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探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xing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某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年龄在43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5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中,35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的改善,13例患者病情得到好转,2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誉为96%;对照组50例患者中,26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改善,1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另有1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约为76%,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 将常规治疗方法与无创正压通气相结合的治疗方式相结合,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症患者治疗应用,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治疗
  在临床治疗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是一种对于病症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都能够产生的不良的作用影响的病症。通常情况下,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症患者治疗中,为了减轻患者的病症痛苦,在治疗中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实现患者身体素质以及生活质量的优化改善,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和探析尤为关键重要。下文将结合实例,应用常规治疗方法与无创正压通气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患者病症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以供临床参考和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某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年龄在43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55岁。在对于患者的临床检查诊断中显示,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气喘、胸闷、咳痰和慢性咳嗽、呼吸困难、咯血或者是咳血痰等,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平均年龄约为56岁,该组患者主要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病症治疗;观察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平均年龄约为57岁,该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进行结合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没有太大差异,具有比较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的常规治疗,将患者收治住院后给予患者氧气吸入治疗以保证患者呼吸正常,此外,为了降低患者治疗中发生感染,同时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平喘以及止咳、祛痰、解痉、水电解质纠正和补液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和呼吸兴奋剂治疗,以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病况。此外,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通过选择合适的面罩与正压通呼吸机,在对于呼吸频率进行调整情况下,一般保持呼吸频率在每分钟15次左右,然后逐渐调高吸气压力,由开始的8厘米H2O逐渐提高到20厘米左右,同时应注意吸气压力不能太高,以避免造成患者肺部损伤或者低血压情况发生。最后,给予患者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注意保证氧饱和度在90%以上,每天给予患者1到2次的正压通气治疗,治疗时间保持在3小时左右,治疗过程中注意对患者的反应进行随时观察和记录。
  在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判断中,如果患者在治疗后气喘以及胸闷、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并且患者的肺部啰音显著减少,那么就表示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而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出现好转的迹象,同时患者肺部啰音减少,就表明患者病情出现好转;最后,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发生变化,并且患者肺部啰音没有消失,就说明对于患者的治疗无效。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以实现对比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有35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改善,13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2例患者治疗后无效,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约为96%;对照组患者中,26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改善,1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另有12例患者治疗后无效,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约为7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如下表1所示,为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统计表。
  3 讨论
  在临床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病症,临床主要特征表现为患者气流受限,并且这种病症特征呈现持续存在的状态,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等,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患者出现并发呼吸衰竭病症的概率非常高,并且呼吸衰竭病症的发生非常突然,为了避免对于患者的病情产生影响,导致患者病情恶化,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和控制,尤其是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由于人体抵抗与免疫功能的下降,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症的概率就越来越高。
  上文中采取常规治疗方法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症治疗,能够对于患者缺血以及缺氧情况进行明显改善,从而实现对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的改善,以加快患者的意识恢复,减少患者病症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病症治疗有效率。上文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经常规治疗与无创正压通气结合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6%,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杨滋宇.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体会[J].吉林医学,2013,12(4):746-747.
  [2] 陈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不同时机的对照研究[J].重庆医学,2013,11(4):692-694.
  [3] 史菲酆.孟洁.陶维华.血清胱抑素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评估[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08(23):611-612.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植骨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21例胸腰段压缩性骨折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植骨后路短节
患儿男 ,1 0岁 ,因误服安定片 1 8片 ( 1 8mg)后 1 3小时 ,昏迷 3小时于 2 0 0 1年 9月 2 2日中午入院。查体 :体温 3 8℃ ,脉搏 1 48次 ,呼吸 58次 ,血压 1 1 .5/ 6.0kPa ,体重 2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84例(91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单切口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和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角开放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视力、眼压及前房角开放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
目的 对宁夏地区转运新生儿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包括了转运病人的来源以及疾病的种类,提高对危重新生儿急救的认知.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间我院的转运新生儿共980例,作
脊柱外科已历经百年沧桑,在近几十年里,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脊柱外科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但面对这些扑面而来的新技术、新理念,如何合理地选择
【摘要】 目的 对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5月——2012年4月本院接诊的80例常规心电图有ST-T改变的疑诊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临床症状将40例典型心绞痛症状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余40例非典型心绞痛症状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以造影结果为依据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评价,判断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在所选调
【摘 要】在当前的医疗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因素,每一个科室所应对的风险因素和护理管理措施都有不同的风险管理重点,在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对接诊室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针对各项风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风险管理防范措施,更好地促进我国接诊室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接诊室;护理工作;风险因素;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
期刊
目的 对比研究4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者与普通人患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房颤发病率,经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方法 将263名糖尿病患者为一组,与另一组980名普通人群进行研
读过Guyer教授关于美国医生目前所面临问题的文章不禁深有感触,在目前国际信息技术交流不断深入的前提下,美国医生所面临的问题同样也应该引起国内的脊柱外科医生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