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洞峡记

来源 :旅游研究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洞峡位于桂东北资源县车田苗乡境内,猫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西北侧,距“中国最佳漂流胜地”五排河漂流码头仅一华里,属于五排河流域旅游新发掘的膝列景点。
  龙洞峡在开发前,因为险峻,人们是难得深入到这里。而今,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龙洞峡渐渐为世人所知,尤其是前些年被列为“中国旅游城市定向越野赛”溯溪线路,嗅觉灵敏的驴友和探险爱好者便不时慕名而来。
  一直想前往龙洞峡,是听说那里有“九潭两瀑一彩溪,半边铜镜落七沟”的原生态景致。去年初秋,我有幸陪同凤凰的朋友前往,才真正领会了龙洞峡的幽美神貌。那回,正值珍珠果红熟的季节,我们乘车至车田苗族乡石山底村,满目都是红艳艳的硕果,晶莹剔透。农户们正在田地里忙着采果,见了我们,纷纷捧出果实,招呼我们尝鲜,这是大山里苗家惯有的淳朴和热情。我随便问一个老农的收成,他却显得很茫然,说销路艰难,价格也不足往年的三成,即使丰产却无丰收的喜悦。
  游龙洞峡是无需导游的,其实,没有导游,也有好处,就不必跟着导游的屁股跑,也不必随着导游的嘴巴,去机械地辨认本有的风景,我们全可凭自己的眼睛和感悟,来认识眼前的龙洞峡。进入景区,新搭的寨门也没遇着收费人员,就更显得无拘无束了。我引着朋友们经过村寨几座木楼农宅,往右是一座别致的平板木桥,开始朔溪而上。原先地势还算平坦,周围都是叫人垂涎欲滴的珍珠果园,偶有几丘黄绿相间的稻田,待看不到身后的村庄,山势渐渐地挺拔高大,路也显得曲窄。这里的山林,除了松杉木,竹多,南方灌木也很多,即使已经到了秋天,溪流两岸的灌木丛却少有落叶,野兰还散发着芬香,溪边漫铺的青草依然嫩绿柔软。
  我们不时要跳过溪中的脚踏石,鞋就纷纷弄湿了,于是很多人脱下鞋袜,有的就直接赤足踩着溪水前行。水不深,多在膝盖以下。但这里的水却很绿,像翡翠碧玉般。水流很缓很细柔,如少女的温顺秀发,显得怡然恬静。溪岸的墨石和虫眼石嶙峋峭骨,千奇百怪。溪流中的小石子则多为腊石、卵石和金纹石,浸泡在清澈的水中,闪烁着彩玉般的各种光泽,粒粒可数。时有三五成群的麻花鸭游过来,追踪石缝间的小鱼虾,情趣可爱。
  攀过一座巨石奠基的木桥就是龙洞峡谷,峡谷内的道路起先沿山脚而绕,或以鹅卵石铺成,或以方石砌成。当走进两岸陡峭的山中,大多路段却傍山而凿,有的是石级险道,有的是栈道石门,很多处只能容一人通过。道路旁古树参天,虬枝悬垂,枝叶遮天蔽日,横亘在路旁的枯木布满苔藓蕨丛。此时的潺潺的溪流声,渐渐提升为哗哗的瀑布交响乐。瀑布自隐蔽的石崖间飞落,叠泉积潭,潭深却不过人头,极适宜戏水游泳。几个同伴争先恐后地跃入水中,却被沁凉的溪潭水冷的直吐白气。
  游龙洞峡有个好处,若是渴了,捧口溪水喝绝对甘甜无比。若是乏了,随时可停下歇息,用不着担心被阳光晒着或无处就坐,溪上堆满了硕大的卵石。行至中途,稍作休息。我偶然发现前面的石崖间长出一株硕大的天南星,宽阔的叶面蹲着两只翠绿的树蛙,一大一小,紧紧地挨在一起,想必就是母子吧。树蛙们鼓着圆眼睛望着我们,一种莫名的神态。我甚为欣喜,便借游伴的相机,悄悄接近,树蛙们并不惊慌害怕。不到一米的距离,我测光调焦,轻轻按下快门,不料竟启动了闪光灯。树蛙许是受到耀眼灯光的惊吓,眨眼就飞离叶面,窜进一旁的溪潭,再也寻不着。我翻看相机中的照片,竟然没有拍摄到树蛙的身影,只有因晃动而模糊的天南星叶片,叶上那几滴透亮的水珠却拍的异常清晰,这是树蛙从溪潭中带来的,也是树蛙们逃离后留给我的纪念吧。
  龙洞峡的瀑布和溪潭并不是大气磅礴,却小巧精致,清新自然,一处挨一处,让人目不暇接。再往上走,还有一处巨石围堰的碧潭,叫牛桠潭,形似套在牛背上拖梨的牛桠,却是峡谷内最奇巧的景致了。站在铁链拴住的悬空桥上往下观望龙洞潭,只见四周峭壁刀削,古藤垂挂,墨绿的潭水不停地旋转,雾气笼蒸。就是耳旁哗然的瀑布声,也不觉得了,心境猛然深沉宁静起来,脱凡超俗之感油然而生。牛桠潭的水自石壁而下,形成一匹秀美的瀑布,下边就是龙洞潭,也叫霸水潭,应当是囊括霸占山沟里所有溪水的缘故吧。
  至于龙洞潭的来历,是与石山底村相关的。传说数百年前,有一担货郎从湖南来到这里,忽然地动山摇,祥光闪现,一条蛟龙自溪潭中窜出。担货郎认为此为藏龙祥地,便顺着蛟龙走过的路线沿河而下,来到现在的石山底安家落户,好在每当旱年,蛟龙便飞腾上天,行云布雨,解去百姓苦难。据说龙洞潭由几处山石间的暗河汇涌而成,水深十余米,潭内隐有深洞,蛟龙就潜在潭中洞穴。这里长年水雾飘渺,时刻都有彩虹显现。同行中有个年岁最小的女孩,叫斓琪,异常的欢快,见到如此多的绚丽虹彩,便眉飞色舞,尖叫不已。
  我站在桥上观望良久,想辩出潭中是否真的有洞穴,那蛟龙又是如何腾跃出来的呢?可能我天资痴钝,仍察觉不出什么端倪,只觉得潭水顺势而下,蜿蜒着向北而去,若将这汪潭水视作龙头,整个溪流倒如一条游弋在山谷中的巨龙。龙洞潭上是天生桥,再往上走,越加陡峭险峻,似乎没有道路了,是尚未开发的徒步探险区。因为时间已晚,我们又饥肠辘辘,只得放弃继续攀爬,便沿溪而下。一路上,大家正相约下回定要走完龙洞峡的全程,却不觉远远的,就闻到村寨的农家餐馆里飘出的烤羊香味,于是返程的脚步越发轻快起来。
  此刻,不由得想起诗人昌歌先生写的一首七律,这也是我最早读到吟颂龙洞峡的诗了:
  徒步仙游龙洞峡,满眼风光竞奇葩。
  溪流婉转逐白练,步道崎岖附天涯。
  牛阿潭里追鱼影,老鹰崖上抚雏鸦。
  回身已闻肉香味,举觞痛饮醉农家。
其他文献
刘运泽,中央新影集团中视华天旅游发展部主任、高级摄影师、中国图库签约摄影师、玉树旅游局首席摄影师、蜂鸟网新锐摄影师、全景图片签约摄影师,中国国家地理精英典藏奖获得者、百名达人走进玉树摄影大赛银奖获得者,飞猪旅行达人、搜狐旅游金牌作者,途牛大玩家,驴妈妈旅行家,乐途专栏作家,凤凰网VIP博主。作品散见于新华社、中新网、环球网、《中国旅游报》等。  竹林觅路雨微弹,磬音悠远莲花禅。  风如香馥沁人心,
期刊
【摘要】桂林世界旅游城的规划与建设给万福休闲度假区的布局与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作为新老城区的时空连接点与桂林历史文化发源地的万福休闲度假区,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先行试点区域,万福休闲度假区的发展模式与建设布局是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做大做强做优桂林世界旅游城旅游产业的重要举措,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示范场所。  【关键词】桂林世界旅游城;万福休闲度假区;休闲旅游;发展布
期刊
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以乡村旅游闻名全国的袁家村,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贫穷乡村的奇迹,可谓是乡村旅游和小镇建设的标兵。具有自然、历史、民俗资源优势条件的小镇那么多,为什么是袁家村取得如此成就?在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开展的当下,袁家村的模式又对特色小镇建设有什么样的指导、借鉴意义?袁家村模式能否持续发展?袁家村如何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引领创新发展的潮头?带着这些困惑,让我们跟着方塘智库区域战略研
期刊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资源配置功能,现阶段仍然主要由各级政府承担。要真正形成成熟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承担资源配置的功能,显然有一个较长时期的转型过程。在这个转型期内,各级政府承担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从原来的何为市场,何为资源的初级概念开始,发展到如今对市场性质、特征、资源的分类、作用以及“摸着石头过河”过程积累的资源配置方法,充分说明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驾驭
期刊
一、自我介绍的表达技巧  自我介绍是导游员与旅游团领队、全体游客初次见面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程序,也是导游员推销自我形象和价值的良好时机。游客第一眼看到你,就已获取了你的着装、表情、姿态等信息。但这个“第一印象”还有待于迅速充实、加深,才能作出对你较全面的首次评价。此时游客最感兴趣的信息,是你的素质与能力。这种信息要靠自我介绍来传递。游客对你陌生感的消除,信任感的建立,要靠你的自我介绍来完成。掌握
期刊
【摘要】在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工作中,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必须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紧密融合、共同繁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21世纪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必将使桂林城市的发展登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要更多关注文化与旅游结合的短板,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加大推进各个领域的综合改革,创新业态,培育新的产业空间和消费能力
期刊
武隆石桥乡,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行走在石桥乡,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只有来体会过了,才能感受到其真正的魅力。  摄影师:王俊杰  拍摄地址:武隆区石桥乡  使用器材:佳能1DX + 佳能EF 16-35mm f/2.8L(鏡头)  拍摄构图:中低机位  光线运用:顺光  拍摄技巧:照片拍摄当天为阴天,光比相对小,采用长曝光虚化前景流水。  后期处理:对照片进行对比度处理,提高暗部细节,减弱高光溢
期刊
登上岩崖山巅,沉醉梦幻之中。那惊奇雾浪,气勢如云潮。
期刊
莱莱,茶叶爱好者,无锡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新浪人气博主,喜欢将自己拍摄的反映宜兴地方文化特色和历史遗迹的人文图片发表在博客上。  南中国的土地上,草长莺飞的季节,最初是金色的,这是阳光的色彩,油菜花的色彩。当金色还没有完全褪去,绿色的帷幕便拉开了,茶,成为春天的主角——所有有茶树的山谷平原都会徐徐展开这样的美丽画面——远山如黛,茶陵苍翠,大批采茶女仿佛云之君兮纷纷而来,落在茶坎间,她们一律腰系竹箩,
期刊
【一、茶之赏】  茶叶的品鉴是一个完整体验,赏茶色、看茶形、闻茶香、观汤色、品茶味,而不同的茶更有不同的鉴赏标准。  【二、茶之艺】  要点:『看茶泡茶』,前提必须要有好水。或上投、或中投、或下投,水温一般在85—100度之间,炒青类绿茶、乌龙茶、红茶可略高,烘青类绿茶可略低。器具或玻璃杯、或瓷盖碗、或紫砂壶。  【三、茶之藏】  古人云:『茶性易染』,因此,其存放必须做到干燥、密封、避光。通常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