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玩木雕 升腾责任 创造奇蹟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墨宁先生 一位锺爱木雕工艺的收藏家,一位走在钟錶製造业前沿的事业人,他爱木雕收藏胜於生意,愿意关注它、喜爱它、收藏它、研究它。他慧眼识珠,让数千件精美绝伦的木雕工艺品免於大火的吞噬,功德无量;他让这些凝聚了中国民间艺人智慧的和古典韵味的木雕工艺能夠与高科技产品来一场美丽的约会,引起了轰动。他把玩的是一件木雕,升腾的是一份责任,创造了一个奇蹟。
  情迷木雕 玩物明志
  沈墨宁先生说:“人这一生,总需要点爱好,这是人生的乐趣和调剂品。生活中,难免会有不愉快的时候,拿出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心情就会瞬间变得愉快许多,那将是新的开始。”木雕收藏,是他的爱好,对於这个中国的民间艺术,他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爱木雕胜於其它,至今已经有近三十年的时间。
  故事开始於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1987年,常往来於香港与杭州之间的沈墨宁计划在杭州建一座屋子,他选址於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处,当地政府规定屋子必须以中式风格装修,以与西湖美景相互映衬。为此,沈墨宁先生开始到处寻找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木雕工艺品,开始时,他想着找一些新的木雕,无奈,找遍了东阳市各个木雕厂,皆不能让他满意。正当他愁眉不展的时候,一些木雕老师傅告诉他:“在慈溪有个鬼市,每周三晚上三点到七点开市,你可以去那里看看,都是从老房子里拆下来的,可能有你需要的东西。”
  沈墨宁先生一听,欢喜不已,跑去“寻宝”,一到那里,他顿时便被琳琅满目的木雕惊住了,他感叹道:“真是鬼斧神工啊!民间的艺人真是了不起!”上前询问价格,大多在五元至十元之间,沈墨宁先生心想,自己请人做一个都要几百元,如此一比较,後者简直是天价,而且雕工远远不及这些老木雕工艺,而这麽好的东西,很多都被当做柴火在烧。沈墨宁先生倍觉可惜,他将这些古老的木雕工艺一车车买走,拯救了不少珍品,让中国的传统工艺得以保存。
  後来,随着收藏的木雕越来越多,沈墨宁先生开始研究木雕,木雕的历史沿袭、分类、流派、特点等,他说:“木雕最旺盛的是康熙到道光时期,到了民国初期,便已经开始没落,因为那时,政局动荡,战爭连连,许多人食不果腹,师傅们便没有从事木雕了,我看到的木雕大多都是民国初期以前的。那些从事木雕的艺人虽不知名,卻都是心灵手巧,古时的雕工及创作意境,今日更是难寻,比如一首唐诗,每一句都能体现在画面上。”聪明的中国民间艺人通过双手雕刻出具体的物象,将抽象的文化具体地展现,变成一个个让人一目了然的故事,如麻姑拜寿、八仙图等,生活也因此变得富有情趣和韵味。
  沈墨宁先生就自己对木雕的研究编写了三本书,其中两本为:《中国明清木雕精粹——瑞兽博古卷,戏曲人物卷二册》、《雕风镂月话吉子》,並在浙江桐乡乌镇设立“江南木雕馆”。岁月流芳,沈墨宁先生那份对木雕的锺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上升为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保存责任。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与艺术属於每一个人,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艺术传承,需要的是大家的努力。
  一场古典与时尚的盛宴
  不曾想过,木雕工艺会在某一天与手錶碰撞出火花,而沈墨宁先生和他的儿子沈慧林先生卻做到了,他们让这两者和谐相处,就如同中西方文化在香港共存、共融一般,他们在手錶界办了一场古典与时尚的聚会。
  沈墨宁先生曾主要从事电子产品贸易,手錶机芯亦会涉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於国家体制改革,沈墨宁先生在参与了杭州手錶工业有限公司——一个有着四十多年历史、专做手錶机芯的公司的体制改革,成为其股东。2000年,他们开发了陀飞轮机芯,这在当时是一门很高的技术。“陀飞轮是瑞士一位钟錶大师在十八世纪九十年代後期发明的一种钟錶调速装置,陀飞轮机构是为了平衡地心引力,矫正因地心引力对钟錶机件造成的误差,提高指针走时的精度,陀飞轮錶代表了机械錶製造工艺中的最高水平,它的出现,引起了轰动。”沈墨宁先生介绍说。公司开创了全国批量生产陀飞轮机芯的先河。之後的时间里,他们一直专做机芯,不断寻求突破,其机芯厂的技术已经荣登业界前列。
  香港是进口最多瑞士手錶、销量最大的地方,手錶和车一样,一直是人们身份的象徴之一,有着巨大的需求,发展空间良好,在手錶上,香港已经佔据着天时地利人和三重优势,然而,卻未曾有以製作高级腕錶为定位的“香港品牌”,直到2010年,沈墨宁先生的儿子沈慧林先生回港。
  沈慧林先生毕业於美国康纳尔大学金融专业,荣获美国康纳尔大学应用经济及管理硕士一级荣誉。他曾於投资行业工作,他的内心一直有着创业的念头,因此在工作了短短一年时间之後选择了回港发展。一天,他的脑海中突然想起香港居然没有自己的高级腕錶品牌,年轻的心在这个问题的敲击下躁动不安,他毅然做出决定,要开创香港高级腕錶品牌之先河,因此,在他和父亲沈墨宁先生的努力下,一个名为“万希泉”的品牌在香港诞生,“万希泉”寄託了他和父亲赋予这个品牌“万众希望的源泉”的心愿。
  “万希泉”推出至今,一直坚持全线腕錶均装有陀飞轮控速装置,其开创的多款框架设计已申请专利,並荣获2011年香港新星牌大奖、2011香港创意文化品牌大奖、汇丰青年创业大奖2012金奖、香港国际古董钟錶总会钟表之光等诸多荣誉。“万希泉”出现在香港各高档场所,如东方錶行、金至尊珠宝、太子珠宝钟錶等。“万希泉”手錶的出现不仅填补了香港无本地品牌的遗憾,更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顺利进入世界名錶名录,堪称钟錶界的一个奇蹟。其市场反应远超预期,业务成功打入国内外市场,销量喜人,成为了许多人的新宠和挚爱。
  不可不提的是“万希泉”极具中国特色的系列新品,其特点除了拥有高新的技术之外,更以沈墨宁先生珍藏的百年木雕为蓝本,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木雕艺术植入“万希泉”手錶设计中,这是汇聚东方文化精髓的木雕艺术与西方顶尖技术的陀飞轮手錶完美结合。既体现了设计者独特而大胆的思想,亦考验了製作者製作过程的超凡技术,如此新奇的结合,让人拍手称奇。
  知足常乐 常怀感恩的心   对於今拥有的一切,沈墨宁先生感到满足,正所谓“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他祖籍福建,出生、成长在浙江杭州,他的身上既有着“善观时变、顺势而为、敢冒风险”的闽商精神,亦有着“和气、开放、捨得、共赢、敢闯”的浙商品质。
  1980年,沈墨宁先生装着三十块钱,两手空空地来到了人地两生疏的香港,那时他在杭州的单位的还为其保留了三年的职位。初到香港,困难在所难免,当时的他在困难面前怀抱一种大义凛然的心态,他说:“反正自己来港时只有三十块钱,最糟糕的情况也不过如此,如果实在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便回去。如果有机会,就留下了做一番事业。”当一个人不怕失去的时候,所有的困难在这个人心中便轻如鸿毛一般。如此一想,沈墨宁先生的内心反而坦然,能让他更加坚定地往前走。
  沈墨宁先生是幸运的,在来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便找到了工作,每天可获得二十多块钱的工资,只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就能挣到自己从杭州带来的积蓄,这让他欣喜。这份幸运让他对社会充满感恩之情。这份感恩之情一直存留在他的心中,成为了他的座右铭。
  在那些辛苦打拼,创办事业的日子里,沈墨宁先生始终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他将别人对自己的好深深地印刻在心中,日後用实际行动回报着他人对自己的恩情;而那些对自己不好的人和事,常被他忽略,就如同写在沙滩上的字一样,潮水冲过,便不见了踪影。
  感恩於社会对自己的亲睐,沈墨宁先生尽己所能履行着一份社会责任,他身兼诸多社会工作,在忙碌中,抽出时间为社会服务。他是中国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副理事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为香港、内地、台湾的合作和发展做了许多交流工作。他相信事在人为,他对两岸的和平统一充满了期待。
  沈墨宁先生爱自己的家乡,他在家乡开办“江南木雕馆”.为家乡留下了宝贵的木雕文化遗产,他所期盼的是更多人来关注它、喜爱它、探索它,因为“中国传统的文化不能丢。”这是沈墨宁先生心底坚定不移的声音。
  他是杭州市政协常委,参政议政中,除了交通问题,杭州市民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是他最为关注的话题,在政协会议上,沈墨宁先生为此写了多个提案,他说:“市民的素质,包括自觉性,尤其是社会责任感,不能欠缺。”他建议从幼儿园的孩童起,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孝道等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有着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之所以能夠传承至今,必定有着许多优点,忠孝礼义等,是一个人的行为标準,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修养和底蕴。”沈墨宁先生说。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锺,传承中华文化,在他看来意义非凡。就如同他多年来所从事的木雕等艺术品的收藏,虽需要艰苦探索,卻让他兴致盎然,因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理解和热爱。
  也许是沈墨宁先生对服务社会的赤诚感染着其儿子沈慧林先生,正值事业如火如荼进行时期的他亦走向了服务社会的征程,身兼第十届浙江省青年联会港区委员、浙江省海外联谊会青委会港区委员、香港古今钟錶业总会会董、香港九龙塘扶轮社会员、香港中华总商会青委常务委员、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青委等二十多项社会公职,沈墨宁先生说:“他甚至比我更有服务的热情。”青取之於蓝而胜於蓝,无论事业还是社会服务工作,沈慧林先生大有超越父亲之势,沈墨宁先生喜由心生,因为一份事业,一份服务工作,皆需要在传承中延续,在超越中升华。
  【沈墨宁先生,宁基有限公司董事长、经纬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手錶工业有限公司董事、浙江省杭州市政协常委、港区省籍政协委员联谊会常务理事,香港杭州旅港同乡会常务副会长、杭州市侨商会副会长、香港浙江省同乡联合会常委、中国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副理事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喜爱收藏木雕,在浙江乌江镇设立“江南木雕馆”,出版《中国明清木雕精粹——瑞兽博古卷,戏曲人物卷二册》、《雕风镂月话吉子》等著作。】
其他文献
【本刊讯】3月22日晚,区剑雄爱心会创立十五周年联欢会假香港名都酒楼举行。爱心会名誉会长区剑雄先生、爱心会主席关民锋先生、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前副院长戴同鑫先生、中联办广东联络部丁茂华先生及爱心会执行委员、爱心会会员、香港航运界热心人士、善心捐款人士,各县市政府、教育局及学校的领导等近两百人参加,共聚欢乐。  爱心会主席关民锋先生致欢迎词时表示,爱心会以表彰前香港航海学校校长区剑雄一生为教育工作无私
期刊
张锦孔先生是印尼华侨,回到祖国后一直关心昔日同窗们的在港发展,他陆续担任了香港泗水中华中学旅港校友会四届会长、香港集美同学会副理事长、香港印尼泗水同学会副会长,奉献心力,共谋福祉,呈现了一种美好、高尚的君子品行。  【张锦孔先生,印尼华侨,祖籍福建,1965年回国,发展体育事业,1973年赴港,曾做过多个行业,后在港创办旅行社,出续担任了香港泗水中华中学旅港校友会四届会长、香港集美同学会副理事长、
期刊
周春明先生:是千千万万离开家乡,来到香港打拼的奋斗者之一,他用努力和勤奋告诉大家什麼叫天道酬勤;他用诚信和质量,在激烈的竞爭中赢得一席之地。他是事业有成之後不忘回馈社会的服务者,他用赤忱,化解了偏见,融化了许多居民将其拒之门外的冰冷之心;他用无私,感动了居民,诠释了一位社区服务者最基本亦是最高尚的品德。  天道酬勤 信为先  周春明先生祖籍佛山,他和许多有志气的同龄人一样,怀揣着奋斗的理想,在19
期刊
文裕明先生 是一个甘愿舍棄高薪工作一心投身於社区工作的虔诚服务者。当自己为社区解决问题,哪怕是一件小事,让一家人开心,他也会觉得喜悦;当看着社区越来越和谐,社区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自己的服务目标得到实现,他感到满足。社区服务琐碎而辛苦,他卻甘之如饴;服务工作付出高於得到,他卻无怨无悔。因为,从他选择服务这条路那日起,他就已经决定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和一片真心奉献给这片土地上的居民。  【文裕明先生
期刊
罗志光先生 经营玉器多年,是一位乐於创新的玉雕艺术家,“随缘、随心、随和”是他从业和处世的心态,意指其对每块玉石都抱有一种不强求的随缘心态,随形专心创作每一件作品随和诚心对待每一个人。作为香港玉器商会会长,拥有如此境界,相信不仅其作品得以不断升华,香港玉石行业的发展也将日渐顺利。  【罗志光先生,香港玉器商会会长、深圳三联水晶玉石文化协会永久名誉会长、坪洲玉器商会名誉会长、油麻地街坊福利事务促进会
期刊
王仲熹先生是一位令人倍觉温暖的人,这股暖流来自他的平易近人,来自他的心存善意,来自他的品味高尚。他从一名普通人,赤手空拳,打拼出长青的事业版图,与国际上三十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更继承父亲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的美德,从小养成了从善的习惯,坚持“日行一善”,于童军总会、扶轮社等多个慈善团体倾付心力,随时随地扶助他人,荣获“中山市荣誉市民”称号,谱写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奉献故事,亦受到众人发自内心的尊敬! 
期刊
陈兆实先生 是香港知名的田黄石鑑定家、鑑赏家、收藏家,他说自己最爱收藏,田黄、瓷器、玉石、钩骨……皆是他的心爱之物,後来,他索性结束了其它生意,一心做收藏。从收藏出发,他寻找的是自己的精神故乡,从而完成自己的文化修养;从收藏出发,他追求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从而让沉淀的历史再现。  受岳父影响,对石头产生兴趣  陈兆实先生祖籍福建省一个离寿山不远的地方,出生於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
期刊
【本刊讯】4月16日晚上,油麻地街坊福利会举行二十二届理监事就职典礼,中联办九龙工作部何靖副部长、教育统筹局杨润雄副局长、油尖旺民政事务专员何小萍专员、油尖旺区议会锺港武主席、立法会蒋丽萍议员、梁美芬议员、油麻地警区陈逸诗指挥官、九龙西各界协会邓祐才会长等众嘉宾受邀出席。  理事长蔡培致欢迎词,首先对各主礼嘉宾、会员朋友致以亲切问候,並简要回顾该会在过去一届的工作成就,以及未来部署,“油麻地街坊会
期刊
沈文川先生 是一个非常谦虚随和的人,热爱故土,辛勤奉献。二十多年来,他用行动谱写着一首遊子之曲。有他参与的香港漳州同乡总会,在团结亲友、共谋发展、造福社会的宗旨下不断前行。“漳州就是我们的根!”沈文川先生虽然身处香港,卻时时心繫桑梓。漳州,会在香港漳州同乡总会的支持下,在众多的乡贤热爱中,更加和谐富强。  【沈文川先生,祖籍福建漳州,香港漳州同乡总会理事长兼秘书长、香港鼎源工贸公司总经理、香港诏安
期刊
香港专业培训人员协会 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同行,旨在服务於行业培训的专业协会。协会团结了一大批培训行业人员,彼此间互相沟通和交流,齐心协力,推动着协会一步步向前发展,他们无私服务,为了给行业人员在成长路上提供切实的帮助,他们竭诚尽智,为行业人员谋福祉,平衡、提升了行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彼此间的合作,促进行业的发展和壮大,他们感到快乐和满足。  【香港专业培训人员协会,由一批心繫培训行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