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散文的诗化倾向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炼的语言艺术。从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发展来看,一般说诗歌也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之一,就此而言,它对其它各门类文学艺术的影响无疑是极其巨大而深远的。黑格尔就曾经说过:“诗适合美的一切类型,贯串到一切类型里去。”①虽然黑格尔是仅就诗歌富于创造性想象的特征而言的,似乎还未涵盖它的全部,但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这一论断委实体现了这位西方哲人的睿智卓见,而它,在东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可以说得到了极为完美的印证。
其他文献
<正> 基督教神学和基督教会,很早以前就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发生影响,愈到近代影响愈大。它在中国的影响与发展,构成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与研究课题。最近,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邹晓辛和吕延涛合写的《龙与十字架》一书,认真读后,感到这是一部力作,它把这个问题的研究推进了一步。这本书的题目形象、传神,显示了书的主旨所在。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教徽。把龙和十字架放在一起研究,探讨基督教涉足龙的土地之后,对中国历史的
<正> “你两个当面锣,对面鼓的对不是”。(51) 魏子云注释“意为一见了面就顶嘴,你说我不对,我指你有错”。此注误。语义重心在于当面质证、面对面地对质。是以锣鼓为喻,语因是:锣敲当面、鼓打对面。锣鼓敲击方式与今不同。锣悬吊于架上,不同手提之锣;鼓横置架上,不是一面朝上立置之鼓。敲击时,锣须面对,谓之当面锣。汉
【正】 直觉,这是一个具有巨大魅力而且似乎被蒙上一层神密色彩的字眼,它和科学发现有着不解之缘。不少科学家、发明家承认,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来自于直觉,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集
在文艺生态学思想史上,西欧19世纪是继中国魏晋南北朝之后的第二高峰期,而斯达尔夫人则是这时期的第一位代表人物。她对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阐述,尤其是对南北文学的划分与分析,开创了社区文学研究的先河。她认为,社会和国家制度、民族、文化等诸环境因素单一或构成合力对文学发生作用。文艺的生态平衡,是斯达尔夫人已经触及到的一个重大理论命题。
<正> 在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地区产业结构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地区资源禀赋状况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进程及其影响。这两个要素在地区之间不同的分布,构成了区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以及不同区域经济相互区别或分类的特征。如果根据这两个因素的不同影响把地区划分为资源主导型和技术主导型的话,那么资金或投资流入到这两类地区将会使区域经济特别是产业结构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资金——资源型经济的发展历程必然首先是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并形成与资源结构相对应的产业结构;而资金——技术型
【正】 我国古代文史是相通的,许多历史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许多文学作品,也同样具有极其宝贵的史料价值。在史学研究领域中,如能以文见史,以史证文,文史结合,往往可收
<正> 关于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王韬的籍贯一直说法不一;《中国人民大辞典》说他是“清长洲人”,陈振球在《“长毛状元”王韬》一文中说他是“(山昆)山人”;《中国近代史辞典》说他是“江苏长州(今吴县)人”;钟叔河在《曾经沧海放眼全球》一文中说他是“江苏“甫里人”。各种说法,应以何者为是,实应予以考究。玉韬出生地(?)直镇,古称甫里。其地历来两属。清雍正以前属长洲及(山昆)山交界地带。玉韬住处当时究属何县已不可考。据王韬自云长洲人来看,其住处可能属古之长洲县。在清雍正二年,长洲一分为二,曰长洲,
【正】 我办为了给省内有关单位在上海及江、浙等地采购和推销物资提供方便,于八月三日给地、市、县工矿企业发出《扩大代购、代销、代加工、代发运的通知》。南昌日用化工厂
<正> 王锺凌教授最近出版了一部60万字的新著《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在书中,作者综合多种学科,别具慧眼地从原始意识的莽原中探寻中国文化之根,开拓一条文化—心理研究的新颖道路。文化—心理研究是一个交叉学科的新领域,需要博大的眼光和深入的探究,它对于研究者的学养,洞见和笔力无疑有着很高的要求。该书旨在“从原始意识中发掘中国思想文化的根源,由此下及于文明之分流,从而勾画出中国文化思想的独特路径”。这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具有十分新颖的立意和远迈前人的理论深度。王锺陵教授
<正> 使人类认识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因素很多。若从认识本身来看,使其得以进行和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便是约定。虽然约定在人类认识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迄今还没有引起认识论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对人类认识活动中的约定因素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广大认识论研究者对于约定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之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