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知行合一

来源 :成功密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ong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就是帮助他们发挥天性的平台。随着幼儿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不断攀升,幼儿园中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也更加受到人们重视。究竟如何在幼儿园中推行能培养幼儿“知行合一”的游戏教学方法呢?本文从当下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游戏教学模式出发,浅析能够在游戏中实现幼儿启蒙目标的方式方法,希望能为幼儿园学前教育的优化改良提供参考。
  一、幼儿园游戏教学的现况
  1.幼儿园缺乏开展游戏教学的经验
  由于游戏教学在我国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推行的时间不长,大部分幼儿园、幼儿教师设计和主导新兴教学模式的能力与经验都不足,导致游戏教学在幼儿园应用的效果不理想,无法发挥游戏教学的核心优势,也阻碍了这一教学方式在幼儿园的深入普及。
  2.教师、家长对游戏教学重视不足
  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很多教师、幼儿家长认为在孩子幼儿园学习阶段,教师就应该系统地为孩子传授读书写字等知识,而“超年龄段”的学习需求直接影响了教师对幼儿园课程中游戏教学模式的运用,阻碍了幼儿园教学中游戏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二、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方法
  1.设计分层的游戏教学
  不同年龄幼儿能接受的游戏教学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秉持“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设计幼儿游戏时,教师应依据幼儿的不同接受能力,设计分层的游戏活动,确保幼儿都能凭借自身能力参与到游戏中,在游戏的同时获得能力的成长。比如,在面向小班幼儿设计游戏时,教师可以从这一阶段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出发,设计“击鼓传花”的游戏,为幼儿灌输基本的规则观念和音乐节奏感;在面向中班幼儿设计游戏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从这一阶段幼儿的接受能力出发,设计“数一数”的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能学习到数学基础知识,以此为幼儿更好地步入小学阶段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在面向大班幼儿设计游戏教学活动时,教师则可以在过去基础游戏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幼儿开展更多能参与其中的实践探索小游戏,让幼儿在探索中接触未知的世界,帮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
  2.创新游戏教学的思路
  创新是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最关键的要求,只有实现了游戏教学的创新,游戏教学的效果才能最大化。从以往幼儿园游戏教学的经验来看,教师可以从创设真实游戏情境、引入生活实践内容的方式,实现对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创新,从中收获更好的游戏教学效果,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第一,在创新真实游戏情境时,教师可以在传统的“认一认”基础上,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营造真实、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理解不同的图形或物体。比如,在培养幼儿图形认知能力时,教师就可以将幼儿们耳熟能详的童话《三只小猪》引入到课堂中,让幼儿融入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游戏中,认识小猪房子中的各种物品、房子的形状等,以此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实现这一课程中组织游戏教学的目的。
  第二,在创新引入生活实践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以往幼儿教育的内容,将生活化的情境引入到课程中,让幼儿通过生活化的情景深化问题的理解,实现这一环节游戏教学的目标。比如,在为幼儿讲解“交通规则”内容时,如果教师单纯地为学生讲述理论知识,那么这一规则教学的效果势必不好,鉴于此,教师在讲解这一内容时就可以从幼儿生活出发,让幼儿实战演练“过马路”,借助这一情境游戏深化幼儿对交通规则的理解,实现这一游戏教学的价值。
  3.引导家长参与教学游戏
  除以上优化幼儿园游戏教学举措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幼儿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儿游戏教学中来,为幼儿营造更全方位的教育环境,强化游戏教学的效果。比如,教師邀请家长一同参与到游戏教学“大手牵小手”的赛跑中,在游戏中拉近幼儿和家长的距离,实现对幼儿和家长的双重教育。通过家长的参与,强化幼儿在游戏中的收获,收获更好的幼儿教育效果。
  综上,游戏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幼儿园教育的启蒙效果,也能推动幼儿园教育的创新发展。本文提出了三个在幼儿园中推行游戏教学的方法,能为后续游戏教学模式的推行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旨在比较AAI与DDD两种起搏方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2001年8月至2005年2月因病窦综合征植入DDD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单盲(患者为盲方)分为AAI起搏组与DDD起搏组,分别于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以后每年1次。每次随访的内容包括病史询问、起搏器程控、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主要终点为房颤发生率,次要
第29届世界心律失常专业大会Heart Rhythm2008于2008年5月14口至17日在美国旧金山隆重召开。来自全球13000余名从事心律失常专业的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本次大会一个热点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高峰论坛。
心房颤动(房颤)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许多临床研究证明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电隔离肺静脉可以有效治疗房颤。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方法学还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发现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多样,对于不同机制的房颤按照某种统一的术式进行消融显然缺乏针对性和合理性。因此,本院采用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技术观察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及关键部位,在其指导下进行消融,并与传统的Lasso导管指导下的肺静脉隔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中,术后并发症死亡病例分析。方法心力衰竭患者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35~79(62.18±13.16)岁,其中扩张件心肌病3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缺血性心肌病10例,三度房室阻滞3例,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37例、Ⅳ级13例。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系统(CRT,含CRT—D),平均随访(22.1±12.8)个月。结果50例患者中49例成功植入心脏
在当今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国民素质有了显著提升,人们对教育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人们逐渐意识到,在小学阶段,德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方面,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可以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与先进科技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本文就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创设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一、小學德育教育的现状中的问题  1.学生缺乏对德育的认识  目前,很多学生缺乏对德育
期刊
目的评价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应用Carto系统进行电解剖标测并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同时探讨其室速发生机制。方法伴有室速反复发作的19例ARVC患者入选,平均年龄(35±13)岁,男性15例,女性4例。消融术前1例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因放电频繁行消融治疗。1例为无休止型室速,发作持续2d。在窦性心律和/或心动过速时,电解剖标测三维重建
目的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患者的发病、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北地区确诊为LQTS的家系16个。对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进行同步6或12导联心电图记录,对先证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先证者发病年龄(19.2±14.8)岁。在20岁以前发病者占59.2%。患者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3:13(18.8%:81.2%)。发病症状多以晕厥为主要表现15例(93.7%);症状
近来研究显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QRS时限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存在负相关,QRS时限延长是心脏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子。而目前国内外对长期心脏起搏者起搏QRS(pQRS)时限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甚少。通过常规心电图测得长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的pQRS时限,探讨其与左心结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室间不同步的关系。
第29届世界心律失常专业大会Heart Rhythm2008于2008年5月14日至17日在美国旧金山隆重召开。来自全球13000余名从事心律失常专业的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会议安排了近1000个讲座和发言,作为重点内容之一,本次大会共公布了6项心律失常方面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涉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以及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等方面。
心脏再同步(CRT)起搏能明显降低严重心力衰竭的全因死亡率,这已成为近代医学史的一项奇迹。这项治疗从禁忌使用的Ⅲ类适应证连跳三级变为I类适应证。仅用了10年,涌现的几十项循证医学的验证都显示出其显著的疗效,使严重心力衰竭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减少了病死率的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