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父亲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hant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必然要告别这个世界,可我从来没想过父亲会以怎样的姿态和我们告别。直到有一天,我接到电话,说他可能得了恶性肿瘤,那一刻,我突然想,他很可能会突然离开。
  父亲一向淡淡的,哪怕第二天被确诊为恶性肿瘤,他也未曾在我们面前显露一丝慌乱,大概男人的不露声色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陷入一片沉寂,反倒是他拿一些类似“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的话来宽慰我们。去了几次上海,见过形形色色的病人后,父親变得更加平静。有次去就诊,排在父亲前面的病人是某知名大学的教授,他的家人慌得语无伦次。医生无奈地说:“家里出点事就成这样。”他看看我问:“你爸爸是干部吗?”“不是。”我答。父亲看看我,只是微微一笑,没说话。
  父亲生病后,停了工作,之前他时常外出,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但他生病后,我们每天回家便能见到他,都很开心。听闻生病的人性情会大变,父亲却没有丝毫的变化,相比以前,大大咧咧的他还和以前一样,早睡早起,更加关注我们,生怕给我们平添了负面的情绪。我们也很少跟他说应该忌口的食物,每次刚要开口,父亲就用眼神告诉我们他没有太多的日子了。即便医生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吃螃蟹,每次看到他兴致勃勃地买回他最爱的肥螃蟹,我们也只当没看见。父亲说:“一家人围着吃我做的菜,就很好。”
  父亲擅长烹饪,那段时间,他成了我们的御厨。他每天起早,在院子活动后便去菜场采购,买到很新鲜的食材,他就向我们显摆,偶尔空手回来说不新鲜不买也罢。他每天晚上都打电话,问我是不是准时下班,算准时间把饭菜准备好,坐等我们进门开饭。我最喜欢他做的萝卜带鱼羹,有时白天念叨着,晚上回家果然有,那种念念不忘、必有回应的感觉很幸福。吃着吃着,想着可能明年就吃不到了,不觉悲从中来。父亲便问:“还要吗?”“要!”慌忙把头埋在碗里,大口大口和着泪水,往肚里吞。我喜欢腻歪在母亲身边,和父亲独处的时间并不多,最多的就是晚饭后,母亲在井边洗衣服,他在阳台的西边哼着曲儿,看远处稀稀拉拉的车。我看着他,想着要是永远这样该多好,看着他英姿壮年,直到他老眼昏花。
  父亲走的那天,口齿已经不清,他让母亲和弟弟继续去上班,让我一个人留下来陪他。那天阳光很好,他一直念叨着要去院子晒太阳。我说风大,他听了就不再提了。我坐在他床边。我唤他一声,他睁开眼睛看看我。“你真的要走吗?”我问。他含糊地说:“没办法,要走了。”姨妈下午走进来说:“你怎么舍得撇下他们就走了?”他看看我,挤出两个字:“宝贝。”这是我第一次听他喊我宝贝,也是最后一次。
  父亲吃了几口晚饭,洗漱完毕,睡了,再没有醒来。我在他床边流过很多泪,彼时,却哭不出来。
  父母子女一场,总有一面,是最后一面。庆幸的是,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我能日夜相伴,依依不舍地和父亲告别。
  责任编辑:子非
其他文献
我幼时居乡,度过了一段难忘时光,尤其是多雨的夏季。  不论是高山平野、田头地角,还是村街小巷、沟道两旁,只要是雨水洒过的地方,无处不张扬着绿的生命和红的色彩。在绿树红花的簇拥下,我常常醉心于我们的祖先,是如何选中了这块如诗如画的宝地,让我们的村庄就像移居美丽的花园。家家户户的地里,黄色的洋姜花、白色的辣子花、紫色的茄子花以及盛开在山坡上的各式各样的野花儿争芳斗艳,一派生机景象。而齐腿高的禾苗,在此
期刊
母亲去世后,整理床鋪时,床上的一条红色绒线毯子,把我带到了30多年前。  1983年,我考上师专,一床被子、一个褥子、一个枕头、一条床单就是我全部的床上用品,被子里的棉絮好多年了,铁一样重,我们学校校舍简陋,平房,没有暖气,十多人住在一个三间房里子,当地支一个铁炉子,我的床铺紧挨着门,冬天冷风飕飕,风从门缝挤了进来,被子上面压上棉袄,还是冷,褥子薄,床坦荡如砥,睡觉时,缩成一团。家里条件差,父亲有
期刊
故乡的老江河,纵横交错,曲曲弯弯,好像一个不会纺线的姑娘纺出来的一团乱麻。这网似的支流,分不清哪是经,辨不明哪是纬,经纬不分。  这网式的支流,把居住在各个土块上的人们隔开,让他们分得远远的,彼此间不能随意往来、相聚。倘若要渡过河去,要么架座吊桥,从上下三根支杆上走过去,要么迈开双脚绕很远的地方兜到早已架起来的元梭罗桥上走到对岸去,要不,只好站在河边,双方利用爹妈给的那副嗓子,放开喉咙喊一声,说几
期刊
在我最软弱的时候,我想起的是你,母亲!在我最辉煌的时候,我想起的是你,母亲!  那年的那天,我烦恼、困顿、不安地四处张望,透过枯燥乏味,透过已熟悉的周围,我的心开始寻觅人生的另一幅风景。我撒娇而胆怯地告诉了你我的想法,你伸出温柔的那双手,抚摸我的头发,你留恋的热泪为我送行,就这样,我开始了旷日持久的远行。  我走得很累很累,但我不忍回头,我不能回头,我怕经受不住你温热的目光,即便趴下了,心,还在往
期刊
喜欢银杏,缘于外婆。  深秋的微寒抵不过这兴奋的期盼,当傍晚的炊烟袅袅升起,外婆那充满沟壑的脸庞在炉火的照耀下黑红中带着慈祥。而我待在外婆身旁静等着火炉里剩下的星星之火,看着外婆用苞谷皮包裹着二粒银杏果用火钳埋入火堆。  不一会儿外婆扒拉出银杏果,这时的我早就雀跃着迫不及待。外婆一边小心地用嘴吹散着热气,一边慢慢地剥离,终于一粒晶莹剔透如翠玉般的银杏果呈现在眼前。我小嘴早凑到了外婆手边,外婆扬起手
期刊
雪是个男孩子的名字,二十年前,堂二姐为我介绍的对象。二姐说,雪是她考察很久的小伙子,做水果生意,头脑灵活,人品也不错。如果愿意,就去她家里看看。那时的我,觉得身边的同学和伙伴都有了对象,感到自己也应该有一个才好。  相亲那天,是在傍晚。小伙子走进二姐的家里,我紧张得躲进了厨房。二姐拽我出来,说人家明早还要上货,时间金贵。我走到门口,忽又折回来,“扑哧”笑起来,笑得直不起腰,二姐斜了我一眼:“相个对
期刊
盛夏的阳光,总是那么毒辣辣地照射下来,而此时我窗前的梧桐树却像一把用力撑开的巨伞,为我遮挡着酷暑,赠予我一片凉爽的绿荫,让我看到了这一棵沉默朴实的树木,其实也具备一种让我油然而生敬意的精神力量。每逢假日的夏夜,在那一棵梧桐树下,总会吸引三五成群的孩子,在树荫下的草坪上嬉闹,让一抹清朗活泼的笑声从我书房的窗口飘进来,播撒开来,应和着躲在附近树枝上或远或近的几声蝉鸣,为暮色里的居民小区徒添了几分生机。
期刊
路旁的柳条绿了,天气渐渐转暖。再过些日子,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就要飞回来了,真叫人期待!一闭上眼,我仿佛又听到了它们“唧唧”的叫声,此刻,思绪流转,我想起了我那不堪回首的相亲时代。  那是一个春日的傍晚,太阳收起了最后一抹儿余晖。一只小鸟扑棱棱地在院子上空打着旋儿,瞬间便落在东厢房前的百日红花枝上。那花枝细细地高过屋顶,小鸟稳稳地落在枝头,压得花枝弯弯地低了头,嗬!好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原来是一只小燕
期刊
父亲个子清瘦,头微昂,长期睡眠不足的眉眼呈现着忧国忧民的深思,凛冽的鼻梁和深刻的法令纹跟他的个性一样爱憎分明。别人无法想象,外表如此严肃的人,骨子里却是父爱泛滥的。  我20多岁时,年轻气盛,有一次,因为单位上的事情,找到刚上任的局长,当时,他正准备赶去开会,被我一把拦住,一定要他听完我的一番理论。他焦急地分辩着,我大声激昂地说着,惊动了刚好在楼上的父亲。他都看在眼里,但只是默默地聽着,没有过来干
期刊
总会想起父亲。  电话响起,是父亲,心有灵犀,父亲问我晚饭可有空回家吃,我哽咽,他沉默了一下,简聊几句就挂了电话。他几句轻轻的安慰,让情绪灰暗的我,心灵愉悦,满足,但即刻又愧疚起来,想到生病的父亲日渐消瘦的身影,想到因愁眉不展而暴突锁骨凛冽抖动的母亲,都在胸口绞痛翻滚,我只顾摄取他们的关爱,却不成想到自己早已长大,他们会老,终究会离去,而我却待在这里自顾忧怜。  父亲依着沙发在等我吃饭。从来没有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