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程序员频求助 “年轻崇拜”如何破

来源 :文萃报·周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guo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位程序员自曝求职遇阻,给国务院网站发帖《我精通各种技术体系,因已45岁求职难》,引起广泛热议。
  45岁后的程序员真的不吃香了?
   该网民自称Mary,其留言如下:
   我是一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软件开发人员,今年45岁,精通 java 的各种技术体系,包括微服务、大数据等技术,并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帮助所在公司提升、改造所使用的技术框架,业余我还考取了PMP项目管理证书、系统架构师证书,成为所在公司的系统架构师、核心技术骨干。我对计算机理论的理解也随着实践的增多越来越深刻,我感觉我的职业生涯进入一生中最好的时刻。在我儿子读初二上学期时,我辞职回家陪伴儿子。半年后,当我再回来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却发现连个面试机会都很难得到,更别提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了。
   现在国家鼓励延迟退休,我觉得,40岁以上的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此刻正是自身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找工作时不能被年龄限制了。
   一直以来,程序员一直以高薪为标签,而行业内也常有IT类是吃“青春饭”的感慨。那么45岁以后的程序员真的不吃香了吗?
   在知乎上,有不少相关帖子讨论。
   @程序员客栈等网友根据身边经验总结了40+以后的程序员都去做了什么,有提到继续做码农、晋升做高管、下海做商人、财务自由后下岗吃老本、转行做培训教师等。
   实际上,政府网站上并非第一次出现类似留言,前段时间,一位48岁男子写给政府的失业求助信也曾引发热议。
  职场“35岁现象”怎么破?
   近年来,“35岁现象”一直都是热议的话题。
   今年10月,前程无忧发布的《2021中国重点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状况报告》显示,受访的211或是985高校毕业生中,有79%将“最愿意工作的企业”首选投给了国有企业。
   多数学生青睐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这类较为稳定的工作,不是没有原因的。
   据证券时报此前报道,35岁的确是大多数人职业生涯最大的转折点,各大求职网站的招聘信息也能印证这一点,不少岗位的年龄限制是35岁甚至30岁以下。
   脉脉数据研究院发布的调查显示,大型互联网企业员工平均年龄从27岁到33岁不等,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含30岁)的公司占大多数。
   具体来看,老牌BAT中,阿里巴巴属于“中年”的代表,员工平均年龄31岁;腾讯最年轻,员工平均29岁。
   客观情况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岁至34岁,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5小时左右,35岁之后开始下降,就业人员平均工作时间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这也是不少企业在招聘时候设置35岁为门槛的重要原因。
   从主观因素分析,大多数人35岁后,面临着上孝父母,下教子女的情况,在有限的精力下,需要平衡工作和生活。从招聘网站的数据分析报告中也能看到,大多数企业招聘35岁以上的员工成本更高,不仅是精力不如年轻人,思维的固化也会影响企业尤其是一些对创造性要求高的企业的招聘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近日在一则访谈节目上也谈到互联网大厂生存现状:“我问到一个在互联网工作的学生,问他现在在哪儿工作。学生说他现在挺好的,现在已经呆了三年了,是老员工,已扛过一轮又一轮的末位淘汰。”节目播出后不久,“大学教授说在大厂入职三年已是老职工”冲上微博热搜。戴建业认为,互联网公司剥离年轻人对单位对城市的归属感,让人感到很有压力。
  中年人的职场困境不是一件小事
   在大家印象中,程序员是知识密集、待遇上佳、前景风光的行业,不至于“沦落”到发帖求助。然而当令人唏嘘的一幕真的出现,就戳中了普遍性的职场焦虑,人们有了一种共鸣和代入感。
   被焦虑裹挟的,不只是中年人,也有很多年轻人。年轻人付出了巨大的教育成本,涌向某个被认为有前景的行业,比如程序员,到头来却发现,一切的努力似乎都敌不过生理性因素——衰老。这自然会让人心生焦虑,长远来看,也会影响求职选择甚至产业发展。
   大厂也好、外企也罢,站在行业自身的角度看,也应当把“拒绝中年人”的问题重视起来,着力改善这种职场生态。
   从人口形势看,中年求职者占比增高是未来的大概率事件,中年人的职场困境不是一个小事,对相关部门来说,也应当有所认识和行动。
   前不久,有網友建议放宽公务员报考35岁年龄限制,浙江省公务员局则回应,“对于2022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类似的举措和表态是必要的,相关部门有义务做出表率,研究更多可行性措施,维护中年人的劳动权益,带头营造一个对中年人友好的社会环境。(据微信公众号“上观新闻”11.14)
其他文献
近日,有网友分享了一张图片,一位父亲在电梯口贴了一张寻物启事,寻找孩子丢失的一本卡册。寻物启事的最后写到:这是孩子攒了很久的卡片,是他很心爱的东西,如果您捡到了,请及时联系我们,非常感谢!许多网友看后都表示很感动,说“这样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真的很有爱”。   尊重孩子的父母,哪怕不太能明白孩子的兴趣,也会换位思考,理解什么东西对孩子而言是珍贵的;他们會在孩子丢失珍爱之物后认真寻找,而不是用一句轻飘
期刊
反对适当“早教”,“早早教”大可不必,孩子失去了童年,这是代价。有调查显示,过早接受知识教育,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该玩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一开始就体力耗尽,丧失对学习、对生活的憧憬,那么会在以后不该玩的时候加倍地找回来。像英语、识字和加减运算这类知识,小学阶段会系统学习,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的内容,孩子上课时会心不在焉,也容易造成孩子后勁不足。   托尔斯泰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
期刊
近日,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述在网络流传,受到广泛关注。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励志榜样,家境贫寒,近乎赤贫,“上大学起,家里就拿不出一分钱了”,却能顺利完成学业。当事人的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勤奋勇毅,都让人既动容又感佩。以下为他的自述节选。  家乡生活   我来自单亲家庭,家里是困难户。我从小体弱多病,家里的医疗条件比较差,在我小的时候,甚至连用电也需要看运气,说不上什么时候就断电了。所以我家最可靠的
期刊
一位身着汉服、手持油纸伞的女子在雨中漫步,丰富的面部表情,栩栩如生的身体细节,宛如诗中人物映入眼帘。令人感到惊叹的是该作品由一张完整的边长为1.2米的正方形纸折叠而成,没有用过剪刀。近日,广东小伙陈晓凭借折纸作品《雨中漫步》斩获有“折纸界奥斯卡奖”之称的Eric Joisel Award最佳艺术奖。   “因为我很喜欢中国风,所以在作品中尽量体现传统文化特色。”谈到创作《雨中漫步》的初衷,陈晓想表
期刊
走在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长沟村的乡间小道上,不时能听到从一处低矮平房里传出的悠悠古琴声,仿佛能将时光按下暂停键,让人瞬间回归宁静平和,这是59岁的农民制琴师饶份友在抚琴。走进饶份友家里,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木工室”,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很多木头,以桐木和杉木居多,这是制作古琴的原材料。在“木工室”另一间屋子的墙壁上,还挂着十余把已经上了漆的古琴,正在自然风干。   年少时,饶份友家境贫穷,十几岁
期刊
有两种理想。一种是社会理想,旨在救世和社会改造。另一种是人生理想,旨在自救和个人完善。如果说前者还有一个是否切合社会实际的问题,那么,对于后者来说,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人生理想仅仅关涉个人的灵魂,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个人总是可以追求智慧和美德的。如果你不追求,那只是因为你不想,决不能以不切实际为由来替自己辩解。   理想是灵魂生活的寄托。所以,就处世来说,如果世道重实利而轻理想,理想主义会显得不合
期刊
因为听力突然下降,我紧急住进了医院。病房是多人合住。从大学毕业之后,我基本上极少有机会体验与多人同住的集体生活了。我的治疗以打吊针输液为主,每天几个小时,闲来无事,便旁观别人,记下一些琐事。   住进病房的第一个晚上,隔壁床的大爷刚做完手术,一直躺在床上昏睡。大爷鼾声大作,先是像奔驰的火车汽笛长鸣,短促寂静之后,再次带来长长的呼啸。我翻来覆去地实在睡不着。这情境不由得使我想起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
期刊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为了全民族的抗日大业,郑重作出政治承诺:“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归入改编为国民政府军队系列,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领导,共同抗日。”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收到南京政府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书面命令。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为第18集团军。此后,八路军除在对外交往和发布战时命令文书时自称第1
期刊
在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有一座中国烈士纪念碑,专为纪念1917年在俄国十月革命中为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而牺牲的中国烈士而立。纪念碑呈长方形,由大理石制成,十分朴素,上面仅镌刻上下两行俄文:“张—1917;王—1917”。   对纪念碑上出现“张”“王”两姓,中国驻俄罗斯使馆网站贴出的介绍文字是这样描述的:“因牺牲的中国烈士姓名不详,故冠以‘张’‘王’两大中国姓氏以表纪念。”不少中文报道采用的就是
期刊
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有几百万志愿军参战,只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被授予“特级英雄”称号,这是战斗英雄的最高荣誉。   前些年,我作人民日报史研究,地方新闻部万秀斌副主任从沈阳出差回来告诉说,到沈阳志愿军烈士陵园参观时,发现了人民日报发给特级英雄杨根思的人民日报通讯员聘请书。   我立即与沈阳志愿军烈士陵园取得联系。对方大力支持,发来了杨根思聘请书的正反两面照片。这肯定是人民日报史上的珍贵文物。   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