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珠光的影星上官云珠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_z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个春风拂熙细雨蒙蒙的夜晚,我走访去世的电影演员上官云珠的爱人贺路同志。当时,为的是《中国电影家列传》约写上官云珠的文章,可还未细想过和贺先生先交谈些什么。还是那座临街的西式公寓楼房,可是,已“人去楼空”,上官含冤而死已经十好几年了。最令人伤心感叹的是这样一位闪耀熠熠珠光的明星,竟连一张照片也没留在家里。“文革”中,她家中的照片统统被抄家抄光了,有不少同样遭遇的同志,总还有些照片幸存还回家来,上官的照片却一张也没还回来。
  上官是1968年11月22日一个秋天深夜含冤跳楼身亡的,终年只有48岁。贺路竟不埋怨任何人,现在想来那时他还没放开胆子说啊,他“天真”地自责说:“当时,如果不生病就好了……”上官1966年初患乳腺癌,后又患脑癌,但都死里逃生,动手术医治好了。可是在华东医院住院时,1966年8月她被医院造反派赶出了医院,回到家中。上影的造反派又勒令她到厂报到,立即关进了“牛棚”。她跳楼的前一天,1968年11月21日,两个不知从哪儿来的外调人员,硬逼她承认是潜伏特务,对她又打又骂,有个造反派要她交代什么问题,竟用鞋底搧她的脸,勒令她写交代材料明天交。当时,同关在牛棚的黄宗英、王丹凤等还给她端上热水,好言安慰她。可是造反派有人已人性泯灭,人的尊严已被无情丢弃。上官脸上带着红肿和泪痕,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里,这天深夜即22日凌晨三时许,她穿上那套自己喜欢的绿色薄花呢服装,围了一条白丝围巾,从四楼的窗口一跃而下……
  我们这样开始了谈话,贺路望着我惊异的目光,沉默良久。贺路接着说:“当时,我刚刚胃部开刀,在家卧床休息。上官每天到厂里挨批斗、写交代。她很好强,在厂里受到非人待遇,回家从来不对我讲。但她内心已极度绝望了,一时想不开,便离开了人世。”她去世后,尸体是和当时的“反革命分子”集体火化的,骨灰也没留下。
  我们这样谈话使我觉得透不过气来,不知今晚能不能继续谈下去。正好,那天晚上电视里播放由上官参加摄制的《丽人行》,打开电视机,我自然想到,一位电影演员的艺术生命是不会死的,上官所创造的人物形象依然留在银幕上,出现在荧屏上,上官又回到人民中间,永远活在观众的心里。当我和贺路同志谈起上官拍摄过的影片时,空气顿然活跃,灯光也仿佛变得明亮,我们这才慢慢地深谈起来。
  初上影坛,艺途波澜起伏
  上官云珠原名韦均荦又名韦亚君,祖籍江苏省江阴县,自幼在园林如画的苏州读书。其父是教师,母亲维持家务。1937年,她因姐姐在沪做事,便来到上海求学,曾同电影导演谢晋同过学。不久,她因生活所迫,到一家“何氏照相馆”站柜台。照相馆在巴黎大戏院今淮海中路淮海电影院旁边。老板何佐民很器重上官,给她买了比较时髦的衣服,还拍了几张照片放在橱窗里,吸引顾客。影剧界有不少人常到这里拍照,早已注意到开发票的上官是个聪明伶俐相貌出众的小姑娘。当时,佐临领导的苦干剧团曾找她去扮演过一个小女孩。走上了话剧舞台,上官喜出望外,从此爱上了表演艺术,到新华影业公司演员训练班学习过。上官第一次上银幕,在艺华影业公司拍摄的《玫瑰飘零》中饰演一个次要角色。上官云珠就是这一次由卜万苍和张谓天为她起的这个艺名。此后,上官云珠加入了“天风剧社”,陆续拍摄了《泪洒相思地》《国色天香》《抗战胜利后上映》等影片。
  在上海“孤岛”时期,曾发生了一件激发上官云珠必须在艺术上发愤图强的事,对她在表演艺术上从幼稚走上逐渐成熟,有一定影响。
  正当拍摄《玫瑰飘零》的一天,有个资本家想拍摄一部招徕观众的所谓《明星大会串》的影片。某明星和老板吵翻了,不干了。老板临时拉上官云珠出来顶替。试镜头之后,上官的姿色并不比那些明星们差多少,于是,报上大吹大擂,说什么“上官云珠,艺坛新葩”等等。可是,当老板与那位明星和好如初之后,竟又抬脚把上官踢开。那些好事的小报记者为了不得罪资本家和那位明星,竟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在报上说什么上官如何在水银灯前发抖,国语也讲不来,是个徒有其表的人,等等。在这急骤变化中,上官初次尝到世态炎凉、艺途坎坷,她反而变得更坚强,本来坦坦荡荡不甘示弱的性格中,又多了几分深沉。从此, 她更加刻苦钻研表演技巧,虚心向知名的话剧、电影演员求教,尤其认真反复地练习讲普通话,丢掉“苏州腔”。直到她成名之后,还牢记当初小报讥讽过她的那些话,鞭策自己不断努力。
  上官的普通话越讲越好,她当了电影演员之后,还常常出现在话剧舞台上,担任过主要角色。贺路同志就是在同她演出郭沫若的话剧《孔雀胆》时相识的。
  在进步电影中显露才华
  抗战胜利后,上官云珠先后在“中电二厂”和文华影业司拍片,在汤晓丹导演的《天堂春梦》中饰演龚妻。故事是写抗战胜利后知识分子悲惨遭遇的故事。上官出色地饰演了一个生活奢侈、虐待孤儿的女人。之后,她又在影片《太太万岁》中饰演重要角色。从此她像一颗出土的珍珠,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在党的领导下,当时上海进步电影工作者的力量不断发展壮 大。上官云珠在著名演员蓝马的影响和推荐下,进了我国进步电影的基地——昆仑影业公司演员组。不久,原由“联华”摄制,蔡楚生、郑君里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并入昆仑影业公司后,继续拍摄下集《天亮前后》(上集为《八年离乱》)。上官云珠饰演了摩登风骚的太太何文艳。进“昆仑”,这是上官云珠人生和艺术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上海“孤岛”时期,上官穿戴时髦,身上带有较浓的脂粉味。可是,“昆侖”中大部分进步的电影工作者是从重庆返回上海的,思想进步,衣着朴素。像赵丹、白杨、吴茵、魏鹤龄等,在艺术上提倡演员生活在角色之中,表演中追求真实,比较生活化。这一切对上官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尤其在表演艺术上使她得到提高,显示了她是位可塑性强、戏路很宽的演员。
  上官拍完《一江春水向东流》后不久,便被导演沈浮看中,选她在阳翰笙、沈浮编剧的《万家灯火》中饰演生活困顿、境遇凄惨、贤淑的胡妻。曾有人担心沈浮的眼力和上官的功力,事实却是上官饰演的两个反差很大的角色,同样都得到了成功。上官和吴茵在戏中是婆媳关系,她在生活中主动接近比自己年长的吴茵大姐,有意识地培养她俩之间的“婆媳关系”和感情交流。   上官的表演“情于中,形于外”,有一种出于内心的魅力。她个子矮小,比起一般一米七十标准身高的女演员,大概相差一个头,可是上官善于扬长避短,藏拙显优,她有一双特别会“说话”的眼睛,表演真挚,眼神动人,感情的流露分寸得当,能把角色神韵细腻地表达出来。她在摄影机前一站,往往使导演感到她“神”了。老导演沈浮有一次和我谈到上官,念叨:“上官她懂电影,有镜头感、情切切,意绵绵,表演有分寸,也很有节奏。”沈老回忆在拍《希望在人间》时,教授邓庚白(蓝马饰)从监狱里被释放回家,一进门就寻找自己心爱的烟斗。其实,上官饰演的妻子陶静寰早把烟斗悄悄放进丈夫衣袋里了,可此时她佯做不知,让丈夫摸摸他自己的口袋。沈老说,这是一场“戏中戏”,如果表演过火,戏就会假;但火候不到,戏又出不来。结果,上官的表演洋溢着聪明、贤惠和对丈夫诚挚的爱,那略带顽皮的眼神十分贴切感人。接下来,老仆人流着泪对邓庚白说:“先生,这几年可把太太想坏了……”沈老说在此插进一个陶静寰反应的镜头,这个镜头短得只有一呎半长,才一秒钟。沈老启发上官,要求她点头微笑,泪水噙在眼里。她听了导演的话,神色严峻,光是点头,没讲一句话。当问她要不要试拍一次时,她方连声说:“我懂,我懂,不用试了,就拍吧。”结果,这个镜头一拍即成。就在这含泪微笑的一刹那间,上官把陶静寰悲欢离合的全部感情波澜,以及她与仆人间亲密融洽的关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官还在根据田汉同名话剧改编、陈鲤庭导演的《丽人行》中饰演了纱厂女工金妹;香港进步影片《乱世儿女》(1947年程步高编导)中也担任过角色。在《丽人行》中有一场戏,金妹为生活所迫沦为娼妓后,不被盲眼的丈夫饶恕,走上了自杀的道路,当李新群(黄宗英饰)去看望被救起的金妹时,金妹哭了。这场戏开拍前,上官已进入角色,泪涟涟哭泣着,戏拍完之后,她依然哭得像泪人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上官在旧社会见过像金妹这样悲惨命运的妇女很多。她能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有充实的内心感情,把角色看做是自己。
  历经转型,成长为性格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官有强烈的翻身感。文艺整风时,她痛哭流涕地控诉旧社会不把女演员当人看的情形。当她学习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时,深感自己的许多不足,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过去创作范围比较狭小,演的也总是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知识分子、城市家庭妇女等等。”所以,1955年,当白沉导演突然决定由她饰演《南岛风云》中的主角——人民武装部队的护士长符若华时(该主角原选定由张瑞芳饰演,后因瑞芳有出国任务,临时改由上官主演的),她开始很犹豫,没信心。直到接受任务后,她还担心地说:“自己会不会把符若华演得软弱无力,带有病态?”《南岛风云》的故事发生在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海南岛。上官饰演的游击队护士长,克服重重困难,经受种种严峻考验,保护了伤员,迎来了胜利。要塑造这样一位具有高度革命英雄主义形象的女战士,对上官的确是个难题。她认识到唯一的办法就是无条件地投身到生活中去。摄制组到了海口市,她常与白沉分析角色到深夜,她深感自己与角色距离太大,没有把握。不久,他们来到革命老根据地广东省文昌县金华村深入生活,她卷起裤腿,迈开纤细的双脚下田、浇水抗旱、养猪喂牛,抢着干各种农活,与农妇们打成一片。与此同时,她又与当年曾是游击队护士长的老大姐们朝夕相处、交流谈心,这才使符若华的形象在她心中渐渐成长和丰富起来。有一次白沉想试一下上官到底能否进入角色,布置一些同志化装成伪军,在山路旁等待下山来的上官,上官正好练完投掷手榴弹下山来,当她“真”的遭遇“敌人”时,她动了真情,一下子怒从心起,举起“手榴弹”扔了出去……通过这次假戏真做,她才对符若华角色有了信心。影片上映后,观众感到上官云珠变成另一个人了,谁能相信上官曾是一位饰演太太小姐的人呢?这使当时许多演员惊叹之余,增强了创造工农兵角色,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激情和信心。
  上官走上电影演员的道路后,只要有戏,便全心全意地浸沉到艺术事业中去。她拍摄的影片不少,主演的角色并不算太多。她从不计较角色大小主次,也不計较镜头多少前后,都是认真对待,全力以赴,留给观众以深刻印象。例如:《枯木逢春》中的冬哥妈、《早春二月》中的寡妇文嫂、《舞台姐妹》中的商水花、《血碑》中的贫农妈妈、《今天我休息》中的女医生、《情长谊深》中的科学家夫人、《香飘万里》中的商业工作者,等等。《早春二月》中的文嫂,在影片开始出现的一组镜头中,她是一个背影。然而,“这一个”人物的“背影”却让观众看得出文嫂是一位生活困苦、朝夕不保的农村妇女。那回眸的凄惨眼神,一开始就给肖涧秋,同时也给观众以不可磨灭的印象。再如《舞台姐妹》中的商水花,在全片中不到十个镜头,有时“瞥了一眼”,有时又“转动一下眼睛,外表像一潭死水”,有时“凄然地收拾自己的东西”,有时又是“憔悴的脸上露着妒意”……哪怕是一个一闪而过的眼神微露,上官都是那样一丝不苟、恰到火候地表演出来,使观众看透了角色的心灵。上官的演技之高,真是达到了电影所需要演员做到的“没有痕迹的表演”境界。在《今天我休息》中,上官饰演的儿科主任医生的镜头更少更短了。她一出场就下楼梯看到马天民,一个看似随便一望的镜头,却显出了她是主任医生的风度。最后导演鲁韧临时想加拍一个医生对马天民的能力表示欣赏的特写,第一次没拍好,导演再拍一次,一拍就成功了。《今天我休息》的编剧李天济看到影片时,他没想到上官把这个“龙套角色”演“活”了。李天济说:“我看了上官的表演,感到我太蠢了,当初,我如果知道是由上官饰演这个小角色,我还可以删掉许多对话,因为她实在演得太好了!”
  上官虽然在一些影片中饰演配角,但她总是抱着探索多种人物性格、努力开拓自己表演领域的态度,同时又在摄制组演员中言传身教,帮助青年演员完成饰演角色的任务。如,尤嘉第一次上银幕,在《枯木逢春》中扮演女主角苦妹子,戏很重。上官总是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尤嘉分析角色,排演、拍摄,并把当年她与吴茵拍《万家灯火》时在生活中培养婆媳关系微妙的感情,用在她与尤嘉身上。尤嘉在上官的帮助下,第一部戏就取得了好成绩,从此登上影坛。尤嘉一直把上官看作自己的启蒙老师。上官没有大演员架子,她在哪个摄制组都是闲不住,“当配角,配角不闲”,她常常对别人说:“没戏演,我就焦躁不安,有戏拍,不论角色大小,我就精神抖擞。”她始终在戏里“滚”,就感到精神充实,乐趣无穷。上官是一位表演全面的性格演员,她是有强烈事业心、有追求、有创造、崇尚艺术实践的表演艺术家。   汲取多门艺术精华 攀上表演艺术高峰
  上官走过的艺术道路上,留给人们一串珍珠似的人物形象,有少女、太太、职业妇女、村妇、老妪,有“青衣花旦”,也有“反派人物”,都以人物性格的典型化而闪光夺目。上官的演技之所以得心应手,因为她热爱生活,努力熟悉生活中的各种人物,而当她扮演一个角色时,则善于调动自己生活中的全部积累,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缩短自己同角色之间的距离,从“第一自我”进入“第二自我”,用自己整个身心去演好一个无论大小的角色。另外上官喜爱评弹、戏曲,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平时又注意刻苦用功,使她的表演技巧日臻完美,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上官云珠的演技特色是含蓄饱满、热情奔放,又与洒脱稳重、分寸恰到好处,和谐统一。
  上官在踏上影坛的许多年间,为了不断磨炼和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自1948年以來,还常常出现在话剧舞台上。她曾在《红旗歌》中扮演纱厂女工马芬姐,在《雷雨》中扮演繁漪,以及在《风雪夜归人》《日出》《上海屋檐下》《北京人》《孔雀胆》等话剧中担任过主要角色。她还在多部译制片中,如《曙光照耀着我们》《玛丽娜的命运》《世界的心》《牛虻》等,担任过配音演员。她的诗歌朗诵,如《他在我们中间》,“文革”前常常表演,曾在群众中产生过较大影响。记得有一次在友谊电影院,我观赏过她的朗诵,她穿一身黑色的西装和过膝裙子,一出场便博得一片掌声。她朗诵着:“他在遥远的北京,他也在我们中间,不是吗?朋友,在您家墙壁上,曾挂着他的照片,慈祥深情的笑,望着您一家人……当我们遇到困难,总觉得他在为我们鼓励,激励我们去破开难关,驶向那胜利的港湾……”她的表演字正腔圆,情真意切,像淙淙泉水滋润着每一位观众。表演完了,剧场片刻鸦雀无声,稍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她经常刚从摄影棚出来,就要赶着去工厂或学校演出朗诵。她也从不放过一次观摩戏曲艺术的机会,兼蓄并容,使她成为一位技巧娴熟、声情并茂、具有独特风格的表演艺术家。贺路告诉我,由于上官和他经常在外边拍戏,即使回到上海也是各忙各的,大家都为事业而奋斗着。
  不知不觉中,我和贺路同志谈了近三个小时。当我告别出来时,夜已深,春雨也停了。城市的夜空瓦蓝中透着明亮,有几颗明亮的星星闪着微光。我向公共汽车站头走去,禁不住又回头望了一眼上官云珠跃过的那闪着淡黄色灯光的窗口,我心里只是想着,虽然,1978年电影局曾为上官云珠平反,推翻了对她“畏罪自杀”的诬陷,做出了她是被迫害致死的结论,还隆重召开了追悼会,但上官云珠呀,她真的不该……
其他文献
今年是张瑞芳100周年诞辰.我想将这个“历史轶事”写出来供大家分享,以此纪念她的百岁诞辰.rn我当年参加由张瑞芳主演的《李双双》摄制组,奔赴河南郑州、陕西西安等地,后来,
期刊
每当日本右翼人士在那里“嗡嗡叫”时,我总念起那些坚持正确立场、旗帜鲜明地反对“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努力与中国人民建立友好关系的日本左翼文化人……  在井上靖家做客  井上靖是日本的著名作家,我与他有着双重“缘分”。  作为一个扬州人,我是东渡扶桑的鉴真大和尚的同乡,我十分感谢井上靖先生创作了长篇小说《天平之甍》,他满怀深情地讴歌了一位为中日交往奋斗了一生的大德高僧——鉴真大和尚。  查鉴真(688
期刊
目的:麻黄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挥发油类、黄酮类、黄烷类、多糖类、氨基酸类、鞣质类、有机酸类以及一些酚类等。一般认为麻黄中的有效成分是生物碱类与挥发油类成分。如今国内外也做了很多针对麻黄这两类成分的研究工作,但鲜有对麻黄中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然而近几年,有关麻黄中生物碱类成分增加中风和心脏病风险的报道屡见不鲜,这给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麻黄资源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本
杜维善,杜月笙第七子,生母姚玉兰,庶母孟小冬。1949年5月,杜维善随家人从上海赴香港;1951年杜月笙去世后,他又随母亲姚玉兰去往台湾。1967年,孟小冬也从香港去到台湾,独自在台北居住。此后,姚玉兰及其子女常常陪伴孟小冬。1977年孟小冬过世,杜维善以义子身份为其送终。  京派作风  孟小冬喜欢与老派人来往,这与她的成长背景有关系,包括时代和地域。当然,我生母也生长在那个时代,但她很早就到了上
期刊
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Lem.) A. C. Smith)是木兰科五味子属的藤本植物,黑老虎果皮中含有大量花色苷、多酚、黄酮以及微量元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了增加黑老虎花色苷提取
这样的文人还是初次目睹  2002年黄永玉先生旅行过成都,从酒店住处电召我家先生流沙河,声称此地熟人不多,认识的人仅兄尔,请来一叙。流沙河遵命而去,晚上回家带回获赠的《水浒人物画册》一本。我和他灯下翻开一页页观瞻,那画笔下的李逵、宋江、吴用直到母夜叉孙二娘、没毛大虫牛二等,个个活脱生动,与人物有关的故事扑面而来。我说:“古今人性相通,他这是以古人释今人嘛!”流沙河说:“黄先生画人情世故于纸上,与他
期刊
1963年夏天,我与杨时文、赵纪文、孙雄飞,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毕业分配进天马电影制片厂后,同住在大木桥集体宿舍的一间小屋内,从同学变成了同事与舍友。如今我这三位老同学、老同事、老舍友都已作古,今天,杨时文大殓,临去送行之前,往事歷历在目,心中五味俱全,忍不住含着热泪提笔开始写此文,聊作纪念。  当时,天马厂大木桥的职工集体宿舍,是一长排简陋的二层瓦房。楼下稍好些,一间间都有砖砌的墙壁隔开,面积也稍
期刊
提起剪纸、竹刻、石雕,大家并不陌生,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撕纸技艺,知道的人则是少之又少,但其却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原始、最古老的民俗艺术之一。上海海派撕纸手艺传人华兴富介绍说:“我们的老祖宗那时候没有工具,就用双手撕制、拼接树叶、树皮、鱼皮来美化和修饰自己,这便是撕纸技艺的起源。”  而撕纸,顾名思义就是靠“撕”进行创作。作者不用剪刀、刻刀等工具,也没有草图,凭着对艺术独特的感悟、构思,和手指的
期刊
近日,“当代戏剧导演艺术与导演艺术人才培养国际论坛”在上海拉开帷幕。此次论坛为期三天,适逢上海戏剧学院“国际导演大师班”项目成功举办10周年纪念。论坛邀请了来自10个国家的130位嘉宾和代表参会。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伊朗、瑞士、瑞典、埃及和国内著名的导演艺术家、导演艺术理论家和导演艺术教育专家,就当代世界戏剧导演艺术的发展和各国各地区新时代戏剧导演艺术人才的培养等问题进行学术研讨、
期刊
目的:运用离体心脏和动物等多种模型对7个地高辛烷亚基衍生物强心活性进行筛选研究,以期找到具有较好强心作用,同时毒性较低的地高辛衍生物。方法:使用Langendorff系统正常心脏灌注模型,通过记录心肌张力和左心室内压等心功能指标,对各个衍生物强心活性进行初步评价,获得其半数有效浓度ECso、半数致心律失常浓度AC50等活性参数;建立大鼠离体缺钙心力衰竭模型,采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评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