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节拍和节奏悦动音乐课堂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xe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节拍和节奏是音乐的基本元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二者是很重要的音乐学习知识。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体态律动、声势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充分感知节拍和节奏的区别。
  【关键词】恒拍;节拍;节奏;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音乐活动;情感体验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是大众型的音乐教育,重点在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能。节拍和节奏是学生与音乐沟通的重要知识。
  一、节拍和节奏的学习在小学音乐教育新体系课堂中的教育价值
  (一)、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课堂的认识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是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教学理念的融合,并结合中国音乐文化和教育国情逐步形成的。新体系理念下的音乐教育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教学理念。它是通过各种丰富的音乐活动,使每一个孩子参与其中,激发孩子的音乐本能反应,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形成音乐素养。
  (二)、节拍和节奏的感知对小学生表达音乐的重要性
  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节奏是时值长短不一的音组合在一起。在音乐中,节奏与节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节奏存在于节拍中,节拍也离不开节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律动中的动作准确地表现音乐中的节拍和节奏,将情感表达由内化转变为外化,再由外化变为内化这样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
  二、小学生对节拍和节奏概念理解现状
  (一)小学生对节拍和节奏概念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节拍和节奏是一个概念。如:对于一条节奏地识读:XX X ︱XX XX︱学生会读为:“哒哒 哒 哒哒 哒哒”,这样的读声并不能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准确的区分;在视唱练习时,没有建立在手打节拍的基础上识读节奏,会造成节奏和节拍的混淆认识。不明确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
  (二)、恒拍感的建立对学生表达音乐的影响
  恒拍感的建立对学生表现稳定的节拍和相对稳定的节奏起着很大的作用。在音乐课堂中演唱或演奏一首歌曲,快到结尾处节拍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这正是缺乏恒拍感的缘故。所以,恒拍感的建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任何音乐的表达都要建立在稳定的节拍基础上。
  三、新体系教学在节拍和节奏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实践(一)、在行走律动中体验恒拍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亦可拍击手鼓规定一个速度,学生行走律动;亦可通过聆听音乐,在音乐背景下行走。如:《爱的礼赞》、《小星星变奏曲》等乐曲。
  体态律动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控制内心听觉。在《小步舞曲》音乐中,进行三拍子节奏手脚转换活动。脚:X X X ︱X X X ︱ 手:X — —︱X — —︱,学生在熟练掌握后,教师提示“换”字,学生更换手和脚的节奏。手: X X X ︱X X X ︱ 脚:X — —︱X — —︱,寻找重拍的练习,手臂自然伸展,表现三拍子长时值,培养了学生肢体的搭配,训练了恒拍感。
  (二)、在视觉和听觉相互转化活动中掌握节奏和节拍
  音乐元素可通过敏锐的听觉判断来感知。教师给予学生一个稳定的节拍用手打拍子,提示学生同时听辨教师在每拍中发出幾个声音。如:四分音符读作“ta”,在每打一拍中听到一个声音;八分音符读作“ti ti”, 在每打一拍中听到两个声音。这样的方法,学生在专注聆听老师给出的声音中能简单明了的掌握音符知识。培养了学生视唱练耳能力,为识读乐谱做好了铺垫。
  (三)、声势活动中的节奏练习
  声势是将身体想象成乐器,探索身体各部位发出的不同音色同节奏相结合出现不同的音响效果。
  《土风舞》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切分节奏,并加入了重音记号的学唱体验。见下图谱例:


  教师根据切分节奏时值长短的特点,安排了如下教学环节:教师读歌词用拍手表现切分节奏,提问学生:拍了几声?;师生共同拍手表现切分节奏;学唱歌曲,加入固定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分声部进行:一声部捻指表现节拍;二声部突出表现切分节奏(拍手 拍胸 拍手);在音乐活动中,学生能够轻易的学会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同时在声势活动中强化了切分节奏的音色。
  四、新体系教学下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学校音乐教育不是专业型的音乐教育,是在培养学生的公共音乐鉴赏力和公共音乐素养。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掌握了音乐元素后,感受音乐的思维是清晰的,动作是明确的,心情是愉悦的,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音乐素养。
  作为一名一线小学音乐教师,通过对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理念的学习和课程实践,潜心钻研教材,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活动的方式,感受音乐,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新体系教学方法为音乐老师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让我们感受着优良的教学效果带来的职业幸福感,为中国音乐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高建进.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实习课教程[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陈蓉.教学法教程[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作者简介:温娅嫄(1989—)女,山西晋中人,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其他文献
【摘要】日本设计虽然起步较晚,但历经了大半个世纪的奋斗,不断自我发展,成功跃居为世界设计强国。日本平面设计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性和现代性的融合,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  【关键词】平面设计;传统文化;民族性;现代设计  日本平面设计的开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后期,日本设计就已经进入到繁荣发展的阶段,而到80年代時,日本就已经跃居为世界设计强国之一。日本平面设
期刊
【摘要】客观形态如白云、大海、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可视形态,它不随人的改变而存在,具有天然性、变异性及多面性等的美学特征。主观形态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构筑的视觉形态。如绘画、雕塑及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服装设计等等。  【关键词】平面设计;客观形态;主观形态  一、形态的意义  形态指事物存在的样貌,或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形态来自于自然界中我们眼睛可以观察到的事物,了解与师法自
期刊
【摘要】视觉传达作为设计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目标,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之下已经成为了一项极为常见的模式,并且将多媒体设计与视觉传达进行相应的结合,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对于多媒体设计与视觉传达方面的有效融合的途径进行相应的分析,提出促进二者融合的发展途径,以期为设计人员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设计;视觉传达;融合  一、引言  基于设计工作来说,其主要就是为了构造较为合理的图形
期刊
【摘要】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论述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在声乐教学中以音乐美学的审美观点引导学生发现歌唱中的美,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声乐教学来实现中小学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音乐美学;审美;音乐教育;地位  音乐美学虽有渊源的历史,但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时间并不长,是一门新兴年轻的学科,在声乐教学中在和生的素质教育中有却拥有深重的地位。  一、音乐美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作用  
期刊
【摘要】隨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层建筑也随之不断发展,为促进上层建筑稳步快速发展,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是目前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培养德智体美发展的全能型人才是各高校的首要任务。但是,目前高校体育存在很多不足:体现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因此必须加强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改革的力度。艺术体操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运动形式之一,特有的韵律性和艺术性深受学生的喜爱,拥有
期刊
【摘要】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并高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审美素养和开展美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逐渐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需要积极对音乐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多年教学实际,对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一、以开放促改革 音乐课堂焕发
期刊
【摘要】钢琴的音准是其可以傲立于众多乐器之上的资本,所以对其音准的保障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因此,文章首先从琴弦和弦码、外部结构两个方面对影响钢琴音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钢琴调律中如何保持音准的方法,希望对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钢琴;调律;音准  一、影响钢琴音准的因素  1、琴弦和弦码对钢琴音准的影响  琴弦是钢琴的精华所在,其不仅能够保持钢琴正常的发音,而且能够确保钢琴准确而持久
期刊
经过研究证实,音乐中最吸引人的是其韵律,而韵律又由节奏构成,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节奏进行重点培养十分重要。具有良好的节奏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及能力;但原有的教学模式使得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对节奏感的培养还存在着一些缺陷,降低了节奏感的培养效率。为了改正这些缺陷,就需要教师不断运用各式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强化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以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与小学音乐相关的知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期刊
【摘要】哈尔滨是一座近代以来受外来文化影响十分典型的北方城市。作为黑龙江的省会,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哈尔滨是中国东北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的中心,也是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哈尔滨在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其特有的建筑风格,也是哈尔滨一大亮点。哈尔滨的道路两旁有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的建筑,这其中有拜占庭建筑风格,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犹太建筑风格等。  【关键词】拜占
期刊
【摘要】当前中学生恋爱呈现普遍化、低龄化、公开化的趋势,中学生对性相关的问题趋于开放,性行为发生比例趋于升高,性道德意识淡化,责任意识较差。这个阶段学生的早恋现象,对学生自身、对家庭、对学校都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此篇综述就早恋的现状、原因及教育对策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青少年;早恋;现状;原因;教育对策  一、早恋的定义  早恋,顾名思义,即发生过早的恋爱行为。经济上和生活上没有独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