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新课改的一点认识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5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已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步骤甚至板书的每一个字都是按预先设定好的去进行,学生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没有品味、消化、吸收的机会。
  新课改认为教学中要还学生学习自主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要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生生互动的平等交往中大胆质疑、积极探究、追求新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生命尊严得到释放、创新潜能得到激发,动手实践能力得以养成,这就对旧的课程教学提出挑战。
  旧的课程教学可能使得一部分学生的个性被扼杀,但扼杀者也不知道,他们以为这就是一种帮助、一种启迪,结果正是这种帮助、这种启迪造成了本不应造成的个性发展。
  其实对新课程改革还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概念,但总觉得旧课程制度已经制约了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虽然新课改的结果如何不得而知,但有个新的转变与突破总比捧着旧体制不放好,而且这是已经在多个实验区内经过实践获得的经验,经验必须借鉴,但如何做却是我们自己思索出来的,把握一个总体方向,也能教出特色。
  回顾以前的教学方式,那一种简单的教学模式。正如芦咏莉博士所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却只是一条传输带而已。没错,就这样的一条传输带要教导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具有竞争经验与承受失败毅力的人才是很难的。一是学生学习的只是书本上的内容而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但实质上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因此,我觉得,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而这就得靠老师在教学中的引导。每一项学习在生活中都有它的原型,老师要引导学生找到原型,然后总结出所要的知识;也可以教会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因此,教学不再是单独地课堂上的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更多地参与生活,从枯燥地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以前所谈的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说还只是理论而已,真正做到又能有几人?面对着21世纪的挑战,老师应该知道,这必须改变。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对学习内容提出了不断更新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综合学生自身条件与社会需求,不能再使用教学中的单一模式,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教学中树立学生自主、创新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力、创新精神。
  可是,长期以来,老师依靠的是教材、教学参考书,如今却需要充分发挥的是自身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与学生的交流与协商,是对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个性培养,这却不是每位老师都能掌握得好的。
  如对学生的评价。建立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其实老师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却经常相信“棍棒之下出状元”。我也曾觉得,对于那些捣乱而又不听话的学生以暴制暴是极好的方式,因为有了威慑力才会有信服,如今却一直令我懊悔不已,我常想:我的举动在学生心中留下的不知是一种怎样的印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沟通就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但经常是老师根本无须对学生行为经过一番详细调查就直接凭借自己的喜恶判断学生的对错,这也许是老师与学生的沟通问题,却也正是旧的课程体制下的产物。但是人是有个性的,而且个性的发展是受一定的环境与经历的影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是否能深入地了解到学生思想发展的深层面呢?可能很多老师都没有想过这一点,总以为坏的就是坏的,没有任何原因的坏,可是这个坏究竟归结于何处呢?却没有认真思考过。其实老师只要能把自己与学生平等对待,也就可以避免许多可能是误会产生的错误,给学生一个平等面对老师的机会,让学生说出心里话,也就可以消除许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其实学生对学校的排斥感不仅仅是因为学校的错;老师的错;沉重的课业负担;对枯燥的学习生活的厌倦;或者是兼而有之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学生与老师之间不能得到教与学的快乐。其实这并不难做到,只是老师已经习惯于在学生中的主导地位,而新课程正好为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让老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并且不断地适应新的角色。因此,老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并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重新激发自身活力,并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催化剂。
  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使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老师,任重而道远!
  总之,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方法,都应“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经过积累、感悟、熏陶,注重各个环节的衔接与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才会得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才会螺旋式地上升。
  
其他文献
教师是教科研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依靠教师,群策群力,教科研活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反之,教科研活动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为了调动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我园着力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一、加强思想管理,强化教科研意识。    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意识、有目的、
期刊
教师体态语指的是人的身体状态所表示的信息含义,是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而构成的图象符号系统。其又称身势语、态势语、无声语言、非语言信息。课堂教学的效果80%是通过教师的表情、举止等非语言手段实现的,只有18%的信息是通过语言行为达到的。(—Gratt,1971)非语言交际对教师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教师如果学会了如何在课堂上更有效地运用体态语,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不仅如
期刊
笔者认为现在的学生之乱,管理之难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去探究。    一、外在因素    在外在因素中,我认为又分以下几种,不防逐条来探讨:    1.思想教育不过关  学生其实也可算做是一种职业,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学生在教室里不仅要学到科学知识,作为他今后求生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而在这方面,学校开设的思想教育课也是这个目的。我们说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情况呢?
期刊
【摘 要】本文了阐述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低年级自信心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0-0032-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接触的事物增多,视野广阔,见识也增多,但随之而来,学生的各种问题逐渐浮现。据传媒报道及平时的观察了解,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学生的自信心明
期刊
【摘 要】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思想家,在世界教育史上一直享有盛誉,曾被誉为“世界初等教育之父”。他主张以爱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教育,提出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我国初等教育发展至今,虽然进步很大,但不可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于是作者对裴斯泰洛齐的初等教育思想做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希望能给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带来某些启示。 
期刊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感恩意识要从小培养。本文针对现在的孩子感恩意识严重缺失这一现象,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主张感恩教育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感恩父母、老师到感恩自然、社会,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基础,典型引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用心感悟,从有“感觉”到有“行动”,心动才能行动,通过反复、内化、提升,使学生认识到位、自觉行动,真正拥有一颗
期刊
目前,新课程教学改革正在进行中。改革促使我们思考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教育我们的学生。  传统的教学主要用讲授法。讲授式教学法的主要优点是教师能够很经济地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同时讲授法还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此外,讲授法比其他教学方法更简单,更易掌握,所以这种方法一直是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  但是,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也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缺点。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
期刊
提起健康,人们会认为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吃的香,睡得好,就是健康。这只是人们对健康的片面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但在中小学生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者,能否以科
期刊
一、学习内容——丰富而深刻    1.学科教研员应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  对学科教研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要求应高于普通教师,教研员应当成为该学科教学的区域性带头人,不应该随着工作性质的变化而淡化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反更应不断夯实学科专业基础。教研员是区域性教研活动的主持人和引领者,应当对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其知识系统、能力要求有更清晰的理解,为
期刊
体育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个平凡又艰辛的工作,这是广大同行所发自内心的感叹和无奈。曾经在工作伊始就有朋友力劝我改行,他认为体育教师这个行当没有任何出头的机会,到老了还是“穷人”,最多在学校当个小中层,老了还要被转教其他科目。经过这几年的教育教学感悟,本人对这种看法有了怀疑,借以此文来修正这种看法,并和广大同行共勉。    一、以教风立本    教风又是指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学习、探索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