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业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阶段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巩固和延伸,历来教师都注重作业布置。但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为追求“高分数”的考试结果,作业的设计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忽视语文教学应具备的功能。本文对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分析了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语文作业 作业设计 课堂效果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拓展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作业的分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形式多样,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作业的乐趣,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无疑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提高了语文素养。
一、作业设计原则
作业作为一种信息反馈,能让教师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进程的调整。同时,作业作为课堂的一种延伸,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为此,在语文教学中,作业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启迪性原则。传统的语文作业基本以“抄写生字、背诵课文”等形式进行,虽然能起到一定的巩固作用,但效果不是很显著。启迪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能给予学生启发,让学生在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的同时,促进技能的培养和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人文性原则。传统语文教学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因此,作业的布置大多以识记、背诵为主。其实,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为此,教师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要体现人文性,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不但能兼顾知识和能力,而且能培养情感态度。
3.个性化原则。学生个体客观存在差异,为此,作业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这一点,让学生完成不同个性化的作业。传统“一刀切”的作业布置虽然让完成的作业看上去规范统一,但去除个性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是以学生个性为基础,强调的是让学生接近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如生词的记忆,不一定非得抄写,只要学生能记住,什么方式就行;在量上,基础差的学生不一定要100%完成,可以规定当天的量,以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
二、重视作业的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作业,是指作业向课内外开放,向校内外开放,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开放,向家长等社会成员开放,向社区、院校、科研单位等社会机构开放。强调参与人员、探究方法、实践过程及研究成果的多元、多样,培养和提高学生开放性的、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发挥作业的积极作用,建构课内外、校内外联系的桥梁,使作业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纽带。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
1.自主选择作业。同一层次的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程度的自己较薄弱而需要强化训练的或自己喜欢的作业,可多可少。
2.自主设计作业。放开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权利限制,让学生根据教材,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体验设计作业,促进个体学习目标的实现。如在预习新知识过程中,开动脑筋,自己设计作业并解答,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比比谁的作业设计最科学、最新颖。这种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他们完成的主动性极高,体现了“个性”,发展了“个性”,更有利于优生追求较高的学习目标。
3.自主完成想象作业。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形式的想象训练,把作者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写出来。这种凭借课文内容进行的小练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语文创造潜能。不可否认,学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
三、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1.分层递进式作业设计。教师必须深入细致了解并研究每位学生,自愿设计难度迥异的作业。教师可根据月考或季考测试成绩并结合平时具体表现作为分组参照依据。划分要做到心中有数,未能按自己能力选做题的学生,教师在批阅时即可指出,让学生自行调整。
2.作业设计生活实践化。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语文学科中字、词、句和篇章的基础知识,对学语文的欲望转入到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实际问题的尝试阶段。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应投其所好,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
3.趣味化作业设计。实践证明,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完成作业,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科而言,趣味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探究、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得到了培养。教师要牢牢把住作业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巩固学法,就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四、重视作业的实践性
1.读写结合,诱发学生创造智能。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利用课文材料,设计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想象训练。这种凭借课文内容进行的小练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智能。
2.超越文本,拓宽学生知识面。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拓展性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经过多年实践,重视语文的作业设计,不但克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性与有效性,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语文作业 作业设计 课堂效果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拓展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作业的分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形式多样,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作业的乐趣,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无疑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提高了语文素养。
一、作业设计原则
作业作为一种信息反馈,能让教师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进程的调整。同时,作业作为课堂的一种延伸,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为此,在语文教学中,作业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启迪性原则。传统的语文作业基本以“抄写生字、背诵课文”等形式进行,虽然能起到一定的巩固作用,但效果不是很显著。启迪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能给予学生启发,让学生在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的同时,促进技能的培养和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人文性原则。传统语文教学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因此,作业的布置大多以识记、背诵为主。其实,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为此,教师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要体现人文性,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不但能兼顾知识和能力,而且能培养情感态度。
3.个性化原则。学生个体客观存在差异,为此,作业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这一点,让学生完成不同个性化的作业。传统“一刀切”的作业布置虽然让完成的作业看上去规范统一,但去除个性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是以学生个性为基础,强调的是让学生接近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如生词的记忆,不一定非得抄写,只要学生能记住,什么方式就行;在量上,基础差的学生不一定要100%完成,可以规定当天的量,以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
二、重视作业的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作业,是指作业向课内外开放,向校内外开放,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开放,向家长等社会成员开放,向社区、院校、科研单位等社会机构开放。强调参与人员、探究方法、实践过程及研究成果的多元、多样,培养和提高学生开放性的、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发挥作业的积极作用,建构课内外、校内外联系的桥梁,使作业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纽带。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
1.自主选择作业。同一层次的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程度的自己较薄弱而需要强化训练的或自己喜欢的作业,可多可少。
2.自主设计作业。放开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权利限制,让学生根据教材,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体验设计作业,促进个体学习目标的实现。如在预习新知识过程中,开动脑筋,自己设计作业并解答,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比比谁的作业设计最科学、最新颖。这种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他们完成的主动性极高,体现了“个性”,发展了“个性”,更有利于优生追求较高的学习目标。
3.自主完成想象作业。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形式的想象训练,把作者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写出来。这种凭借课文内容进行的小练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语文创造潜能。不可否认,学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
三、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1.分层递进式作业设计。教师必须深入细致了解并研究每位学生,自愿设计难度迥异的作业。教师可根据月考或季考测试成绩并结合平时具体表现作为分组参照依据。划分要做到心中有数,未能按自己能力选做题的学生,教师在批阅时即可指出,让学生自行调整。
2.作业设计生活实践化。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语文学科中字、词、句和篇章的基础知识,对学语文的欲望转入到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实际问题的尝试阶段。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应投其所好,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
3.趣味化作业设计。实践证明,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完成作业,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科而言,趣味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探究、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得到了培养。教师要牢牢把住作业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巩固学法,就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四、重视作业的实践性
1.读写结合,诱发学生创造智能。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利用课文材料,设计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想象训练。这种凭借课文内容进行的小练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智能。
2.超越文本,拓宽学生知识面。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拓展性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经过多年实践,重视语文的作业设计,不但克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性与有效性,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