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钒GFC1权证行权过程中的相关争议问题的法律分析

来源 :金融经济·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x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2月12日,攀钢钢钒在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派发的8亿份认股权证正式在深交所挂牌,存续期为两年。在2007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首次行权后,还剩下6.14亿份认股权证,第二次行权时间则是2008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2008年6月前后攀钢钢钒公司(下简称钢钒公司)推出了资本重组的整体上市方案,即通过定向增发、吸收换股合并攀渝钛业、长城钢铁股份进行整体上市。为了获得流通股股东的通过,由第三方鞍钢集团提供现金自动选择权,即攀钢钢钒、攀渝钛业、长城钢铁三公司不愿意参与换股的流通股股东可以特定价格将所持股份出售给第三方(下简称第一次现金选择权)。其后受各种因素影响,市场景气度下降,股市大跌,钢铁市场前景暗淡,加剧了第三方的现金支付压力。为了减轻第三方的现金支付压力,第三方追加一次现金选择权,即三公司流通股在获得现金分红两年后仍可以以特定价格向第三方出售股份(下简称第二次现金选择权),其方案颇具吸引力。
  钢钒权证行权在即,但一系列优惠方案却对钢钒权证(GFC1,031002)持有人极为不利:先是钢钒公司在10月26日公告,如果第一次现金选择权的申报期间早于钢钒权证的行权期间,即11月28日前完成申报,则钢钒权证持有者未来会失去第一次现金选择权。市场人士分析,为减轻第三方现金支付压力,如果没有证监会相关监管函,第一次现金选择期间肯定会早于11月28日;紧接着又在11月4号公告,权证持有人通过行权获得的股份(下简称后续股份,持有者简称后续股东)亦不享有第二次现金选择权,这明显对后续股份采用了歧视性待遇标准,一时舆论哗然。不少投资者向证监会信访投诉;还有不少权证投资者直接向攀枝花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权证投资者的维权行为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报道。投资者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国家证监会关注,为此专门下发了《关于落实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会后有关事项的函》,要求相关利益方平稳过渡。钢钒GFC1的价格也出现了惊天逆转。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现金选择权业务指引》的规定,现金选择权申报的时间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上市公司应当在现金选择权实施前3个交易日内刊登现金选择权实施公告。但“攀钢系”直至11月20日都没有刊登现金选择权的实施公告,表明它的整合不可能在11月28日之前完成。而钢钒GFC1的已于11月28日开始行权,这就意味着权证持有人行权后将与原股东一样,获得了同等权利。最终攀钢钢钒公司与第三方鞍钢集团推出的两次现金选择权方案并无调整,钢钒GFF1权证的维权行动获得了全面成功。
  下面围绕对整个维权过程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一、钢钒公司10月18日的公告是否构成虚假陈述?
  
  10月18日攀钢钢钒公告第一条第5项称,2008年10月17日,攀钢钢钒的收盘价格为8.52 元,钢钒GFC1认股权证的行权价格为3.266元,因此钢钒CFC1认股权证的内在价值为6.347元。
  令人深感蹊跷的是,以下的公告内容对权证持有人越来越不利:先是在10月26日公告,排除了权证持有人行权后所持股份的第一次现金选择权;再在11月4日的公告内,虽然仍然公告 “钢钒GFC1”认股权证的内在价值为7.416元,但同时还追加了不能行权风险公告,并且明确排除了权证持有人通过行权所持股份的第二次现金选择权,并称GFC1的理论价值将面临着向下大幅调整。11月4日公告一方面为10月18日的公告作出掩饰,意即10月18日的公告内容不过是例行公告,同时又暴露了其真实目的。
  理论上讲,承诺给予两次现金权是第三方鞍钢集团的行为,钢钒公司似乎不能左右第三方行为,钢钒公司只能根据第三方的意愿做出公告,似乎无懈可击。但须注意的是钢钒公司10月18日的公告已经对投资者发生了误导作用,该公告进行价值评估时已经暗示权证持有者享有现金选择权,并没有对其不享有现金选择权的风险进行提示,不少投资者已经对之产生合理信赖,才买入或继续持有权证的。
  笔者认为,鋼钒公司上述10月18日的公告已经构成虚假陈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规定: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是指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证券法律规定,在证券发行或者交易过程中,对重大事件作出违背事实真相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在披露信息时发生重大遗漏、不正当披露信息的行为。不管主观方面是故意还是过失,钢钒公司的上述公告属于一种信息不正当披露行为,且对投资者具有明显的误导作用,据相关报道不少投资者因此遭受了巨额损失。
  投资者可以以此司法解释作为法律根据,向钢钒公司主张权利。但该解释第六条又明确规定,主张权利须以行政主管机关行政处罚决定或人民法院刑事裁判文书为根据。投资者如果认为自己遭受了损失须主张权利,可通过一定途径向主管行政机关进行申诉或者控告,要求证券管理机构钢钒公司的虚假陈述行为作出认定。
  在10月28日后,钢钒GFC1价格出现了急剧下跌。由此,还有不少投资者还认为钢钒公司存在泄露内幕信息或者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这均可向主管机关投诉,要求立案处理,最终这都需要行政主管机关来作出认定。
  
  二、权证持有人能否起诉第三方鞍钢集团?
  
  根据相关公告内容,如果权证持有人不能在第一次现金选择权行使之前通过行权认购攀钢钢钒股份,则不仅不享有第一次现金选择权,也不享有第二次现金选择权。鞍钢集团作为第三方,对原股份与通过持有CFC1权证行权获得股份的后续股份权利进行了人为分割,采取了区别待遇的歧视性标准,这明显违背了同股同权的基本原理,也违背了民事法律的公平原则。
  钢钒公司及第三方鞍钢集团之所以做出如此区分,其目的非常明显:其一,是为了减轻第三人鞍钢集团的现金支付压力,在股市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相信攀钢钢钒的后续股东会选择行使现金选择权,这无疑给第三方的现金支付压力更为沉重;其二,是为了确保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东不低于10%,不至于失去上市地位。
  现在回头考虑这一现金选择权方案,对第一次现金选择权,为了维护第三方及公司利益,不至于现金支付压力过大,可以通过11月28日即权证行权以前让原有股东行使现金选择权,这是第三方与公司原股东之间的协议,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权证持有者只是“准股东”,对此权证持有人似乎无缘置喙,这是相关利益一致方对法律的合理规避,不牵涉后续股份的利益;但从公平的角度看,对第二次现金选择权后续股东应该享有,这不仅能够让合并后攀钢钢钒公司不失去上市地位,还能够保护权证持有人的利益。如果当时明确公告给予权证持有人行权后可享有第二次现金选择权的机会,则不仅不会引发争议,还可有效推进重组工作。但遗憾的是攀钢钢钒公司与第三方错过了这一时机。
  两次现金选择权都是第三方鞍钢集团与公司原股东之间达成的,等于是第三方通过单方承诺的方式,与钢钒公司的原股东缔结了新的合同。第三方也只对公司原公司股东做出第一次现金选择承诺,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公司流通股东对重组方案投票;第二次现金选择权是为了减轻现金支付压力,吸引钢钒公司原股东继续持有股份。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合同的效力只发生在第三方与公司原股东之间。由于本合同是单务合同,理论上讲钢钒公司也无权要求第三方对后续股东做出承诺;权证持有人只能向钢钒公司主张权利,却不能向第三方鞍钢集团主张权利。权证持有人同第三方没有合同关系,也不能向其主张权利。
  解铃还需系铃人,权证持有人只能向钢钒公司主张权利。
  
  三、钢钒公司的重组行为是否违约?
  
  钢钒权证的持有者与钢钒公司两者具有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持有者在一级市场认购GFC1权证或通过二级市场买入权证,两者之间缔结了一个民事合同。合同的标的物是钢钒股份,合同订立时权证持有人对所要购买的股份是特定的,钢钒股份的总股本、净资产是确定的、具体的,权证持有者对所要认购的股份有明确的预期。由于公司资产重组,公司通过定向增发与换股方式重组,权证持有者在2008年11月28日后认购的股份与其在合同订立权证持有人心理預期的股份其内涵已经不一致,合同的标的物将发生了变化。《合同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的内容。在未经权证持有人表决的情况下,新钢钒公司单方变更合同标的物的内容应该属于一种违约行为。公司由于重组,权证持有人实际上已经不能获得合同订立时可期待的标的物,如果最终重组成功,权证持有人所购买的股份已经是名实不符。
  当然攀钢钢钒公司作为公众上市不可能与每个权证持有人签订补充合同来变更合同内容,但遗憾的是在2008年5月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并没有考虑到权证持有人的利益,也没有让权证持有人行使投票权。其实公司可以通过债权申报及做出履行承诺的方式解决这一法律问题。权证持有者享有的是对公司的债权,公司的资产变动可能会导致公司履行能力的变化,公司应该通过追加担保或其它承诺方式解决这一潜在的法律矛盾。但公司2008年7月由于资产重组做出的的债权人公告中只牵涉到钢钒债1,但对GFC1持有者所享有的债权却未能做出相关履行表示。可以说攀钢钢钒公司是对“债权”这一概念的理解发生了错误,把债务简单理解为金钱债务,其实债务还包括履行特定法律行为,保证权证持有人以约定价格认购公司股份也是一种债务。权证持有人同样享有对公司的债权,只不过这种债权行使时需要支付行权对价。《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四条对公司合并过程中的债权保障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也是钢钒公司应该履行的法定义务。
  由于钢钒公司并没有履行上述规定,其资产重组过程在程序上有一定的瑕疵。钢钒公司应该通过债权申报的方式,召开债权人会议,对此做出相应担保,征得债权人同意后再推进重组。钢钒公司没有遵守上述规定,违背了公司的法定义务,构成一种民事违约。公司法虽然没有对违反上述规定的法律后果做出规定,但权证持有人可依此规定向钢钒公司主张违约责任。
  当然本次资产重组得到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证监会的有条件通过,但这并不能作为新钢钒公司变更合同标的理由,主管部门的同意不属于免责事由,主管部门同意也不意味着权证持有人利益不需要保护,其效力范围只牵涉到行政管理领域,并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
  如果不赋予后续股东现金选择权,第三方鞍钢集团的行为有悖公平原则及同股同权的法理,在道义上难辞其咎;攀钢钢钒在重组过程中没有召开权证持有人参加的债权人会议,有法律程序上的瑕疵之处,权证持有人与钢钒公司的争议一旦进入诉讼程序,可能会影响整个重组进程。攀钢钢钒公司与第三方鞍钢集团本可以通过明确赋予后续股东第二次现金选择权的方式,妥善解决这一争议,达到多赢的效果,但现在时机已经过去。
  这次投资者维权行动取得全面胜利,可以说是证监会的监管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方面了国家证监会对维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视,但另外还提醒广大投资者自觉进行维权行动不仅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维护,还有利于证券市场法治化进程的推进。权证持有人维权行动已经最终尘埃落定,但回想这一过程各方都有不少经验值得汲取。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法学院 广东环球经纬律师事务所)
其他文献
一、娄底市农村金融需求呈现新特点    娄底市地处湘中,多山地丘陵,面积81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2公顷,人口412万,其中乡村人口273万,占66%。2005年中央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以来,娄底市农村经济发展步入了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日益多元化,农业生产逐步由劳动投入型向资金投入型转变。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多层次、长期性、大额化的新特点。  (一)从贷款用途看:小额信贷需求
期刊
C公司是国有企业,通过改制由原来的国有企业转制成国有控股公司,通过一系列的改制、重组和创新,竞争能力日益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改善。薪酬结构由原来的岗位技能工资改革成了基于岗位的薪酬,对中级管理人员实行了绩效考核。但是由于公司受体制、环境、理念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在认识和具体举措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改革之路任重道远。若想达到预期的效果,C公司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有重点、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人力资源管理
期刊
摘要:本文引入2007年新华远东对中国上市公司资信评级结果作为研究样本,并且依据其评级方法引入2007年证监会发出处罚公告的上市公司作为违约部分的拓展样本,采用KMV模型对这些样本公司的违约距离进行度量。结果显示:KMV模型能够很好的区分新华远东资信评级体系中信用等级平均水平以上、平均水平以下、违约级的样本公司,并据此划分出了违约距离等级区间。这对投资者提前识别上市公司潜在的信用风险以及正确度量信
期刊
一、人民币外升内贬及负利率的基本情况    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汇改之前的1:8.28快速上升到2008年6月末的1:6.85,升幅高达20.9%。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也在同步升值,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从汇改时的89.2升至2008年6月的102.28,升幅约为14.7%。    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国内物价也不断攀升。月度同比的通胀率从2006年3月的0.8%逐渐  
期刊
摘要:金融危机导致了实体经济的下滑,县域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本文以安徽省明光市的情况为例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县域经济、金融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国家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县域经济;影响;建议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金融系统虽然没有受到严重冲击,但金融危机导致的实体经济
期刊
一、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阐释    (一)制度变迁的运行机制  制度变迁是指一个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是一个在潜在利益刺激下打破现有制度均衡,以实现这种利益,并趋向新的更高级的制度均衡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收益更高的制度对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制度变迁遵循“成本—收益”原则。制度变迁运行机制包括制度变迁的主体(包括个人、组织或国家)、源泉及效率等因素。其中:(1)有效组织是制度变迁
期刊
摘要:近几年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产业集群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产业发展不规范、高耗能、环境破坏严重、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产业集群急需得到升级。本文认为行业协会将是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关键主体,本文将以邵东行业协会的案例来探析行业协会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作用。  关键词: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升级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集群已经过二十多年的
期刊
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交易活动在内的各类金融要素资源在一定空间区域内的聚集形成金融集聚。金融集聚对于金融集聚区及其临近区域甚至更广的宏观经济区域产生重要的经济影响。区域金融集聚竞争的目标是使本区域具有更强的金融集聚能力或金融集聚竞争力,通过这一目标的实现使本区域发展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提高本区域的金融配置能力,提升本区域的产业结构。同时,区域间金融集聚竞争能够提高竞争区域间金融运行环境供给
期刊
摘要:本文从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更难及国家鼓励融资创新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首次试点的6家中小企业短期融资案例,对本次试点中发行中凸显出来问题进行客观分析,进而得出几点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融资案例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局资料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这也是自02年以来首次增长率低于10%。分季度看,一季
期刊
摘要:日本泡沫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断膨胀的投资所驱动的。随着总要素生产率(TFP)不断下降,投资的不断增长造成了过度投资。在这次经济景气期内消费却不断下滑,主要是因为家庭收入不断减少。过度投资的出现,使得日本资本存量大大高于黄金法则所要求的资本存量,出现资本积累和动态无效率。这种投资驱动型经济繁荣并不能持续太久。日本经济要走出衰退,达到动态有效,就应当通过各种手段扩大现阶段消费,使日本经济转型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