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富豪行事低调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xi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高度发达、制造业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隐形冠军傲视群雄,奇怪的是,很少有人知道德国富豪姓甚名谁。难道这个国家没有富豪吗?当然有,而且不少,但他们的人生态度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富豪有很大差异:避免参与各种公众活动,甚至拒绝参加生活在不同层次的老同学聚会,也不对外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尽量做到低调。
  过着“隐身”日子
  德国第二富豪、零售店利德的创始人之一迪特·施瓦茨拥有大约一百七十亿欧元的财富,人们至今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仿佛这个世界没有他的存在一样。网上只有他年轻时的一张照片,也不知真假。目前他住在德国南部一个小镇,当地居民和媒体也不知道他到底住在哪栋别墅。
  我曾为一位生活在慕尼黑的富豪提供住宅勘察设计服务,没想到他就住在普通的街区里。这些街区不设围墙,也没有门卫保安。每栋别墅的前后车道、人行道都是公用的,路人就在富豪的别墅大门前行走。
  富豪的别墅占地面积颇大,但外观设计与其他别墅相比并不显眼。在别墅大门口的门铃旁,写着五排姓名,让人感觉到在这栋大型别墅里住着五家人。其实,整栋别墅就住着富豪一家。五排姓名都是化名,恰恰没有富豪自己的名字,这个秘密只有当地邮局的投递员明白。
  如果不走进别墅和它的后花园,只从街道凭外观看别墅,无法想像它内部特别是后花园是怎样的壮观。它里面包括天然式游泳池、烧烤场、灌木丛、玫瑰园、小型体育场、大面积草坪和一排竹林等。
  别墅的保安当然是有的,除了严密的电子防盗系统外,无人知晓的是别墅两侧,还有五名荷枪实弹的保镖全天候轮班保护。
  别墅内的地下车库,收藏着五辆价值不菲的古董老爷车。但外出时富豪总是自己或让保镖开着不显眼的汽车,而且上下车都在别墅内的车库完成,外人是无法看到的。所以,多年来,周围居民并不知道“富豪就在他们身边”。我为他的别墅进行勘察设计之前,就与他签订了隐私保密协议,内容包括不得公开他全家人的姓名、地址和他提供的一切资料等等,长达两頁纸。
  喜欢捐赠不留名
  富豪们对自己拥有多少财富从不主动对外公布,外界并不知晓他们的真实财富情况。当然,对于那些上市公司,财富调查机构可以通过股权分配等数据来猜测他们的财富情况,但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占了世界的一半以上,而且多是家族企业,代代传承,并不上市。虽然这些企业的拥有者身家非凡,但他们往往拒绝一切媒体和调查机构的采访,对自己的财富情况不透露一星半点。
  他们大多并不热衷于劳斯莱斯、法拉利或大型游艇等外露之物。虽然他们也享受生活、日子过得相当奢华,但他们无声、低调地生活着。这就是德国富豪们的气质:低调不张扬,奢华有内涵,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德国富豪如此行事呢?
  在经过经济奇迹和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德国,富豪们知道,想得到社会和别人的尊重,凭有钱是不行的,还要靠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炫富,只会被社会和民众视为低俗和缺乏教养之举,受人鄙视。不仅是富豪,就是那些高收入群体如企业高管等,也不炫富。普通的德国人,更不会在同事之间、朋友圈内去炫耀什么。
  德国富豪的低调,与他们绝大多数是靠稳扎稳打发家致富有关,一夜暴富的极少,故不容易出现“有钱就任性”的心理。而德国的富二代、富三代甚至富四代们,也懂得自己财富的背后凝聚着家族几代人的打拼和努力,自己并没有炫富的资格。
  德国女首富、宝马家族传承人苏珊·科万特,就是从公司的最基层干起,后来靠自己的经营能力和努力,让宝马走出困境,并创造了产值和利润连创历史新高的佳绩,成为德国工业的一颗明珠。
  德国富豪大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喜欢“不留名”捐赠。受捐机构经常会收到隐身富豪的巨额捐款。每当收到这样的捐款,受捐机构往往会委托银行倒汇一欧分给捐款人,以传达这样的信息:感谢捐款,希望捐款人提供地址和电话,以便开出发票(捐款人可以去报税)。如果捐款人不回复,他们就视为匿名捐款。
  几年前,美国富豪盖茨和巴菲特发起的富豪捐赠财产行动,在美国获得广泛称赞,然而,德国富豪对此却有质疑和批评,并拒绝跟随他们的步伐捐出财产。他们认为,盖茨和巴菲特的“捐赠誓言”等实在太招摇了,真正的捐款应不作声张,高额捐款不如按时交税。
其他文献
期刊
蓝区革命rn我一直与国家地理学会合作,确认全球各地的长寿地区——我们将其称为“蓝区”.到2009年,我们找到了5个符合标准的地区:rn希腊的伊卡里亚岛.这是爱琴海上的一座小岛
期刊
美国绝大多数住房都是独栋的,后院一般都比较大,美国人多数也是铺上草坪,种上鲜花。偶尔会见到果树,家里有小孩子的会辟出一角装上滑梯、秋千等设施,极少见到菜园子。但对多数的美国华人来说,“前院种草、后院种菜”几乎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甚至有时还能见到家禽。  在美国种菜便宜吗?其实不。美国的蔬菜和水果种类繁多,四季供应充足,价格合理,也没有质量的担忧。自己种菜的话,院子里好好的一整片草地得挖掉一块,种上
期刊
又爱又恨体检袍rn我对体检袍抱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在我们医院,有的体检袍是布质的,有的是纸质的,全都又薄又透,一点儿也不合身,好像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让病人穿上以后既不能遮羞
期刊
“哇,瞧瞧杰基!”众人指着姐姐的照片,异口同声地感叹.照片中的她两岁,坐在马桶上睡着了.欣赏照片是我家珍视的一项传统活动.父亲轻击按钮,照片依次通过幻灯机.这些照片记录
期刊
日本的NHK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引发热议的书《因癌致死的县,因癌不死的县》。作者是松田智大,一位參与日本癌症数据库建设的学者。松田智大在书中披露,遗传致癌只占全体的5%,其余大部分都是不良生活习惯导致。  2011年,东京大学附属医院癌症治疗专家中川惠一出版《癌的练习手册》,他在书中宣布日本已成为世界头号癌症大国。治癌先进的日本为什么又是癌症高发国呢?一个说法指向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喜欢甜、咸、腌、
期刊
安东是非洲博茨瓦纳共和国的一名中年男人。他离了婚,有两个在上学的孩子,还有个女朋友。光靠他打工赚的钱肯定不够花。还好他有7头牛,所以日子过得还算可以,偶尔也能给女友和孩子买礼物。安东说,他生活得不憋屈,还能有点小“浪花”,都多亏了父亲。  那年安东的父亲病重。当时家中的积蓄都为了给安东结婚花光了。父亲又知道安东不会过日子,有点钱就用来喝酒或找女孩子玩。他放心不下,于是说:“家里就剩7頭牛了。以后每
期刊
在巴黎,我拜访了建筑历史学家罗叶。他的家位于市中心一座老公寓楼房的顶层。这种阳台上有着精致的铁栏,四五层连体式的老楼,是巴黎的特色。推开厚重的大门,照例是大理石包墙铺地的门厅,楼梯旁边有一架窄得只能容下一个胖子的小电梯,大是20世纪60年代后添加的现代设施———因为老楼里只有这么一点空间可以利用。  让我感兴趣的是,他客厅的陈设与家具差不多全是1840年的老东西。从沙发、茶几,到壁炉上的座钟、瓷器
期刊
西方国家首脑的回信大都不太值钱———在美、英、法等国,民众来信回复率达95%以上。收到领导人的回信稀松平常,也很少有媒体感激涕零热情传颂。  官方将回应民意视作义务,对数量巨大的公民来信已发展出程式化回复规范。涉法涉诉、建言献策等在中国平民信件中占绝大部分的内容,也由于有多样、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不太需要用给领导人写信的方式表达。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每天阅信10封,亲笔回复3~4封,其余由工作人员
期刊
前不久,我在柏林参加了先生老朋友吉吉的婚礼。  吉吉今年53岁,新郎年方42。他们原本都是德国绿党骨干,各自负责一个州的竞选。吉吉的资历和级别更高,她是独立女性,聪明自信,新郎德克和她经常因为竞选策略相异而产生争执,几乎水火不容。后来绿党内部出现党争,吉吉退出政治生涯,在东柏林开了三家咖啡馆。  一日,两人在一个慈善舞会再次相见,此时德克也已离开绿党,一时间两人突然产生化学反应,坠入爱河。德克当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