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故事里面的故事 聊故事后面的故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课时
  聊故事后面的故事
  
  一、为什么写
  (一)聊故事的起源与流变
  师:这节课我们聊故事背后的故事。我们先聊为什么写这个故事。叶老也好,别人也罢,为什么都要改编这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呢?首先从故事的起源聊起吧。望星空(课件出示银河系),找找哪个是牛郎星和织女星,读读你们收集的相关资料。
  (学生读收集到的资料)
  师:有人专门计算过,让牛郎使出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本领,一天翻一个跟头,得花上787年才能来到织女身边,看来牛郎要变成牛魔王了。(笑声)
  生1:这是我们从科学的角度了解的知识。尽管是这样,也不能阻挡人们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寄托。尤其是古代,没有电话、电视,更没有电脑,每晚人们只能仰望星空,这时人们就把每一颗星星想象成一个个人。看看这张星象图,牛郎和织女两颗星,不就是吗?
  师:呵呵,“卧看牵牛织女星”。
  生2:经过资料的查询,我知道了《牛郎织女》最早不是男女爱情故事,见于先秦时代中《诗经·小雅·大东》。这首诗是讽刺统治阶级以及那些贵族,像织女那样“不成报章”,像牛郎那样“不以服箱”,不劳而获的。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想象的加入,到了东汉末期出现了《古诗十九首》。它把人间的男女分别之情寄托在织女星上,想通过织女实现自己对“美满”爱情的追求。这首诗成了古往今来表达相思之苦的最佳心理咏叹。(课件出示《迢迢牵牛星》)
  生:(读)“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描绘的是一个多么温柔可人的美丽的女子呀。男孩们,将来,真的有了让你心仪的女子,不防也用上“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女孩看你好有文采,读着这纯洁与美好的诗句,说不上,给你回信——“星星知我心”,于是一段美满的姻缘就此诞生了。(大笑)
  生1:真正形成完整的爱情故事,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但这个时候的爱情故事还是发生在神仙之间。
  (出示《荆楚岁时记》里的一段:“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师:人们同情他们的爱情,感慨牛郎织女婚姻的不自由,越来越把“织女当作人间恋慕的对象”,渐渐地把这则故事从神仙间的恋爱,发展为人神之恋了。于是,就有了民间的牛郎织女追求美满爱情的故事。
  生2:我查过资料,今天陕西长安县还保存着两座石雕,一为牛郎,一为织女。
  生3:我还知道,河南安阳有个牛家庄,据说是牛郎的老家,那儿还有织女庙,天上的神仙就这样来到了人间。有机会的话,同学们还可以到织女庙给自己求个好姻缘。(众笑)
  师:你看,天上羡慕人间,人间羡慕天上,终于人与神仙结合到一起。那到底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学生发表看法,教师相机点评)
  师:回去后可看《名家谈牛郎织女》一书,关于牛郎织女的起源与流变,书里还有更细致的说明。回过头来,咱们再说说为什么人们想象的两颗星星是一男一女,怎么不是兄弟、母子?而最终演变成了爱情故事?
  生1:我想是因为在古代,结婚都是靠媒妁之言、家长包办。那时候,人们得不到自由的爱情,所以他们就把自己的想法寄托在天上,把牛郎织女想象成一对被拆散的恩爱夫妻。
  生2:就是啊,人间没有那么美满的爱情,于是就用想象出的神仙来弥补这最美的爱情。这让人们有个念想,所以,才有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及其他爱情故事。如《梁山伯和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它们与《牛郎织女》合称四大民间爱情故事。
  师:男女之间的纯洁爱情,是上天赋予人类的最美的礼物,其中夹带着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好而强烈的感受。这里孕育着生命的繁衍与感情的源远流长。正如你们所说,有了爱情,才有了人间与天上连在一起追求美满的故事。
  (二)汇报阅读报告单
  师:聊过了牛郎织女,拿出读书报告单,那我们再来聊聊刚才同学们谈到的四大民间爱情故事吧。先来比较这四个故事中的人物。(课件出示表格,便于对应分类)
  生:我知道《白蛇传》的相关人物有白素贞、小青、许仙,还有法海;《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有梁山伯、祝英台、马文才等;《孟姜女》的相关人物有孟姜女、万杞良、秦始皇。
  生:(教师引,学生一起归类)横向看人物男主角——牛郎、许仙、梁山伯、万杞良;女主角——织女、白素珍、祝英台、孟姜女;当然也少不了那阻挠爱情的——王母娘娘、法海、马文才、秦始皇;牵线搭桥的——老牛、小青、孟母、孟老伯。
  师:大家发现没有,这四个故事中的人物啊,有一种微妙的联系,假如我们来给换一换,比如说许仙换成牛郎,白素贞换成织女,法海换成王母娘娘,小青换成老牛,你发现他们的人物性格有什么特点?
  生:竟然相差无几。我发现,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是男主角忠厚老实;女主角美丽善良。有正面角色,但同时必须有个反面角色,故事的结局虽然有化蝶或死去,但基本是反映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师:虽然人物不同,故事的结构呢?
  生:大体相同。做一个人物替换,发现故事大同小异。看来创编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作家的事,我们也可以嘛。
  师:有想法!再聊聊这几个故事的梗概吧。随意聊,想说哪篇都行。
  生1:我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它讲的是这样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杭州同窗读书三年,后来梁山伯知道祝英台的女子身份后,两人相恋。但是,梁山伯错误地理解了提亲的时间,马文才抢先提亲成功,将要成为祝英台的夫君。梁山伯相思而死,祝英台在迎亲的路上跳进梁山伯的坟墓。
  生2:关键一句丢了,应加上“他们化成了形影不离的蝴蝶”。
  师:这句很关键。赶紧在你的报告单中加进去。化蝶的结果是一种寄托,是民间故事寄托美好感情的最富有想象力的表达。
  ……
  师:刚才我们抓住人物线索概括《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内容,现在你们又用这样的方法概括其他故事的内容,真好。继续与《牛郎织女》比较,再聊聊这几个故事的主题吧。
  生1:要说主题,得先说说故事结局。四个故事的结局是不同的,但我觉得其他三个故事跟《牛郎织女》一样,都有美满的地方。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先是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认识,后来梁山伯才因为马文才而病死,这才与祝英台化为蝴蝶。一开始,他们两人还是美满的,后面的结局比较悲惨。不管怎样,它们都表达了夫妻之间真挚的爱情。
  生2:他们说了那么多,我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无论是悲是喜,哪怕生死离别,哪怕化蝶,哪怕压在雷峰塔下,哪怕投河自尽,所要表达的都是追求美满爱情的决心。(掌声)
  师:有人说,民间故事是文学的母亲,也是人类的宿命。感谢幸福相随,也感谢生死离别,正因为有这些,让我们灵魂中有梦、有憧憬,愿意通过追求精神与心灵的美满,弥补现实生活的不足,使自己不论身处何时何地,对爱情的“美满”永远怀有决心与渴望。(回扣“美满”主题)让我们带着感动,走进他们的爱情故事。(朗读四个故事的结尾)
  (学生朗读,气氛感人)
  师:通过对主题的讨论,现在你一定能感受到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爱情故事。(课件:出示为什么写故事)
  生:民间故事,就是要表达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追求和谐生活与美满感情的决心,歌颂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掌声)
  师:苍茫人海,众生悲欢皆为情。友情、亲情也许真的比不上最深最浓的爱情。如果没有这样令人震撼的故事,人类好平庸、好乏味啊。看来,当这样的爱情走进我们的心中,溢出来流向人间,令人荡气回肠,开出最美的花儿。这时候,爱情已经不仅仅属于他们,而是属于(老师用手势指自己的胸口)——
  生:我们大家。
  师:属于整个人类!(掌声)
  
  二、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师:同学们通过查资料,知道中国的《牛郎织女》,可以和希腊的《奥德赛》、《金羊毛》,法国的《尼贝伦指环》等故事并列。(课件出示这些书籍的封面)同学们课后可以再看看西方的民间故事。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这些民间传说故事,并不会因社会的进步而销声匿迹。它可以给我们丰富的幻想,可以作为继续创造的原料。你知道吗?就是这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有好多的版本。
  生:对,现在上网搜寻牛郎织女的信息就有4万多条,光诗歌就有500多首,还有戏剧、电影等。
  师:人们用自己的想象,不断创编属于自己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叶老创作前就有十多个版本。而叶老是在什么情况下改编这个故事的呢?下面我们重点从人物的描写上进行比较分析。看补充教材中《牛郎织女》的三个版本。请读读,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浏览课文)
  师:先比比牛郎。让我们看看关于牛郎和织女相识的另一种版本的描写。(课件:这是一个的牛郎)
  生: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叶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心眼好、憨厚的牛郎形象。你看这个版本的描写:“牛郎悄悄地躲在树林里等着。一会儿,王母娘娘的七个仙女来了,她们一个个脱了衣裳,‘扑通、扑通’跳到了水里。牛郎瞅准了那身绿衣裳,蹿过去抓起来就跑……”这个牛郎也太没有礼貌了。
  师:当然,每一个人对故事的理解不同,所编的故事不同,不同读者的感觉也不同。叶老的原文关于牛郎和织女的相识,是这样写的。(课件出示:“他们两个在树林里相识了。”)
  生:文章写了他们两个在树林里相识了,但没具体写牛郎是怎么认识织女的,让我们有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他们两个的相识有多美好,就有多美好。这时,我们对牛郎就有了一种好感。
  师:或者说美感。也许这样写,正如你说的,通过想象我们能够获得快乐。阅读的快乐,也许就在想象中,通过想象我们可以进入空灵荡漾的世界。
  师:再比比织女。再选一段,你们聊聊这位织女吧。(课件出示:这是一个的织女)
  生:这个织女,第一天偷看,第二天大着胆子看,第三天微笑,第四天就向他点头,第五天端自己家的东西就跑,第六天还把自己家的东西偷出来,第七天跟着牛郎就走了,她这可是私奔呀。和过去形容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真不一样。
  师:过于奔放、开放,第八天、第九天、第十天,突然说声:“牛郎我爱你。”当时一听这话,憨厚的牛郎啊,当场晕了!所以,即便是民间传说,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大笑)
  生:是啊,怎么能是这样的一位织女呢。古代妇女一般都要端庄贤惠,含蓄内敛的。在叶圣陶老爷爷的文中,织女怎么漂亮,有什么样的举止,都没写。这样,让人想象的织女特别美好。
  师:看来,有些地方,该细致描写的就细致描写,该留白的,还必须留白。比如关于织女,你们看,课文从头到尾,织女就讲了一句话——“快去找爸爸!”
  生1:这句话很简单,却看出织女对牛郎是十分信赖的,否则就不会让孩子去找爸爸了。
  生2:这表现了她对牛郎的忠贞,遇到困难,心里想的就是自己的丈夫。
  生3:她一是为了孩子着想,让他爸爸保护他们。第二,是像刚才那位女生讲的,也是对牛郎的一种信任,认为他能保护好孩子,他能救出自己。这就像过去说的“丈夫是女人的天”。
  师:当织女被捉回天上的危急时刻,她对孩子说的却是这样简单朴素的话,尽管织女自己是个神仙,本领也比牛郎大得多,但这样的一句话,足以表明她把自己的丈夫——牛郎,看作了家里的顶梁柱。多么本色的语言,但却正应了那句“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最后比比对王母娘娘的描写。这是叶老对王母娘娘的一段描写,教材把它删掉了,我把它拿了上来,同学们再来看看,现在你又对这王母娘娘怎么看?(课件出示叶圣陶原文对王母娘娘的描写)
  生1:原来的王母娘娘暴跳如雷,心狠。这段却写:“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这里的王母娘娘显得非常的善良,因为她觉得织女如果见不到牛郎会非常的伤心,所以她就破例准许织女和牛郎每年见面一次。
  生2:王母娘娘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有天规的束缚,但毕竟王母娘娘还是打破天规,法外开恩,我现在反而理解王母娘娘的做法了。
  师:给王母娘娘鼓鼓掌吧。(掌声)既然你理解了王母娘娘,那造成牛郎和织女一年才能见一面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生2:是天规。
  师:有了天规,就束缚了自由,但没有天规,行吗?在规则和自由之间,你们理解了王母娘娘。那对织女呢,你的理解,她是勇敢,还是犯法?
  生1:织女是勇敢的,为了追求自己美满的爱情,这样做,犯法也值得。
  生2:不行,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遵守天规也不行,不然就乱套了。我看,关键是得改改天规。
  师:哈,如果重新改写王母娘娘,或改编整个故事,相信你们一定有自己的创造。
  生:要是我来改这个故事,就写在天上,制订天规要“以仙为本”;在人间,制订法规要“以人为本”,这样才会减少悲剧的发生。天上人间合为一体,合理合法、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我看可以起名叫“天人合一”恋!(大笑)
  师:还有的版本中,详细写了哥嫂怎么对牛郎不好,甚至下毒。可叶老可没有这么写,他是一位温和宽厚的学者,对于哥嫂的“恶”,点到即止,不做过多的渲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不管什么版本,要表达的追求美满爱情的主题始终没有变。同学们呢,心怀“美满”的你是否也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改编出你心中的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创编出属于自己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呢?
  师:这是我们学校同学们创编的《牛郎织女》故事文集。(打开展示,选几种结局请学生读读)
  生1:“牛郎和织女分开后,织女每天想念牛郎和她的两个孩子,人一天比一天消瘦。在一个雨后的夜晚,她死了,向着银河对面的方向。牛郎听说织女死了,当时就晕倒了。三天后人们发现他跳进银河自尽了。”(悲惨的结局)
  生2:“牛郎和织女本来每年只能在鹊桥相会一次。后来科技进步了,他们可以每天用手机煲电话粥,用手机发信息,还可以在网络上用QQ视频聊天,发电子邮件,以倾诉相思之苦。虽然他们不能每天都在一起,可是他们也感到很幸福。”(现代的结局)
  生3:几千年后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动了外星人。在一个夜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外星人用飞碟把牛郎和织女偷渡到一个神秘而不为人所知的外星球上。从此,他们在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就是晴朗的夜晚,你想看牛郎和织女星也看不见了。当然,这主要是环保出了问题。(离奇的结局)
  师:课后,请同学们也试着去创作,也许,几十年、几百年后,人们在花藤架下,听的会是你创编的牛郎织女追求“美满”的爱情故事呢。(下课,热烈掌声)
  
  板书
  (神)——(决心)——(人)人物、线索
  织女老牛 牛郎情节、悬念
  王母喜鹊 哥嫂……
  (天上)——(美满)——(人间)
  (全文完)
其他文献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陶西平说,教师成长是课堂改革的关键。教学改革要在课堂上实现,其成果也主要体现在课堂上。通过对一些课堂教学实例的解析,我们可以思考语文教育教学的关键问题,从而明晰教师成长发展的方向。  一、教学实例解析  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具体来谈。  1.学习目标方面  学习目标是教师教学时面对的首要问题,学习目标要根据学情、学段、单元学习
当前,听课、评课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也是学校和各级教研机构促进教师发展的主要活动形式。但是,如果对各种形式的听课、说课进行深度思考,就会发现这些活动的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对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课堂教学诊断的缺失。  很多教师在听课评课活动中,缺少课堂诊断的意识和能力,听课热情不错,而评课态度却较为冷淡;听别人评课
【关键词】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内容  “教什么”历来是课堂教学中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走向的大問题、主问题。“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来得更重要、更关键。“教什么”是方向性问题、战略性问题,而“怎么教”却是方法性问题、策略性问题。故必须高度重视“ 教什么”的研究工作。  笔者在对经典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的观课中发现,很多教学内容存在虚浮、繁杂、散乱、琐屑等问题:既教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到新課标、新教材的实验教学操作阶段,而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中学语文教师是否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也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因此,加速培养适应新课程、新教材教学需要的语文教师应是重中之重。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合格师资核心课程之一的语文教学论,在现代教育学学科体系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在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基于这一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以下是课堂上的一些摘要,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这个问题是你提出的,请你自己点名吧!”    
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阿长与(山海经)》算不上有名,其小说《阿Q正传》《药》更家喻户晓;在名篇佳作如海的忆人散文中,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也并不算太起眼,朱自清的《背影》更为人所知。然而,细读《阿长与(山海经)》,我们却不能不为鲁迅先生对一个普通的底层小人物的深挚怀念所感动,在艺术特色上,它的写入手法也非常突出。由此,我们不禁联想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篇名家小品《汪大娘》。二者堪称忆人
【关键词】革命传统诗歌,语体,诗体,意象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学生接触极少的现代旧体诗词,即维新志士谭嗣同的《潼关》与反清志士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它们填补了这类诗歌的教学空白,且以特有的精神气息揭示了时代的秘密。迪克斯坦说:“一个时代的文化是一个统一体,只要触及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它就会揭示自身的秘密:一旦结构暴露,部分就揭示了整体。”[1]  那个时代最大的秘密即“革命”。19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学科素养进行了具体说明,它“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如果语文课堂教学形态不改变,还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那么很难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建构、提升素养、生成能力的学科目标。“真实情境中的深度教学”是素养时代对语文新教学形态的一种探索,其主要有三个核心理念:“大单元”将不同类型的
《朋友四型》是余光中先生的一篇情趣和理趣兼备、谑而不虐的幽默小品,优悠从容,语言平易,隽永诙谐。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创新教材将它选入基础模块“听”单元第2课“整合建构”组块。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前的学习目标看,本文是训练听记的“用件”。具体目标是:听课文录音,准确记住主要内容、观点、材料和重要细节。  本课是笔者2013年12月赴攀枝花市华森职业学校的交流观摩课,对象是高二汽修班,师生是初
生成,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生成具有很丰富的内涵:从认知发展角度讲,它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从思维发展角度讲,它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能力发展角度讲,它是由不会向学会、从生疏到熟练的提升;从情感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对文本情感的认同与共鸣;从个性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价值观的形成。生成中潜藏着推动学生有效发展的因素,经过提炼与加工,将成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