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精英培养与教学质量普遍提高相容性研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技能竞赛的普遍开展,初衷是促进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但具体落实时,却也引发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实现职业教育精英培养与教学质量普遍提高相容性的对策与建议,从而保障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学的引领。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英培养、教学质量、相容性
  课题: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2年度课题:实现信息类技能大赛和设备分离,精英培养与教学质量普遍提高相容性研究(XⅡ383)
  一、职业技能竞赛与职业教育关系分析
  职业技能竞赛的初衷是通过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改革,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更新、实训方式改革、课程模式改进和育人理念的确立,同时,在竞赛中积极引入行业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使得学校能够“根据竞赛反映的市场需求设专业,根据企业要求设内容,根据岗位要求练技能,根据社会评价检验质量,使教学改革成为学校发展的常态”。
  职业技能竞赛的现状是竞赛和教学的性质不同导致了其在内容的选择方向和侧重点上大相径庭,技能竞赛比赛项目受劳动部门颁布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影响,往往瞄准的是某个具体的工种、岗位;学校进行的是专业技能教学,一个专业里会包括许多工种、岗位,技能大赛不能解决所有的技能问题。在进行比赛项目的选择时又要考虑竞赛的可看性、可比性。这样就导致了基层的学校采用这样的策略:比赛有比赛的大纲,教学有课程的大纲。虽然学校有自主权,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贴合比赛,但比赛大纲只适合少部分人,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所以目前技能大赛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竞赛机制和学校方面的问题。
  1、竞赛机制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技能竞赛的覆盖面小、项目内容设置不均衡、各种层次的竞赛相应的机制不健全。
  2、学校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参赛学院多是为赛而赛,重视“大赛金牌”,忽视“培养过程”;重视“精英培养”,忽视“全员训练”,更有为了参赛影响日常的教学秩序,重蹈“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的覆辙。
  二、实现职业教育精英培养与教学质量普遍提高相容性对策与建议
  1、竞赛机制方面的建议
  (1)项目设置
  建议将各大行业的技能比赛引入职业教育的技能比赛,在行业比赛中设置“学生组”、“教师组”等专门组别。一方面这样的技能比赛直接源于产业需求,与一线工作密切相关,对师生的技能水准有一个最真实的评价和检验;另一方面,这种形式直接促进了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对职业教育发展益处多多。如果相关专业没有行业比赛的,教育部门可以再设置技能大赛来进行检测,既弥补了产业行业之不足,又减轻了目前技能大赛动辄就是数千人参赛的经济、安全等等方面的压力。
  (2)选手选择
  在比赛选手选择的问题上,为了避免精英教育,建议除技能高手参赛之外,每个比赛项目都在各地的助学金发放名单上按某一比例随机抽取相应学生,组成抽样组进行技能考查。技能组可以选报,而抽样组只要当地开设了相关专业,就必须报名。技能组考查高技能,而抽样组则考查普通学生真实的技能水平,这种办法能有效的检验职业教育技能教学情况,同时也能达到技能大赛“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
  2、学校层面的建议
  (1)搭建技能竞赛平台,使学校竞赛和教学有目的地开展。
  学校层面要设立专门科技竞赛管理机构,该机构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置在教务处、学生处或实训中心,并配备专门的行政管理人员负责科技竞赛的研究及管理工作。每年通过举办技能运动会、科技文化节等形式,搭建校级技能竞赛平台,积极组织校内各项技能竞赛的开展。通过校级竞赛选拔,踊跃参加各级各类县、市、省、国家的技能竞赛。此外技能竞赛管理部门要做好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如协调实训部门把技能竞赛设备采购预算纳入学校整体实训管理;协调人事部门做好技能竞赛教学工作量认定、技能竞赛指导教师的业务量考核等。其次,建立各个年级技能标准考核比赛制度,各个年段都要比;学生毕业时,对技能有一个综合考核,不过关的不能毕业。
  校内学生科技竞赛管理体系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普遍提高,而且切实发挥了职业技能竞赛对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建设、师资培养的推动作用,为学校层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师生全参与、专业全覆盖”的局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增强竞赛服务教学的意识,将技能竞赛融入日常教学。
  逐步把竞赛活动作为学校日常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如同期中、期末考试一样,把大赛常态化,发挥技能大赛最大效应。每个骨干专业每两年至少举办一次技能竞赛活动,争取让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有参加技能竞赛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技能大赛的技术标准贯穿于每个学生的日常技能学习中,把技能大赛反映的行业动态、工艺要求糅合到每个教师的日常教学改革中。如将专业化方向的实践教学目标分解到大一、大二四个学期即四个阶段,制定各阶段的实践教学任务和技能教学考核标准。学生必须完成前一阶段的实践教学任务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各阶段的实践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制订是围绕生产过程这条主线进行组织的,以项目形式体现其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强化技能训练三个层次。并建立严格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总之,就是让所有的学生均能参与技能大赛,学校要像关注大赛金牌那样关注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把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的质量作为参赛因素,这正是完善技能大赛制度之要务。
  (3)鼓励教师参与技能竞赛,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建立学校师资队伍培训基地,实现“专业化”替换。教师参赛是个好制度,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手参加竞赛,竞赛对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有效培养越来越显现出正面的推动作用。所以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鼓励其参加或参与指导技能竞赛。
  (4)举办具有特色的竞赛活动,形成“自下而上”的竞赛推动制度。
  教育部要求,要努力形成“专业全覆盖,师生全参与,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序列。就2004年教育部修订的专业目录来看,现有专业19个专业大类,78个二级类, 532个专业,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国赛不可能含盖所有的专业,因此对于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来说,不妨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突出的专业,因地制宜,力争将学校开设的特色专业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举办技能竞赛,填补国赛赛项的空白。建立切实有效的“自下而上”的竞赛推动机制,与自上而下的“举国体制”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基层技能竞赛的积极作用,更好的推動职业技能竞赛向前发展,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由此可见,完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是实现职业教育精英培养与教学质量普遍提高相容的外在因素,而学校对技能竞赛的正确认识及有效实施是实现职业教育精英培养与教学质量普遍提高相容的内在因素,只有内外因素一起抓,才能满足到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其他文献
生产比较试验表明: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生育期最长为129d,一次、二次扦插苗生育期分别为120和110d.每百株结薯数和产量以试管苗较高为860粒,重1725.27g,二次扦插苗较低为664粒,
目的研究注射小剂量利尿剂后的64排VCT泌尿系成像(CTU)可行性。方法对50例有泌尿系疾病的患者行64排VCT泌尿系成像。50例患者中,24例行传统方法CTU检查,26例在注入对比剂前3~5min
目的观察中药抗痛风水丸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足跖肿胀炎症模型和背部气囊炎症模型,观察不同剂量抗痛风水丸对两种模型各种炎症指标的作用。结果低剂量
高中物理作为高中学习中的重要课程,在整个高中学习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与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相结合,就会使教学过程更为顺畅有效,就
小麦病虫害是小麦生长发育期间常发性自然灾害,每年危害程度不同,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依据漯河市小麦种植区域的生态条件和小麦病虫发生种类、特点、发生规律,以及为害情
摘要: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国人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以“三纲五常”为基本内容的中国传统道德观,这一道德观维系了中华民族及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然而近现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开放”——1840年的“鸦片战争”与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两次“开放”在客观上都促进了“西学东渐”。正是这种西方文化的传入,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从而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形
摘要:本文对影响煤气置换时间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缩短煤气置换时间的两种方法,有效缩短了煤气置换时间。  关键词:煤气 置换时间 方法  焦炉新开工或焦炉系统、负压煤气管线设备及阀门等大检修后,先用蒸汽置换空气,再用煤气置换蒸汽,取样化验分析是启动风机前必不可少的步骤。由于以上特殊情况下煤气量一般较小,置换时间长,一方面造成焦炉较长时间的煤气放散,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另一方面,因为焦炉集气槽煤气压
摘要:设备巡视是运行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它展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责任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可靠保障。  关键词:定期巡视;特殊性巡视;夜间熄灯巡视  设备巡视是变电运行值班的常规工作。通过设备巡视能够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在第一时间内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缺陷,确保设备的安全、健康、稳定运行。  1、设备巡视与检查的分类  (1)定期巡视。定期巡视又可以分为交
分析了合肥市包河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优势和现状,论述了开发该项产业的前景、意义及应该重视的问题.
在兼顾社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设计了一套粮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北省1990~2003年的粮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现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