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的颁布和课改的实施,目的是为了优化学生学习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学得更轻松,学得更愉快,学得更好。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需要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一、优化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节课只有45分钟,教师要向课堂要效果,首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不断地优化教学目标,确定好每节课能学习多少个知识点,学到什么难度;把握好每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是什么。只有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了,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如果每节课设置的教学知识点过多,一节课也就完成不了,就会存在加快教学速度、拖延教学时间的办法来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在讲到《第11.2节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这一节时,本节由四部分组成:“认识电路”、“通路、开路和短路”、“怎样画电路图”、“电路的连接方式”。本节课的内容需要2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完成“认识电路”、“通路、开路和短路”、“怎样画电路图”等三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电路的结构、电路的三种状态及怎样画电路图,这些都是关于电路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第二课时完成“电路的连接方式”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包括串联和并联电路两种基本连接方式,这部分知识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并联电路的区分与连接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二、优化课前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导入的目的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如果课前导入做得不好,学生一上课就对这堂课失去兴趣,就难于提高课堂效果。课前导入的方法很多,我们需要优化课前导入,恰当地使用课前导入,控制导入的时间,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习兴趣有很好的帮助。
例如,我在上《压强》这节课时,采用了做实验导入的方法。课前我准备了两块同样的小木板,在其中一块小木板的中央钉了一颗小铁钉,在另外一块小木板上钉满了小铁钉,上课时把两木板都平放在讲台上。然后我问同学们:我用物理课本把一个充足气的气球压在一颗钉子的钉尖上,气球会不会破裂?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会破裂。实验结果告诉我们气球真的“嘭”的一声破了。然后我又问同学们:我用物理课本把另一个充足气的气球压在很多个钉子的钉尖上,气球会不会破裂?同学们都说:会破裂。实验结果是气球没有破裂。同学们显得很惊讶,很想知道气球不破的原因。此时我进一步问:气球为什么没有破裂?从而引入了压强知识的学习。同学们将带着疑问学完这节课。
又如,我在上《声音的音色》这节课时,在课前先制作好一段由各种小鸟及动物的叫声合编在一起的一段声音,于课前进行播放,学生们在听这段声音的过程中很认真,心情愉悦,当听完声音后,我问学生们:在这段声音里你听到了哪几种鸟和动物的叫声?一下子全班就沸腾起来了,同学们都表达了自己听到了几种动物的叫声。可见,使用音乐进行情景的设置同样能起到很好的导入效果。
三、优化实验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物理的各个概念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做实验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从而通过分析和归纳得出实验结论,从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做实验也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做实验还能满足学生对探究物理新知识的好奇心。初中物理大大小小的实验非常多,每节课的实验我们都要精心准备,优化实验设计,做好每一个实验,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对于学生实验,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因学生已有的知识有限,所以教师还应对学生加强实验引导,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设置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结论. 实验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物理教学的成败,优化实验设计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例如,我在上《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这节实验课时,实验桌上老师已提前准备了一块玻璃板,两只同样的蜡烛和一把米尺。等学生把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桌面上,玻璃板前一段距离处固定好蜡烛并点燃后,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是:玻璃板成的像在哪里?同学们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找到了蜡烛成的像并回答出来。接着,我提的第二个问题是:拿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上,看看在纸上能不能看到像?同学们做了以后回答说:没有。我提的第三个问题是:实验说明了玻璃板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同学们回答说:是虚像。我提的第四个问题是:怎样利用已有器材来确定像的位置及大小?同学们有了不同的说法,其中有部分同学能够正确回答:拿另一相同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上与像重合为止。我提的第五个问题是: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同学们根据像与物重合得出了: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我提的第六个问题是: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同学们马上用米尺进行测量,测量后得出了: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我提的第七个问题是:在这个实验中,米尺和两支相同的蜡烛分别有什么作用?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实验都能回答出:米尺用于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两支相同的蜡烛用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的关系。我提的第八个问题是:把玻璃板放偏一点看看实验现象还跟刚才一样吗?……经过一连串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基本对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清楚掌握了。
四、多媒体的合理使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
多媒体与网络走进课堂,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让我们的教学跟上了现代化的步伐。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优化多媒体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对化解学习难点、加强师生互动、增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我在上《电动机原理》这节课时,学生感觉电动机原理很难弄懂,电动机的转动很快,学生通过实物也难以看清电动机的转动过程及理解电动机持续转动的原理,但通过FLASH课件来模拟电动机转动过程,让线圈每转半圈就分析一次线圈两条边上的电流方向及受力方向,很快就让学生明白了换向器的作用和线圈持续转动的原因。又如,我在上《核裂变》这节课时,核裂变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做实验给学生看的,我们可以通过FLASH课件来模拟核裂变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核裂变过程及核能的产生与利用。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优化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节课只有45分钟,教师要向课堂要效果,首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不断地优化教学目标,确定好每节课能学习多少个知识点,学到什么难度;把握好每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是什么。只有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了,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如果每节课设置的教学知识点过多,一节课也就完成不了,就会存在加快教学速度、拖延教学时间的办法来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在讲到《第11.2节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这一节时,本节由四部分组成:“认识电路”、“通路、开路和短路”、“怎样画电路图”、“电路的连接方式”。本节课的内容需要2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完成“认识电路”、“通路、开路和短路”、“怎样画电路图”等三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电路的结构、电路的三种状态及怎样画电路图,这些都是关于电路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第二课时完成“电路的连接方式”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包括串联和并联电路两种基本连接方式,这部分知识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并联电路的区分与连接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二、优化课前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导入的目的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如果课前导入做得不好,学生一上课就对这堂课失去兴趣,就难于提高课堂效果。课前导入的方法很多,我们需要优化课前导入,恰当地使用课前导入,控制导入的时间,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习兴趣有很好的帮助。
例如,我在上《压强》这节课时,采用了做实验导入的方法。课前我准备了两块同样的小木板,在其中一块小木板的中央钉了一颗小铁钉,在另外一块小木板上钉满了小铁钉,上课时把两木板都平放在讲台上。然后我问同学们:我用物理课本把一个充足气的气球压在一颗钉子的钉尖上,气球会不会破裂?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会破裂。实验结果告诉我们气球真的“嘭”的一声破了。然后我又问同学们:我用物理课本把另一个充足气的气球压在很多个钉子的钉尖上,气球会不会破裂?同学们都说:会破裂。实验结果是气球没有破裂。同学们显得很惊讶,很想知道气球不破的原因。此时我进一步问:气球为什么没有破裂?从而引入了压强知识的学习。同学们将带着疑问学完这节课。
又如,我在上《声音的音色》这节课时,在课前先制作好一段由各种小鸟及动物的叫声合编在一起的一段声音,于课前进行播放,学生们在听这段声音的过程中很认真,心情愉悦,当听完声音后,我问学生们:在这段声音里你听到了哪几种鸟和动物的叫声?一下子全班就沸腾起来了,同学们都表达了自己听到了几种动物的叫声。可见,使用音乐进行情景的设置同样能起到很好的导入效果。
三、优化实验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物理的各个概念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做实验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从而通过分析和归纳得出实验结论,从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做实验也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做实验还能满足学生对探究物理新知识的好奇心。初中物理大大小小的实验非常多,每节课的实验我们都要精心准备,优化实验设计,做好每一个实验,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对于学生实验,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因学生已有的知识有限,所以教师还应对学生加强实验引导,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设置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结论. 实验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物理教学的成败,优化实验设计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例如,我在上《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这节实验课时,实验桌上老师已提前准备了一块玻璃板,两只同样的蜡烛和一把米尺。等学生把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桌面上,玻璃板前一段距离处固定好蜡烛并点燃后,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是:玻璃板成的像在哪里?同学们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找到了蜡烛成的像并回答出来。接着,我提的第二个问题是:拿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上,看看在纸上能不能看到像?同学们做了以后回答说:没有。我提的第三个问题是:实验说明了玻璃板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同学们回答说:是虚像。我提的第四个问题是:怎样利用已有器材来确定像的位置及大小?同学们有了不同的说法,其中有部分同学能够正确回答:拿另一相同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上与像重合为止。我提的第五个问题是: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同学们根据像与物重合得出了: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我提的第六个问题是: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同学们马上用米尺进行测量,测量后得出了: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我提的第七个问题是:在这个实验中,米尺和两支相同的蜡烛分别有什么作用?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实验都能回答出:米尺用于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两支相同的蜡烛用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的关系。我提的第八个问题是:把玻璃板放偏一点看看实验现象还跟刚才一样吗?……经过一连串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基本对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清楚掌握了。
四、多媒体的合理使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
多媒体与网络走进课堂,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让我们的教学跟上了现代化的步伐。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优化多媒体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对化解学习难点、加强师生互动、增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我在上《电动机原理》这节课时,学生感觉电动机原理很难弄懂,电动机的转动很快,学生通过实物也难以看清电动机的转动过程及理解电动机持续转动的原理,但通过FLASH课件来模拟电动机转动过程,让线圈每转半圈就分析一次线圈两条边上的电流方向及受力方向,很快就让学生明白了换向器的作用和线圈持续转动的原因。又如,我在上《核裂变》这节课时,核裂变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做实验给学生看的,我们可以通过FLASH课件来模拟核裂变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核裂变过程及核能的产生与利用。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