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新思路:帮老年人刷“存在感”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r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老年人无论走哪条路养老,老人的情感需求都不能缺位。现在社会上有人提出一种新型养老思路:子女给老人找事儿做,帮老人刷“存在感”,而老人也会因此心情愉悦,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当下老年人无论走哪条路养老,老人的情感需求都不能缺位。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是需求,也是养老目标。子女尊老爱幼,认为让老人休养生息,就是养着老人。其实不然,时时处处善待老人,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不会累着他们,反而能帮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现在社会上有人提出一种新型养老思路:子女给老人找事儿做,帮老人刷“存在感”,而老人也会因此心情愉悦,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別让老人失去“存在感”
  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有一集,讲述了金正焕的妈妈在家庭中需要的“存在感”。她有事离家数日,离开前严肃地给丈夫和两个儿子上了一堂“生存”教学课。但妈妈离开两天后,家里就一片狼藉。突然他们得知妈妈要提早回家,迅速将家里收拾整齐。但当妈妈进家门时,见到家里一切恢复如初,脸上的表情却很复杂。金正焕疑惑,为何妈妈看到一切整洁却不开心。小伙伴东龙说:“因为你妈妈不在家,你们却过得很好。”
  可见,刷“存在感”对老人有着重要意义。在每一次注视、每一个拥抱、每一次安慰中,老人能获取“被需要”的资本,这也是老人这个身份得天独厚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小时候,子女是拖油瓶式的麻烦,父母无所不知,循循善诱,子女在一次次心安理得的享受中长大了。可后来,父母渐渐成了一种万般体谅式的“麻烦”,也总是把子女的“被需要”拿捏得恰如其分,不敢过多打扰子女的工作和生活。随着生活压力、工作烦恼不断压在子女身上,子女变得懒于向老人说明自己的生活境况。甚至老人追问后,子女会嫌啰唆,埋怨他们。
  因此,子女要恭敬对待老人,让他们在家中有“存在感”。一名教授每天吃完饭都会给母亲安排洗碗的活儿,这并非不孝,而是特意安排。因为母亲即使老了,在她眼里,儿子也永远需要她的帮忙。
  当然,这种方式并不代表“习以为常的啃老”,而是别把老人当成没有自理能力的人包办一切。在孝敬老人时,不但要满足物质需求,心理需求也要了解。
  家庭事务让老人常露面作主
   一直以来,尊老都是中国传统美德,保护、孝敬、让座、享福、不让老人做家务,这些初心都是好的,但容易矫枉过正。很多人认为公共场合要给老人让座,但也应该咨询老人意见。部分老人上公交车需要的并非是让座,而是尊重。他们感觉自己强壮,可以站着,不必被区别对待。而过度保护的养老方式,可能会加速老人的衰老。绝大多数老人生活能够自理,他们欠缺的是和年龄对抗的自由。
  因此,当老人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向子女讨教时,年轻人不要不耐烦。家中大小事情,子女请老人一起坐下来商量决定。时时处处想老人所想,让老人常露面作主,在无形中感受自身的存在价值。
  日本有一种养老护理理念是自立支援,让老人能做事尽量自己做。如果做不到,护理员会提供支持和帮助。对老人来说,有作为才会有快乐。老人有自由意愿,有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才能获得在家庭乃至社会中的“存在感”。
  老人不要给自己设限,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90岁的袁隆平、84岁的钟南山,即使到了养老的年龄,依然在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奋斗。其实人真正老去,不是因为年纪大了,而是心态变老。因此,不要用年龄定义自身,无论活到什么年纪,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不给自己设限,才能活得精彩。
  养老专家提醒老年朋友,首先,不要活成子女的附属品。父母和子女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不应被捆绑在一起。凡事不必围着子女转,否则不仅活得不舒心,还可能惹子女嫌弃。为子女操劳一辈子,老人也该拥有自己的人生;其次,老人晚年要想幸福,离不开明事理的头脑。身体力行,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比如,和志趣相投的老友们一起开启抱团养老的生活,旅行养老环游世界……都能让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有些老人喜欢新潮事物,可以多向年轻人请教。要有挑战不服老的精神,不要束缚自己的手脚。趁着有大把的休闲时间,多参加游泳、钢琴、书画、唱歌等方面的活动,让生活更有意义。
  拼微信步数、学年轻人减肥、身材皮肤谁更年轻、社团里谁是领舞的老人……这些都能让老人找回曾经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如此,老人自身会更有归属感,更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生活也会更快乐自在。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时光易逝,爱经不起拖延。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反求诸己,请老人坐上座,关注老人的情感需求,让身边的老人,让未来的自己,都能获得一份“存在感”。
  (《北京青年报》2020.12.15 王珉/文)
其他文献
近日闭幕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2021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以稳为主。保持宏观政策的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这些表述体现出未来一年中国的宏观政策走向,将不仅仅关注短期经济波动和逆周期调节,而是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努力实现稳定增长和防范风险的长期均衡。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复苏的每一步都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稳步复苏本身就
期刊
2021年将会怎样?展望明年每个人都战战兢兢。专家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会出现四种前景:第一种情况:世界经济仍处于萧条区间;第二种情况:发生奇迹;第三种情况:世界将重复2020年的情形;第四种情况:冒出恐怖的“黑天鹅”。  《俄罗斯报》网站于2020年12月7日刊载题为《2021年将会怎样:四种情况》的文章。该文章预测了2021年全球经济会出现四种前景,引发广泛关注。2021年会怎样?展望这一年
期刊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透露:“我国目前已有5个新冠病毒疫苗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数量位于全球前列。疫苗研发已经进入冲刺阶段,我们处于全球第一方阵,但不为第一而抢跑。”    郑忠伟表示,评价一个疫苗需要多项综合指标,其中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是最重要的。“我們正在做大规模生产准备。”   据了解,目前,5条技术路线共15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相关方面
期刊
自杀已成为美国军人生命的“第二号杀手”。据五角大楼的调查,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军自杀人数不断创历史新高,且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为何有越来越多的美军将枪口对准了自己?  2020年12月4日,据美国媒体报道,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拉格堡基地今年已有30多名士兵死亡,其中一半死于自杀。这已经不是美国媒体今年首次披露美军自杀问题。   自杀远超吸毒、酗酒、滥用药物和他杀,已成为美国军人生命的“
期刊
民进党当局和一些政客,只问立场,不问是非;只看颜色,不看事实。只要是跟大陆有关的事务,都政治化、污名化,拼命煽动“仇中”“反中”情绪。他们在怕什么呢?他们怕的是两岸同胞走近、走亲,怕的是台湾民众了解到大陆的真实情况,更怕他们苦心经营的谎言被戳穿。  12月16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就台湾“陆委会”妄称大陆依赖“自台进口”、解放军在台海地区组织实战化演练、民进党当局下架大陆抗疫儿童绘本等热点
期刊
“空姐,能开下窗户吗?我妈晕机了!”在众多旅客对其嗤之以鼻时,一个乘客挺身而出,声称出钱为老人升舱,但只是接過主人公的手机,为他办理了15万元的网贷……   近日,某网贷公司在短视频平台投放的上述广告内容引发热议。这种令观者感到不适的“辣眼睛”广告,正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大行其道。   这类广告为何会引发众怒?首先,歪曲社会风气,宣扬拜金主义。视频以扭曲的手法夸大了贫富和城乡差距,仿佛整个社会都拜
期刊
目前,“80后”“90后”正在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主力军。“90后处长”“最年轻县长”“最年轻CEO”等频繁见诸媒体,让人觉得现在的年轻人青出于蓝。但是,也有一些年轻人刚走上工作岗位就入了腐败歧途,贪污数额之大令人震惊。  近日,中国检察网公布的一份起诉书显示,1996年出生的某市土储中心会计达瓦卓玛,自去年3月兼任出纳工作开始,在半年多时间里挪用公款2100多万元用于网络博彩。案发时,这笔钱只剩下7
期刊
一名英国企业家曾于今年3月感染新冠肺炎,并在之后的9个月里持续遭受各种后遗症的侵扰。他说:“没有哪一天没有疼痛。有时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囚犯。回首过去,我意识到,每天早上醒来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种特权。”  在2020“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大会”上,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介绍了关于武汉新冠肺炎患者的情况。他警告,一些出院患者的功能障碍和并发症可能会持续至少6个月,我们称之为“新冠长期症状
期刊
近日,中俄签署的重大协议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有舆论甚至炒作称这是中俄间的一种军事同盟形式。对此,杜文龙认为,这观点显然是夸大其词。中俄两国“结伴不结盟”,双方签署“协议书”为新的大国关系建立新的楷模。  12月15日,普京向拜登发出贺电,祝贺其赢得美国总统选举。普京表示,他已经准备好与拜登展开互动接触。就在普京发出贺电几乎同时,据新华社报道,经中俄两国元首批准,两国国防部长签署了一项重要协议。就
期刊
“县长要摆正位置,不能自行其是。书记也应认识到,自己是‘班长’,不是‘家长’,切不可大包大揽。”这名干部根据自己的从政经验,总结出一句话:“书记多讲民主,县长多讲集中。”  如何处理好班子成员尤其是两名党政正职之间的关系,亲历者往往拥有更真切的体会以及更大发言权。为此,记者采访了多名正担任或曾经担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职务的官员,请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就此话题进行探讨。  “市长让书记放心,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