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青瓷在中国(上)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g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丽青瓷,是朝鲜半岛高丽时期(918—1392年)研制的青瓷品种。它学习浙江越窑青瓷的烧制方法,集多种中国青瓷风格于一身,是世界青瓷家族中的优秀一员。由于多种原因,人们对高丽青瓷的认识是零散的、片段的。本文通过收集高丽青瓷在中国的出土、收藏及文献资料等内容,力图将这些碎片拼接起来,从而尽力还原高丽青瓷的器物特征、艺术地位及历史影响。
  
  中国史料记录的高丽青瓷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高丽青瓷的记载,为我们了解高丽青瓷的原初形态留下了生动的依据。其中最为著名的论述可见下列文献: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高丽王(俣)卒,派遣路允迪等奉使高丽(《宋史》卷四八七,《高丽》)。随团成员徐兢,根据当时访问高丽的沿途轶闻,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简称《图经》)。徐兢善绘画,原《图经》中除文字外还绘有图形,可惜图录没有留传下来。
  书中对高丽青瓷有很精彩的描述。陶尊条曰:“陶器色之青者,丽人谓之翡色。近年以来,制作工巧,色泽尤佳。酒尊之状,如瓜上有小盖,而为荷花伏鸭之形。复能作碗、碟、杯、瓯、花瓶、汤盏,皆窃做定器制度。”陶炉条日:“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惟此物最精绝。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茶俎条日:“金花乌盏,翡色小瓯,银炉汤鼎,皆窃效中国制度。”高丽瓷被高丽人称为“翡色”青瓷,是由于其釉色青翠。
  《袖中锦》
  南宋时期,太平老人所著《袖中锦》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监书、内酒、端砚、徽墨、洛阳花、建州茶、蜀锦、定瓷、浙漆、吴纸、晋铜、西马、东绢、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皆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及。”
  作者以“高丽秘色”一词描述高丽青瓷十分到位,将越窑青瓷与高丽青瓷的亲密关系一语点破。这时期的高丽青瓷魅力独特,深得宋人的推崇,因而将其与定瓷、端砚、浙漆、蜀锦等并列誉为“天下第一”。翡色青瓷据文献记载属官窑性质,是当时颇为时兴的贡品之一。从墓葬出土的实物及墓主人的身份看,足以说明它的高贵身价。
  《格古要论》
  明代曹昭所著《格古要论》,对高丽青瓷有这样的描述:“古高丽窑器皿。色粉青与龙泉窑相类,上有白花朵儿者不甚值钱。”也许由于言简意赅,此言日后一度成为定论,清代文献《陶说》、《窑器说》、《景德镇陶录》等都沿用了这一说法。“白花朵儿”是指镶嵌工艺。
  若细究此记载,可确证两点:一是高丽青瓷的釉色与龙泉窑青瓷的釉色相近,这已是由大量实物所证实的事实;二是高丽青瓷在当时市场上的价格不高,因为元代晚期(高丽晚期)高丽镶嵌青瓷已进入衰退期,胎质、釉色、花纹、工艺等都较为粗糙。而且作为大宗海外贸易商品,销售对象均为百姓,与鼎盛时期的高丽镶嵌青瓷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杭州出土的高丽青瓷
  
  杭州是南宋时期的京城,发现和出土的高丽青瓷证明了南宋高丽两国交往密切。到了元代,虽然京城的位置被取代,但杭州仍是国内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贸易依然十分繁荣,此时期的高丽青瓷仍有发现。
  
  墓葬出土的高丽青瓷
  1967年杭州市半山宋代墓葬出土了高丽青瓷刻花葵口残碗。葵口明显,整体工艺精致。在杭州还出土了与这件碗釉色类似的高丽青瓷素面纹碗,或许是高丽青瓷模仿越窑釉色有意烧制的。
  同墓还出土了一方鎏金带纽铜印。印章背面纽的两侧刻“绍兴十九年(1149年)”、“文思院铸”,印面篆文“建宁军节度使之印”。文思院为南宋时期的中央官署。“建宁”在今福建省北部的建瓯市,“节度使”是宋时中央派出的地方官员。宋人周密所辑《武林旧事》卷第九记:“高宗幸张府节次略”(绍兴二十一年)中“外官六员”之一,“建宁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韦谦”。因此推测此墓的主人是韦谦。《宋史》卷465条记载,韦谦为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的侄儿。高丽青瓷碗与鎏金官印在皇族墓里同时出土,其身价非同一般。
  


  
  南宋皇城地区出土的高丽青瓷
  杭州出土的高丽青瓷数量较多,主要有翡色青瓷和镶嵌青瓷二类品种。
  上世纪90年代,陆续发现了南宋太庙、南宋临安府治、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等遗址。在这些地区的周围发现了翡色青瓷残片标本。2004年4月,杭州市考古所在皇城北面的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发掘中也发现了数片翡色青瓷和镶嵌青瓷标本。
  高丽青瓷残片出土数量最集中的地点,在现在的杭州卷烟厂。这里曾是南宋时期三省六部官府机构的驻地,紧靠皇城,与北城墙交界。与这批残片同时出土的还有少量汝(官)窑青瓷和镶嵌青瓷残片。出土的翡色青瓷标本与韩国康津郡窑址出土的青瓷特征一致。器型有大型的瓶、罐,还有碗、盖碗、盘、烛台等,还有许多看不出器型。纹饰最常见的有龙纹、牡丹、如意纹、荷叶等。这批青瓷与宋时文献《图经》中所描绘的青瓷釉色相符,为12世纪高丽鼎盛时期的产品。高丽青瓷与南宋官窑青瓷同时出现,其官窑瓷的性质更加明确。
  
  杭州市区出土的镶嵌青瓷
  镶嵌青瓷在杭州市区的多处地点都有出土。它们的时代相对翡色青瓷要晚,大部分相当于元朝时期,也有少量是南宋时期的。在杭州湖滨路就出土过镶嵌青瓷菊花纹高足杯残件和镶嵌黑白花纹的高层花瓣形盏托残器。90年代初,笔者在市场上发现许多镶嵌青瓷标本,据说是在各建筑工地上采集的。有精有粗,时代也有早晚。器型多为盘、碗、洗及文房用具,常见菊花、仙鹤、蒲柳水禽、如意莲瓣等纹饰。这些镶嵌青瓷大部分是作为贸易商品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进入宁波港,再进入杭州的。
其他文献
首先,从这件被藏家视为明洪武时代的釉里红碗的底足特征来看,和真器差别非常大。藏家在文中说道“有明显的火石红,颜色较艳”。但真器的火石红应该更自然,或者也可以是底足露胎处没有火石红,为细白沙底。说它不自然,是因为从图片上看,藏品的火石红仅在底足中部出现,但足沿胎釉结合处没有火石红,显然跟真品特点相距较远。如果出现火石红的现象,那么足沿部位胎釉结合处的火石红应该更明显,并且布满整个足沿。但从图片看只是
期刊
《礼记·玉藻》郑玄注云:“士大夫饰竹以为笏”,是关于用竹于典仪,且有文饰之施的记载,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利用自然界生长的竹来制造各种实用的器物。而在文人巧匠的艺术升华下,竹又成为美化生活、点缀情趣的艺术品。诗人咏竹,画家绘竹,艺人刻竹,平凡而普通的竹由此获得了一种超然的美,竹雕制品更是成为刚强正直、朴实无华的象征,备受国人青睐,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逐渐形成了富有民族传统风格的艺术门类
期刊
仓敷大原美术馆藏北魏石雕立佛三尊背屏式造像(重要文化财)    古希腊的哲人赞诺芬尼司说得好:假使牛、马、狮子会画画,一定也会把各自的神祗画成自己的模样。不难想见,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手创的佛像会是什么模样,一定是以清癯洒逸、倜傥风流的南方士大夫作为模特的吧。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北方地区渐为游牧民族所掌控,永嘉乱后晋室南迁,一时间原居北方的世家豪族、文化精英纷纷南渡,有若过江之鲫,中国传
期刊
2005年8月上旬,山西平定县文物部门在重修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双塔时,发现了西塔地宫中的一批瓷器,排放有序,且有明确纪年,是研究山西陶瓷极其重要的一批资料。  地宫距今地表4米以下,石砌,坐北朝南。南壁对置两块长条石作为门框,上覆一块横额石,其间装嵌长方形的封门石;其余三面墙壁皆为砂石条块层层垒筑。  地宫中占据最大空间的为一石函,其前端立长方形的“塔铭”石碑,两侧各有黑釉茶托与白瓷茶盏相配成
期刊
犀角雕刻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中一个独特的门类。它的独特主要体现在犀角这种原材料上。犀角生长于犀牛头盖骨的结节上,取下后,根部凹洼,自然形态就有点接近于人们使用的容器。它的成分与毛发近似,源于真皮层的角质化,主要由角质、碳酸钙、磷酸钙、酪核酸等组成,软硬程度适中,色泽呈现黑褐、深棕、淡黄等,内含丝状纵纹,截断面则显出如鱼子似的小颗粒纹,古人称为“粟纹”,与一般的牛、羊角有明显的不同。此外,犀角能够
期刊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素描部珍藏着6000余件世界著名艺术家的纸上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原始的文献意义。纸面上的笔触、线条、色彩以及肌理,最真实地记录了大师们的执着、困惑与激情,诠释了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大师们为扩大视觉的可能性而进行的积极探索。2006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选取了其中72件精品,以素描为主,还包括水粉、拼贴画等其他一些画作,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从塞尚到波洛克——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现代艺
期刊
2006年5月8日上午11时,保定市涞水县祖冲之中学操场上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在一阵鞭炮声中,三辆警车和一辆客货两用卡车徐徐开进操场中央。当人们看到客货车上一尊汉白玉石雕时,会场顿时沸腾了,失踪了20天的十三王爷墓上的雌性“望天犼”终于回家了。    4月17日凌晨,事发      4月17日,锅底似的乌云遮住了皎洁的月光,保定沫水县的夜晚黑黢黢的。次日凌晨1时40分左右,一辆白色的六轮东风多利卡
期刊
200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书画行情大幅回落的情况,最终使今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的书画拍卖全线滑坡,从刚刚结束的春拍情况整体来看,除了少数一两家品牌公司的中国书画板块成交情况起伏变化不大之外,大部分公司的中国书画成交率都有明显的下降。而起伏最大的莫过于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各家公司的成交率大部分保持在60%-70%之间,有的公司甚至出现了百分之三十几的成交率。   然而,在这轮不断下挫的书画行情里,也并非
期刊
高温铜红釉是中国古代陶瓷工匠的独特发明,凝聚着他们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其起源可追溯到唐代的长沙窑和邛窑,但是真正的高温铜红釉直到元代景德镇才烧造成功。至永乐、宣德时期,高温铜红釉在官窑瓷器中曾是非常名贵的品种,有“宣红为宝”之说。到明代晚期,因烧造工艺难度较大及原料等因素,名贵的高温铜红釉曾经一度断烧。到清康熙时期,高温铜红釉再现辉煌,以郎窑红、豇豆红和祭红为世所称著。高温铜红釉之所以名贵,主要
期刊
民国时期是中国扇面书画艺术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也是最为辉煌、多彩的时代,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多年,却大放异彩。我总结为三个特色:名家众多,题材特别,材质新颖。    名家众多  相比起明清两朝,民国时期画扇名家更为专业和集中,专业是指此一时期画扇家对于扇子更加惨淡经营,苦心孤诣。与之相比,当代的画家们无论从材料的适应性,扇面完整性等多方面都要明显逊色。    京津画家    北京画家以溥儒及其皇室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