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美酒香溢江门侨乡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c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2月20日至21日,《江门文艺》文学创作培训班第二届学员笔会在江门市委党校学苑宾馆举行。此次学员笔会是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后,又一次为充分利用和发挥《江门文艺》作为全国畅销打工文学期刊的平台优势,培养作者队伍,提升创作水平,加强编辑作者间的交流互动,增进感情,切实提高《江门文艺》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而举办的。会议由《江门文艺》主编郭卫东主持。杂志社社长余教作了简要的讲话,总结了《江门文艺》创刊以来所取得的成绩,重申杂志坚持打工文学的办刊宗旨,并对广大读者和作者一直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笔会特别邀请了著名女作家徯晗给学员做了精彩扼要的讲座,优秀学员代表王兴华和《饮马珠江》作者杜易瑾就自己的创作经历等分别作了发言。来自深圳、东莞、中山、江门和揭阳等多个省内城市的近30名《江门文艺》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以及多年来一直支持《江门文艺》发展的热心读者和作者到会。与会人员围绕文学创作、打工文学发展和打工期刊出路等话题进行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气氛相当活跃。笔会当晚,杂志编辑与到会者联欢,歌声伴舞姿,众人各显才艺;推杯换盏间,把酒畅谈文学与人生。次日东湖沙龙,美好的景致酝酿着文学香浓的美酒,更是让初到侨乡江门的一行陶醉不已,留连忘返间纷纷拍照留念,定格《江门文艺》笔会期间美好的记忆。
  作为全国著名的通俗文学期刊阵地,多年来,《江门文艺》一直坚持“关注现实生活,坚持平民意识,面向打工一族,兼顾城乡大众,文学性和可读性并重,雅俗共赏”的办刊宗旨,把打工、文学、生活广泛结合,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江门文艺》文学创作培训班是因应读者、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的要求,采取适合打工人的函授教学模式,从2007年开始面向全社会招生开办的。两年来在社会,特别是打工一族中引起强烈反响,学员队伍不断壮大,从中走出王兴华、王秀平、罗青和余洪等一批优秀学员,作品在多种刊物上渐露头角,得到肯定。
  (文江 世安)
其他文献
郁江河畔的捣衣声昨夜又闯入梦中来。时令又到了故乡的雨季,记忆中故乡的雨季是温馨融洽的,而这也是收割苎麻的时节了。  因为有了缠绵悱恻的细雨,故里的人儿才得以休闲,放下田地里的农活,男人待在家里把酒话桑麻,女孩也多了一份自由支配的时间,拿起镰刀,披上蓑衣,把湿漉漉的苎麻从地里割回来,放在屋檐下让雨水冲洗去麻杆上的绒毛,然后再把苎麻皮剥下来。在姑娘们的手里,那一根根麻杆儿“脱颖”而出,不一会便在屋檐下
期刊
番禺,曾是我漂泊远方的驿站。如今,18岁的你也离开四川老家独自踏上了这片热土。不管你是喜还是悲,我想对你说,我亲爱的表妹——  你在举目无亲的番禺,很快找到工作,工厂里有饭堂,还有住宿。吃在工厂里,住在工厂里,上班也在工厂,为你节省了不少时间,恭喜你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你要勤学苦练,尽快掌握技术,每天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在劳动法许可的范围内给老板认真干活,不失尊严也不失人格,这样才能停留久些,
期刊
从开始工作以来,厂庆、中秋、国庆,我也不管是不是有薪假期,反正放假就回家。我到外省读书的时候,一个学期回家一次,也没觉得很想家,但是08年天灾比往年要多:雪灾、洪水、台风,从年头开始就几乎没有停止过。我父母“弃工投农”已经十几年了,农民都是要看天吃饭的,我的父老乡亲们都不容易。今年家里房子开始破土动工以来,父母就没睡过一个好觉。那时雨水格外多,房子的地基前后就弄了一个月,当地基终于搞好,雨还每天在
期刊
现代社会,手机已成为一种大众工具,彩铃则是人们彰显个性的一种方式。只是,在成千上万的彩铃中,有一种彩铃请不要使用,因为它会给你和别人带来祸害。  老王的女儿小聪在北京上大学。  这天,老王的妻子给女儿打电话,刚拨通女儿的电话,她的脸色顿时煞白,拿电话的手禁不住抖了起来。站在旁边的老王一看情势不对,赶紧接过电话,话筒里传来一个低沉的男子的声音:“不要做声,不要报警,你的女儿现在已经在我手上。你们放心
期刊
王一江越来越恐惧了,猛地飞出了手中的匕首。李南辉大惊,赶忙躲闪。王一江趁机抽出了一把手枪,狞笑道:“老同学,你可别怪我!再见!”说着就要扣动扳机……    李南辉听杜小松这么一说,先是一愣,却也并不感到欢喜,虽然这正是他一开始与杜小松搭讪的目的,忍不住问道:“那后面呢?”  杜小松道:“后面是大水沟呀,水沟过去是山。我们在最高的第四层,后面一直到底什么也没有,光溜溜的,只有我们现在所在的四楼卫生间
期刊
一位十分崇拜李小龙的青年小伙子为了成为第二个李小龙,他放弃了学业、爱情,走上了模仿李小龙的艰苦道路。转眼十年的时光弹指而过,他模仿成功了,出名了,可此时他却又想做回自己,觉得活在别人的影子里很没意义。于是,他从头做起。功夫不负有心人,摆脱“李小龙”影子的他最终被香港一家影业公司看中,成为了该公司的签约演员和特技队的总教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李小龙”——肖皓天的心路历程。    一高中生要辍
期刊
我与你相识在那棵木棉花的窗前。那天,天气晴朗,微微有点凉爽的风迎面吹来。我站在窗前,欣赏着那棵高高在上的木棉花,心里藏满秘密,是那些让我幸福的秘密,不知不觉,我竟然笑起来。  “你在笑什么?”一个声音传来,我转过头,看见了你那张有着春天般微笑的脸。我一阵茫然,时间仿佛有那么一瞬间是停止的,然后,我清醒过来,摇摇头,笑着走开了。我能感觉到你那张笑脸跟随着我的背影一直走到黑暗的角落里。  后来,我和你
期刊
根据一则交友信息,我打电话过去,便结识了一个叫小倩的异性朋友,她自我介绍去年大学毕业,现在是一名中学教师。  几次电话过后,她约我见面。不知是出门在外孤单寂寞,还是异性相吸,或是我学生时代就很崇拜老师的缘故,对小倩的相约,我一口就答应了,甚至恨不得自己长出翅膀,立即飞到她身边。我们相距并不很远,她所在的城市,我也略知一二。  第二天,我转了几趟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她所在的地方。在车站里,迎接我的是
期刊
哥:  你还好吗?  每当提起这支沉重的笔,我的心就像被刀割一般,十分难过。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你就外出流浪,漂泊在钢筋水泥堆砌的都市寻找心中的梦想。初次外出打工的你很懂事,隔三差五往家里寄钱、来电。家里的负担减轻了不少,生活也改善了许多,左邻右舍都夸你是个好孩子,时常对父母投来羡慕的目光。父母虽然表面谦虚,但心里却是乐滋滋的,时常在我的耳边说:“你长大以后要像你哥一样,知道吗?”  这样的生活
期刊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十年前,在南方都市打拼的岁月里,我人生的方向盘在莞城转了一个弯,那时候我曾是一个“虚荣名利”的奴隶。  22岁那年,当我脱下戎装,退伍走上社会,满怀父老乡亲的叮咛进军莞城工业区的时候,我就想:将来我一定要衣锦还乡!来到东莞长安的一个村级治安分队,面对紧张和严肃,危险和艰辛,有些写作才华的我不想当英雄只想做一个文人。于是拿起笔勾勒自己“作家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