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甲基化与脑肿瘤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shuda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对肿瘤研究的日益深入,许多学者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与细胞内基因突变、缺失等因核苷酸序列改变所导致的遗传调控紊乱有关,还与表观遗传调控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1].所谓表观遗传,是指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染色质构型变化等所导致的在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它只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而不影响核苷酸序列的改变[2].其中,DNA甲基化作为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模式,在哺乳动物基因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异常甲基化可导致癌基冈的活化、非必需重复序列的转录、抑癌基因及DNA修复基因的沉默等,并能以半保留的方式高保真地传递到子代细胞的基岗组中,最终引发肿瘤[1]。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方便、安全、可靠的评价方法 ,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术后评价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120例,显微手术夹闭52例,术后采用3D-CTA随访手术患者20例,其中多发动脉瘤1例,动脉瘤数21个(前交通动脉瘤11个,后交通动脉瘤7个,大脑中动脉M3段1个,脉络膜前动脉1个,大脑前动脉A1段起始部1个)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颅脑外伤中的作用. 方法 48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晶素处理组、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用液压冲击伤复制颅脑外伤的大模型,伤后予以45mg/100mg体质量血晶素、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干预HO-1的表达.假手术组只切开头皮,颅骨钻孔.其他不作任何处理.斜坡试验观测大的行为学改变.尾静脉注射伊文思兰测定血脑屏障的通透性.SP免疫组织化学测定HO-1的表达.
目的 探讨Polo样激酶1(PLK1)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可能机制. 方法 根据PLK1基因特点,设计并用化学方法合成了5个小干扰核糖核酸分子(siRNA)(P1、P2、P3、P4和P5).以这5个siRNA转染人胶质瘤TJ905细胞后.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L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MTT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癌细胞增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治疗颅内病变中的作用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方法 对386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内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神经内镜手术方法 的选择、术后疗效及优缺点进行分析.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月,临床治愈340例,症状好转40例,症状改善不明显5例,死亡1例.影像学复查颅内占位性病变285例中,全切除259例,次全切除26例,病变复发7例;脑积水101例中,脑室恢复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对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点神经蛋白聚糖(neurocan)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9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用电凝法建立MCAO模型,选取内关、外关、足三里、三阴交四穴给予电针刺激,连续治疗4周.选取1、2、4周三个时间点用免疫荧光检测neurocan蛋白的分布,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n
由我《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和暨南大学脑科学研究所、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台湾)、《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主办.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承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暨国际神经外科论坛”于2010年9月25~26日在广州成功举办。两岸三地学者,及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伊朗、日本、印度、荷兰、以色列的400多位神经外科专家参加了这次盛会。
目的 探讨"5·12"汶川大地震中颅脑损伤伤员现场伤情特点和急救中的经验教训,为地震致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自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5月13日汶川大地震后在重灾区北川和安县现场急救的120例颅脑损伤伤员的临床资料,对致伤原因、伤情分类、救治方法 、合并症、治疗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伤员中70例因头皮挫裂伤仅予现场处理,清创缝合,预后良好,余伤员急诊处理后
目的 研究缺血后处理(I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开颅机械闭塞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开放/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实现IP.24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P组、非IP组、LY294002+IP组、DMSO+IP组,每组6只,再灌注48h后测脑梗死面积;其中LY294002、DMSO于建模前1 h侧脑室注入.结果各组左侧大脑皮层均可见清晰梗死灶,符合血管分布范围.其中IP
目的 运用临床评分和神经传导检测(NCS)评估夜间夹板治疗对腕管综合征(CTS)的疗效,并探讨其间的相关性.方法 自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CTS患者共66例,符合纳入标准者41例(64只腕).对其进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功能状态评分(FSS)以及常规NCS,记录腕-拇短展肌末端运动潜伏期(DML)、腕-食指/环指感觉传导速度(SCV)以及正中/尺神经感
目的 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脑血管的自动调节能力.方法 选择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科自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就诊或住院的OSAHS患者76例,根据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分为轻、中、重度OSAHS组,选择同期有打鼾史的健康体检者32例作对照组,利用多导睡眠仪监测睡眠相关指标及不同时段血压,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