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节拍和节奏是音乐的基本元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二者是很重要的音乐学习知识。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体态律动、声势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充分感知节拍和节奏的区别。
【关键词】恒拍;节拍;节奏;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音乐活动;情感体验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是大众型的音乐教育,重点在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能。节拍和节奏是学生与音乐沟通的重要知识。
一、节拍和节奏的学习在小学音乐教育新体系课堂中的教育价值
(一)、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课堂的认识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是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教学理念的融合,并结合中国音乐文化和教育国情逐步形成的。新体系理念下的音乐教育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教学理念。它是通过各种丰富的音乐活动,使每一个孩子参与其中,激发孩子的音乐本能反应,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形成音乐素养。
(二)、节拍和节奏的感知对小学生表达音乐的重要性
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节奏是时值长短不一的音组合在一起。在音乐中,节奏与节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节奏存在于节拍中,节拍也离不开节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律动中的动作准确地表现音乐中的节拍和节奏,将情感表达由内化转变为外化,再由外化变为内化这样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
二、小学生对节拍和节奏概念理解现状
(一)小学生对节拍和节奏概念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节拍和节奏是一个概念。如:对于一条节奏地识读:XX X ︱XX XX︱学生会读为:“哒哒 哒 哒哒 哒哒”,这样的读声并不能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准确的区分;在视唱练习时,没有建立在手打节拍的基础上识读节奏,会造成节奏和节拍的混淆认识。不明确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
(二)、恒拍感的建立对学生表达音乐的影响
恒拍感的建立对学生表现稳定的节拍和相对稳定的节奏起着很大的作用。在音乐课堂中演唱或演奏一首歌曲,快到结尾处节拍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这正是缺乏恒拍感的缘故。所以,恒拍感的建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任何音乐的表达都要建立在稳定的节拍基础上。
三、新体系教学在节拍和节奏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实践(一)、在行走律动中体验恒拍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亦可拍击手鼓规定一个速度,学生行走律动;亦可通过聆听音乐,在音乐背景下行走。如:《爱的礼赞》、《小星星变奏曲》等乐曲。
体态律动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控制内心听觉。在《小步舞曲》音乐中,进行三拍子节奏手脚转换活动。脚:X X X ︱X X X ︱ 手:X — —︱X — —︱,学生在熟练掌握后,教师提示“换”字,学生更换手和脚的节奏。手: X X X ︱X X X ︱ 脚:X — —︱X — —︱,寻找重拍的练习,手臂自然伸展,表现三拍子长时值,培养了学生肢体的搭配,训练了恒拍感。
(二)、在视觉和听觉相互转化活动中掌握节奏和节拍
音乐元素可通过敏锐的听觉判断来感知。教师给予学生一个稳定的节拍用手打拍子,提示学生同时听辨教师在每拍中发出幾个声音。如:四分音符读作“ta”,在每打一拍中听到一个声音;八分音符读作“ti ti”, 在每打一拍中听到两个声音。这样的方法,学生在专注聆听老师给出的声音中能简单明了的掌握音符知识。培养了学生视唱练耳能力,为识读乐谱做好了铺垫。
(三)、声势活动中的节奏练习
声势是将身体想象成乐器,探索身体各部位发出的不同音色同节奏相结合出现不同的音响效果。
《土风舞》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切分节奏,并加入了重音记号的学唱体验。见下图谱例:
教师根据切分节奏时值长短的特点,安排了如下教学环节:教师读歌词用拍手表现切分节奏,提问学生:拍了几声?;师生共同拍手表现切分节奏;学唱歌曲,加入固定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分声部进行:一声部捻指表现节拍;二声部突出表现切分节奏(拍手 拍胸 拍手);在音乐活动中,学生能够轻易的学会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同时在声势活动中强化了切分节奏的音色。
四、新体系教学下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学校音乐教育不是专业型的音乐教育,是在培养学生的公共音乐鉴赏力和公共音乐素养。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掌握了音乐元素后,感受音乐的思维是清晰的,动作是明确的,心情是愉悦的,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音乐素养。
作为一名一线小学音乐教师,通过对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理念的学习和课程实践,潜心钻研教材,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活动的方式,感受音乐,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新体系教学方法为音乐老师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让我们感受着优良的教学效果带来的职业幸福感,为中国音乐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高建进.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实习课教程[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陈蓉.教学法教程[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作者简介:温娅嫄(1989—)女,山西晋中人,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关键词】恒拍;节拍;节奏;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音乐活动;情感体验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是大众型的音乐教育,重点在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能。节拍和节奏是学生与音乐沟通的重要知识。
一、节拍和节奏的学习在小学音乐教育新体系课堂中的教育价值
(一)、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课堂的认识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是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教学理念的融合,并结合中国音乐文化和教育国情逐步形成的。新体系理念下的音乐教育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教学理念。它是通过各种丰富的音乐活动,使每一个孩子参与其中,激发孩子的音乐本能反应,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形成音乐素养。
(二)、节拍和节奏的感知对小学生表达音乐的重要性
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节奏是时值长短不一的音组合在一起。在音乐中,节奏与节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节奏存在于节拍中,节拍也离不开节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律动中的动作准确地表现音乐中的节拍和节奏,将情感表达由内化转变为外化,再由外化变为内化这样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
二、小学生对节拍和节奏概念理解现状
(一)小学生对节拍和节奏概念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节拍和节奏是一个概念。如:对于一条节奏地识读:XX X ︱XX XX︱学生会读为:“哒哒 哒 哒哒 哒哒”,这样的读声并不能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准确的区分;在视唱练习时,没有建立在手打节拍的基础上识读节奏,会造成节奏和节拍的混淆认识。不明确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
(二)、恒拍感的建立对学生表达音乐的影响
恒拍感的建立对学生表现稳定的节拍和相对稳定的节奏起着很大的作用。在音乐课堂中演唱或演奏一首歌曲,快到结尾处节拍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这正是缺乏恒拍感的缘故。所以,恒拍感的建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任何音乐的表达都要建立在稳定的节拍基础上。
三、新体系教学在节拍和节奏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实践(一)、在行走律动中体验恒拍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亦可拍击手鼓规定一个速度,学生行走律动;亦可通过聆听音乐,在音乐背景下行走。如:《爱的礼赞》、《小星星变奏曲》等乐曲。
体态律动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控制内心听觉。在《小步舞曲》音乐中,进行三拍子节奏手脚转换活动。脚:X X X ︱X X X ︱ 手:X — —︱X — —︱,学生在熟练掌握后,教师提示“换”字,学生更换手和脚的节奏。手: X X X ︱X X X ︱ 脚:X — —︱X — —︱,寻找重拍的练习,手臂自然伸展,表现三拍子长时值,培养了学生肢体的搭配,训练了恒拍感。
(二)、在视觉和听觉相互转化活动中掌握节奏和节拍
音乐元素可通过敏锐的听觉判断来感知。教师给予学生一个稳定的节拍用手打拍子,提示学生同时听辨教师在每拍中发出幾个声音。如:四分音符读作“ta”,在每打一拍中听到一个声音;八分音符读作“ti ti”, 在每打一拍中听到两个声音。这样的方法,学生在专注聆听老师给出的声音中能简单明了的掌握音符知识。培养了学生视唱练耳能力,为识读乐谱做好了铺垫。
(三)、声势活动中的节奏练习
声势是将身体想象成乐器,探索身体各部位发出的不同音色同节奏相结合出现不同的音响效果。
《土风舞》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切分节奏,并加入了重音记号的学唱体验。见下图谱例:
教师根据切分节奏时值长短的特点,安排了如下教学环节:教师读歌词用拍手表现切分节奏,提问学生:拍了几声?;师生共同拍手表现切分节奏;学唱歌曲,加入固定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分声部进行:一声部捻指表现节拍;二声部突出表现切分节奏(拍手 拍胸 拍手);在音乐活动中,学生能够轻易的学会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同时在声势活动中强化了切分节奏的音色。
四、新体系教学下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学校音乐教育不是专业型的音乐教育,是在培养学生的公共音乐鉴赏力和公共音乐素养。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掌握了音乐元素后,感受音乐的思维是清晰的,动作是明确的,心情是愉悦的,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音乐素养。
作为一名一线小学音乐教师,通过对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理念的学习和课程实践,潜心钻研教材,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活动的方式,感受音乐,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新体系教学方法为音乐老师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让我们感受着优良的教学效果带来的职业幸福感,为中国音乐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高建进.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实习课教程[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陈蓉.教学法教程[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作者简介:温娅嫄(1989—)女,山西晋中人,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