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具是工业之母,模具技术发展对中国制造至关重要。近年来,作为“模具之都”的宁波正在加速形成模具产业集群。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2020年3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宁波市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考察调研模具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给模具行业送来了春风、带来了信心。宁波市模具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小岩陪同。对于后疫情时代模具行业如何破局升级,张小岩有独到的见解。
——海智在线推荐语
谈及宁波市模具行业的发展现状,张小岩表示,总体来说,宁波模具行业企业的技术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大部分模具企业以满足模具设计为主,只有极少数的企业真正进行高端研发,且创新能力不够。因此,中国模具行业必须从技术升级出发,在人才、质量、市场和服务领域全面破局。
设立“2+2”学制,加速人才孵化
据张小岩介绍,目前宁波市共有4000多家模具厂,而当地高校模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每年仅有600人左右,其中大部分毕业后还会选择跨行业择业,最终能留在模具行业的对口人才仅剩10%左右,即60多人。严重的人才短缺造成大部分模具企业缺乏创新研发所需专业人才。同时,由于模具行業专业人员的工资不均衡、不稳定,企业间“挖聘”现象屡见不鲜,使整个行业的招聘压力尤大。
为了解决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2019年,宁波模具协会联合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共同打造了一个专门培养企业高端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的模具产业学院,并在当地建设了实践基地。模具学院采用“2+2”“学习+实践”的人才培养方式,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后两年在实践基地接受由高校老师、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组成的落地培训,直接对接工厂的实际需求。
“两年的实践时间不仅使学生熟悉了模具行业的工作环境、增加了他们留下来的可能性,也降低了企业培养实习生的成本,可以说打通了工厂对接人才的最后一公里。”张小岩说。
摆脱“拼价格”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疫情影响下,很多中小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有目共睹,但想要渡过难关,学会自救是企业最关键的生存之道。张小岩指出,大多数模具企业的单体体量较小,实力不足,在引导这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以下两点尤为重要。
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用内功度寒冬
对于企业而言,由于受疫情影响,企业业务、营销模式、产业链等各方面都迎来了不确定性,原本制定的管理计划无法执行,企业管理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茫然、被动和困惑。特别是模具行业,体量小、资金不足、管理能力差,享受政府政策的能力也比较弱。企业只有活下去,才能谋未来。欲度寒冬,须练内功。趁着疫情给企业快速发展中带来的喘息时间,进行产业延伸、能力提升和管理优化,稳扎稳打,才能握住经营之舵,不至于迷失于被动中。
走专业化道路,打造品牌力量
敬业成就事业、专业成就品牌。企业在提升研发技术的同时,必须冷静思考,寻找自身优势,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而不是按部就班,盲目“拼价格”。无止境的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只会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成行业的恶性循环。
张小岩提议,模具行业企业不要“一哄而上”去做同一件产品,而是要选择自身精通的技术,打造品牌的力量,让“行业多样化、产品细分化”逐渐成为模具市场的主旋律。对于规模小一点的企业,可以进行高质量研发,走专业化道路;而对于规模大一点的企业,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往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只有做产业链中真正具有价值的企业,才能高质量持续发展。
抓住机遇,打外贸突围“持久战”
中国模具主要出口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出口量占生产总量的44.1%。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事件发生,模具出口也受到了剧烈震荡。但是从目前看来,海外大部分企业对中国疫情控制能力持肯定态度,对比欧美国家对疫情的管控无力,张小岩预测,全球模具产业链中心可能会往中国转移。“美国的模具厂几乎停产,德国、日本也没有全面复工,而我国模具厂复工率高达98%,且全都在满负荷运转,完全可以消化国外的模具需求。” 张小岩说。
俗话说,危机并存,危中存机。我国模具企业如何瞄准市场,抓住契机?张小岩认为,第一,必须摸清国外企业追求低成本的痛点,把握价格优势;第二,虽然目前不能与客户面对面沟通,但是数字化技术普及,企业可以通过邮件、视频等各种网络方式达成交流合作,节约双方的交通、时间成本;第三,利用供应链竞争优势。趁着国外企业尚未复工的空窗期,提高客户黏性,推进全球制造网络。尽管目前形势不错,但企业仍然要做好长期过苦日子、紧日子的准备,本着平常心,把质量做好,打“持久战”,共渡艰难。
走出海外,供应链配套服务全球布局
目前,中国大约有3万多家模具厂,占全球总量的1/3,创造了超过2万亿元的工业产值,产业链遍及全球。但是中国在全球设立服务网点的模具企业少之甚少。而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保养维护,才能延长使用寿命。张小岩提出:“中国模具企业要赢得海外市场,就必须要在当地有自己的服务基地。”
张小岩表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模具需要走向集团化。从设计到技术,中国模具与西方相比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中国模具企业只有有组织性地“抱团”,才能共同升级、一起开发庞大的海外市场。我们也要相信,“中国制造”的水平正在不断进步,中国产业结构正在经历显著的变化,赶上欧美制造、登上世界第一梯队,指日可待。
——海智在线推荐语
谈及宁波市模具行业的发展现状,张小岩表示,总体来说,宁波模具行业企业的技术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大部分模具企业以满足模具设计为主,只有极少数的企业真正进行高端研发,且创新能力不够。因此,中国模具行业必须从技术升级出发,在人才、质量、市场和服务领域全面破局。
设立“2+2”学制,加速人才孵化
据张小岩介绍,目前宁波市共有4000多家模具厂,而当地高校模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每年仅有600人左右,其中大部分毕业后还会选择跨行业择业,最终能留在模具行业的对口人才仅剩10%左右,即60多人。严重的人才短缺造成大部分模具企业缺乏创新研发所需专业人才。同时,由于模具行業专业人员的工资不均衡、不稳定,企业间“挖聘”现象屡见不鲜,使整个行业的招聘压力尤大。
为了解决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2019年,宁波模具协会联合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共同打造了一个专门培养企业高端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的模具产业学院,并在当地建设了实践基地。模具学院采用“2+2”“学习+实践”的人才培养方式,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后两年在实践基地接受由高校老师、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组成的落地培训,直接对接工厂的实际需求。
“两年的实践时间不仅使学生熟悉了模具行业的工作环境、增加了他们留下来的可能性,也降低了企业培养实习生的成本,可以说打通了工厂对接人才的最后一公里。”张小岩说。
摆脱“拼价格”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疫情影响下,很多中小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有目共睹,但想要渡过难关,学会自救是企业最关键的生存之道。张小岩指出,大多数模具企业的单体体量较小,实力不足,在引导这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以下两点尤为重要。
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用内功度寒冬
对于企业而言,由于受疫情影响,企业业务、营销模式、产业链等各方面都迎来了不确定性,原本制定的管理计划无法执行,企业管理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茫然、被动和困惑。特别是模具行业,体量小、资金不足、管理能力差,享受政府政策的能力也比较弱。企业只有活下去,才能谋未来。欲度寒冬,须练内功。趁着疫情给企业快速发展中带来的喘息时间,进行产业延伸、能力提升和管理优化,稳扎稳打,才能握住经营之舵,不至于迷失于被动中。
走专业化道路,打造品牌力量
敬业成就事业、专业成就品牌。企业在提升研发技术的同时,必须冷静思考,寻找自身优势,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而不是按部就班,盲目“拼价格”。无止境的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只会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成行业的恶性循环。
张小岩提议,模具行业企业不要“一哄而上”去做同一件产品,而是要选择自身精通的技术,打造品牌的力量,让“行业多样化、产品细分化”逐渐成为模具市场的主旋律。对于规模小一点的企业,可以进行高质量研发,走专业化道路;而对于规模大一点的企业,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往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只有做产业链中真正具有价值的企业,才能高质量持续发展。
抓住机遇,打外贸突围“持久战”
中国模具主要出口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出口量占生产总量的44.1%。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事件发生,模具出口也受到了剧烈震荡。但是从目前看来,海外大部分企业对中国疫情控制能力持肯定态度,对比欧美国家对疫情的管控无力,张小岩预测,全球模具产业链中心可能会往中国转移。“美国的模具厂几乎停产,德国、日本也没有全面复工,而我国模具厂复工率高达98%,且全都在满负荷运转,完全可以消化国外的模具需求。” 张小岩说。
俗话说,危机并存,危中存机。我国模具企业如何瞄准市场,抓住契机?张小岩认为,第一,必须摸清国外企业追求低成本的痛点,把握价格优势;第二,虽然目前不能与客户面对面沟通,但是数字化技术普及,企业可以通过邮件、视频等各种网络方式达成交流合作,节约双方的交通、时间成本;第三,利用供应链竞争优势。趁着国外企业尚未复工的空窗期,提高客户黏性,推进全球制造网络。尽管目前形势不错,但企业仍然要做好长期过苦日子、紧日子的准备,本着平常心,把质量做好,打“持久战”,共渡艰难。
走出海外,供应链配套服务全球布局
目前,中国大约有3万多家模具厂,占全球总量的1/3,创造了超过2万亿元的工业产值,产业链遍及全球。但是中国在全球设立服务网点的模具企业少之甚少。而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保养维护,才能延长使用寿命。张小岩提出:“中国模具企业要赢得海外市场,就必须要在当地有自己的服务基地。”
张小岩表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模具需要走向集团化。从设计到技术,中国模具与西方相比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中国模具企业只有有组织性地“抱团”,才能共同升级、一起开发庞大的海外市场。我们也要相信,“中国制造”的水平正在不断进步,中国产业结构正在经历显著的变化,赶上欧美制造、登上世界第一梯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