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城轨交通体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设备众多且构成复杂,根据基础运营作用方式大致可以进行两类分别,即固定与移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起作用的设备也可进行监控与监测两类之分;另外,在风险防治方面還可分为预防与紧急制动两类等。交通设备组成的复杂性同样决定了风险控制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对其各部分组成与故障进行着重分析。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控;隐患治理
1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建设
国内专家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进行了专项研究并提出隐患管理方法,要降低事故发生率,就得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隐患排查治理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效果显著。各级政府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越发重视,要求轨道公司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交通运输部颁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交运规〔2019〕7号)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承担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主体责任,在设施监测养护、设备运行维修、运行环境、客运组织、行车组织方面逐级分解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部门和每个工作岗位。加强运营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必须要保证经费投入,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运营安全风险数据库及时更新,满足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生产管理。通过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生产案例的研究,理清现有“风险分级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2个体系关系、各自涵盖内容、管理层面、控制阶段及存在问题,系统性分层次一体化研究,形成1个完善的双重预防机制。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组织检查,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制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措施,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以风险为核心坚持超前防范关口前移,从风险辨识入手以风险管控为手段,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通过隐患排查,及时找出风险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失漏洞,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有针对性地排查治理安全隐患,能够切实有效规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造成城轨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2.1人的因素
人包括轨道交通运营工作人员及乘客,即站务员、乘务员、调度员、安检员、乘客,除此以外还包括一线操作及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等。(1)乘客缺乏安全意识风险。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通常对禁止携带品有明确的规定,如易燃易爆有毒物品、高度白酒、宠物、刀具、气球等。部分乘客缺乏安全意识,违规携带物品,碰到接触网引起短路、造成车厢的爆挤,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2)员工作业风险。城市轨道交通每个岗位作业都由相应的工作人员负责完成,操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都与其从事的作业有严密的关系,进而影响到运营安全性。(3)人为破坏风险。城市轨道交通空间构造相对封闭,防火性能差,客流量大、人员集中,可能会因人为原因出现失火、断电等情况,一旦发生该类紧急事件,由于人员疏散、救援困难较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2.2设备因素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主要包括机车车辆设备、通信信号设备、牵引供电设备、隧道桥梁设施及机电土建设施等系统。为了保障轨道交通的安全正常运行,以上任何一个设备都不能发生故障,否则会影响轨道交通运转。通过分析发现,设备设施中造成运营事故最多的是信号设备,其次是供电设备、车辆设备、机电设备、线路。因此信号单元和供电单元是运营过程中安全风险系数最高的部分。尽管线路工程设施所占的比例较小,一旦出现问题对城市轨道交通影响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轻则造成运营中断,重则发生列车出轨或倾覆,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
2.3环境方面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通常包括区间、车站公共区域、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等区域的空气环境指标。这些指标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和乘客致病,也可能会造成设备设施不能正常运转。外部环境包括极端气候灾害等自然环境和涉及极端恐怖组织等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由自然界提供的、人类难以改变的生产环境,如台风、暴雨、暴雪等对轨道交通线路设备的破坏。极端恐怖组织因素主要有人为排放有毒气体、爆炸、纵火等行为。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优化对策
3.1落实责任主体,明确责任分工
通过分析以往各城市地铁运营事故,结合“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立运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办法,落实运营分公司风险自控、隐患自查自纠,把住风险变化的苗头防止各类隐患升级。通过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引导运营单位安全管理水平向现代安全管理水平迈进,满足当前安全监管的实际需求。运营分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风险管控工作,制定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定期开展重大风险管控措施检查,组织各部门结合风险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将安全风险事件及时、准确上报公司领导和主管部门。各部门负责开展管辖范围内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工作,将风险管控培训纳入部门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对相关从业人员培训;针对本部门重大风险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编制监控方案,定期组织重大风险应急处置演练;保证部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经费投入;设置风险警示告知牌,编制风险告知卡等形式落实风险警示工作;检查本部门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对不符合项进行纠正,开展风险动态管控工作,及时完善风险辨识手册和风险数据库。
3.2风险控制措施
(1)优化维修策略与方式。在上述设备风险内容的讨论中可以明白,故障是无法完全避免的,那么为了减少故障风险的损失,对设备故障的维修策略与方式就即为重要。对维修策略进行改良,其原则是维修中费用尽量小、可实施性尽量大以及维修过程危险性尽量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为交通运营降低损失。针对维修方式的改良,需要对三种方式的安排侧重进行调整。在之前维修中常将故障维修作为主要维修方式,即在风险出现之后才进行维修,改良的方向即加大定期维修与状态维修的比重。另外还需要及时与先进的现代技术进行对接,不断完善维修技术。(2)展开专项的定期排查。定期维修又可称为“事前维修”,顾名思义即在风险出现之前对设备进行关注,从而能够在故障出现的第一时刻进行维修处理,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交通设备风险进行最大程度的规避,则需要重视专项定期维修的进行,尤其是日常容易出现事故风险和常常被忽略的设备部件,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另外,还可以设定严格的责任机制与管理流程,落实到具体的维修与管理人员上,从而使其能够具有定期维护设备的工作意识,及时发现那些具有风险的老化、故障设备,并及时做出处理。(3)准备紧急制动维护系统。在交通运营过程中,一些故障风险的出现是具有突发性的,因此针对该方面的风险控制则需要遵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准备紧急制动维护系统,从而使急性事故的损失降至最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设备安全风险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需要对设备内的风险组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及时找到对风险的规避措施,从而促进城轨交通的顺利运营。
参考文献
[1]任文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J].经贸实践,2016(9):110.
[2]张红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17(30):110-113.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控;隐患治理
1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建设
国内专家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进行了专项研究并提出隐患管理方法,要降低事故发生率,就得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隐患排查治理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效果显著。各级政府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越发重视,要求轨道公司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交通运输部颁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交运规〔2019〕7号)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承担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主体责任,在设施监测养护、设备运行维修、运行环境、客运组织、行车组织方面逐级分解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部门和每个工作岗位。加强运营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必须要保证经费投入,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运营安全风险数据库及时更新,满足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生产管理。通过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生产案例的研究,理清现有“风险分级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2个体系关系、各自涵盖内容、管理层面、控制阶段及存在问题,系统性分层次一体化研究,形成1个完善的双重预防机制。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组织检查,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制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措施,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以风险为核心坚持超前防范关口前移,从风险辨识入手以风险管控为手段,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通过隐患排查,及时找出风险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失漏洞,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有针对性地排查治理安全隐患,能够切实有效规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造成城轨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2.1人的因素
人包括轨道交通运营工作人员及乘客,即站务员、乘务员、调度员、安检员、乘客,除此以外还包括一线操作及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等。(1)乘客缺乏安全意识风险。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通常对禁止携带品有明确的规定,如易燃易爆有毒物品、高度白酒、宠物、刀具、气球等。部分乘客缺乏安全意识,违规携带物品,碰到接触网引起短路、造成车厢的爆挤,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2)员工作业风险。城市轨道交通每个岗位作业都由相应的工作人员负责完成,操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都与其从事的作业有严密的关系,进而影响到运营安全性。(3)人为破坏风险。城市轨道交通空间构造相对封闭,防火性能差,客流量大、人员集中,可能会因人为原因出现失火、断电等情况,一旦发生该类紧急事件,由于人员疏散、救援困难较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2.2设备因素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主要包括机车车辆设备、通信信号设备、牵引供电设备、隧道桥梁设施及机电土建设施等系统。为了保障轨道交通的安全正常运行,以上任何一个设备都不能发生故障,否则会影响轨道交通运转。通过分析发现,设备设施中造成运营事故最多的是信号设备,其次是供电设备、车辆设备、机电设备、线路。因此信号单元和供电单元是运营过程中安全风险系数最高的部分。尽管线路工程设施所占的比例较小,一旦出现问题对城市轨道交通影响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轻则造成运营中断,重则发生列车出轨或倾覆,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
2.3环境方面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通常包括区间、车站公共区域、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等区域的空气环境指标。这些指标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和乘客致病,也可能会造成设备设施不能正常运转。外部环境包括极端气候灾害等自然环境和涉及极端恐怖组织等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由自然界提供的、人类难以改变的生产环境,如台风、暴雨、暴雪等对轨道交通线路设备的破坏。极端恐怖组织因素主要有人为排放有毒气体、爆炸、纵火等行为。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优化对策
3.1落实责任主体,明确责任分工
通过分析以往各城市地铁运营事故,结合“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立运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办法,落实运营分公司风险自控、隐患自查自纠,把住风险变化的苗头防止各类隐患升级。通过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引导运营单位安全管理水平向现代安全管理水平迈进,满足当前安全监管的实际需求。运营分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风险管控工作,制定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定期开展重大风险管控措施检查,组织各部门结合风险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将安全风险事件及时、准确上报公司领导和主管部门。各部门负责开展管辖范围内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工作,将风险管控培训纳入部门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对相关从业人员培训;针对本部门重大风险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编制监控方案,定期组织重大风险应急处置演练;保证部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经费投入;设置风险警示告知牌,编制风险告知卡等形式落实风险警示工作;检查本部门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对不符合项进行纠正,开展风险动态管控工作,及时完善风险辨识手册和风险数据库。
3.2风险控制措施
(1)优化维修策略与方式。在上述设备风险内容的讨论中可以明白,故障是无法完全避免的,那么为了减少故障风险的损失,对设备故障的维修策略与方式就即为重要。对维修策略进行改良,其原则是维修中费用尽量小、可实施性尽量大以及维修过程危险性尽量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为交通运营降低损失。针对维修方式的改良,需要对三种方式的安排侧重进行调整。在之前维修中常将故障维修作为主要维修方式,即在风险出现之后才进行维修,改良的方向即加大定期维修与状态维修的比重。另外还需要及时与先进的现代技术进行对接,不断完善维修技术。(2)展开专项的定期排查。定期维修又可称为“事前维修”,顾名思义即在风险出现之前对设备进行关注,从而能够在故障出现的第一时刻进行维修处理,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交通设备风险进行最大程度的规避,则需要重视专项定期维修的进行,尤其是日常容易出现事故风险和常常被忽略的设备部件,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另外,还可以设定严格的责任机制与管理流程,落实到具体的维修与管理人员上,从而使其能够具有定期维护设备的工作意识,及时发现那些具有风险的老化、故障设备,并及时做出处理。(3)准备紧急制动维护系统。在交通运营过程中,一些故障风险的出现是具有突发性的,因此针对该方面的风险控制则需要遵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准备紧急制动维护系统,从而使急性事故的损失降至最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设备安全风险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需要对设备内的风险组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及时找到对风险的规避措施,从而促进城轨交通的顺利运营。
参考文献
[1]任文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J].经贸实践,2016(9):110.
[2]张红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17(30):110-113.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