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to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图”是数学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帮助他们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体会画图的价值。
  一、借助“画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体的、直观的现象更能让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抽象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如果适时地让学生在纸上自己通过涂一涂、画一画,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题意,也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通过画图来架起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桥梁。
  如,练习这样一道题: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宽增加4米,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这道题长和宽都没有告诉我们,一时间好像无法求出它的原来面积,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题意进行画图。(可画图如下)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所画的图形,从而容易得出,根据“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可以求出原长方形的宽,即48÷6=8(米)。同样根据“宽增加4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也可以求出原长方形的长,即48÷4=12(米)。然后根据原来的长与宽就可以求出原长方形的面积:8×12=96(平方米)。
  表面上看这道题似乎无法求解,但通过画图的帮助,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长或宽增加与面积增加之间的关系,从而分别求出原来的长和宽并解答所求的问题。
  二、借助“画图”,帮助学生理清关系
  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核心是理清数量关系。问题的求解在于通过对情境的理解,掌握数量关系,从而建立解题模型。小学生的解决问题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抽象的程度不能太高。小学数学许多题目多以文字形式呈现,学生常常读不懂题意,造成无从下手或做错。为此,教学时要教给学生画图办法,让学生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借助图形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稍复杂的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节课时,可借助线段图来帮助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容易理解与掌握。即:“美术小组有25人。美术小组的人数比科技小组多1/4,科技小组有多少人?”
  引導学生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容易找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或航模小组人数×(1+1/4)=美术小组人数。
  通过画图,使题目更直观,原来在题目中学生不容易理解的一些数据都能很好地在图中得到分析。从而使学生体会用图解题的直观、形象,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数量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借助“画图”。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利用画图这个中介辅助理解题意,在画图的过程中来展示其数学思维过程和思维火花。把一些稍难的数学题目“翻译”成图形,即把文字转成图形,并将图形转成思维,是一个从“外化”到“内化”来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若在教学过程中巧用“画图”,能将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发展智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练习这样一道题:要锯一根3.2米长的木条,锯成两段要用2分钟,照这样计算,把这根木条锯成6段,要用多长时间?学生读题后画出了这样的示意图。
  学生据自己所画的示意图,解法就一目了然。(一个椭圆代表1段,一条竖线代表锯1次。)
  为此,教学时要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画图,用图形呈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做到以画促思,化抽象为直观,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同时,感悟画图策略的价值。
  四、借助“画图”,提升学生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对某一具体数学内容的探究过程,是对数学理论与数学知识内容的本质认识,它是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保障。
  在“解决问题”教学时,可借助线段图辅助解题,把题里所蕴含的信息用简洁明了的线段图呈现出来,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表示出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简明、直观,这样,充分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
  如,在解决有关“倍数、分数”的实际应用中,恰当地运用线段图,能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出“量”与“倍(分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其中也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此外,还有转化思想、变换思想、符号化思想等,都在线段图的呈现过程中得以充分渗透与发展。恰当地借助线段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与解题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想的意识,培养了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总之,“画图”策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多加引导、适时渗透,使学生掌握“画图”策略的数学技能,逐渐具有应用有效策略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使学生做到心中有图见数、有数见图,提高灵活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力,提升数学思想方法。
其他文献
办学理念是“为了实现办学目标,依照教育规律而确立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它是校长办学的灵魂,是指引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小街小学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战略主题,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幸福教师、快乐学生、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小街小学在既定办学理念指导下
期刊
课堂评价语,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进行的语言评价。恰当的课堂评价语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有效的互动与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激励性评价,构建安全的心理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儿童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时,要善于使
期刊
亲师信道行为校范  走进高继昌校长的办公室时,刚好碰见两名男学生因课间打闹纠纷在他这里“讨说法”。高校长示意我们坐下后,继续倾听两名同学叙述各自的“委屈”,在搞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他先分别安慰了两名同学,对他们各自所受的“委屈”表达了自己的同情和理解,在两名学生情绪和缓之后用似乎是好朋友又好像是父亲般的语气告诉他们,同学间应该相互体谅友爱。我以为最后他会要求两名学生当着他的面“相互道歉”“握手言
期刊
一、以阅读为基础,增强教师的底蕴  教师的教学工作是繁忙而纷杂的,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既要教好书又要做好寄宿生的后勤服务,很少有时间去阅读专业性很强的读物,即使有,也是即兴的,对实际的教育研究作用不大。我们做了一个调查,有95%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时才浏览杂志、网页,搜寻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在写论文时才翻看书报杂志上的教育文章。教师没有教育素养的积淀,怎么能尽快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呢?针对这些情况
期刊
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用借喻的修辞手法,把书比作“半亩方塘”,比作“鉴”。这“半亩方塘”很清澈,像明镜一样,可以映出“天光云影”。作者设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它(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因为一直有河流源源不断地汇聚过来。大学者朱熹赞美读书有所领悟,把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
期刊
最近读了一篇随笔《准备一百顶“高帽子”进课堂》。文章建议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尽管作者能自圆其说,但看过后总觉得心里有些不大舒服,眼前总浮现出课堂中100顶“帽子”飞来飞去的情景。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怯懦心理,树立自信心,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
期刊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坦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日:影响学习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而,学习者已知道什么(学生的学情),正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曾说过: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自己懂的不教;教了学生还是不会的不教。这三不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而具体到一
期刊
《依依惜别》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组综合性学习文章,5篇文章都围绕着“告别母校”这个话题来编排的,但文体各不相同。6年来,母校、老师、同学筑起了深厚的情谊,在这即将离校之际,都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因此,本组综合性学习文章可以说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真情出发,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可能。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为线索,以学生的真实感受为出发点,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将心里的话说出来、写
期刊
作为昆明首批创办的民办学校之一,昆明立人学校近30年的办学经历可以说是昆明民办学校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许多民办学校因政策、资金等挫折接连倒下的环境下,立人学校在办学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使它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民办教育中逆流而上并不断发展壮大?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昆明立人学校校长周桂平。  “尽一切可能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优质、先进的教学资源”  记者:立人学校是靠什么在竞争激烈的民办教育大军中生存
期刊
教师职称评审的初衷应该是激励教师成长、提升校园管理的一个“正气平台”,可每年一到职评时,由其滋生的各种“怨气”总是扑面而来:或“怨恨”弄虚作假者——“××把人家的作品改一改就交上去了!”或“气愤”管理者——“年年倾斜一线教师,可高职称都被谁占据着呢?”或发泄“气愤”情绪——“我不配评职称,我太痴迷那三尺讲台!”……“正气的初衷”早已在现实的折腾中被扭曲成种种“无名怨气”,职称仿佛忘却了自身的“校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