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全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

来源 :学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198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百年前,刚刚诞生的中共就已鲜明地打出了彻底结束近代以来中国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全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旗帜.至今,百年的风雨历程过后,此一发动和领导中国人民彻底实现中华民族大统一、大团圆之战略目标和坚定意志仍然没有发生过改变和动摇.百年中共党史,也就是一部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大团圆、大统一的奋斗史.“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共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和神圣职责,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之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最终得圆的基本标志和集中体现,矢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国家统一大业.
其他文献
全面促进消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消费需求大致呈现三个阶段的变化.近十年来,消费率开始缓慢上升,消费需求重新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但理论和经验分析表明,当前中国实际消费率仍明显低于潜在消费率,至少可提高10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可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面对中国居民消费率偏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偏低、城镇和东部地区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突出短板,"十四五"时期应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争取实现从7.5亿生产者、1.46亿市场主体福利最大化转向14亿消费者、5亿家庭户福利最大化
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一切皆物质,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或映象.但这一全称的普遍性命题是否成立呢?对此,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齐泽克从不同视角回答了这个问题.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运用例外逻辑肯定了物质的运动特性,齐泽克则从精神分析的性化公式分析了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物质定义的不足并给予补充.在此基础上,齐泽克借用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将精神分析的非全逻辑引入唯物主义反映论,并指出了"一切皆物质"的命题没有为意识留下足够的空间,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齐泽克的这一理论努力与马克思早期极为相似,它从
从土地经营权的渊源、立法目的、物债二分的基本规律、概念术语、登记对抗之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土地经营权属于物权之理由明显要强于认为土地经营权属于债权之理由.债权论无法解释在租赁、入股、抵押等情形下谁是债权人谁是债务人之问题.《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民法典》所规定之土地经营权在概念上及性质上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应当统一续造为物权法上的一种用益物权.不宜将土地经营权区分为债权性土地经营权和物权性土地经营权,尤其不宜按照流转年限五年以上和五年以下这个标准对土地经营权性质进行物债区分.土地经营权之设立及存在乃土地经营
明朝是一个兴于淮水的王朝.淮河流域的治理状况,是明代在王权主义下进行国家治理的横截面.用君主的绝对权力支配人、压迫人,这是王权社会统治的根本思路.沿着这个思路,王权主义之下的治水,从"除民之害"走到了"挽黄保运",水患未平而置民于水火;治国之法变为制民之术,并在淮河边上演了一出唯君唯上的建都闹剧;以规范与同化来扼杀创造力,淮河文化走向衰落.潘大明先生的近著《湮没的帝都——淮河访古行纪》,以明中都的兴废为中心,揭示了王权主义下国家治理模式的困顿及其对于人类的开放性、包容性、创造力的扼杀,同时警示我们,现代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产功能成为宅基地主导功能和农民内在诉求.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的启动和城乡融合发展,既提出完善宅基地财产权的迫切要求,也为激活宅基地的生产和经营等多功能,实现宅基地财产权益打开了空间."三权分置"赋予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更加完整的权能,奠定了农民宅基地财产权益的制度基础.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原本虚化的集体所有权获得对闲置宅基地进行整治、规划和运营的权利,对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以及"宅基地(住房)开发经营"的处置权和收益权,村集体可以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和集体经
现存《六韬》是战国时期人们整理的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论述政治军事问题的对话记录.全书由"文韬"论述到"武略",由政治论述到军事,是一部渗透着"公天下"理想和"爱民利民"精神的兵家著作.从"天下乃天下之天下"的天下观出发,姜太公提出"国之大务,爱民而已"的政治理念和"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的战争观.作为保家卫国的最终后盾,"兵者"是不得不严加准备的"国之大事".在这个战略思想指导下,具体讨论了军队的将士建设、组织建设、装备建设以及"三阵""十四变""十胜九败"等战术思想.全书设《文韬》《武韬》《龙韬》《虎
知识论,是庄子思想的重要内容.郭象《庄子注》是魏晋玄学的集大成作品,在对《庄子》的诠释中重新建构了玄学之知的思想.庄子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并受到存在之境的制约,且认知的对象又变易不定;因此,众人在人间世中不能获得真实性、普遍性、确定性的知识.庄子否定众人之俗知,而标举真人之真知.真人之真知不是追求真实性的知识,也不是体道之知,而是心斋、坐忘而虚静无知,不识自我,也不识天地万物,从而与天地万物混而为一,即回归到原初的存在形态中.郭象基于众人的性分而讨论知识的相对不定性,一方面说明众人之知有差异性、独特性
伴随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一批从事新职业和灵活就业的群体异军突起,特别是其中的城市青年和进城农民工将成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点人群.本文从劳动社会学、社会分层以及代际社会学等理论视角,使用全国新职业青年调查、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等数据,考察这一群体的发展特征、存在困境以及诉求等,试图为“扩中”提出政策思路.首先是中等收入特征,骑手的收入水平显著高于从事传统行业的农民工,不同指标测算显示60%~ 80%的骑手属于中等收入群体;其次是不稳定特征,骑手职业的“高收入”其实是建立在“高强度”“低保障”的基础上的,因
乌克兰1991年独立后一直未能在全体国民中成功构建国家层面的民族认同,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境内的自治共和国,其居民更是存在严重的国家认同问题,而且克里米亚与俄罗斯确实存在民族、历史和文化上的"同一性",这些成为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的内部推动力.尽管如此,它们都不能为克里米亚"脱乌入俄"提供国际合法性,因为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都对民族自决权作出了规定,主张自决权原则的国际法律文件同时也对行使自决权作出限制——不能违反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等原则.十分明显,2014年3月16日"全体克
共同富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分阶段推进.本文认为,应该像当年提出现代化建设的"小康目标"那样,提出一个符合国情的、阶段性的、数量化的、国际可比较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把农村相对贫困率降低到10%以下作为从"共享"走向"共富"的阶段性目标,探索了这一选择的可能性、可行性、面临的挑战和有利条件,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