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专家详解如何破除潜规则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y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破“潜规则”,就要立“明规则”,行“铁纪律”,守“严法律”,彰显明规则的权威,充分发挥明规则对潜规则的约束功能。在纪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人、特权人或特权阶层,没有“铁帽子王”“丹书铁券”。
  “潜规则”这个词,多年来逐渐流行开来且迅速走红甚至有人专门出书立著专论潜规则。从表面看“潜规则”名不正,言不顺,拿不上台面,登不得大雅之堂,但在现实生活与实际工作中潜规则却如网似雾,五花八门,甚至无处不在。
  破除“潜规则”需要“立规矩”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的官场中“裙带风”“关系网”“逆淘汰”尤其是“带病提拔”“边腐边升”现象多发,导致“前腐后继”,使得官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一些地方曾流行一些当官、升官秘诀:“年龄是个宝,能力作参考,关系最重要。”这里的“关系”实为潜规则。过去常有人说“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现在流行“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实际上是讲“有人”至关重要。
  “跑部钱进”,求人或为人办事给“红包”,拿“回扣”,要“提成”,收“好处”等,也是潜规则表现。还有屡禁不止、严刹不住的吃喝风、送礼风、奢靡风,大家都这样,你不这样绝对不行,往后可能寸步难行。
  要破除潜规则,首先要破除官场潜规则。
  在选人用人上,必须选出政治素质过硬,有责任,有担当,勇于遵守规则,抵制潜规则的干部,这是破除潜规则的基础。如何才能选出合格的干部?必须打破原来一些地方“劣币驱逐良币”坏规则,立起能选出合格干部的“好规矩”。
  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制定或修订一大批党内法规。
  2016年10月27日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必须坚持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坚决纠正唯票、唯分、唯生产总值、唯年龄等取人偏向。
  破除“潜规则”需要“讲规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执行“八项规定”开始,从自身做起,从中央做起,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做起,形成了以上率下的良好政治氛圍。
  习近平总书记到深圳考察,不封路,不戒严,不警车开道,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一切从简,便行,受到老百姓高度赞扬。习近平同志到北京胡同里庆丰包子铺买包子,自己排队购买自己喜欢吃的简单可口的便餐,不铺张浪费,不奢华盛宴,引起中外媒体高度关注,赢得一致好评。
  事情虽小,但意义重大。从中央开始,让讲规矩成为一种常态,无论是在政治生活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须循规蹈矩。调研要轻车简从,买包子要排队,事无大小,皆是规矩。
  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承诺:“从我本人做起。”铿锵之语“打铁还需自身硬”,立下军令状“全面从严治党”。
  最新颁布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都将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列为重点,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最为关键,是紧紧盯住的“关键少数”,是要抓住的“牛鼻子”。
  破除“潜规则”需要“守规矩”
  随着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党员干部被处理,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守规则将是今后政治生活中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
  一些文件规定总是用“原则上”“一般情况下”或“特殊情况下”等模棱两可的字眼,实际“原则上”就是无原则,只要有“特殊”,就走样、变味,强调“宽严相济”,执行起来却只宽不严。种种潜规则暗流涌动,就像洪水猛兽,泛滥成灾,搞得明规则、硬规则沦落成一纸空文,成为漂亮的摆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八项规定”出台之后,狠剎“四风”,曝光不留情,处理不手软,定期通报,不留情面,不给“面子”。
  目前“吃喝风”“送礼风”已基本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公务接待一切从简,过去整天忙于迎送往来、请客送礼的现象已大为减少。这些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潜规则”“例行公事”逐渐被打破。
  但中国是个熟人社会、人情社会、关系社会,破除潜规则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破“潜规则”,就要立“明规则”,行“铁纪律”,守“严法律”,彰显明规则的权威,充分发挥显规则对潜规则的约束功能。在纪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人、特权人或特权阶层,没有“铁帽子王”“丹书铁券”。
  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应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消除潜规则就要根除官场陋习,消除官本位思想,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社会环境、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
  (《清风》总第85期 中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监察专员 闫群力/文)
其他文献
寒鴉戏水尚觉凉,  欹枝斜梅已绽放。  风干腊肉祝年旺,  迎春漫坡金甲黃。  天长夜短山涧淌,  一池碧水风清扬。  丁酉金鸡欲报晓,  江天一色春水淌。
期刊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对海外影响巨大。历宋、元至明,外国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皆称之为“唐”,且称中国人为“唐人”。然而,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却一直都自称“汉人”而非“唐人”。  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
期刊
张宪义,曾任台湾中山科学院核能研究所副所长,是核武计划的关键研发人员之一。1988年1月,他辞职离台,带着秘密“叛逃”美国,导致台湾“最接近成功”的核武计划胎死腹中。时过29年,他现身揭开了其中的内幕。  蒋介石:一手催生“核梦想”  1964年10月16日,原子核裂变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戈壁荒漠升起,第一颗原子弹在大陆试爆成功。此时,台北的蒋介石有些惶恐。虽然他对核武器的研制已经有所准备。  一
期刊
从公司出来时,我肚子饿得咕咕叫。以前遇上加班,只要一个电话,老公这会儿早就在厨房忙开了。可最近,我俩在冷战。说起来,这次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家里的冰箱坏了,说好周末一起去商场,可礼拜六一早,却不见老公的身影。电话打过去,人家和朋友钓鱼去了。我一下子就火了,将老公一顿臭骂后,“啪”地一声挂了电话。而老公并没有回拨过来。两人憋着一股劲地僵持了两三天,谁也不理谁。  第二天下班从公司出来的时候,无意中撞
期刊
在古代有一个传说,只要成为帝王,便会得到十二种神秘的自然力量,辅佐他成为至善至美至上的明君。后来,代表这十二种力量的图案,就被印在了帝王的龙袍上,这些图案便是十二章纹,隐喻着远古的极大智慧。  “龙袍”之上不仅龙唱主角  一提到龙袍,多数人会立刻联想到“清宫戏”中皇上的穿着:一袭明黄的长袍,上面有龙盘绕。殊不知,龙袍其实有着繁复的种类和式样,皇帝在不同的场合穿着都会有所不同。  皇帝的服装并不只是
期刊
退休后,为了排遣寂寞,我迷上了读书看报。《新传奇》杂志集思想性、知识性、生动性、趣味性为一体,且涉猎广泛,是上天賜予我的珍馐美味。读书忌浅尝。如何才能将每期长达42页、15万多字的周刊读深讀透,学有所获?我的方法是——  赏影览目:《新传奇》杂志每期封面都登载一幅配有简要说明文字的精美图片及本期要闻提示。卷首刊登本期要文目录。“纲举目张”,每次拿到新刊,我都要仔细欣赏封面巨照并速览要闻提示及卷首目
期刊
認祖归宗这个朴素理念,可以说是中国人、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血脉不断文化传承绵绵不绝的重要支撑。这一理念以对祖先的崇拜、父系的偏重以及姓氏为文化符号标识,成为中国人心中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  祖宗崇拜:中国人心中的神  中国人历来有“祖有功,宗有德”之信念,将祖宗放到了至高的位置,敬莫大焉。中国人对“祖宗”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对祖先的敬畏与感恩,这种情感已衍生为一种民间宗教信仰。  祖宗崇拜的源头,来自于
期刊
日本天皇号称“万世一系”,但在历史上,关于日本天皇的正统问题曾出现过多次激烈的纷争。二战结束后,在刚刚占领日本的美军眼皮底下,就上演了一幕十多个“天皇”争夺皇位的大戏。  十几位“天皇”群起争宝座  1946年1月18日,美军的机关报《星条报》在头版头条赫然刊登了题为《他才是真正的日本天皇》的爆炸性图片新闻。照片中的人身着印有十六瓣菊花徽章的和服,站在印有同样大型菊花徽章的帷幕前,宣称自己才是“正
期刊
“民国时期成都的影院老板,只有求助军队,用银子求当官的‘招呼’下面的兄弟‘守规矩’。”四川省民俗学家刘孝昌介绍,除此之外,影院还会花钱雇佣几名荷枪实弹的士兵组成“弹压队”维持秩序。  青年宫电影院,位于成都春熙路城守街49号。2005年3月,这个地标建筑为配合春熙路改造拆除。2014年,青年宫电影院以新的形式在原址重新亮相。  时光回溯到民国时期。翻开厚厚的《成都电影志》,里面如是记载:“青年宫电
期刊
美国天才女预言家珍妮·狄克逊,在四分之一世纪里,出色地显示了她透视人生、预测国家未来、预言国际大事的本领,以及揭示本世纪末人类命运的非凡能力。她在临终前预言:“中国将会取代美国担负领导世界的重任。”  预言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  珍妮第一次小试牛刀,是准确预言了外公的死。某天,她央求家人给她拿一封镶黑边的信,家人莫名其妙,不知道是何意。过了十几天,外婆寄信过来说,外公因为突发疾病死去,这封信正好镶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