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上的历史

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始本期的博物馆寻踪之前,有个小问题考考同学,你知道“学富五车”的意思吗?你可能会说:“这还不简单,就是一个人有很多书,装了满满五车呢。形容人学问渊博。”慢着慢着,你脑海里的五车书,是不是我们现在所看的纸质书?如果是的话,那你可就错了,这车里装的可都是竹木简牍。这也和本期的主题相关,今天,我们一起去长沙简牍博物馆看看吧!
  简牍 “大本营”
  从上古结绳记事,再到甲骨、金鼎、竹木、绢帛,以及纸张,人类利用不同的载体记录文字,传承文明。其中,殷商至魏晋的千余年间,竹木简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位于湖南长沙白沙路92号的长沙简牍博物馆,就像是一座简牍家族的“大本营”,不仅收藏、保护、整理、研究各类简牍,也给世人提供了仔细欣赏它们的好机会。


  长沙是中国出土简牍数量最多的城市。1996年,长沙的一处工地中出土了14万多枚三国时期的孙吴简牍,超过此前中国历年出土简牍数量的总和。由于三国时期史料匮乏,这批吴简被认为是一项“世纪考古大发现”。2003年,长沙又出土了1万多枚西汉时期简牍,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一睹汉武帝时期的西汉盛世风云。为了让这些珍贵文物充分发挥文化功能,长沙简牍博物馆应运而生。
  从外观来看,这座专业性博物馆借鉴了魏晋时期流行的高台建筑风格,又融入了中国现代园林建筑风格,黑白外墙和天井型内庭颇具特色。馆内除了数量众多的简牍,还有青铜、漆木、书画、金银等其他藏品约3500件。
  三国吴简
  进馆探宝之前,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主角——简牍。在纸张未发明之前,典籍、文书主要写在竹、木质地的简条上,再用丝线捆扎联结,便于阅读和保存。简和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宽度上,简细长,牍则更宽,能书写更多的内容,制作材料竹木都可以,但一般简多为竹,牍多为木。
  位于博物馆一楼的基本陈列,包括了“三国吴简”“中国简牍”“世界文字载体”“中国简牍书法”四个部分。在陈列中占据重要分量的当属“三国吴简”了,这批简牍主要是三国孙吴嘉禾元年至六年间长沙郡的部分档案。内容多种多样,有券书(契约、文书)、司法文书、名刺(名片)和官刺、帐簿等,涉及赋税、司法、户籍、军事地理、纪年等方方面面。


  看着简牍上的文字,我们知道了当时的人们赋税主要征收钱、布、米、豆等;长沙饲养了很多耕牛;铁锹和水耙也广泛使用……小小的简牍,带我们领略了古人的生活百态。
  竹木上的书法
  和官方规整谨严的铭刻体相比,简牍书法,大部分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用毛笔和墨书写,字写错了就用刀子刮掉后再写,率性急就,不拘一格,是文字与社会生活联系最紧密频繁、最普遍广泛的书写形式。而两汉、三国又是新旧书体交替的时期,因此,简牍上的字体也很容易受时代潮流影响,呈现出多样书体、多种书风的生机勃勃的面貌。
  接下来,我们从长沙简牍博物馆中选取一些有特色的简牍,请你欣赏小小竹木上的书法吧!
  先来看看这个《黄朝再拜》简,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弟子黄朝再拜 问起居 长沙益阳 字元宝”。看起来像是为了拜见别人而写的自我介绍,确实,这是一种类似今天的名片的名刺简。那时候,官员们在竹简上详细写下自己的姓名、爵位、籍贯等内容,在重大场合互相投递,以便结交、问候之用,后来民间士人之间也逐渐流行。
  这枚竹简一行十六个字,属于隶书体,但字里行间又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与正规隶书稍有区别。纵观全简,行文结构翻飞对称,结字平正规矩、波挑分明,充分体现了三国时期孙吴“士”层阶级人们的书法与审美水平。


  这个木质签牌相当于标签,一般系在简册外面,两侧的契口是用于系绳的。上面写着“兵曹徒作部工师及妻子本事”,说明简册里记录了工匠及其家人的姓名、年龄和处所等情况。
  这个木楬(jié)由杉木薄板制成,上面用墨书写隶书四行,共计十八个字。它是当时西汉皇帝赐予长沙国王后的随葬品衣衾(qīn)的清单。
  简牍的出现,使人类告别了甲骨金铭上的刀耕石刻,步入了文明的新时期。小小竹木上,凝结着中国古人的智慧和悠久的历史。如果你有机会去长沙,一定要和简牍来一场历史的对话哟!
其他文献
清朝名臣林则徐,是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他虎门销烟的故事家喻户晓。
期刊
济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山东省会,南枕泰山,北依黄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地缘文化源远流长。济南不仅兼具前面介绍过的临沂的厚重、曲阜的渊博、泰山的高伟,更以面目独具的城市名片著称于世。 济南有几多:泉多,名士多,散布在湖光山色间的名人书法碑刻亦多。我大概前后五次到访济南,多数来去匆匆。印象最深的唯一从容的一次,大约是十多年前一个初冬的下午,冒着温润的小雪,吟着关于济南的古今美文名句,
期刊
①金文的“辨”字,左右部件都是“辛”,“辛”的字形好像装在木柄上端的刺刀 ,表示有罪之人。所以“辨”字中的两个“辛”,就表示涉及案件的双方,即原告与被告。中间的“人”指法官,表示升堂后原告、被告分立两侧,法官坐在中堂,听取双方的陈述,根据事实作出判断。  ②篆文“辨”承续了金文字形,但却误将中间的“人”写成弯柄形的“刀”。 所以《说文解字》中这样注解:“辨,判也。从刀辡(biàn)声。”  ③④隶
期刊
我们都还记得这样的情景:小时候没有空调,夏夜就躺在室外竹床上纳凉,数夜空里的星星,奶奶摇着扇子说着久远的故事。扇子是中国人喜欢的东西,在酷暑之时,一扇在手,取风纳凉,因此扇子被称为“摇风、凉风”,在古代又有“凉友”的美称。“文不离扇,武不离刀。”文人士大夫喜欢持扇指点江山,谈古论今,更添几分儒雅气息,诸葛亮、周瑜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形象深入人心。  扇子大体起源于商代,最初的扇子是
期刊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使开发安全高效、清洁可再生的电化学储能系统(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成为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设计和制备高比容量和长循环寿命的电极材料新体系尤为关键。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Framework,简称MOF)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稳定性、结构多样、孔道可调、富含金属离子和含碳有机配体等优点的三维多孔材料。尽管大多数未经修饰的MOF导电性比较差,但MOF具有可调的组成及拓扑结构,并且通常包含刚柔结合的框架,可以通过结构优化来提高其电导率。近年来,MOF被认为是
①篆文“瓦”字,像两片一凹一凸相互勾连的泥片。古人在瓦窑烧制拱形泥片,遮盖屋顶时,将泥片一列凹、一列拱反向安装,于是每两列凹瓦之间就都有一列拱瓦加以扣盖,最终连成严整的瓦顶,下雨时,雨水被瓦顶遮挡,且通过凹列的瓦沟流向屋檐。  ②人们常说“秦砖汉瓦”,汉代是“瓦”的工艺鼎盛时期,隶书的“瓦”字似乎也比篆文的“瓦”字精致了许多。  ③④楷书“瓦”字,一笔直,一笔弯,笔画清晰、有力。  陶瓦大约是在公
期刊
期刊
期刊
同学此作,看得出学习颜真卿楷书,且有一定功力,趣味在《多宝塔碑》《颜勤礼碑》之间。章法和谐,气息流畅,用笔轻松自然。落款用的行书,一幅作品,两种书体。在学习中知道涉猎不同书体,汲取营养,甚好。  不足之处:单字从结构的合理,用笔的到位来说,还不够精准。整体章法上,款字可稍上提一些,补一点“录”字上的空白。在用字上,“夸”应作繁体“誇”,“只”应作“衹”。由于现今通用的简化字与古人所用的字有不少区别
期刊
夏季,冬天住在哪里  〔苏联〕瓦采吉斯  夏季,冬天就钻进了衣橱,  爬上了衣架。  皮帽、绒衫,卫生衣,  还有手套和它们在一起。  夏季,冬天就躲进了贮藏室,  那里,它和滑冰鞋,  雪橇、滑雪板,  安静地睡在一堆。  夏季,它住进冷饮店,  和它作伴的有冰糕,  还有巧克力冰淇淋。  等到雪花又飞,  冬天抖抖身子,  从衣橱里走出来,  于是夏天躲进贮藏室。  夏季会不会躲在冷饮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