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疗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

来源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sco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疗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的26例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7例,女19例;年龄39-70岁,中位年龄53岁。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术中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导丝引导、球囊扩张、取石网篮取石、冲洗管清除结石、引流管排石等方法。观察取石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6例患者中结石胆管开口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皮肤细胞铁死亡的影响以及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对受照射皮肤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为检测Fer-1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辐照后的影响,按照射与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Fer-1组、单纯照射组、照射+Fer-1组。采用CCK-8法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X射线照射以及Fer-1处理对HaCaT细胞存活和细胞死亡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研究禁食对n 137Cs γ射线照射诱导小鼠肠道辐射损伤的干预作用,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小鼠粪便代谢物的变化。n 方法:将小鼠分为健康对照组、γ射线照射(全身
目的探讨鱼刺致肝脏炎性假瘤(IPT)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例鱼刺致肝脏IP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规定。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病史、诊治经过及预后随访等,总结此类罕见病例的诊治特点。结果患者因“反复右上腹痛3年余,加重伴胃纳差1个月”就诊。入院后实验室检查发现WBC、GGT、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等均升高。腹部超声、CT、MRI均未能排除肝内胆管细胞癌可能。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活检术诊断肝内肿物为炎
肝脏疾病是造成人类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重症肝脏疾病(例如晚期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是原位肝移植。然而,供体有限、免疫排斥等因素限制了肝移植的应用及开展。近几年,具备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疗法在治疗肝病方面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干细胞疗法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认识。体内细胞成像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干细胞的行为和命运,能够对干细胞的迁移、分布、增殖及分化进行无创性活体示踪,是研
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是一种罕见的累及皮肤黏膜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有可能导致牙根发育异常,其对牙根发育的影响常在SJS发生多年后发现。本文报道1例有SJS病史的患儿发生恒牙牙根发育不全,以供临床探讨。
期刊
借助数字化微笑设计、电子面弓、数字化力分析仪、肌肉电刺激仪等数字化工具,为1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完成与口颌系统形态和功能协调的全口咬合重建。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咬合、发音、关节等相关的口颌系统功能稳定,对治疗效果满意。
期刊
目的在体内外实验中探讨中药组合物夏丹芪(冬虫夏草、丹参、黄芪)对小鼠氡暴露肺组织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建立氡暴露小鼠模型,分为健康对照组、氡暴露组和夏丹芪干预氡暴露组,每组6只。HE和Masson染色观察120 WLM时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α-SMA蛋白和Vimentin蛋白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各组肺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同时,利用生态氡
目的基于Beers标准(2019年版)对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情况进行评价,为促进老年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2019年5月至11月出院的728例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根据Beers标准(2019年版)对老年住院患者的PIM情况进行评估。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728例患者,其中存在≥1种PIM问题的患者308例,涉及的药物使用490次。490次PI
乳牙牙髓病是危害我国儿童口腔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针对我国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参差不齐,治疗术式选择不一的问题,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召集专家进行专题讨论,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乳牙牙髓及根尖周病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此标准。本指南中乳牙牙髓治疗包括间接牙髓治疗术、牙髓切断术和根管治疗术(牙髓摘除术)。由于对乳牙直接盖髓术的适应证选择尚未达成共识,故此项内容未纳入本指
目的探讨针刺激痛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治疗的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等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刺激痛点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与6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NRS)、神经传导速度(NCV)、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估治疗效果,并计算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同时记录整个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采用SPSS 23.0统