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我国是吸烟大国,在15岁以上的人中就有36.6%的吸烟者,有90%以上的吸烟者是在公共场所吸烟,全国有53.5%的人受被动吸烟危害,其中大多是妇女和儿童,家庭是被动吸烟危害的主要场所。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扩大烟草种植、发展烟草业可增加国家利税,其实吸烟危害健康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它带来的“经济效益”。例如1993年我国的烟草利税是410亿元,而吸烟带来的经济损失是650亿元。而且这些数字还不包括被动吸烟、间接危害和因吸烟引发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因此,戒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每个公民务必重视。
人群吸烟状况:1997年秋,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在全国145个疾病监测点上各抽取1000个家庭,从每个家庭中再抽一名15岁以上的成员进行调查,共调查了12.4万人,得到12.2万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6.5万多人,女性5.7万多人;城市4.2万多人,农村8万多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时在吸烟、日吸烟量最少一支者为吸烟者”的规定,对此次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结论是:1. 15岁以上的人有36.6%是吸烟者;其中男性占66%。2. 与1987年相比,吸烟者日吸烟量增加2支,开始吸烟年龄提早3年。3. 90%以上的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4. 全国有53.5%的人受被动吸烟危害,其中大多数是女性和儿童;家庭是被动吸烟危害的主要场所。5. 吸烟者中有16.8%的人想戒烟,理由主要是因为已经患病。6. 戒烟人数与戒后复吸人数几乎相等。7. 多数人知道吸烟危害健康,但认识还比较模糊。
对于某些人认为扩大烟草种植、发展卷烟业可以增加国家利税的误解,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也曾有一项调查研究证实;吸烟危害健康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它带来的“经济效益”。例如我国1992年的烟草利税为305亿元,而吸烟造成的经济损失为409.67亿元。1993年的烟草利税是410亿元,而吸烟带来的经济损失是650亿元。而且这些数字还不包括被动吸烟、间接危害和吸烟引发火灾所造成的损失。
吸烟危害:吸烟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吸烟损害身体健康给人们带来的疾病很多。一是吸烟对大脑神经系统产生不利影响,青少年吸烟对智力影响更大。因为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肌体容易吸收有害物质,香烟中的一氧化碳经肺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降低了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力,使血液的含氧量下降,大脑供血含氧量不足,人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感觉迟钝,思维能力出现障碍,记忆力下降。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吸烟的学生成绩一般比不吸烟的学生差。妇女尤其是孕妇吸烟或被动吸烟影响胎儿脑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因为香烟中的一氧化碳和尼古丁可使血液中的含氧量下降,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胎盘血液不能充分交换,胎儿在缺血、缺氧的胎盘里生长发育大受影响。有调查研究证实,不吸烟孕妇新生儿的身高比吸烟的高1至2公分;说话认字能力早3个月;数数计算能力早5个月。男子吸烟对后代智力的影响同样不可低估,因为尼古丁可以改变肌体内环境的PH值,改变生殖细胞生存的适宜环境即精液的酸碱度,影响生殖细胞的健康质量,影响优生优育。二是吸烟可引起高血压中风,许多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吸烟引起的,高血压是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而高血压与吸烟的关系密切相关。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苯并芘等多种有害物质可以使血管收缩、管腔变细。而血管收缩,大脑小动脉的血流不畅、阻力增加,于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高,很容易引起脑溢血即中风。三是吸烟容易诱发癌症。诱发癌症的原因虽多,但长期吸烟者患某些癌症的危险性很高,因为香烟中有很多致癌物质,还含有放射性钋、铋等元素。据统计,肺癌患者中吸烟者占85%以上,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10至15倍;吸烟者患口腔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至10倍;鼻咽癌、喉癌高10至17倍;膀胱癌高7至10倍;食道癌高3至9倍;胰腺癌高2至5倍。四是吸烟者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哮喘,流感等等。医学调查发现,一次流感流行区的病人中,吸烟者占68.5%;不吸烟者占31.5%。医学专家认为,因为吸烟降低了人体呼吸道的抵抗力,容易引起呼吸系统感染而致病。此外,吸烟还可以引起肝硬化、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心肌梗塞等。吸烟者患这些疾病的发病率都远远高于不吸烟者。
吸烟心理:吸烟有害,但为什么还有人吸烟?分析吸烟者的心理,弄清吸烟缘由,对改变吸烟行为和戒烟大有帮助。1.青少年吸烟一是模仿心理:青少年认为自己长大成人了,吸烟更像“大人”。二是好奇心理:青少年好奇,看见别人吞云吐雾,很有滋味,也想尝试。三是虚荣心理:青少年自尊心强,讲义气,别人吸烟,自己不吸,似乎太小气、无交情,你我互相吸烟才有“共同语言”。四是社交心理:有些青年人认为进入公共场所吸烟时髦、气派、好办事。“香烟一递,说话和气,酒杯一端,好办好办”。五是逆反心理:少数青年人认为:您越是说吸烟有害,我越是要试试吸烟有啥害处!2.中年吸烟除了社交需要这一重要心理之外,还有三种心理,一是侥幸心理:了解吸烟致病致癌,但未必个个吸烟者都致癌,而且不吸烟者也照样可得癌症。二是固执心理:吸烟有害又耗钱,家人劝戒,朋友劝戒,但吸烟者认为自己这样过了大半辈子,没有什么,因而固执己见。三是解闷心理:即借烟消愁,象电影电视中的人物遇困境时猛抽烟那样。3.妇女吸烟比例虽不高,但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妇女吸烟一是区域心理,即烟草产地周围的妇女很多人沾染上了吸烟习性;二是风俗习惯和赶“时髦”,非产烟区及城市的妇女吸烟,一为风俗习惯,二为赶“时髦”。4.老年人吸烟一是因为多年习惯,人反正老了不愿改变;二是消遣心理:工作少了,时间多了,闲着无聊,以烟消遣。三是孤独心理:子女独立,或丧偶,或地位改变,精疲力衰,倍感孤独,欲借烟酒解脱。许多人本不吸烟,进入老年反而吸烟即是这种心理。
戒(禁)烟方法:戒(禁)烟方法主要有心理法、医药法和舆论法三种。1.心理法:是用心理疏导和教育去改变吸烟行为,其中一是正面引导:提高吸烟者的认识,启发其自觉性,调动其积极性而戒除吸烟行为。二是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单位,要求青年人戒烟,领导和长者先戒烟;在家庭,父母不吸烟,才有力量说服子女戒烟。宣传吸烟有害、倡导戒烟的卫生工作者,自己应该不吸烟。三是表扬先进:在行业、单位、家庭要对不吸烟和戒烟者进行表扬表彰。四是宣传教育:有目的地提供和发放吸烟有害宣传资料,有关单位要经常组织吸烟危害和倡导戒烟的宣传活动。五是互相监督:单位或个人戒(禁)烟,开展互相监督,利用外力监督、批评,促进戒(禁)烟成功。六是制定计划:各公共场所,各人吸烟量,可按时间分段,先易后难,先吸10支,后吸1支,循序渐进,最终戒(禁)掉。七是替代行为:单位要开展一些新的活动以转移吸烟者的注意力即烟瘾,个人戒烟时要多做点别的事,如洗洗脸,按摩合谷穴,多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等。2.医药戒烟法: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其中一是针灸法;请医生用银针扎经络穴位进行戒烟。二是口服药物:含服戒烟糖或中药鱼腥草煎水服。三是恐惧唤醒法:医生在为患者检查诊断时,若病情与吸烟有关,则应该提出忠告,分析病情恶化趋势,利害关系,使之警醒而戒烟。3.舆论戒烟法:要在公众环境中进行,其中一是阻绝法:在公共场所除不给吸烟者提供场所、条件外,还要进行劝阻、教育、批评、甚至罚款。二是强化法:运用大众媒介反复宣传吸烟有害,象发布商品广告一样,强化戒烟行为。三是舆论法:逐渐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不吸烟文雅文明,健康健美”的舆论和风尚。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扩大烟草种植、发展烟草业可增加国家利税,其实吸烟危害健康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它带来的“经济效益”。例如1993年我国的烟草利税是410亿元,而吸烟带来的经济损失是650亿元。而且这些数字还不包括被动吸烟、间接危害和因吸烟引发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因此,戒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每个公民务必重视。
人群吸烟状况:1997年秋,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在全国145个疾病监测点上各抽取1000个家庭,从每个家庭中再抽一名15岁以上的成员进行调查,共调查了12.4万人,得到12.2万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6.5万多人,女性5.7万多人;城市4.2万多人,农村8万多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时在吸烟、日吸烟量最少一支者为吸烟者”的规定,对此次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结论是:1. 15岁以上的人有36.6%是吸烟者;其中男性占66%。2. 与1987年相比,吸烟者日吸烟量增加2支,开始吸烟年龄提早3年。3. 90%以上的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4. 全国有53.5%的人受被动吸烟危害,其中大多数是女性和儿童;家庭是被动吸烟危害的主要场所。5. 吸烟者中有16.8%的人想戒烟,理由主要是因为已经患病。6. 戒烟人数与戒后复吸人数几乎相等。7. 多数人知道吸烟危害健康,但认识还比较模糊。
对于某些人认为扩大烟草种植、发展卷烟业可以增加国家利税的误解,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也曾有一项调查研究证实;吸烟危害健康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它带来的“经济效益”。例如我国1992年的烟草利税为305亿元,而吸烟造成的经济损失为409.67亿元。1993年的烟草利税是410亿元,而吸烟带来的经济损失是650亿元。而且这些数字还不包括被动吸烟、间接危害和吸烟引发火灾所造成的损失。
吸烟危害:吸烟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吸烟损害身体健康给人们带来的疾病很多。一是吸烟对大脑神经系统产生不利影响,青少年吸烟对智力影响更大。因为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肌体容易吸收有害物质,香烟中的一氧化碳经肺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降低了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力,使血液的含氧量下降,大脑供血含氧量不足,人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感觉迟钝,思维能力出现障碍,记忆力下降。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吸烟的学生成绩一般比不吸烟的学生差。妇女尤其是孕妇吸烟或被动吸烟影响胎儿脑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因为香烟中的一氧化碳和尼古丁可使血液中的含氧量下降,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胎盘血液不能充分交换,胎儿在缺血、缺氧的胎盘里生长发育大受影响。有调查研究证实,不吸烟孕妇新生儿的身高比吸烟的高1至2公分;说话认字能力早3个月;数数计算能力早5个月。男子吸烟对后代智力的影响同样不可低估,因为尼古丁可以改变肌体内环境的PH值,改变生殖细胞生存的适宜环境即精液的酸碱度,影响生殖细胞的健康质量,影响优生优育。二是吸烟可引起高血压中风,许多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吸烟引起的,高血压是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而高血压与吸烟的关系密切相关。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苯并芘等多种有害物质可以使血管收缩、管腔变细。而血管收缩,大脑小动脉的血流不畅、阻力增加,于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高,很容易引起脑溢血即中风。三是吸烟容易诱发癌症。诱发癌症的原因虽多,但长期吸烟者患某些癌症的危险性很高,因为香烟中有很多致癌物质,还含有放射性钋、铋等元素。据统计,肺癌患者中吸烟者占85%以上,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10至15倍;吸烟者患口腔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至10倍;鼻咽癌、喉癌高10至17倍;膀胱癌高7至10倍;食道癌高3至9倍;胰腺癌高2至5倍。四是吸烟者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哮喘,流感等等。医学调查发现,一次流感流行区的病人中,吸烟者占68.5%;不吸烟者占31.5%。医学专家认为,因为吸烟降低了人体呼吸道的抵抗力,容易引起呼吸系统感染而致病。此外,吸烟还可以引起肝硬化、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心肌梗塞等。吸烟者患这些疾病的发病率都远远高于不吸烟者。
吸烟心理:吸烟有害,但为什么还有人吸烟?分析吸烟者的心理,弄清吸烟缘由,对改变吸烟行为和戒烟大有帮助。1.青少年吸烟一是模仿心理:青少年认为自己长大成人了,吸烟更像“大人”。二是好奇心理:青少年好奇,看见别人吞云吐雾,很有滋味,也想尝试。三是虚荣心理:青少年自尊心强,讲义气,别人吸烟,自己不吸,似乎太小气、无交情,你我互相吸烟才有“共同语言”。四是社交心理:有些青年人认为进入公共场所吸烟时髦、气派、好办事。“香烟一递,说话和气,酒杯一端,好办好办”。五是逆反心理:少数青年人认为:您越是说吸烟有害,我越是要试试吸烟有啥害处!2.中年吸烟除了社交需要这一重要心理之外,还有三种心理,一是侥幸心理:了解吸烟致病致癌,但未必个个吸烟者都致癌,而且不吸烟者也照样可得癌症。二是固执心理:吸烟有害又耗钱,家人劝戒,朋友劝戒,但吸烟者认为自己这样过了大半辈子,没有什么,因而固执己见。三是解闷心理:即借烟消愁,象电影电视中的人物遇困境时猛抽烟那样。3.妇女吸烟比例虽不高,但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妇女吸烟一是区域心理,即烟草产地周围的妇女很多人沾染上了吸烟习性;二是风俗习惯和赶“时髦”,非产烟区及城市的妇女吸烟,一为风俗习惯,二为赶“时髦”。4.老年人吸烟一是因为多年习惯,人反正老了不愿改变;二是消遣心理:工作少了,时间多了,闲着无聊,以烟消遣。三是孤独心理:子女独立,或丧偶,或地位改变,精疲力衰,倍感孤独,欲借烟酒解脱。许多人本不吸烟,进入老年反而吸烟即是这种心理。
戒(禁)烟方法:戒(禁)烟方法主要有心理法、医药法和舆论法三种。1.心理法:是用心理疏导和教育去改变吸烟行为,其中一是正面引导:提高吸烟者的认识,启发其自觉性,调动其积极性而戒除吸烟行为。二是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单位,要求青年人戒烟,领导和长者先戒烟;在家庭,父母不吸烟,才有力量说服子女戒烟。宣传吸烟有害、倡导戒烟的卫生工作者,自己应该不吸烟。三是表扬先进:在行业、单位、家庭要对不吸烟和戒烟者进行表扬表彰。四是宣传教育:有目的地提供和发放吸烟有害宣传资料,有关单位要经常组织吸烟危害和倡导戒烟的宣传活动。五是互相监督:单位或个人戒(禁)烟,开展互相监督,利用外力监督、批评,促进戒(禁)烟成功。六是制定计划:各公共场所,各人吸烟量,可按时间分段,先易后难,先吸10支,后吸1支,循序渐进,最终戒(禁)掉。七是替代行为:单位要开展一些新的活动以转移吸烟者的注意力即烟瘾,个人戒烟时要多做点别的事,如洗洗脸,按摩合谷穴,多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等。2.医药戒烟法: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其中一是针灸法;请医生用银针扎经络穴位进行戒烟。二是口服药物:含服戒烟糖或中药鱼腥草煎水服。三是恐惧唤醒法:医生在为患者检查诊断时,若病情与吸烟有关,则应该提出忠告,分析病情恶化趋势,利害关系,使之警醒而戒烟。3.舆论戒烟法:要在公众环境中进行,其中一是阻绝法:在公共场所除不给吸烟者提供场所、条件外,还要进行劝阻、教育、批评、甚至罚款。二是强化法:运用大众媒介反复宣传吸烟有害,象发布商品广告一样,强化戒烟行为。三是舆论法:逐渐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不吸烟文雅文明,健康健美”的舆论和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