画一画,凑成十,再相加。“9+5”“7+6”要求学生动手摆小棒,边操作边说边计算。
这样使学生在“动一动、画一画、摆一摆”中充分感知“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相加”的计算过程,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
培养口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它具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要求学生看一组算式找规律,使学生初步知道总数中的一部分不变,另一部分随总数的变大(或变小)而相应的变大(或变小)。这组练习体现了“会、熟、活”三个层次,它能帮助学生组建、巩固、完善和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广度和深度搭配
目前小学阶段要学的数学内容并不多,难度也适中。但是,具体到每一章、每一节课,就必须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农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是极为重要的。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使之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采用深浅结合、作业精要的原则来安排教学计划。同时,在教法上抓住每节的重点和难点精讲多练,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问题当堂解决。
严训成习惯
计算能力形成了,但还要注意计算习惯的培养,而计算习惯的培养首先要从书写开始,书写不规范,最终导致学生答题的失误,因此,平常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计算后要检查。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作者单位:山东平度市崔召镇希望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