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构建班级小世界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kageld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缩影,在这个小世界中,它容纳着性格迥异,发展水平不同,爱好独特的形形色色的孩子,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小社会的领头人,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营造健康向上、个性张扬的班集体。
  关键词:师生关系;班级常规;家园联系;谦虚平等;爱心;玩伴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缩影,在这个小世界中,它容纳着性格迥异,发展水平不同,爱好独特的形形色色的孩子,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小社会的领头人,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营造健康向上、个性张扬的班集体。
  一、用爱心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1“爱心”二字不是空谈的
  年龄越小的孩子其情感依恋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营造与家庭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物质环境,以便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自由、快乐的发展。孩子的快乐是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亲近的基础上的。刘鹏小朋友虽然已经是大班了,自我调节能力还是较差,每当老师、小朋友指出错误时,不是坐地上生悶气就是用拳头捶打自己的头自我惩罚,看到孩子这样我很揪心,有天早上刘鹏带着眼泪来园,别的孩子都去喝水,只有他就是坐着不动,我轻轻走到孩子身边,问什么也不说,看看那可怜的眼神,我以母鸡护小鸡的姿势,挡住刘鹏询问:“谁欺负我们家刘鹏小朋友了?欺负我家刘鹏可不行!”孩子抬起泪眼婆娑的眼睛用楚楚可怜的眼神看着我,原来今天妈妈去姥姥家办事,没有带他,还打了他,我做势式拿起电话,假装拨通电话给刘鹏妈妈,数落几句,放下电话告诉孩子“妈妈承认错误了不该打你,但你也有错误哦,妈妈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去办,带你就没办法办事情了”,我拉起孩子的小手去拿水杯喝水,这次孩子乖乖的跟着走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感受了老师真诚的爱,就会萌发信任感,依赖感。
  2.爱心是和孩子们近距离的接触
  用自己的爱去换取孩子们的信任、依赖、拉近和孩子的距离,给予孩子们近距离的爱,孩子们的依恋感很快会从家人的身上转移到老师的身上。从孩子们无意识的一些动作就可以感觉到孩子们爱与依赖。如偷偷摸摸我的衣服、主动牵我的手、和我说着话就无意识的就坐在我的大腿上,从这些小动作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把我纳入他们的亲人行列,接受了我。除了动作,语言上也有了微妙的变化,偶尔会叫我妈妈。拽着我的衣角说“老师我想亲亲你”来表达对我的认同与爱,每当我换件新衣服时,孩子们会说“老师,您的衣服真漂亮”;当我不小心撞到桌角,孩子们会投来关心的眼光“老师,小心点,您没事吧”。虽然只是短短得一句话,但我无比的欣慰,这说明我们创建的和谐氛围起了作用,我们已是一家人。
  3.细微之处见爱心
  对于幼儿的管理,没有事情大小之分,幼儿的每件事都是大事。一颗广博的爱心使幼儿感到舒服、温暖,使幼儿主动亲近。如:在剪纸的活动中,利用孩子自己做的动作为原型进行加工,师生共同研究怎么设计动作,哪个部位怎么剪;生活活动中,哪个孩子和往常神色、动作不太一样,都要特别专注,如亲亲孩子的额头,摸摸孩子脖颈,感觉一下孩子有没有发烧,爱抚幼儿,跟他们交流感兴趣的事,和他们做朋友等等。既关心幼儿的教育问题,又注重幼儿的生活问题,从睡眠、起床到用餐、喝水等一日各个环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我们幼儿园教师母爱般的爱。
  二、用耐心构建班级常规
  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常规管理上做到严格要求。
  1.两位老师统一认识,统一要求
  教师之间是否和谐,是班级一切工作能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班级事务杂而乱,仅凭一个人孤军奋战,根本无法完成任务,只有两个人既分工明确,又团结互助,方能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两位教师虽然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我和于老师在开展活动前都会统一意见,达成共识,如:选择区域,得贴画多的先选,离开座位,孩子们的小椅子要插到桌子下面、等等,大到习惯培养,小到说话措辞我们都要商量一下。统一要求,严格管理,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自己进入活动室,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自觉有序的取放图书,坐在座位上安静的看书;喝水、吃饭、入厕时都能安静有序的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自己组的柜子里等等。各方面都渐渐接受,慢慢的习惯成为自然,而且成为了孩子们自觉的行动。大家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共同完成教育目标。
  2、适当的奖惩也是有必要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所以必须要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对的就要给予奖励,错的就要纠正,用正确的方法再重新做好,所以我们采用集小贴画的方法,哪个环节表现得好就可以得到一个小贴画,但是犯了错误,经过三次提醒还不改正的,就要被退回一个小贴画。集得30个贴画可以获得一张喜报,集得三张喜报可以得到一张奖状。三张奖状可以换取神秘大奖,为能够得到神秘大奖,每个幼儿对小贴画都视若珍宝,倍加珍惜。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利用这些奖惩使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
  3、做幼儿的知心妈妈,幼儿的玩伴
  很多孩子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隔辈人对孩子尽管教育会稍差些,更多的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我会像“唠家常”一样同幼儿一起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蹲下身来和幼儿平视,时不时也会用幼儿的方式撒撒娇。如:加入幼儿游戏是以同伴的身份融入“理发师能更给我设计个发型吗?”“我受伤了,能帮我包扎一下吗?”等等。让幼儿充当保护者的角色,拉近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感情。   4、班级活动形成系统
  今年把幼儿的剪纸作为重点,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我们,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孩子们,培养孩子们新的技能,我和于老师商量讨论,制定出一系列计划,先从线条练起,剪简单的图形,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度,之后剪一些简单的造型,如:大树、小草、小花、蝴蝶、小兔等等造型,慢慢的孩子们熟悉了单个造型的剪法。第三部就是装饰造型,如:用柳叶纹装饰裙子,水滴纹装饰上身部位,到孩子们自己创造用连续s纹,剪衣服的拉链等等,孩子们有了自主创意,就可以组合剪,再到创意剪纸。剪主题绘本故事,对于初学没有多长时间的孩子们比较难,为了能达到标准,我们两位教师,根据情节设计场景,让幼儿亲自步入场景,做出相应的动作,拍照片让幼儿观摩,同幼儿一起设計各个部位如何剪。一年时间下来孩子们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剪出自己的故事。通过剪纸的系列培养,在我们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幼儿的整体美术水平都提高了,构图系统化了,绘画的情境更丰富了,笔触、线条更加流畅,色彩运用更加美观,搭配更加合理,手工制作从平面的也丰富到立体的了。师师的配合是统一部署、开展活动的前提,师生的共同参与和设计,体现孩子们的自主性,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增强了幼儿同教师的亲近感,老师是妈妈、是伙伴,是知心姐姐。
  三、用诚心构建家园联系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一个班级管理工作成功与否,还要看家长工作,做得是否到位。我们做到热情周到、真诚接待每一位家长,选择家长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家长沟通。
  1、老师与家长达成共识建立信任关系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娇生惯养,有些父母老怕孩子在幼儿园不习惯,会吃亏。我们采用家长会、网络、微信、飞信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打消家长的顾虑,“以心换心”真心与家长交朋友。班级管理征集家长的意见,群策群力,让每位家长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家长也会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一份子。班级的舞蹈比赛,家长是很关心的,家长也乐意帮忙,所以我就把选择服装样式,设计头型头饰交给家长来做,因为有自己孩子参与,家长想得特别周到,连帽檐的方向角度都想到了。请家长共同参与使得彼此的关系亲近了,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这是心与心的距离,让家长看到了教师的付出及辛苦。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了,以后的工作开展就会更加顺利了。
  2、以谦虚平等的态度与家长交流
  “该出手时就出手”家长来了,我们首先要与家长作好交流工作,增进 家园之间互相了解;对发现的问题,要首当其冲、身体力行地解决。在孩子入园时,热情接待每一位幼儿,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抚摸,一个拥抱就能让家长感受到对孩子的关爱,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情绪。下午孩子离园时,要主动告诉家长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学习情况。家长有错误也直面的、委婉的提出,我和于老师都是采用唠家常、开玩笑、幽默的方式方法。平时和家长碰面了也会相互沟通,如朋友般共同切磋育儿经验。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尊重家长听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
  总之教师要爱而不厌,必须要处处留心,要诲人不倦,必须处处用心。作为幼儿引路人角色的我们,要走进幼儿的心灵深处,去了解幼儿,用爱、用心营造出一个平等互爱,健康向上的班级风貌。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是针对一名大二学生由人际关系不良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进行辅导的案例报告。鉴于求助者是高校学生领悟力较好,咨询中采取了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解除情绪困扰,使其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咨询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王某,女,25岁,某高校二年级学生,家中排行老大。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期刊
摘要:本文为一例高三学生因考试而出现紧张、担心、焦躁等不良情绪的一般心理问题案例报告。通过摄入性谈话、搜集资料,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分析,做出诊断,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循序渐进地帮助求助者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模式。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能够正常学习和考试。  关键词:考试焦虑;一般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不合理信念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陈,女,18岁,高三理科生。独生女,母亲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汉字造字规律优化汉字教学方法,通过了解汉字历史、编儿歌识字、图画识字、字族识字等方法,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提高了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识字;方法;提高  阅读障碍是学龄儿童中常见的一种学习障碍,约占学习障碍的4/5。表现为常常恍神或发呆,容易目录或对于时间流逝没有感觉,书写或是阅读会出现夹子、漏字、用别的字(词)代替,重复阅读,书写颠倒或是笔
期刊
摘要:美术教育不只是传授学生本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力。这一切的实施离不开心理学的支持,恰当的应用心理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还可以建设孩子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心理学;情感教学;培养积极健康心理  情感教学,心理学是与教育学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掌声在某种意思上来说就是一种亢奋剂,它能使人为了别人的热情而更加的努力。让掌声走进课堂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种课堂艺术,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副良药,掌声在恰当的时候能适当的调节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的信心,刺激学生身上的兴奋点,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一、寻因  不知从什么时候
期刊
摘要:针对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衔接性问题、“面向全体与个性化指导”问题,我校将心育作为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的试点领域,成立学生发展促进中心,建立了“纵向衔接”、“横向多元”的“心源”心育体系。  关键词:纵向衔接;横向多元;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一贯制学校办学过程中,学校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一)衔接性问题  衔接性问题包括两方面:
期刊
摘要:学生在成长中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班主任的本职工作,我们应当对这些问题认真分析,找出原因,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科学、合理的解决。本文以小学三年级学生王某为例,通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加强其情绪自控能力,从而有效帮助她解决了容易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等问题,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关键词:心理学;情绪自控力;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做好德育工作非常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指导对于高三学生岗前培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就业心理标准、就业心理培养策略三个方面阐述了岗前心理健康指导的方法、作用。同时指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还应通过校内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使学生顺利上岗,并在岗上认真学习、工作,毕业后使学生的专业对口率、就业率提高。  关键字:心理健康;标准;策略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在学制上与普通高中一样,都是三
期刊
摘要:每个幼儿是不同的个体,成长的速度各不相同,需要教育者因材施教,慢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之一。接纳孩子,悄悄的帮助孩子,让孩子美丽绽放。解决了教师带班中的困惑和难题。“慢”教育让教育更温暖。通过孩子你慢慢来,我懂你的现在 ,表达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接纳。通过孩子你勇敢的走,我在悄悄的帮,帮助幼儿树立自信,自主成长。通过孩子你大胆绽放,我在静静的欣赏,体现了教师对孩子欣赏,静等花开的良好教育观念
期刊
摘要:教育的重要任务应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作为孩子们人生初始之师的我们,要满足学生爱与归属的需要,实现人性的关怀;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培植与挖潜学生的自信心;用满怀的期待与信任,给学生重塑自我的机会。  关键词:爱与归属;人性关怀;尊重的需要;自信心;期待与信任;重塑自我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原动力。每个生命体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着一个人能否拥有健康的心理。因此,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