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场近四个小时的采访中,王正富过往近三十年的工作经历像一场电影浮现出来,情节紧凑,高潮迭起。当过往的时间线与当下的现实相交汇,新的一幕也缓缓开启,电影未完待续。
2020年4月,重庆市合川区高阳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曾经500余人的高阳小学,壮大成了7000余人的教育集团,王正富和他的教育团队担负着探索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使命。如何使得集团内的各所学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又因特色而绽放,成为他未来在教育生命中行与思的重要命题。
不畏苦寒,自得其芳的奋斗者
“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付诸在这里,自己也从曾经的年轻小伙变成了大家口里的‘老王’。”王正富笑着说。从“小王”到“老王”,他有两个未曾改变的业余爱好:一是钟爱的体育运动,二是痴迷的书法研修。多年来,这一动一静两种看似相反的爱好,在他的教育行走中转化成了谋事思量的沉稳冷静和工作执行的雷厉风行。
时针拨回到1992年,彼时即将毕业的王正富是合川师范学校当年保送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的两个候选人之一。他从小就喜欢画画,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对于这个让自己蜕变的机会的渴求不言而喻。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他的一片“痴情”,他落选了,随后被分配到当时合川市利泽镇的一所偏远村校当教师。
一边是前往专业美术院校继续深造,一边是到偏远学校做乡村教师,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让17岁的王正富内心冰凉而极度失落,从那以后他也决定不再画画了,改为练习毛笔书法。
“那时候,学校一到晚上就只剩下我一个人,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听着窗外此起彼伏的蛙鸣,就只有练字打发时间。”乡村教师王正富在昏暗的灯光下一边练字,一边开始思考自己今后的人生路。虽然也会时不时地想象,如果当初能保送美术学院,自己的人生又将会是怎样一道光景?
但是人生从来没有假设,摆在他面前的,就是走好乡村教师这一条路。事实证明,曾经的心愿难平成为他一步一步改写人生轨迹的动力。从1994年开始,王正富便因出色的工作能力,由乡村小学调动到镇级完全小学,从学科教师成长为教导主任、副校长。2002年7月,合川市实行校长竞争上岗,他通过自己出色的工作业绩和精彩的展示,成功竞聘上了尖山镇中心小学的校长,27岁的王正富自此开启了校长生涯。
“那时农村学校的客观条件普遍薄弱,校长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如何维持学校运转,要想把一所学校办好、办活、办出特色,校长需要很大的胆识和勇气。”王正富回忆,在尖山镇中心小学担任校长的六年时间里,他带领师生一起打乒乓球,不仅将这项运动打造成了学校的独特风景线,还连续三年获得了合川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的男子冠军、女子季军,这在当时成为一个“传奇”。对于如何打造学校的特色,年轻校长王正富也由此摸索到了一些门道。
潜心改革,解决问题的思想者
2008年8月,一纸调令打破了王正富在尖山小学平静、充实而充满激情的生活,他被区教委临时安排前往合川区西北远郊的龙凤小学担任校长。此时的王正富还一头雾水,自己在尖山小学不仅做出了特色,学校各方面也正欣欣向荣,组织为何要将自己“发配”到另一所完全陌生的学校呢?
“毫不夸张地说,当时我就是接了一个‘烫手山芋’,连辞职的心都有了。”来到龙凤小学,映入眼帘的种种场景让王正富一颗忐忑的心凉了半截。一所镇中心学校居然没有围墙,附近村民随意穿行校园干扰教学,运动场只是一块长满了杂草的泥坝子,校门口处在教师宿舍的化粪池边上;学校教师帮派林立,老师们的心思根本没放在教学上,五年级的数学年级平均分只有58分……幸亏恩师冯中发老师的一番开导,让他又重新振作起来。
龙凤小学离家近80公里,他索性就挥泪告别了妻儿,吃住在学校,一周回一次家,迅速投入到学校的调查走访和分析诊断中。一番梳理,制约学校发展的各方症结很快就找到了:学校班子成员不团结,管理制度不健全,与当地党委政府关系不和谐……沉疴需下猛药,王正富一边与班子成员和广大教师沟通交流,统一改革思想,商讨、建立和完善学校的章程,用科学的制度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并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一边争取当地政府、上级财政和社会团体的资金,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
僅一年时间,龙凤小学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再也没有四分五裂的小团伙,干部教师空前团结;学校争取社会资金35万元,修建了崭新的校门、围墙,还建成了合川区第一条塑胶跑道;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那个数学平均分只有58分的年级,一年后数学平均分超过了90分……也正是在这一年中的历练,校长王正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受到了多方的认可和上级领导的密切关注。
心随鼓动,特色文化的领跑者
2009年,地处合川城郊的高阳小学遭遇了一场涉及学校管理层的人事地震,“稳人心、谋发展”成为学校当时亟待解决的难题。谁能临危受命呢?一年来在龙凤小学表现出色的王正富接到了组织的调动通知——前往高阳小学任校长。
当时的高阳小学教师队伍人心涣散,设施设备简陋,教学质量落后,学校招生困难……面对这些似曾相识而又陌生的难题,王正富校长有些哭笑不得。好在有前车之鉴,他及时与教师交心聊天,稳定了教师队伍。但后面还有重重难关等着他,他在采访时回忆起其中一个细节:起初学校不仅招生难,甚至连教管中心分到学校的学生都很难留住。招生季的时候,自己还带着老师打着“高阳鼓”走街串巷地做招生宣传。
如何改变学校的旧面貌,寻找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兴校之路,成为迫在眉睫的难题,这些像巨石般压在了王正富心里,他一度陷入了打不开思路的困境。直到有一天,他独自走在空旷的操场上,操场上的主席台映入眼帘,他思考:这个主席台,除了每周的校会和重大节日庆典,平时几乎都是当摆设,何不在大课间里挤出一些时间让孩子们来展示自己的才艺?当时高阳小学是农民工子女的定点就读学校,学生普遍没有什么才艺,当他把办“高阳大舞台”的想法告诉老师们时,大家对能否把活动搞起来心里都“打着鼓”。 王正富耐心地对老师们说:“我们这一代人上学时没有好的平台,多数人学生时代从来没有上过主席台,我们不能让这种遗憾在高阳小学孩子们的身上重演。”老师们被他的话打动,“高阳大舞台 有才你就来”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拉开了帷幕。
一期一个主题,一天一个班级……“高阳大舞台”逐渐从少数人的表演,发展到全校师生和家长都参与进来,成了师生同台、家校共演的大舞台。十年来的坚守,“高阳大舞”参演人数超过5万人次,这不仅成为高阳小学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也是合川区家喻户晓的一张校园特色文化名片。
“特色学校建设是薄弱学校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特色学校建设要经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的一个递进式发展过程。”2011年,从重庆市骨干校长培训班归来的王正富带着团队基于“高阳大舞台”开发了“高阳儿童鼓舞”,逐步扩展到网球、足球、羽毛球、儿童画、书法等项目,形成了高阳小学多元、个性、特色发展的格局。
不仅如此,学校通过对办学历史的传承、梳理、整合和提炼,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七彩教育”的办学特色也就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王正富多次向上级争取财政支持,划拨土地,学校占地面积扩大到70亩,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学校也从当年门可罗雀的尴尬地步发展到学生争相就读的盛况。
“高阳儿童‘鼓’和高阳大‘舞’台也正是我们今天‘七彩阳光
2020年4月,重庆市合川区高阳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曾经500余人的高阳小学,壮大成了7000余人的教育集团,王正富和他的教育团队担负着探索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使命。如何使得集团内的各所学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又因特色而绽放,成为他未来在教育生命中行与思的重要命题。
不畏苦寒,自得其芳的奋斗者
“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付诸在这里,自己也从曾经的年轻小伙变成了大家口里的‘老王’。”王正富笑着说。从“小王”到“老王”,他有两个未曾改变的业余爱好:一是钟爱的体育运动,二是痴迷的书法研修。多年来,这一动一静两种看似相反的爱好,在他的教育行走中转化成了谋事思量的沉稳冷静和工作执行的雷厉风行。
时针拨回到1992年,彼时即将毕业的王正富是合川师范学校当年保送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的两个候选人之一。他从小就喜欢画画,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对于这个让自己蜕变的机会的渴求不言而喻。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他的一片“痴情”,他落选了,随后被分配到当时合川市利泽镇的一所偏远村校当教师。
一边是前往专业美术院校继续深造,一边是到偏远学校做乡村教师,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让17岁的王正富内心冰凉而极度失落,从那以后他也决定不再画画了,改为练习毛笔书法。
“那时候,学校一到晚上就只剩下我一个人,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听着窗外此起彼伏的蛙鸣,就只有练字打发时间。”乡村教师王正富在昏暗的灯光下一边练字,一边开始思考自己今后的人生路。虽然也会时不时地想象,如果当初能保送美术学院,自己的人生又将会是怎样一道光景?
但是人生从来没有假设,摆在他面前的,就是走好乡村教师这一条路。事实证明,曾经的心愿难平成为他一步一步改写人生轨迹的动力。从1994年开始,王正富便因出色的工作能力,由乡村小学调动到镇级完全小学,从学科教师成长为教导主任、副校长。2002年7月,合川市实行校长竞争上岗,他通过自己出色的工作业绩和精彩的展示,成功竞聘上了尖山镇中心小学的校长,27岁的王正富自此开启了校长生涯。
“那时农村学校的客观条件普遍薄弱,校长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如何维持学校运转,要想把一所学校办好、办活、办出特色,校长需要很大的胆识和勇气。”王正富回忆,在尖山镇中心小学担任校长的六年时间里,他带领师生一起打乒乓球,不仅将这项运动打造成了学校的独特风景线,还连续三年获得了合川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的男子冠军、女子季军,这在当时成为一个“传奇”。对于如何打造学校的特色,年轻校长王正富也由此摸索到了一些门道。
潜心改革,解决问题的思想者
2008年8月,一纸调令打破了王正富在尖山小学平静、充实而充满激情的生活,他被区教委临时安排前往合川区西北远郊的龙凤小学担任校长。此时的王正富还一头雾水,自己在尖山小学不仅做出了特色,学校各方面也正欣欣向荣,组织为何要将自己“发配”到另一所完全陌生的学校呢?
“毫不夸张地说,当时我就是接了一个‘烫手山芋’,连辞职的心都有了。”来到龙凤小学,映入眼帘的种种场景让王正富一颗忐忑的心凉了半截。一所镇中心学校居然没有围墙,附近村民随意穿行校园干扰教学,运动场只是一块长满了杂草的泥坝子,校门口处在教师宿舍的化粪池边上;学校教师帮派林立,老师们的心思根本没放在教学上,五年级的数学年级平均分只有58分……幸亏恩师冯中发老师的一番开导,让他又重新振作起来。
龙凤小学离家近80公里,他索性就挥泪告别了妻儿,吃住在学校,一周回一次家,迅速投入到学校的调查走访和分析诊断中。一番梳理,制约学校发展的各方症结很快就找到了:学校班子成员不团结,管理制度不健全,与当地党委政府关系不和谐……沉疴需下猛药,王正富一边与班子成员和广大教师沟通交流,统一改革思想,商讨、建立和完善学校的章程,用科学的制度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并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一边争取当地政府、上级财政和社会团体的资金,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
僅一年时间,龙凤小学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再也没有四分五裂的小团伙,干部教师空前团结;学校争取社会资金35万元,修建了崭新的校门、围墙,还建成了合川区第一条塑胶跑道;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那个数学平均分只有58分的年级,一年后数学平均分超过了90分……也正是在这一年中的历练,校长王正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受到了多方的认可和上级领导的密切关注。
心随鼓动,特色文化的领跑者
2009年,地处合川城郊的高阳小学遭遇了一场涉及学校管理层的人事地震,“稳人心、谋发展”成为学校当时亟待解决的难题。谁能临危受命呢?一年来在龙凤小学表现出色的王正富接到了组织的调动通知——前往高阳小学任校长。
当时的高阳小学教师队伍人心涣散,设施设备简陋,教学质量落后,学校招生困难……面对这些似曾相识而又陌生的难题,王正富校长有些哭笑不得。好在有前车之鉴,他及时与教师交心聊天,稳定了教师队伍。但后面还有重重难关等着他,他在采访时回忆起其中一个细节:起初学校不仅招生难,甚至连教管中心分到学校的学生都很难留住。招生季的时候,自己还带着老师打着“高阳鼓”走街串巷地做招生宣传。
如何改变学校的旧面貌,寻找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兴校之路,成为迫在眉睫的难题,这些像巨石般压在了王正富心里,他一度陷入了打不开思路的困境。直到有一天,他独自走在空旷的操场上,操场上的主席台映入眼帘,他思考:这个主席台,除了每周的校会和重大节日庆典,平时几乎都是当摆设,何不在大课间里挤出一些时间让孩子们来展示自己的才艺?当时高阳小学是农民工子女的定点就读学校,学生普遍没有什么才艺,当他把办“高阳大舞台”的想法告诉老师们时,大家对能否把活动搞起来心里都“打着鼓”。 王正富耐心地对老师们说:“我们这一代人上学时没有好的平台,多数人学生时代从来没有上过主席台,我们不能让这种遗憾在高阳小学孩子们的身上重演。”老师们被他的话打动,“高阳大舞台 有才你就来”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拉开了帷幕。
一期一个主题,一天一个班级……“高阳大舞台”逐渐从少数人的表演,发展到全校师生和家长都参与进来,成了师生同台、家校共演的大舞台。十年来的坚守,“高阳大舞”参演人数超过5万人次,这不仅成为高阳小学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也是合川区家喻户晓的一张校园特色文化名片。
“特色学校建设是薄弱学校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特色学校建设要经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的一个递进式发展过程。”2011年,从重庆市骨干校长培训班归来的王正富带着团队基于“高阳大舞台”开发了“高阳儿童鼓舞”,逐步扩展到网球、足球、羽毛球、儿童画、书法等项目,形成了高阳小学多元、个性、特色发展的格局。
不仅如此,学校通过对办学历史的传承、梳理、整合和提炼,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七彩教育”的办学特色也就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王正富多次向上级争取财政支持,划拨土地,学校占地面积扩大到70亩,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学校也从当年门可罗雀的尴尬地步发展到学生争相就读的盛况。
“高阳儿童‘鼓’和高阳大‘舞’台也正是我们今天‘七彩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