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性增温对江淮粳稻植株源库特征的影响

来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tgf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昼夜非对称性,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增温幅度,但关于非对称性增温对水稻源库特征影响的研究尚少.为此,于2006-2008年,借助稻田开放式主动增温系统,在江苏南京开展了昼夜不同增温对水稻源库特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全天增温(AW)、白天增温(DW)和夜间增温(NW)处理下,水稻地上部干物质和籽粒产量均呈下降趋势.与常温对照相比,AW、DW和NW使干物质分别降低9.3%、16.3%和6.1%,产量分别降低4.6%、12.0%和7.7%.AW、DW和NW分别使花后干物质积累降低23.9%、30.5%和13.9%,但花前干物质无显著影响.不同增温处理对水稻成熟期叶干重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但对叶干重无显著影响,对茎干重及其所占比例有降低趋势.增温对强势粒的灌浆不利,而有利于弱势粒的灌浆.与对照相比,AW、DW和NW处理使每穗库容量分别平均降低9.9%、7.4%和7.4%,使粒叶比分别平均下降4.1%、9.5%和8.1%.由此表明,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江淮水稻植株的源下降和库不足是影响产量形成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东亚钳蝎毒素基因BmK IT3编码是由6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物质.该类毒素为专一性作用于昆虫的抑制型神经毒素,它已被广泛用于研究离子通道作用机理[1];同时,它是研究蛋白质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甜菜种子萌发速率和线粒体活性的影响.在7,14和20 ℃中甜菜种子萌发50%需要的时间分别是7,3和2.3 d;萌发50%的热时间大约是46 ℃*d.在7,14和20 ℃萌发的种子
对中国北方8个产地的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 L.种群的核型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不同种群的染色体数分别是12、14和24.支持12条染色体类型由14条染色体类型通过罗伯逊易位所形
报道了四川莴苣属及近缘属10种植物核型研究结果,其中6个种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为首次报道.核型结果为:莴苣(Lactuca sativa)8 m+8 sm(2 sat)+2 st(sat);高大翅果菊(Pterocypsel
通过基因枪导入法 ,将外源钾通道基因 (KAT1和 AKT1)导入水稻中花 8号、中花 9号、中花 13以及 870 6中 ,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经分子检测 ,证实了钾通道基因在水稻基因组中的
采用RAPD技术对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6个天然居群和2个栽培品种(系)的4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17个引物共检测到10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81个,占80.2%.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对耐药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重组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TNF-α基因导入耐药性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ADR,获阳性克隆MCF7/ADR-TN
对于围隔养殖对虾生态系中有机碳的变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溶解有机碳(DOC)含量波动在5.299~13.39mg/L之间,平均为8.53mg/L±2.25mg /L;颗粒有机碳(POC)含量波动在0.65~6.63
高等植物基因在各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需通过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的调控. 根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 其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对研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烟草根特
 系统研究了反应介质、水活度、温度、pH等因素对脂肪酶Novozym435催化乙酸甲基苯甲酯立体选择性氨解反应的影响。以正己烷为反应介质,酶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对映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