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重要作用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最突出特征是新的社会阶层的不断成长和壮大.新的社会阶层的主体是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士,具有高学历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的社会阶层是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创新与社会变革的推动者,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是慈善公益事业的践行者和奉献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时代精神的传播者.进入新时代,为巩固党的执政的社会基础,需要进一步扩大新的社会阶层规模,积极发挥新的社会阶层的作用.
其他文献
负面民族关系网络舆论因涉及民族问题,更易引起社会关注,从而急剧增加了民族团结工作的难度.大数据能够对民族关系网络舆情事件进行科学有效的应对.本文将大数据技术用于对民族关系网络舆论内容的重塑,提出运用大数据技术去弥补民族关系网络话语权的缺失,强化民族关系网络舆情风险的监管,进而提升民族关系网络舆情风险的防范能力.通过建立谣言澄清机制、舆情引导机制以及协同联动机制,进而有效应对民族关系网络舆情事件等策略建议.
社会转型和高速发展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促进政治文化的变迁.其中,教育普及、社会开放、网络技术革命和新媒体的出现,直接加快了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进程,政治文化快速转向参与者文化.网络媒体和传播形式的不断发展,使传媒走向大众化、私人化、自主化和个性化,政治亚文化在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衍生和蔓延,很多人以自己的政治情感、信仰和价值取向为基础,进行信息筛选、意识引导、言论或行为导向,在网络推送信息、视频和文章等方面,很容易出现网络群体政治亚文化的极化现象,引发网络暴力和网络乱象.为此,需要克服以自我观
新兴青年群体是在新兴经济领域以灵活就业方式从事新兴职业的年轻人,主要集中于文化产业和生活服务业,网络文化青年、独立文艺青年和生活新业态青年构成了这一群体的主要部分.在北上广等超大城市,新兴青年群体已经成为新的社会阶层中最有活力、最具创新意识、代表未来价值取向的构成部分.本文基于对北京新兴青年群体状况的调查,从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群体构成、人口特征、职业特征和工作价值取向、面临问题、社会政策需求六个方面对这一新生社会群体作出分析研究,力图为相关党政部门的工作提供参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价值观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关于政治文化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且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政治价值观研究依旧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挑战:政治学视角的研究相对匮乏;核心概念的界定模糊,测量指标体系混杂;实证调查设计和数据分析缺陷明显;西方中心主义突出,中国本位与中国问题意识不足.因此,要增强政治价值观研究的学科话语意识,在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之上,拓展国内学术界关于政治价值观研究的话语空间,建构科学化的政治价值观测量指标体系,提升政治价值观实证研究的科学性与
在抗战期间,顾颉刚曾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重要命题,引发当时全社会的广泛讨论,对此,学术界已经有过诸多的讨论.但是,理解他这一论述及其后续围绕这一议题相关讨论的“前史”,进而认知顾颉刚在中国及其边疆认知层面的阶段性特质,将不仅能够揭示一种更为全面而真实的边疆思想史个案,而且能够使我们更为“在地化”地去理解抗战期间西北社会内部的知识与思想逻辑,理解“共同体”结构在西北的生成与发展,从而对后来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知识史认知.本文从边疆思想史的角度对顾颉刚1937年4月至
随着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系统性转变,中国政治建设不仅取决于能否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序纳入现有政治体系之中,而且取决于该群体的政治效能感,亦即他们对自身政治影响力的认知和对政府回应力的态度.政治效能感是保持民主政治稳定持久的内在心理基础,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发挥统一战线政治优势、功能优势和资源禀赋,提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效能感,进而引导其有序有效政治参与,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中国之治的必然之选.
在当代英美政治哲学的分配正义领域,充足主义最早只是作为平等主义的一种替代方案被提出的,克里斯普则尝试将充足主义的优势扩大至它与优先主义的比较之中.他论证,优先主义所面临的难题可以在他的充足主义那里得到解决.不过,克里斯普的尝试总体上是失败的.第一,他的充足主义会受到特定的挑战;第二,他没有将优先主义的个别版本纳入考虑,就断定他的充足主义比优先主义更可取,这是不恰当的.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主导内容是人民性、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在结构分布上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在统一的共识文化的基础上具有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全球化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使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在崇尚对国家忠诚、信奉集体主义的传统底色上,培育了自由、平等、法治、宽容的精神和参与型文化,主流的政治文化依然会处于支配地位,同时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平等、法治观念也在持续增强.这种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格局,为政治体系在稳定有序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的改革提供了条件.展望下一步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新征程,在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中,党和政府
1959年的“曹操论战”是以唯物史观为原则,综合运用历史作用标准、阶级标准与历史主义观念评价历史人物的尝试.这不仅丰富了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而且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曹操论战”中也表现出几千年传统的道德标准被忽视、弱化甚至被取代的问题.一代有一代的学术,历史研究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进入新时代,历史研究正向中国本土回归.在此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反省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重新审视道德标准背后所蕴含及承载的文化精神.在“正、反、合”中重构中国历史观,不论对于促进历史人物评价研究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践创造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马克思主义新辉煌的历史:实事求是,开创新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对中国共产党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征途上,要坚持“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